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醫院的腸癌檢測方法主要有三種:腸鏡、糞便潛血和新型糞便DNA檢測
2. 腸癌檢查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腸癌檢查方法有直腸指檢,內鏡檢查(根據不同部位和可檢查的范圍分成了肛門鏡、乙狀結腸鏡和結腸鏡),大便隱血實驗,腫瘤標志物檢查、影像學檢查(鋇餐X線、CT、MRI、PET-CT)以及近幾年被推薦作為常規腸癌篩查的糞便DNA檢測技術。其中直腸指檢是指醫生用手指在患者肛門處檢查直腸是否有腫塊,該檢查方式可以發現60%-70%的直腸癌,是一種比較簡單、經濟、有效的檢查方法,但直腸指檢私密性較低,導致不少人在體檢過程中都會自動忽略這一步。而糞便DNA檢測技術作為一種用於腸癌檢測的新型技術,華大基因針對我國人群特異性研發出了無創腸癌基因檢測華常康,選取3個與腸癌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基因檢測其甲基化是否異常,對腸癌靈敏度達到了88%,特異性也有92%。華常康操作簡便,私密性強,人群接受度高的特性,給腸鏡恐懼者、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提供了新的選擇。
3. 幾種具體的直腸癌的檢查方法求答案
1、由於直腸癌晚期癌腫增大導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現象,當腸腔完全阻塞後,則出現便秘、腹脹、腹痛等腸梗阻症狀.
2、直腸癌晚期癌腫進一步擴大時會侵犯周圍組織器官,使患者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直腸癌晚期侵及骶前神經叢,會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症狀直腸癌晚期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症狀.
3、肛門指檢時可觸及腫塊,直腸癌晚期患者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後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症狀.
4、腸道分泌物增加是另一個典型的直腸癌晚期症狀,這是腸道粘膜受刺激引起的.有少量的黏液分泌物會隨大便排出,大便表面有條狀黏液.當腫瘤繼續發展,對直腸粘膜刺激更大,病人感到直腸內有輕度不適,或經常有一種虛無的便意感.直腸癌晚期癌瘤表面潰爛時,大便則更加稀薄,可如水樣而混有粘液和血液.
5、直腸癌患者化療後,人體的免疫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會遭到巨大的損傷而出現失調,臨床顯示今幸-Rh2整體上具有雙向調節人體功能平衡的作用,能夠調動機體內部活動,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功能。多數患者在化療期間配合服用,能盡快恢復化療後身體的免疫能力,促使內臟或器官功能正常化,大大減輕了嘔吐、食慾不振、惡心、脫發、腹瀉、白細胞指數下降等副作用反映。
6、直腸癌化療後復發轉移一般發生在化療術後5年內,尤其是後2年為高發期,大大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及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化療後應定期的進行復查。一般情況下,1年內,每三個月復查一次;後2-3年內,每半年復查一次;後四年後,可每年復查一次。特別是造口人,除了有可能出現復發與轉移外,一年內容易出現造口並發症、皮炎等,化療後2周內需復查一下,1月後再行復查,以後無不適後可每三個月復查一次造口。
4. 直腸癌的自檢方法!!
