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2. 微生物檢測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常見檢驗項目如下: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計數、大腸桿菌計數、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雙岐桿菌、空腸彎麴菌、黴菌計數和酵母計數。
一般食品中活菌數達到108cfu.g⁻¹時,則可認為食品處於初期腐敗階段。
(2)微生物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微生物檢驗方法包括顯微鏡檢、染色技術、培養基制備技術、接種、分離純化和培養技術等。
接種,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
分離純化,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
培養,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根據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和液體培養兩大類。
3. 測定微生物的生長有哪些方法
常用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方法有:
1)、稱乾重法.可用離心法或過濾法測定.優點:可適用於一切微生物,缺點:無法區別死菌和活菌.
2)、比濁法.原理:由於微生物在液體培養時,原生質的增加導致混濁度的增加,可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優點:比較准確.
3)、測含氮量,大多數微生物的含氮量占乾重的比例較一致,根據含氮量再乘以6.25即可測得其粗蛋白的含量.
4)、血球計數板法.優點:簡便、快速、直觀.缺點:結果包括死菌和活菌.
5)、液體稀釋法.對未知菌樣作連續的10倍系列稀釋,經培養後,記錄每個稀釋度出現生長的試管數,然後查MPN表,再根據樣品的稀釋倍數就可計算其中的活菌含量.優點:可計算活菌數,較准確.缺點:比較繁瑣.
6)、平板菌落計數法.取一定體積的稀釋菌液塗布在合適的固體培養基,經培養後計算原菌液的含菌數.優點,可以獲得活菌的信息.缺點:操作繁瑣,需要培養一定時間才能獲得,測定結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4. 測定微生物數量的方法
現在用的多的就是這幾種,樓主挑著看吧
細菌計數1.計數器測定法:
即用血細胞計數器進行計數。取一定體積的樣品細胞懸液置於血細胞計數器的計數室內,用顯微鏡觀察計數。由於計數室的容積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據計數器刻度內的細菌數,可計算樣品中的含菌數。本法簡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結果。
本法不僅適於細菌計數,也適用於酵母菌及黴菌孢子計數。
2、電子計數器計數法:
電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是測定小孔中液體的電阻變化,小孔僅能通過一個細胞,當一個細胞通過這個小孔時,電阻明顯增加,形成一個脈沖,自動記錄在電子記錄裝置上。
該法測定結果較准確,但它只識別顆粒大小,而不能區分是否為細菌。因此,要求菌懸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細胞計數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計數法,是根據每個活的細菌能長出一個菌落的原理設計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懸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釋,然後將定量的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根據培養出的菌落數,可算出培養物中的活菌數。此法靈敏度高,是一種檢測污染活菌數的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許多國家所採用的方法。使用該法應注意:①一般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過多或過少均不準確;②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響計數,可在培養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於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廣泛應用於水、牛奶、食物、葯品等各種材料的細菌檢驗,是最常用的活菌計數法。
4、比濁法
比濁法是根據菌懸液的透光量間接地測定細菌的數量。細菌懸浮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與透光度成反比,與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電比色計測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樣品菌液濃度。
此法簡便快捷,但只能檢測含有大量細菌的懸浮液,得出相對的細菌數目,對顏色太深的樣品,不能用此法測定。
5、測定細胞重量法
此法分為濕重法和乾重法。濕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將濕菌體進行稱重;乾重法系單位體積培養物經離心後,以清水洗凈放人乾燥器加熱烘乾,使之失去水分然後稱重。
此法適於菌體濃度較高的樣品,是測定絲狀真菌生長量的一種常用方法。
6、測定細胞總氮量或總碳量
氮、碳是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較穩定,測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細胞的質量。此法適於細胞濃度較高的樣品。
7、顏色改變單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簡稱CCU)
這種方法通常用於很小,用一般的比濁法無法計數的微生物,比如支原體等,因為支原體的液體培養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現為清亮透明紅色,因此無法用比濁法來計數,由於支原體固體培養很困難,用cfu法也不容易計數,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計數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養基中的代謝活力為指標,來計數微生物的相對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體為例單介紹其操作:,簡
(1)取12隻無菌試管,每一管裝1.8ml解脲脲原體培養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測解脲脲原體菌液,充分混勻,從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類推,10倍梯度稀釋,一直到最末一管
(3)於37度培養,以培養基顏色改變的最末一管作為待測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體的最大代謝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現顏色改變,他的相對濃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來說,比濁法和菌落計數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細菌的計數,但是對支原體這樣比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較合適。
5. 手部微生物檢測方法
不能將棉球放到培養基裡面培養,這樣根本沒辦法計數.將棉簽放入10ml滅菌生理鹽水中,混勻,取1 ml到平板中,再到平板(45℃的培養基約15ml).37℃培養48h,計數.
