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城市內澇如何解決
俺畢業論文就是搞城市內澇的,解決辦法
工程措施
1.整治河道:採取挖、擴、分等綜合措施整治河道;
2.改造地下管網:如適當擴大管徑,解決雨、污分流問題;
3.增加排澇設施:如建排澇擋潮閘、排澇泵站;
4.增加調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調蓄湖等;
5.增加滲透能力:如鋪設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等;
非工程措施
1.城市暴雨內澇風險評估:如利用RS和GIS和土地利用、DEM等來建立模型來評估風險;
2.適當增大設計參數:應增大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的取值;
3.城市防洪減災政策與法規建設:約束和制裁不利於防洪減災的經濟社會活動,以實現防洪減災的目標;
4.建立城市排澇工程管理機制:合理調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結構,建立渠道暢通、管理嚴格的資金投入機制;
5.借鑒國外防治內澇經驗:如日本,德國都是治理內澇和雨水利用技術十分先進的國家,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及技術。
『貳』 解決城市內澇
城市內澇是困擾很多城市的通病,需要綜合考慮,還要很大的投入,主要是官網建設,以暢通排水設施
『叄』 要獲取全城市內澇區域圖採用的地理技術是什麼
要獲取全城市內澇區域圖採用的地理技術是GIS,即地理信息系統。
『肆』 為緩解城市內澇,在城市化進程中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重視雨水排水系統建設,加強管理
(1)提高雨水排水系統計算精度
前已經述及,目前計算採用的推理公式法在計算較大區域的雨水排水系統時誤差較大。正在局部修訂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提出「除了採用推理公式計算雨水設計流量外,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採用數學模型法進行計算。」數學模型法是通過軟體模擬不同降雨強度下,城市雨水徑流的產生和排水系統的工作情況。從雨水流經各種不同地面(道路、屋頂、草地等)形成徑流,到由雨水篦子收集到地下管渠,再流經調蓄池、堰、閘門等構築物,最後經過泵站提升進入城市水體(河、湖)的整個雨水徑流形成和排放過程都可以用數學模型進行真實的再現。通過對整個過程的分析,可以對排水管渠和雨水調蓄池、泵站等構築進行合理的設置,最大限度的防止城市內澇的發生。
(2)根據新的降雨特徵修正暴雨強度公式
由於氣候的變化,城市降雨強度有增大趨勢,原設計採用的暴雨強度公式已不適應新的降雨特徵,同時現行的暴雨強度公式普遍存在統計資料舊、統計時間短以及編制方法精度低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利用最新的降雨數據對現有暴雨強度公式進行修正。正在局部修訂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要求編制暴雨強度公式所採用的降雨雨量記錄數據由原10年以上增加到20年以上(有條件的地區可採用30年以上),大幅增加了降雨雨量數據的統計時間。此外,暴雨強度公式的編制方法也在原年多個樣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年最大值取樣法,對編制精度的要求有所提高。
(3)提高雨水管渠設計參數的標准
正在局部修訂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對雨水管渠的設計重現期和折減系數兩個參數的取值提高了標准。設計重現期由原0.5-3年提高到了1-3年,並強調「經濟條件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區宜採用規定上限。特別重要地區可採用10年或以上。」排水管渠的折減系數m保持1.2-2不變。但「經濟條件較好,安全性要求較高地區的排水管渠m可取1。」取折減系數是考慮利用排水管渠的空隙容量來折減雨水流量來達到減小管渠斷面尺寸的目的。如將此系數調整為1可以進一步提高排水管渠的設計標准,增加排水安全性。
(4)建設雨水調蓄設施和城市水系
在對傳統排水管渠採用新的計算方法,並提高其設計標准外,配合雨水調蓄池及城市水系的建設同樣對減輕城市內澇有很重要的作用。雨水調蓄池可以將雨水徑流的洪峰流量暫存其內,待洪峰流量下降至管渠設計流量後,再將貯存在池內的水均勻排出。這樣不僅可以防止產生內澇還可以極大地降低下游雨水管渠的斷面尺寸。根據區域自然條件,雨水調蓄池可以設置於天然窪地、池塘、公園水池等地點。城市水系則同時起到調蓄雨水和便於雨水的分散排放兩方面作用,平常還可以作為景觀使用。
(5)加強雨水排水系統的維護和管理
在建設雨水排水系統的同時,對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同樣重要。包括對雨水管渠及時清通保證其排水能力,使用防堵塞的新型雨水口保證其對雨水徑流的收集,對雨水調蓄設施及城市水系及時清淤保證其有足夠的調節容積等諸多方面。
『伍』 解決城市內澇的措施有哪些
防治
公園、停車場、運動場等設計相對低一點,暴雨時雨水暫時存在這里,就不會影響正常的交通。
市區內建設綠地,充分發揮綠地滲水功能,進行雨水量平衡,實現防災減災的作用。
建設暫時儲水的調節池,降雨時收容過量雨水,雨後可進行二次排水。
建立多層監管體系:
1、設計行業需依照規范做事,規范必須嚴謹且有前瞻性,「有遠慮則無近憂」;
2、加強市場監管,既要保障投資走向和可持續性,又要確定保險公司的責任;
3、制定配套法律和有約束力的城市規劃,落實財政投入,設定建設和改善的時間表,如此可以依法依規劃行政問責,取得實效。
採取工程措施:
