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2 16:25:00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

解決問題的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它,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幾點體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長期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圈子裡,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習方式,而探究即為自主學習的方式。因此,要講究自主探究的學習策略,使之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把他們心靈深處被壓抑的個性釋放出來。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更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動性。
一、引導發現、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嘗試性
發現是探究的開始。由於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不僅僅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的問題,是一種教學質量觀的問題,是學生觀的反映。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
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教學時,我將例題巧作變動,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
師:大家想不想來做一個猜數游戲啊?
生:想!
師:我這兒有三個不同顏色的盒子(分別出示紅、白、黑三個盒子),盒子里分別裝了一些硬幣。現在,我請你猜一猜,紅盒子里裝了多少個硬幣?
生:(七嘴八舌亂猜)
師:大家都沒有猜對。在你沒有得到相關的信息之前,你能一下子准確地猜出紅盒子里裝了多少個硬幣嗎?
生:不能。
師:那我給你一個信息:黑盒子里有15個硬幣。依靠這個信息,你能准確猜出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嗎?為什麼
生:不能。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與黑盒子無關。
師:我再給你一個信息:白盒子里有10個硬幣。現在,你能不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為什麼?
生:還是不能。因為紅盒子里的個數與白盒子的個數無關。
師:知道了這兩個信息,你還想知道什麼方面的信息就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成員交流一下。
學生通過交流,歸納出如果再知道一個能把紅盒子與白盒子和黑盒子里的個數聯系起來的信息,就能猜出紅盒子里硬幣的個數。學生舉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比黑(白)盒子多(少)多少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是黑(白)盒子的多少倍;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比黑盒子和白盒子的總數多(少)多少個;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是黑盒子和白盒子的總數的多少倍等等。這時,引導比較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發現有的只需一步計算,有的卻需兩步計算。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兩步計算。在提出問題、比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強化了兩步解決問題的結構,而且對解決問題教學中數量關系的選擇有了初步的定位。教師最後出示相關信息,學生終於順利猜出紅盒子里的硬幣個數。
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才能體現自主探究發現。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教師必須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與學習過程有密切關系的問題,使所提出的問題提到點子上,才能促進自主合作探究,達到學會學習之目的。
二、鼓勵參與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互動性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
教學時不要把學生死死地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認為很枯燥的東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盡可能選他們樂於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內容為題材編出問題。如給數學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 「用數學」。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教材第45頁,應用題例1是這樣的: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這種類型的解決問題枯燥得很,離學生比較遠,學生肯定沒有興趣。沒有了興趣不能產生探究的興趣。我對此題做了如下改動:
(1)課件展示情境或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表演。
客戶:周廠長,你好!我們訂做的660套衣服,生產得怎麼樣了?
廠長: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
客戶:我們等著要貨,你們3天之內能完成了嗎?
廠長:能。
(2)師:同學們!你們根據廠長、客戶提供的信息想到什麼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以上出示的例1。
(3)師:你們會解答嗎?如果不會,可以小組討論。
生:略
這種方式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和「自主學習、探索創新」兩大方面,將學習活動置於社會生活問題之中,巧妙地把要解決的問題變為對話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這樣的數學,學生不僅學得好,而且也為他們以後到社會上去成為各行各業的成功者打好基礎。
2、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提供主動探究空間。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習慣的不同,常常會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正是學生具有不同獨特性的體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嘗試各種演算法的多樣化。
