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產能過剩解決方法

產能過剩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0 11:30:16

㈠ 運用矛盾知識說明如何解決產能過剩

一是通過挖掘內需市場潛力,改善需求結構,有效釋放內需,消化一批過剩產能。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對應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節能環保改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有市場需求的項目繼續給予支持。
二是通過促進兼並重組,整合壓縮一批過剩產能。
三是提前完成產能過剩行業「十二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任務,鼓勵地方提高標准,落實產能等量減量置換制度,淘汰一批落後產能。
四是結合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特點分業施策,有針對性地提出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具體措施。
五是充分發揮規劃、政策、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嚴格准入條件,加強行業准入管理,健全行業監測體系和產能過剩情況預警制度,加強和完善行業管理。
六是通過加強土地、環保、金融、質檢、安全等職能部門協調配合,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和落實環保、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過剩產能退出和產業結構調整。
七是通過推動深化和財稅等重點領域改革,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

㈡ 中國產能過剩是怎麼形成的 怎麼化解

消化過剩產能,特別是在消化過剩產能中如何保護好職工的利益,如何解決好轉崗、再就業等問題,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非常復雜和綜合的問題。無論是從政協雙周座談會,還是國務院制定經濟政策包括研究結構性改革情況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
我想和大家討論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過剩產能是怎麼產生的,今後能否減少再發生嚴重過剩產能的情況,從而減少調整的痛苦;二是在當前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有哪些政策性問題應該加以重視、研究解決好。就這兩個問題談一點看法。
一、關於產能過剩的形成
從經濟發展的規律講,由於技術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以及需求的變化,產能的利用率狀況肯定是不斷變化的。有些產能在投資時是很有用的,但過一段時間可能就在技術上過時了,再過一段時間就變成過剩的了,需要消化。現在的職工也很難像以往那樣學一門本事,就能幹一輩子,中間可能需要轉崗、再培訓,以適應社會的快速變化。特別是,最近二三十年,技術和社會的演變非常之快,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剩產能的出現並不奇怪。
但是,有些過剩產能是由於我們政策、體制上的原因和對市場規律把握得不好造成的。首先,產能過剩在很大程度上與價格扭曲有關。有些行業上項目時,大家都表現得非常積極,這很可能是因為價格有問題。價格有問題也可能是稅收有問題間接造成的。不妨舉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紡織能力過剩,後來不得不通過砸錠子來處理產能過剩。其中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價格扭曲,使大家一度覺得這個行業利潤非常高,有些資金就可以投資辦廠。那個時候,大量涌現的鄉鎮企業集中在紡織行業。後來經濟學專家的分析認為,造成紡織產能過剩的一個原因是關稅政策存在扭曲,稱為有效關稅稅率出了問題:化纖顆粒的關稅非常低,而抽紗產品的關稅過高。這樣就人為導致國內成品價格偏高、生產的附加價值顯得很高、利潤空間非常大,造成一種可以盈利的假象,吸引了大量投資。隨著我國貿易政策的改革、關稅扭曲的消失,後來發現該行業根本就沒有多大盈利空間。現在,這類扭曲也還是存在的。
第二個是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問題其實也是一種價格扭曲。理論上,如果有污染,首先得把污染治理打入成本,對污染物進行處理;如果有碳排放的話,得要為碳排放承擔代價,所謂碳配額的做法就是要求排放者先購買這個配額,把代價計入成本和價格加以吸收。如果沒有吸收環境成本,價格就會失實,企業就會覺得這個行業的利潤挺高,投資就會增加,產能相應增加,最終會產能過剩。以後對環境的要求一提高,對環境污染的罰款一增加,許多企業就會做不下來了,產能過剩就會暴露。