1、 整治河道:採取挖、擴、分等綜合措施整治河道;
2、 改造地下管網:如適當擴大管徑,解決雨、污分流問題;
3、 增加排澇設施:如建排澇擋潮閘、排澇泵站;
4、 增加調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調蓄湖等;
5、 增加滲透能力:如鋪設透水路面,下凹式綠地等;
非工程措施:
1、城市暴雨內澇風險評估:如利用RS和GIS和土地利用、DEM等來建立模型來評估風險;
2、適當增大設計參數:應增大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的取值;
3、城市防洪減災政策與法規建設:約束和制裁不利於防洪減災的經濟社會活動,以實現防洪減災的目標;
4、建立城市排澇工程管理機制:合理調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結構,建立渠道暢通、管理嚴格的資金投入機制;
5、借鑒國外防治內澇經驗:如日本,德國都是治理內澇和雨水利用技術十分先進的國家,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及技術。
成因
1、水域變成建設用地
城市建設侵佔了河川、護城河、湖泊等水域,加上城區面積擴大,導致城市下水道大量的雨水湧向僅存的水域,積水不能及時排走,甚至倒灌回地面,造成內澇。
2、排水系統不完善
某些城市的排水系統比較落後,或維護不善,導致內澇。
3、城市地面硬化
城市化過程中,大面積的地面被瀝青(柏油路)或水泥所覆蓋,導致雨水無法下滲,不僅增加排水系統與自然水域的排水負擔,還導致地下水水位偏低。有時由於硬底化,即使郊區雨量大於城區,發生水浸的仍然是城區。
4、管理缺位
政府部門注重「形象工程」而忽視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統,導致內澇問題得不到解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城市內澇
『陸』 城市內澇的原因及措施 地理
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所在地降水季節變化比較大,我國東部城市夏季降水豐富,降水強度大,多暴雨;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修建立交橋加劇城市地面起伏,遇到暴雨立交橋下容易積水;城市排水系統不完善。
主要措施:完善城市排水管網;建設城市雨水截流工程,提高城市雨水利用率;擴大城市綠地,鋪設滲水磚,提高雨水下滲量,減少城市地面徑流。
『柒』 哪種措施可以解決城市內澇
1、應加強科普,幫助公眾科學認識城市內澇。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的風險防範意識。還應建立完善的社會防範體系,加強城市洪澇災害的預報預警機制和科學調度,注意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水平。
2、治理城市內澇要做好總體規劃,科學制定排水、除澇和防洪的治理標准和目標;要加強城市海綿體建設,從源頭減少暴雨徑流和污染物,提升暴雨徑流的滲、蓄能力和污水處理與凈化水平。
3、在老城區,應當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採取針對性措施,增設下凹式綠地和植草溝等,減少雨水流入下水管道的水量。運用池塘、水體、人工調蓄池等調蓄設施,攔蓄洪澇。結合城市道路、園林等設施維護和升級,提高排水除澇能力。
4、建設海綿城市,是談及城市內澇治理時被頻繁提及的「葯方」,即通過「滲、滯、蓄、用、排」等方式,讓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內澇形成的原因:
1、國內一些城市排水設施不完善,排水管網不夠健全,排水管道老化,排水標准比較低,排水系統建設滯後。城市內大量的硬質鋪裝,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等,滲透性不好,降雨時,水不容易入滲。
2、城市范圍內地勢比較低窪的地區,就容易形成內澇,城市建設用地選擇什麼樣的地形地貌非常重要,如果選擇在低窪地或是滯洪區,那降雨積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3、夏季降雨強度大,暴雨時間連續,范圍較為集中;部分地區排水設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不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治城市內澇須綜合施策
『捌』 下列可以緩解城市內澇的措施是:( )
【答案】B【答案解析】
城市內澇是指由於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造成內澇的客觀原因是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降雨特別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積水,降雨強度比較大、時間比較長也有可能形成積水。現在國內一些城市排水管網欠賬比較多,管道老化,排水標准比較低。有的地方排水設施就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統建設滯後是造成內澇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硬質鋪裝,如柏油路面,水泥路面,降雨時水滲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滲,也容易形成這段路面積水。可知選B。
