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畫怎麼看出真假
古畫,是一類古玩品。或者說,是古朝時期所流傳下來的。它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賞析價值。而書畫收藏,自古至今具有悠久的發展史。而如今書畫收藏者,對古畫的興趣度依然是很高的。而在書畫市場中,充斥著一定的贗品。那麼,古畫收藏怎樣鑒別真偽?
1、風格。關注書畫風格,能歸為哪類;
2、新舊。古畫經過多年的歲月,必定會有墨跡上的微小乾裂出;
3、印章。書畫作者的印章,是有效的憑證之一,與之想比對;
Ⅱ 古畫鑒別
不是太清楚 要是用好點相機照 還能看看 這個東西必須得 看到原物才能下結論 要不 光上照片沒用 希望對你有用 最好帶到你門家附近能鑒別的地方 千萬別亂找人看!!!!!
〔清〕(一七六四至一八四五)程序伯文集作(一七六三至一八四四)今從歷代人物年裡碑傳綜表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號松壺小隱,亦號松壺,亦稱壺公,號居士,錢塘(今杭州)人。樹弟,官主事。性閑曠灑脫拔俗,好游,足跡幾遍天下。工詩宗岑、韋。善書、畫,書摹褚、虞。山水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幽秀細筆,尤得力於文徵明。過於細弱,缺少魄力。花卉法惲壽平,人物、仁女靡不精雅。間為金碧山水尤妍雅絕俗。畫梅師趙孟堅,幽冷疏散,可與金農、羅聘並駕。有皋亭送別圖卷藏故宮博物院。著松壺畫憶、畫贅並詩存。卒年八十二。《練川中人畫像小傳、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桐陰論畫、清畫家詩史》
Ⅲ 驗證古畫的技巧
參考下述資料,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書畫鑒定作為一門學問,屬於美術史,主要是中國美術史的范疇。但它涉及的面卻相當之廣:文學、歷史、建築、服飾、風俗、地理,都是研究書畫鑒定必不可少的參照。可以說,它是綜合了多門學科的一種邊緣學科。
書畫鑒定的目的,主要是為美術史學、博物館學的研究服務。美術史不單是關於美術的文字記載的歷史,更是美術作品流傳的歷史。比起文字記載來,美術作品是更直觀、真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但自從有了美術作品,也就有了美術作品的作偽。因此,對書畫進行鑒定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書畫鑒定的對象,是指已故書畫家手書、手繪在紙、絹、綾等材質上的書畫,如立軸、手卷、冊頁、扇面、鏡心等,不包括壁畫;書法里的碑帖、拓本,屬於另外一門學問,啟功、秦公就是這方面的專家。至於年畫、書畫復製品以及在世書畫家的作品,不屬於書畫鑒定指向的范圍。
出土的書畫,其年代基本一目瞭然,所以也沒多少鑒定的必要。遼墓中出土的《深山會棋圖》和《竹雀雙兔圖》,它們的年代應與墓的年代相近,即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之間。
書畫鑒定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辨定真偽,二是品定高下。前者是"鑒",後者是"賞"。一件作品,它是否真實可靠,這是最重要的,否則即使再好,也沒有意義。書畫大師張大千不僅詩文書畫俱佳,同時也是個作偽高手,生平所作歷代書畫的贗品數量相當可觀,質量也很高。他作的石濤、徐渭等人的贗品更是得心應手、惟妙惟肖。連黃賓虹這樣的大師也曾被他騙過。
這一方面說明了張大千作偽水平之高,;另一方面也說明書畫鑒定之難。這還僅是現代人作偽的例子,古代高手所作的贗品,就更難鑒定了。
因此,書畫鑒定的任務,就是對傳世書畫作品還其本來面目:判定真偽、界定年代、證明偽作。