直腸癌的主要檢查方法是直腸鏡,另外可以通過大便常規檢查以及腫瘤標記物檢查來進行輔助診斷。如果是存在大便常規中有血便有紅細胞增高,或者是通過腫瘤標記物檢查存在有腫瘤標記物的偏高,都是提示有直腸癌可能性的。而直腸鏡能夠直觀地發現腫瘤,可以看到直腸上的潰瘍或者是新生的腫物,並且通過直腸鏡檢查,還可以進行取標本做病理化驗,病理檢查結果能夠作為最終的確診依據。除了這些以外還需要做腹部的彩超、ct、增強ct檢查來看看腫瘤的浸潤情況,以及是否存在腹腔內臟器的轉移。除此以外如果檢查確診是有直腸癌那還要進行全身的化驗,要看看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否導致身體消瘦貧血等情況,然後根據具體的檢查結果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5. 早期腸癌檢測方法有哪些推薦個檢查准確率高的。
基本上結腸癌的檢測可以分有創和無創兩類……
有創的檢測主要就是結腸鏡,這也是目前公認最為准確的檢查方式。對年齡稍大(5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具有相關危險因素及家族史的人員,定期檢查結腸鏡被認為是極有意義的。
而現在出現了一類較新的無創檢測,即「DNA甲基化」的糞便檢查,它能檢測出脫落於糞便之中的癌或癌前期病變細胞的腫瘤特異性改變或是DNA的甲基化情況。研究人員宣稱,這項檢測在發現早期腫瘤方面別具優勢;因為在腫瘤的後期階段,細胞甲基化程度較遜。而且相對於結腸鏡,它並不需要額外的准備,並能檢測到全結腸各個部位脫落的腫瘤細胞。不過,該研究團隊依舊認為這一檢測不能完全替代結腸鏡檢查。
6. 大腸癌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本病強調早期診斷。對中年或中年以上的患者(尤其是家族中有癌症或有腸息肉者),凡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血便或排便習慣的改變,或原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時,應該首先考慮到本病的可能,必須不失時機地進行各項檢查。
(1)糞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
(2)直腸指診。我國下段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占直腸癌的77.5%,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3)乙狀結腸鏡檢查。國內77.7% 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
(4)鋇灌腸X 線檢查。病變在乙狀結腸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須進行X 線鋇劑灌腸檢查。普通鋇灌腸X 線檢查對較小的大腸癌容易漏診,最好採用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學診斷的正確率,並顯示癌腫的部位與范圍。
(5)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與癌的確診,進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診斷正確率,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在大腸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癌胚抗原(CEA),這是一種糖蛋白,常出現於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並非大腸癌的特異相關抗原,故血清CEA 測定對本病的診斷不具有特異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EA,作定量動態觀察,對判斷大腸癌的手術效果與監測術後復發有一定意義。如大腸癌經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後,血清CEA 則逐漸下降;若復發,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檢查。直腸內超聲掃描可清晰顯示直腸腫塊范圍、大小、深度及周圍組織情況,並可分辨直腸壁各層的微細結構,檢查方法簡單,可迅速提供圖像,對選擇手術方式、術後隨訪有一定幫助。
CT 檢查對了解腫瘤腸管外浸潤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或肝臟轉移有重要意義,對直腸癌復發的診斷較為准確。
7. 直腸癌能不能通過檢查發現、怎麼檢查
不能只因為一些小症狀就確定是直腸癌,凡是癌症確診都應該有
病理診斷
,如果無法取得病理也要有兩種以上影像學診斷才能定為癌症!直腸癌可以早發現的,如果有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就可以去醫院做
直腸指診
,這是最簡單實用的檢查方法,如果醫生摸到腫塊就會建議去做腸鏡,腸鏡是最直觀的方法,如果腸鏡下看到腫物醫生會取一部分留做病理,病理結果是最終診斷標准。
8. 一般的話,直腸癌如何檢查出來
還是挺多的,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腫瘤之一。檢查方法很多,如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糞便脫落細胞學檢查、直腸指診、直腸鏡檢查及直腸活體組織檢查等。
9. 直腸癌的檢查
1.直腸指檢
是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約80%的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可通過直腸指檢被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腫塊;晚期可觸及腸腔狹窄,腫塊固定。指套見含糞的污濁膿血。
2.直腸鏡檢
直腸指檢後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並採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於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3.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
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為常規檢查,僅為排除結腸直腸多發性腫瘤時應用。
4.盆腔磁共振檢查(MRI)
了解腫瘤的部位,以及與周圍鄰近結構的關系,有助於術前臨床准確的分期,制定合理的綜合治療的策略,例如:先手術還是先放療?
5.腹盆腔CT
可了解腫瘤的部位、與鄰近結構的關系、直腸周圍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無轉移。對直腸癌的分期很重要。
6.胸部CT或胸部X線檢查
了解肺部、胸膜、縱隔淋巴結等有無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