『玖』 如何從水文學角度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城市內澇災害反映出城市原設計排洪能力不足,應急措施不力,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從水文學的角度重新考慮城市規劃,改進、完善配套的地下基礎設施建設標准,提高由於超標准短歷時暴雨洪水引起城市澇災的應對能力,是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的有效途徑。 城市水文學研究的特性 城市水文學是研究發生在大中型城市環境內部和外部,受到城市化影響的水文過程中,為城市建設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提供水文依據的學科。主要內容包括城市化的水文效應、城市化對水文過程的影響、城市水文氣象的觀測實驗、城市供水與排水、城市水環境、城市的防洪除澇、城市水資源、城市水文模型和水文預測以及城市水利工程經濟等,對城市發展規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市政管理以及工商企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都具有現實意義。 城市水文學涉及水文科學、水利工程科學、環境科學、社會學和城市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 同時,由於城市地區的人類活動十分頻繁,城市建設發展隨時而變,因此城市水文學在研究較長時間內的准平衡狀態時,還須著重考慮隨時間變化的動態過程。1851年T.J.摩爾凡尼提出的計算洪峰流量的合理化公式可看作是城市水文學的開始。185l—1967年為城市水文學的早期發展階段,主要沿用一般的水文學方法來處理城市水文學問題。1967年以後城市水文學發展較快,逐步建立了一些具有城市水文特點的分析方法,先後提出了多種能統一考慮防洪、排水、供水和水質控制的城市水文學模型。城市水文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城市水文氣象、城市暴雨徑流及防洪、排水,城市水資源及供需平衡,以及城市水質評價及水污染控制。 在城市防洪和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中,首先需要解決安全性和經濟性的關系。以往都用超過某一量級的暴雨和洪水流量發生的頻率或重現期作為設計標准。近年來的研究認為,設計標准不僅要考慮重現期,而且要考慮風險率和可靠度。 形成城市內澇的原因 城市大多興建於依山傍水、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過去人類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所以中國古代的城市在建設時很注重防火防水,而近代特別是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卻忽略了城市建設中的防洪問題。 城市規劃中對地下排水設施考慮不足。現代城市發展更注重地面建築物的精美、環境綠化、道路交通,對地下排水設施建設關注不夠。城市建設發展更注重短期效益。城市建設大多都先修好道路,發現問題再破路修改地下排水設施。現在我們居住的城市確實美化了,但是抵抗水災的能力卻下降了。 城市喪失調蓄能力。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土地的升值,市區裡面原有的窪地、坑塘等自然儲水地被擠占減少,甚至消失。這些天然儲水地的消失也是城市抵抗水災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對城市暴雨風險的評估。在城市快速發展時期,對城市的地理地貌做出精確的勘測,具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收集、積累、掌握相關信息,作為今後城市防洪的基礎資料,製作城市防洪風險圖,建立預警防災機制,這正是現在城市發展建設被忽略的「軟體」問題。 城市內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城市流域暴雨徑流模擬。城市中的道路、建築物、硬化地面都是不透水的。因此處理這些地區的降雨損失比較簡單。城市排水系統一般由管網和排水河網組成,城市集水面積上產生的暴雨洪水通常先排入管網,然後排入河網。用於城市流域暴雨洪水計算的模型可分為三類:一是只給出洪峰流量;二是既給出洪峰流量又給出洪水過程線;三是多用途模型,可根據具體城市情況做出選擇。 城市供水及優化調度。城市中工業和居民用水量很大,用水規律有自身特點,對水質也有一定要求。城市供水水源來自地表水和地下水,有些城市依靠單一水源供水,也有一些城市依靠兩種水源聯合供水。無論利用何種水源供水,都存在水資源量的估算、質的評價和供需平衡分析等問題,還要考慮暴雨洪水期間水源污染,如何保證使用水資源和探求最優的供水方式問題。 城市污水排放及處理。城市中工業排放的廢水和居民生活垃圾都是水污染源。城市中的污染源分為點污染源和非點污染源兩類。點污染源是在離散點上的廢水的集中排放;非點污染源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堆積於街道上再由暴雨徑流沿程運送到河流、湖泊而形成,是城市污水處理中要著重研究的問題。城市廢水的集中排放與暴雨排放的不利組合,也可促使形成城市洪澇,應採取相應技術措施,合理解決。 內澇正成為水災城市化的現象,積澇成疾,年年治理不息,歲歲水浸不已。「逢雨必澇,遇澇則癱」成了中國許多城市常見的雨季疾患,已經是中國城市治理和城市現代化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城市水文研究,城市建設規劃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城市防洪因素。加強城市防洪減災軟環境研究與建設,如加強城市短歷時暴雨洪水的形成規律、成災機制、預警和避險的應急措施等方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