書畫鑒定基本上屬於經驗科學,一個人鑒定水平的高下,與他所接觸過的書畫真跡、他所掌握的書畫知識以及相關知識成正比。就比如我們十分熟悉的一個人,你只要遠遠地聽到他的一聲咳嗽,就知道是他來了。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對於某個時代、某個書畫家的作品看得比較多了,產生了一定的認識,總結出了一些特徵。那末我們就可以觸類旁通,對於這個書畫家其他的作品,也能夠識別它。
書畫鑒定之學,其歷史也十分久遠。鑒定是與收藏聯系在一起的,中國最早對卷軸畫的收藏,可遠推到魏晉時期,此後,書畫著錄、筆記之類的書層出不窮。雖然沒有正式命名為鑒定學之類,但其中包含了鑒定知識在內,只是還不成系統。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就有一章"論鑒識、收藏、購求、觀賞",談到通過服飾、建築來鑒定書畫年代的方法;宋代出現了一大批鑒藏家和書畫鑒定著作,米芾的《書史》、《畫史》就是其中的代表。
到了明代,隨著經濟的發展,民間收藏之風很盛,出現了專門的民間收藏家,書畫鑒藏著錄、筆記大量出現。張丑在他所著的《清河書畫舫》中,對"鑒定之學"作了較為深入的敘述:"鑒賞二意,本質不同",指出了各種鑒賞的方法,認為應該先看精神、氣質,再看有無皇家收藏記載,有無名人題跋;要買紙畫,不要買絹畫,因為"紙壽千年"。等等。
到近現代,書畫鑒定已逐漸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20年代,已經有了面向公眾的博物館。許多學者參與到美術史,以及書畫的研究中;從這以後,出現了一大批專業、系統的關於書畫鑒定的著作,如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的《關於鑒別書畫的問題》、張珩的《怎樣鑒定書畫》、王以坤的《書畫鑒定簡述》、以及謝稚柳的《鑒余雜稿》、徐邦達《書畫鑒定概論》等。
50年代以來,隨著流入西方的中國古畫逐漸增多,西方學者對中國書畫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開始用西方的方法,運用到中國書畫、以中國書畫鑒定的研究中,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書畫鑒定方面,有幾個代表性的人物,如方聞、高居翰(jams gahill)等人。
解放以後,國家對文博事業十分重視。由於各博物館收藏的書畫不斷增加,當時曾組織鑒定小組到各地進行鑒定工作,後因文革中斷; 1983年,由文化部成立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在全國范圍內,對現存的古畫進行全面系統的考查、鑒定並編印目錄、圖錄及大型畫冊。
隨著整個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相對而言,古老的書畫藝術,以及書畫鑒定已經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一方面,社會的進步給書畫鑒定工作帶來許多便利;同時,社會情境、文化環境的改變使從事書畫收藏、鑒定的人們需要更多的"定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大致說來,從事書畫鑒定應注意如下一些問題:
首先得熟悉中國美術史,熟悉淵源流派,這樣才能從大的坐標里認識具體的書畫家、作品。
對歷代書畫家(可定為真跡)的作品的風格特點要有系統的認識。這是驗證同一書畫家其它作品的標尺。
歷代書畫著錄、筆記,有關書畫家的傳記、年譜以及其它相關的文史知識可有助於我們對古代書畫作品進行更為精確的鑒定。著錄書上就記載有一些常見的作為情況,例如:吳應卯常偽造祝允明的書法;朱朗是文徵明的學生,即以造文徵明的假字為業;至於王石谷,就常為王犖專造他的假畫而苦惱。等等。
如果對書畫創作的方法、過程有很深的了解,無疑大大有益於書畫鑒定。歷代鑒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書畫家,如近現代的吳湖帆、張大千以及啟功、謝稚柳、徐邦達等人。