無論學生用哪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都應該給予肯定,不能強求學生使用統一的方法解決同樣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交流,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決方法,使每個學生感受到解決方法的靈活性、多樣化。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學生進行學習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悅,而且還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
課前先建立合作小組,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組成4人或6人的小組,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如「主持人」(掌管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的進程,觀察組內同學合作技巧的表現,如討論時的聲音控制、提問和應答時的禮貌)等,最後要求每一組設計組名、組標,促使合作學習小組形成「組內互助合作,組間競爭奪標」的氛圍。
解決問題具有抽象性,有時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題意,造成解題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理解題意,從而輕松掌握解題方法。
4、選擇專題,分工合作,加強主動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可緊扣教材,選擇重點、難點、疑點作為專題,運用研究性學習,分工合作,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研究性和發現的能力。為了減少學生研究探索學習的梯度,課堂上利用教材特點進行專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可在課外探究學習中面對更多的是如何搜集處理信息怎樣與人合作。為此要引導學生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尋求幫助,要熱情地幫助他人排憂解難。若自己擁有材料正是別人急需的,能成全他人的計劃,使自己在學會探究的同時,更學會做人。
三、激活求異思維,培養自主探究的獨創性
通過不同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思路,同時也促進學生養成善於求異的習慣,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師的教學中,通過表達方式的變異,理解角度的變更,思考方法的變遷,題型設計的變化等來提供多形態的知識信息,創造多樣化的思維環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題思路,從而促進內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廣闊性。人們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習慣運用某種思維方式,便會產生定勢心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思維情境,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素材和空間。用「教」的創新火種點燃「學」的創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獨創性。
比如針對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後,我設計了一道與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開放題,以此來激活學生的變通思維:
學校組織師生看電影。學生950人,教師27人。影劇院售票處寫著:
今日放映
《宇宙與人》
成人票: 每張8元
學生票: 每張4元
團體票: 每張6元
(30人或30人以上可購買團體票)
請設計一種你認為最省錢的購票方案,並算出購票一共需要多少錢?
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有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 學生不同的解題方法:
方法1:827+4950=4016(元)
方法2:(27+950)6=5862(元)
方法3:從學生人數中拿出3人,和教師組成一個團體。
306+9474=3968(元)
……
針對這樣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主動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設計開放作業,強化自主探究實踐性
數學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處處用數學。皮亞傑認為「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可能成功。」如何設計開放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實踐中有所收獲呢?首先要尊重學生擇業的要求,其次要開放作業的形式與內容。
1、遷移例題解法。
如講授了植樹問題後,可建議學生去步行街上走一走,數一數步行街上有多少個垃圾桶,目測一下每兩個垃圾桶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米,再算一算從起始的垃圾桶到最後一個垃圾桶之間的總長度約是多少米?
2、結合生活熱點。
國慶、元旦等節日期間,許多商店推出打折的促銷手段,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去商店購物,看看商品的原價是多少,打幾折,打折以後的價錢是多少,比原價便宜多少?記錄下你的考察結果。返校後可組織討論:商店利用打折的手段促銷商品,它是賺多了,還是賺少了?會不會虧本?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3、加強專題實踐。
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後,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給家設計一些裝修方案。比如: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算一算房間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購買地板的話,根據家庭的經濟實力,再去市場了解地板的價格,選擇合適的價位,進行購買,大約需要支出多少。
這樣開放的作業內容,既與教材內容相聯系,又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空間,在實踐中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充滿成長的氣息,書寫一個創造的人生。
解決問題的教學內涵豐富,如何讓學生喜歡它,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但我堅信,只要教師通過一定的策略,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覺得要解決 的問題,離自己並不遙遠,問題解決才有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解決問題。從而真正掌握解決方法。達到了這種境界才算是一堂成功的優秀的教學。