第三,還有一類產能過剩跟貿易政策有關系。有些產能在投資時就是瞄準出口市場的,比如光伏電源產業,對國內市場來說,這些產品的價格偏高,當時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主要是依賴出口。一旦國際貿易出現爭端,歐洲、美國針對中國進行反傾銷,這些行業就會產能過剩。因此,一方面在投資的時候,就要對國際市場有充分估計;另一方面在全球貿易政策上,要強調不能出現貿易保護主義,不得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否則就會對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從金融工作來講,過去有很多商業銀行在貸款導向方面、行業方面研究薄弱,業務過於粗放。如果是國家鼓勵的行業,銀行就貸款,貸款出現問題也不是銀行的錯;如果是國家禁止的行業,比如「兩高一資」行業,那就一概不能貸。「兩高一資」其實覆蓋面很大,中間有一些細分的行業競爭力還是較強的,但國家既然給這些行業「戴帽子」了,反正就不能貸款,也不能發債,不能上市融資。所以,有些金融工作還是比較粗的,不能夠真正承擔責任,抓住產業發展的多元化。隨著經濟周期發展,之前如對產能過剩行業支持較多,有些問題等到發現已為時偏晚。事後需要產能調整時,銀行反而會產生大量的不良資產,自身也深受其苦。
當然,某些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也與需求方變化有關系。我國投資佔GDP比重一度過大,需求比較多,導致對鋼材、水泥需求量過大,當需求下降後,這些行業就會產能過剩。這種周期性波動,在其他許多國家也存在,但我國較突出。
總之,產能過剩產生的原因非常復雜,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通過研究,希望每過一個階段,我們都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少犯重復性錯誤,也使我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得更好。
二、關於過剩產能的化解
第一,剛才大家講了很多應對政策,我很受啟發。金融界也非常重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提出各種政策建議。首先,職工的基本福利保障特別是養老、醫療的保障體系的有效性非常重要。這涉及勞動就業的靈活性大小,涉及如果需要去產能,職工能否順利解決轉崗、再就業的問題。我們一直認為養老金的改革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過去有些問題就發生在這個環節。養老體制改革如果搞得好,痛苦就會少。歷史上,我們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回想起來,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建立「三支柱」型的養老保障體系,即社會統籌、個人賬戶和商業性保險,但這么多年來,我們現收現付在保障體系所佔的比例仍然相當高,使得養老金交付比例過高。這個比例過高並不是說養老金使用得不合理,而是說現在的人還承擔著過去中老職工的養老保障負擔。
其次,我們養老金賬戶的可攜帶性還是不夠的,即如果換工作需要換城市、換省份,攜帶養老金不夠靈活方便。改革方向不是簡單地搞大一統、全國統一標准,這樣未必適應中國的國情。類似地,還有醫療的問題。如果醫療能更多依靠醫療保險,同時不管崗位怎麼換,都可攜帶,這將有助於解決再就業問題。剛才大家提到,在有些以資源型生產為主的城市,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從而涉及職工更換崗位時,如果養老、醫療保障能夠順利銜接,將是很有幫助的。
第二,香港委員提到再就業培訓。培訓確實非常重要,通過培訓能夠尋找、適應新的就業崗位。如果一味地想延緩過剩產能的調整,是不現實的,必須尊重市場規律,找准方向。同時,公共資源特別是財政要有一部分資金用於支持轉崗和新技能的再就業培訓。就再就業培訓大方向來講,服務業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最近幾年,服務業的比重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2011年,我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只有43%,2015年已達到50.5%,4年時間提高了7個多百分點。這個趨勢仍在持續,表明未來服務業方面有大量就業機會。服務業有各種不同行業,不是都屬於簡單勞動,有相當一部分需要高技能。一部分服務業在准入上仍存在「玻璃門」、「旋轉門」以及行政審批等問題,存在發展和吸收就業上的限制。
第三,從社法委和法治的角度來說,我國破產法的執行以及破產程序中的重組效率比較低。一提到破產,有人就覺得是強制企業關門,但實際上,破產首先是對經營失敗或市場變化後的一種保護,有利於資源再配置。另外,破產法程序也是一個比較規范和方便的重組過程,破產重組可以調整債權人和股權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利於企業的有效重組。破產程序可以對已有的債務加以處置,債權人委員會達成一致以後,如果覺得企業有重組、未來有生存的機會,矛盾就比較容易按程序調解。其他市場經濟國家通過破產處理的案子是我國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表明我們依靠法制的正式渠道在解決產能過剩和企業重組問題方面,依然任重道遠。
第四,推進貿易政策改革,包括加強全球政策協調,非常重要。從全球分工來講,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在有比較優勢的環節,一國的產能是可以過剩的,過剩可以出口,只要你有競爭力。當然,如果沒有競爭力還產能過剩,就只能自我壓縮了。有些國家和地區可以在某些產業培養出競爭力,從而實現大量出口,同時本國短缺的商品就可以進口。所以,貿易政策的全球協調和我們自身的貿易政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換言之,不能簡單化地以產能是否超出國內需求來衡量產能配置的合理性。
第五,剛才聽張明森委員發言,說到國有企業在勞動用工、激勵機制和吸收再就業方面還存在這么多僵硬的政策,有些出乎意料。我們知道過去的確存在很多僵硬制度,沒想到改革這么多年了,國有企業還有這么多「老掉牙」的政策。確實要順應市場變化,對過時的規定進行大幅度清理,就像國務院清理行政審批一樣,這也應是國有企業改革總體方案中的一部分。