最關鍵的是實踐,從大量的鑒定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已故鑒定家劉九庵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大師。長時間鑒定實踐中的觀察、比較、分析、研究,才能逐漸獲得鑒別門徑。
第一、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
書畫鑒定的基本前提是書畫本身。書畫本身所包涵的用筆用墨的技法水平,結體構圖技巧、畫面內容以及 所反映的時代特徵和畫家的個人風格,是從事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
一、筆法
所謂「筆法」,是指書畫作品中點、線運行的形態、方法。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鑒定概論》中認為:
「筆法就是有方法有規律地用筆鋒劃出、頓出的線和點的具體方法的簡稱」。中國書畫全賴以點線來表現形
象,筆法是中國書畫最重要的靈魂和核心,筆法之優劣是衡量書畫藝術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准繩。因此,書畫 的真偽是非,必然首先反映在筆法上。前人說過:「筆端鋼杵,要力透紙背」,指的便是筆法中筆端的力量, 這種力量要內斂,不能顯露在外邊,顯露在外邊叫青筋暴露。書畫的快慢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用筆的輕重、疾 徐、轉折、頓挫,是否合乎筆法。有人以頹筆渴墨故作飛白取勢以迷惑閱者,用評畫的術語來說,這叫做「劍 拔弩張」,其實筆里並沒東西。鑒定大畫,如高山大樹以及長線條的衣紋等,更應注意筆法。畫大畫必須放 筆,即「請君放筆為直干」,然而放筆不是任意胡抹,不要被故作姿態的「狂華」、「客慧」所迷惑,即「始 知其放本細微,不比狂華生客慧」。鑒別細短線的工筆畫,也必須看是否筆筆有力,筆筆到家。前人常以如 「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春雲行空」、「流水行地」、「寓剛健於婀娜之中,寫遒勁於婉媚之內」、 「劍綉土花,中藏堅質,鼎倉翠綠,外耀鋒芒」等來比喻筆法。總之,筆法是書畫的核心和靈魂,是打開書畫 真偽是非之謎的關鍵。
正由於中國書畫從來重視筆法,每個時代對書畫筆法的研究都有創新和發展,形成一種既繼承傳統,又有 創新的時代筆法特徵。所以,每個時代書畫的筆法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即時代特徵,前輩對其均有高度的概 括。
在書法方面:
魏晉時代,人們將書法僅僅作為一種表現筆墨技巧的藝術形式,其崇尚玄學,醉心清淡,此時的書法風格 神韻瀟灑,散漫輕盈。唐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心思上,文人學士精神豪邁,書法風格奔放,又規整嚴 謹。宋代城市經濟發達,市民文化勃興,社會文風特盛,書法風格平穩清麗,華美多姿、新穎精妙。元代蒙古 統治嚴酷,文人學士精神壓抑,此時書風循規蹈矩,只能「出入羲獻,牢籠古今」。明、清科舉日漸成為文人 士子們的唯一入仕途徑,而科場試卷,官方文書朝庭要求嚴格,加上不斷的文字獄的迫害,因此,文人士大夫 思想保守,此期書法風格以台閣體、館閣體為盛,行款整齊,字體勻稱,雍容,筆劃平直光圓,結體呆滯拘 謹,風格端莊秀整,穩健剛勁。
在繪畫方面:
晉代線條巧密纖細,如春蠶吐絲。「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其列 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唐代繪畫氣勢雄奇,宏大瀟灑,色彩富麗輝煌,繪畫技巧風格在山水畫上同晉代差 不多;然人物畫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語。宋代繪畫風格與其書法一樣,也是華美多姿,新穎真妙,其 「筆法緊,筆觸重」。元代繪畫姿縱新穎,更多詩文意境和書法情趣,詩、書、畫合為一體。明清繪畫風格多 樣,其畫派林立,氣象萬千。讀者可從本書第一章的概述中詳細了解,如清初正統派的平穩、安閑、雍容、雅 正,而野逸派的姿肆、灑脫、怪異、豪放;清末上海畫家的任性揮灑、北京畫家的規規矩矩等等。 書畫時代特徵的形成是每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以及社會生活的產物。另外,影響筆法時代特徵 的差異與同表現筆法的工具(毛筆)的製作和特點有一定的關系。