Ⅱ 小學數學如何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平時買菜這些都是時常運用的哦,就是生活中的計算就是小學數學

Ⅲ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歸納法。就是用聯系、運動、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問題,把有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某種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容易解決的問題。其實質就是對問題進行變形,促使矛盾轉化。例如:完全歸納法(數學歸納法)與不完全歸納法。

2.假設法。就是先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問題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按照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根據數量上出現矛盾,加在適當調整,最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解題思想方法。如「雞兔同籠」問題。

3.逆推法。採用與事情發生過程相反的順序思考的解題方法做做逆推法。

4.列舉篩選法。解某些數學題時,有時要根據題目的一部分條件,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舉出來,然後根據另一部分條件檢驗,篩選出題目的答案。

5.圖解法。解數學題時,可以設法把條件、問題以及它們的數量關系用線段圖、韋恩圖等圖形反映上來,使我們能藉助圖形進行分析、推理,尋找解題途徑,這種方法叫圖解法。

6.類比法。

「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有些屬性相同,推測它們另一些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在解題中,根據題中所求問題與已知條件相類似的關系,利用類比推理,找類比模型,從而尋找解題途徑的方法叫類比法。

7.小學數學中常用邏輯推理法。

(1)分析與綜合法

分析法是從需證的結論出發,以一系列已知定義、定理為依據逐步逆溯,從而達到已知條件的推理方法。特別是應用題,幾何證明題等。

綜合法是從題設條件出發,以一系列已知定義、定理為依據,逐步推演出所需證明的結論的推理方法。

(2)歸納與演繹法

歸納與演繹是相互聯系著的,歸納得出的結論,可以用演繹法去驗證,演繹的前提是通過歸納得出的。

由特殊性前提引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叫做歸納推理。以歸納推理為主要內容的科學研究方法叫做歸納法。一般地,在小學數學課中,運算定律,基本性質,法則等都是運用不完全歸納讓學生從頭從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叫做演繹推理。以演繹推理的主要內容的科學研究方法叫演繹法。一般地,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當以歸納推理的形式得出運算定律,基本性質、法則、公式後,都再以演繹推理的形式進行計算。如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構成)

(3) 觀察與實驗法

(4)聯想法

(5)猜想法

(6)對應法

Ⅳ 如何解決小學數學問題的策略

畫圖策略
在解題過程中,運用畫圖的方法,畫出與題意相關的示意圖,藉助示意圖來幫助推理、思考,這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最常用的一種策略。
常見的畫圖方式有:線段圖、集合圖等。
將疑難問題的文字「翻譯成圖」,能夠立竿見影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題策略。
轉化策略
轉化也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能把較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能把未知的問題變為已知的問題。
列表策略
列表策略,又叫列舉策略。是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便於從中發現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排除非數學信息的干擾,同時也便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枚舉策略

在解決一些特殊問題時,有時候沒有辦法列算式,這個時候列舉出被研究對象的所有可能情況,則能使問題比較容易地獲得解決。和列表策略一樣,在枚舉時也要做到有序思考,這樣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替換策略

「替」,顧名思義就是「替代」;「換」,自然就是「更換」的意思。替換策略是用來解決幾個數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問題。運用替換策略能把兩個量與總量的關系簡化為一個量與總量的關系,從而有助於解決問題。
逆推策略

逆推,即「逆回來、倒過去」推想,也叫倒推法、還原法。就是從事情的結果出發,倒過去推想它最開始是怎樣的。當我們已知「現在」的狀態,要去求「原來」時,常常可以運用逆推策略幫助思考。

Ⅳ 小學數學如何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些數學如果用正確的方法領導他的話,只能讓他更多的就理解這個題目大概是什麼意思,才能夠理清楚數學的數量。

Ⅵ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如何教更有效

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如分析法、歸納法、倒推法等等,應靈活應用。常用的方法是前兩種,但分析法較為常見,我們都叫它為順藤摸瓜法,即從問題入手,根據問題找條件。倒推法是指有些問題順向無法解決,只有逆向思考才能解決,如:一堆煤,第一天燒了它的1/7,第二天燒了剩下的1/5,第三天燒了剩下的1/3,第四天燒了剩下的1/2,還剩6噸,這堆煤一共多少噸?
無論什麼法,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Ⅶ 分析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系,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技能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范圍的廣泛。 2.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與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的發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讓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統計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搜集了自家幾個月用水的情況,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斷,並做出今後用水情況的決策。既滲透了環保教育,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 3.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 羅傑斯認為:「倘若要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那就必須讓學生面對他們個人有意義的或有關的問題。但我們的教育正在力圖把學生與生活所有的現實隔絕開來,這種隔絕對意義學習構成一種障礙。然而我們希望讓學生成為一個自由的和負責的個體的話,就得讓他們直接面對各種現實問題。」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結合數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如在三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周長之後,我是這樣做的:讓三四個學生為一組,量一量教室內門框、窗框、鏡框等長方形的長與寬,