第六,從金融行業角度來講,去產能和去杠桿是相互聯系的。我國的杠桿率偏高,社會總債務率偏高,其中相當大部分表現在工業企業債務融資偏高,即工業企業股本偏少、貸款和債券融資偏多。杠桿偏高,就會造成調整難,因為債權、債務人之間協調難度更大。因此,如果能夠更好地發展直接融資、降低債務杠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未來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變得更容易一些。

㈢ 產能過剩如何解決不能簡單效仿西方!

前幾次寫了關於中國經濟二次探底的問題,其中核心問題之一就是產能過剩問題。目前大面積行業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的現狀,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最大阻礙之一。產能過剩問題原因來源於出口導向型經濟在面臨金融危機以來海外市場急劇縮水的現狀,同時也反映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經濟的局限性。關於產能過剩帶來問題的嚴重性實際上是很多工業化國家都面臨過的,當經濟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國家一旦遇到經濟危機,產能過剩問題立刻凸顯。其根本因素在於國內或者是國外消費市場的萎縮,例如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在金融海嘯時遇到的問題就是國內市場;而日本和德國在金融海嘯時遇到的問題就來源於國外消費市場。我國作為最大的出口國,當戴上最大外匯儲備國家的光環之外,同時也註定了危機時候產能過剩問題的嚴峻挑戰。 歐美各國遇到產能過剩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主要有幾個措施!首先關閉過剩產能,例如去年通用出售悍馬,福特出售沃爾沃等等!但是注意,生產線並未關閉,也未帶來最為忌憚的工人失業問題。因為收購一方必須解決相關問題,這句相當於把這些包袱甩給收購方。未實現收購的企業呢?堅決關閉!悍馬生產線被關閉就是一個例子。其次,對於出現產能過剩的行業關閉產能以後,給予該行業或是該企業以稅收和政策優惠,大規模減稅。這樣有利於減少企業負擔,同時也有利於恢復經濟。利用影響相對較小的行業幫助這些過剩產能行業,政府參與其重組的方式,通用破產重組就是很好的例子。第三,對於勞動就業者採用補貼的方式維持其收入,並且採取就業培訓的方式使其盡快融入社會經濟活動之中。這樣就能使得勞動就業者不至於因為生存問題帶來社會動盪。所以,產能過剩問題會在市場慢慢恢復的過程中逐步解決。但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由於經濟活動自身的規律性,產能過剩問題無法根除。 我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可以向歐美國家那樣解決嗎?可以!但要注意的是絕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因為我國面臨的具體情況和歐美國家不同。第一,歐美國家目前出現的只是某個行業的產能過剩,並且並非是民生必需品行業的過剩。我國面臨的是固定投資型經濟帶來的全面產能過剩,過剩行業多達幾十個,並且都是拉動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行業(鋼鐵,水泥,新能源等)。如果我們果斷全面關閉產能過剩行業,那麼帶來的就是全面經濟停滯。這是無論如何現在的中國不能承受的。第二,歐美經濟經過戰後的幾十年發展,主要都完成了有製造經濟像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轉變。所以製造行業的產能過剩給其經濟帶來的影響不是致命的。即使像德國這樣的出口為主的國家,也未出現全面的產能過剩問題。我國與之完全不同,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巨大利潤在金融海嘯退去之後留下的幾乎全是全面過剩產能,並且近二十年來經濟發展對於出口的依賴是的產能問題嚴重而畸形。所以我們不可能全面的調整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至少短時間不能完成。第三,關於對於相關過剩產能補貼的問題,也不現實。因為國內目前過剩行業太多,並且「大躍進」思維使得剛剛上馬的新能源產業馬上產能過剩。此外除了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的財政基本都處於大量負債狀態。土地財政帶來的巨大財政收益被地方政府繼續投入到土地和基礎建設上繼續投機,所以地方政府基本上現金流都處於枯竭狀態。它們之所以有恃無恐是因為對於金融系統「貸款」的依賴。這樣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在不斷累積。中央政府也同樣如此,不斷推出的經濟刺激政策和「某某下鄉」使得中央政府赤字不斷增加。這樣出了不可取的印刷貨幣政策之外,對於稅收依賴更加嚴重。這樣何談減稅?第四,一旦大面積關掉過剩產能,立刻帶來大量失業問題。在目前社會保障體制缺失的今天,這是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近二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分配帶來的問題是,普通百姓並未獲得與GDP增長速度相匹配的結果。簡而言之,民窮!那麼,消費不振的同時也帶來了對於就業的依賴。一旦關掉產能帶來的失業問題是目前的政府無法解決的。基於以上四點,我們的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絕不是一個紅頭文件就能解決的。別忘了,外部國際環境能夠給我們時間嗎?美國會眼睜睜的看著中國真正成為對手嗎? 有鑒於此,我認為雖然國內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和過高房價的輿論討伐和房產稅甚囂塵上;但還是醒醒吧!產能過剩問題只能注意解決,一個一個的進行。「一刀切」的結果只能是「經濟長期探底」,日本就是例子。何況我們還沒有日本那樣的社會保障體制,但卻有比日本更多的社會問題。所以我認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一定要謹慎,既不能採用「用明天過剩解決今天過剩問題的短視方法」;更不能採用所謂的「全面鐵腕政策」;至少需要十年的結果調整才能逐步實現。