假如手很臟,細菌很多,則將棉簽放入含10ml滅菌生理鹽水的采樣管後,取1ml到9ml無菌生理鹽水中(相當於10倍稀釋),再取1ml該稀釋液到滅過菌的平板中,再倒入培養基.
6. 微生物測定法的方法分類
液體稀釋法
在一組試管中分別加入一定的培養基,然後加入不等量的被測物質,再將已培養好的、用於測定的微生物接種進去,在規定的條件下培養一定時間,觀察其消長情況並與標准曲線對比,計算出被測物質的含量。
固體平板擴散法
將溶化的固體培養基與被測定微生物混合做成平板,把含不等量被測物質的液體滴入置於平板上(直接滴樣法);或注入平板上的牛津杯內(管碟法);或吸入圓形濾紙片後,再置於平板上(紙片法);也可以在平板上挖一定大小的圓孔,然後把被測物滴入孔內(打孔法);經培養後在物質擴散所及的范圍內出現抑菌法(或生長圈),測量圈的直徑,並與標准曲線對比,計算出被測物質的含量(見圖[固體平板擴散法 1、3、7 打孔法2、8紙片法4、6管碟法5直接滴樣法][])。
1932年,A.弗萊明在研究溶菌酶和青黴素時,開始使用微生物法測定抗生素的活性。1940年,E.B.錢恩等根據平板上抑菌圈的大小測定青黴素的活性含量。後又經E.P.亞伯拉罕等進一步將上述測定方法予以完善。測定抗生素時常用的微生物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黑麴黴等。1935年,W.H.肖普費最先用微生物測定維生素B。1939年,E.E.斯內爾和F.M.斯特朗用乳桿菌測定維生素的含量。1934年,K.A.凱肯等用阿拉伯聚糖乳桿菌測定9種氨基酸。此後,乳桿菌屬、鏈球菌屬、明串珠菌屬的成員及某些微生物的變異株,逐漸成為最常使用的對象。
7. 檢測微生物有哪幾種方法
1.觀察法:用顯微鏡尋找,醫院常用。
2.分析儀法:已經有專用的分析儀。
3.失氧法:將檢測物質密閉,檢測其中氣體成分的變化(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
8. 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普通培養(簡稱標)般報告要用儀器、核酸檢測(PCR)、目前快速檢測(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根據自需求選擇
9.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普通培養法(簡稱國標方法)一般出報告的要用,儀器法、核酸檢測法(PCR)、還有目前的快速檢測法(主要包括:免疫磁珠、酶聯免疫試劑盒、金標檢測卡等。這個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吧。
10. 微生物學的檢查方法是有哪些
微生物學檢查法
標本
因鼠疫傳染性極強,採集標本時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根據病型採取淋巴結穿刺液、腫脹部位組織液、膿汁,血液和痰等。人和動物屍體可取肝、脾、肺、病變淋巴結以及心血等。陳舊屍體取骨髓。將採集標本送至有嚴密防護措施的專門實驗室進行檢查,禁止在一般實驗室進行操作。
直接塗片鏡檢
除血液標本外,一般均需塗片或印片,乾燥後用甲醇固定,革蘭染色或呂氏美蘭染色,鏡檢。在不同材料中,菌體大小、形態有很大差異,除典型形態外,往往可見菌體呈多形態性,需加以注意。
分離培養與鑒定
血液標本需先置肉湯中進行增菌培養。分離培養一般選用血瓊脂平板,28攝氏度24小時後,可見較小的露滴狀菌落,繼續培養則菌落增大至1~2毫米,中央厚而緻密,周邊逐漸變薄。取可疑菌落進行塗片染色鏡檢,噬菌體裂解試驗,血清凝集試驗,特異熒光抗體染色等作出鑒訂。
血清學試驗
可用於檢查鼠疫耶爾森菌抗原或特異性抗體。敏感而特異的試驗方法有ELIS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A協同凝集試驗等。
檢測核酸
用DNA探針雜交方法或PCR技術檢測鼠疫耶爾森菌核酸,有助於鼠疫的診斷。PCR敏感性極高,蚤體內有10個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即可用PCR技術檢出。
診斷檢查
診斷:取決於病人有接觸史及肺部受累表現,病因診斷取決於痰、血或淋巴結吸出物革蘭染色、培養,有條件的單位可作直接熒光素標記抗體染色,可提供快速的病因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