並設計一下做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給每種不同的材料標上單價,讓他們計算一下,選擇怎樣的材料,用什麼方案,可以既經濟實惠,又滿足需要。 4.指導學生從數學內部尋找數學問題: 數學內部充滿著各種問題,雖然通過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學生學習作為再次創造的過程,仍有一個不斷探究、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數學內部,學生接觸最多的問題是解答習題,而解答習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形式。教師可以從問題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對問題正確加以理解,明確已知的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作出合理的假設,尋求通向目標的可能途徑,確定最優的解決方案。要使學生從中養成習慣,形成技能,並遷移到其他方面,使他們擁有問題解決的意識,提高思維水平。 例如:計算12345+23456.這是一道多位數的加法,學生計算後,教師可以改變題目的形式,出題「CROSS+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幾(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數字)」。這顯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解決的情景。因為解答用字母來表示兩個加數的加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而且解此題時學生不僅要具有加法知識,還須具備假設和推理能力。 5.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小學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這些實際問題已經經過數學處理,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明顯,然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並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識的實際問題或情境。

Ⅷ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直推法,根據現有的數據直推

Ⅸ 小學解決問題數學方法有哪些

手腦並用是提高創新意識的有效方法。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重要指標,是從小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實際操作這項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具有創造性、開拓性。符合國家關於活動課開設的目的和意義。有利於數學教學的輔助過程,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掌握方法,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學中,經常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喚起學生創新意識,改變教師的主體。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挖掘,逐步形成創新能力。
優化教學模式,深化創新意識培養:傳統意義上教學的幾個重要的環節一般是:導入新課—新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經過多年的改進,形式雖然有變化,但實質卻沒有什麼改動。其實,課堂不必套用這個模式,對小學來說,一本正經的像對成人那樣傳授知識,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動教學、游戲教學、發現教學、探究教學、數學建模教學、競賽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都是可以採取的。比如:導入這一環節,完全可以用昀新的教學詞彙—創設情境來表示和演繹,情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它必然會起到導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對著一個問題,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尋求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的意識。再比如:新授這一環節,完全可以改成探索與討論,而鞏固環節可以換成實踐與反思等等,這些改變並不是換換詞語那樣簡單,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改變與教學方式的更新,通過這些改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3
小學數學方法二
動手操作的策略: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中《三角形邊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自己探索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先猜想,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試圍,驗證自己的猜想。實驗結果有所不同,這樣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產生思維沖突,從而提出數學問題「為什麼有的能圍成,有的圍不成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在進一步的探索交流中得出結論,即較短兩條邊的和等於或小於第三邊時不能圍成三角形,只有較短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時才能圍成三角形。
再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課前有一部分學生就能說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點。但是如何讓學生明白為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不是僅僅知道這個結論而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動,找到了幾種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方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得出結論後,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有我在教《梯形的面積》時,引導學生探究「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這一問題時,我給學生提供了硬紙片的梯形學具,把實際操作策略的選擇權留給學生,學生將這個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的問題進行推導研究。學生在自主探索實現操作策略的多樣化:有的學生將它剪為兩個三角形;有的通過割、補將它轉化為長方形;或者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種開放性的操作策略,不僅有可能獲得問題解決,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白酒退燒的正確方法擦哪裡 瀏覽:526
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10種方法 瀏覽:877
凍排骨快速解凍好方法 瀏覽:113
解決動手問題的方法 瀏覽:570
定格烹飪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905
標准偏差偏差計算方法 瀏覽:507
6s日版小白點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80
封空間的方法視頻 瀏覽:436
如何預防騙婚的方法 瀏覽:493
尿酸中治療方法 瀏覽:62
安裝手機藍牙的方法 瀏覽:265
抖音關注不顯示解決方法 瀏覽:661
契爾氏藍精靈使用方法 瀏覽:924
權純雨的訓練方法 瀏覽:679
測量液體黏度的方法 瀏覽:987
ora01034解決方法 瀏覽:85
打開三星小窗口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5
皮草毛領的鑒別方法 瀏覽:592
白醋泡苦瓜的正確方法 瀏覽:490
手工剝玉米皮根部快速方法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