㈣ 解決產能過剩的有效方法

提高購買力,是解決產能過剩的唯一有效方法。若採取壓制產能,勢必造成部分企業裁人、下崗。

㈤ 產能過剩的解決措施

2013年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新聞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做出回答。對於當前存在的產能過剩,中央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明確方向,就是要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
首先要提高企業的素質,來解決產能過剩,這是一條途徑。
第二,通過兼並重組來消化一批產能過剩。
第三,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一批落後的產能。
第四,我們鼓勵我們的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產能。
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多措並舉,我們將努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職工的權益,使得我們經濟發展能夠進一步走上持續、健康的軌道。

什麼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會引起什麼能不能解決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所謂產能過剩就是在生產能力的提高或持平時由於消費基準沒有得到同步的變化導致該產業的生產由飽和向過度演變,引起生產主體之間的相互競爭以獲取日益縮小的市場,就是買方市場。這在一定程度對消費者有利,可是如果這種現象持續過久則可能導致企業的疲憊,生產能力的下降,最終不利於消費者。

㈦ 中國解決產能過剩的方法

產能過剩的根源在於流動性過剩,以前地方政府的沖動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現在流動性過剩導致高水平重復建設。
對於產能過剩和經濟泡沫只有讓它自己廢掉,別無他法,政府的很多干預短期內好像有效,很可能長期內會加劇一種趨勢,最終出現黑天鵝。

㈧ 中國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

1、直接原因是前幾年投資持續過快增長,一些行業如房地產、鋼鐵投資明顯過熱,導致產能擴張速度遠遠超過需求擴張的速度。根本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

2、解決措施:

提高企業的素質,來解決產能過剩,這是一條途徑;通過兼並重組來消化一批產能過剩;通過優勝劣汰淘汰一批落後的產能;鼓勵企業到海外去發展,轉移一批產能。

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多措並舉,努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職工的權益,使得經濟發展能夠進一步走上持續、健康的軌道。

(8)產能過剩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產能過剩行業:

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製造、平板玻璃、鋼鐵、水泥等六大行業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我國嚴控六行業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影響:

許多行業產能過剩,將導致物價總水平明顯下降,形成很強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產能過剩的發展將會使企業的投資預期和居民的消費預期下降,由此使經濟增長面臨越來越明顯的下調壓力。產能過剩的發展將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明顯增加,金融風險增大。

㈨ 企業應如何有效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產能是否過剩,不能只看生產能力和可能的總供給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個變數,不容易准確測定。因此,認定產能過剩,需要在縱向對比產量增長過快、過猛的同時,還應同時指出在什麼范圍內、在多長的時間區間、相對於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陳湛勻指出:解決產能問題最主要的是鼓勵技術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企業可以藉助工業 4.0 和「中國製造 2025」等風向,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增加技術研發收入,或是助力於一些高新科技企業、高端製造業企業,獲取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物流系統等智能技術,實現企業的智能化轉型。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2014-2015年期間被炒熱的「國企改革」話題也是針對的產能過剩問題,如何提高市場的自發調節和出新過程,減少國有企業比較集中的領域產能加劇過剩問題。解決產能問題最主要的是鼓勵技術創新,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企業可以藉助工業 4.0 和「中國製造 2025」等風向,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增加技術研發收入,或是助力於一些高新科技企業、高端製造業企業,獲取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物流系統等智能技術,實現企業的智能化轉型。

2016年2月,國務院先後發布關於鋼鐵行業、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指出利用3-5年的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鋼鐵再減產能至1.5億噸。
經過2016-2018年三年的供給側改革,煤炭、鋼鐵、水泥、化工等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2019年1月29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但有個別省沒有完成去產能目標,未來將繼續推進去產能工作,但重心逐漸向提升供給質量的方向轉移。
2018年12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僵屍企業」及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工作的通知》,加快「僵屍企業」出清和具體確認去產能企業首批名單,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處置工作。2019年僵屍企業「出清令」已發出,目前各個省份例如陝西、河南、河北、黑龍江等多地都已明確具體目標。
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共德CEO陳湛勻教授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㈩ 怎麼解決生產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呢

過剩生產能力是指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壟斷競爭理論有一個著名的且頗有爭論的結論,它認為這種市場結構之下的廠商往往會在還有過剩生產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生產。
要知道,其實消費能力也是一種稀缺資源,當供過於求了,你要麼爭取市場,擴大銷售,把多生產出來的東西銷售掉;要麼就裁員,降低自己的生產規模;要麼就把生產過剩的東西銷毀掉,因為過剩的東西賣也賣不出去,而且利潤在沒過剩之前就獲得了,這一部過剩的東西,意義也就不大了,如果送給別人的話只能影響你下一生產周期的銷售,除非你以後都不再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或該產品已經被淘汰,流入市場也不影響你以後產品的銷售。
西方國家生產過剩一般先採取第一個方法,爭取市場,擴大銷售,所以促進了國際經貿交流,產生了全球化,西方國家一般不採取裁員,因為有工會,有法律,不允許因為這個原因就增加失業率,如果賣不出去了,他們就銷毀,像前段時間的法國奶農,因為抗議市場收購的價格低就把牛奶倒進河裡(為什麼價格低,就是生產過剩,消費不了),還有以前美國穀物(如玉米)生產過剩,就喂豬或燒毀。

閱讀全文

與產能過剩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化工紫砂壺鑒別方法是什麼 瀏覽:36
菩提包漿方法視頻 瀏覽:832
訪談法質性研究方法文獻綜述 瀏覽:307
東北人參食用方法 瀏覽:630
電渣重熔錠晶粒金相檢測方法 瀏覽:43
男性勃起障礙治療方法 瀏覽:801
8歲問題兒童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484
傑諾吸塵器使用方法 瀏覽:655
漢字結構的最佳方法 瀏覽:116
烤紅薯鍋使用方法 瀏覽:557
自由基常用的測定方法 瀏覽:215
設計簡便方法 瀏覽:126
受傷最佳急救方法 瀏覽:183
隊列研究中對照人群的選擇方法 瀏覽:571
什麼是研究的系統性方法 瀏覽:275
明彩筆的使用方法 瀏覽:581
附子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7
哪些方法可使沉澱更快 瀏覽:424
離心泵的管道安裝方法 瀏覽:508
刮肝經的正確方法 瀏覽: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