毛筆對筆法的影響,從繪畫上看,清代同治、光緒以前,畫山水大都用鼠須狼毫等硬筆,只在渲暈時才用 軟的羊毫。晚清以來,才見到陸恢等人全用羊毫畫的山水畫,形成一種比較肥軟的線條。
同樣,由於書畫家所處的時代風尚,其所具有的個性愛好,師承淵源、生活經歷、修養學識、書畫工具、
宗教信仰等諸復雜因素能形成書畫家獨具個性特徵的筆法,如執筆、下筆的方法,執筆的高低、豎立、側斜、 懸臂、懸肘、懸腕或手腕著紙,下筆的輕重緩急等,這些反映在作品上便成為書畫家的個人風格,而個人風格 總較時代特徵鮮明突出,這也是我們進行鑒定書畫的主要依據。
另外,一個書畫家的筆法特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從早年到晚年,多少總有些變化,有些人甚至變化很 大。一個書畫家的筆法雖有早晚的區別,但筆法其中一定有貫始終的特質,此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萬變不離其宗」,因此,精明的鑒定者必須抓住這個根本而不為其它變化所惑,成功地進行鑒定。 筆法作為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還表現在筆法是書畫作偽者最難逾越的一關。 綜上所述,書畫的筆法是書畫的核心和靈魂,是我們進行書畫鑒定的首要的、關鍵的依據。
二、墨法和設色
墨法即用墨的方法。陳兆復先生說:「墨法包括用墨濃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的變化」。在認識墨法之前, 先要注意作品筆墨的年代遠近。年代越遠,筆線的粗細收縮得越顯著,加上紙絹本身也收縮,當然筆線也隨著 收縮,因此,筆線就比初畫時細一些而顯得堅硬狀;墨色也因年代遠而顯著柔和,不像新墨色那樣刺眼,並且 能深入到紙絹的肌里。古今書畫家,每個人有每個人用墨的習慣性方法,也正如每個書畫家有自己獨特的筆法
一樣。所以,墨法是書畫本身所具有的本質特徵之一,是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之一。
眾所周知,書畫時用的墨是指磨成的水墨,書畫家在使用這些水墨時,在紙絹上就顯出濃、淡、干、濕、
黑、白等程度不同的變化,古人稱這種墨色的濃度和變化為「五墨」、「六彩」。由於墨和色的濃淡干濕,表 現了書畫物象的虛實、枯潤、遠近及體積感、質量感,是表現物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墨法能反映書畫家 的思想感情、精神氣韻,所以,墨法與筆法一樣,蘊含著書畫時代特徵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
墨法在鑒定書畫上的重要性,還因它同筆法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墨法要用筆法來施行和表現,無筆法就無
所謂墨法;同樣,筆法要依靠墨法來表現在紙絹上,沒有墨色,筆法則無處生根,無從體現。
總之,墨法是從事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之一,但其地位和重要性要稍遜於筆法,因為,墨法在不同的時
代,不同的書畫家之間有相近和相通之處,書畫作偽能把墨法模仿得比較相像,而影響墨法的其它諸條件如
紙、絹、墨等也易仿製。因此,在書畫鑒定中要綜合其它方面,詳加考察。
設色主要應用於繪畫中,其在鑒定繪畫中的作用同墨法完全一樣,也是主要依據之一。
三、結構
書畫「結構」一詞,是一個復合概念,包含書法的結體和行款,繪畫的構圖和剪裁,也即徐邦達先生講的 「結構和剪裁」。
書法的結體,指每個字的筆劃的疏密分布。行款則指字與字之間的上下左右的相互聯接、呼應關系以及行 與行之間的排列呼應關系。
繪畫構圖與剪裁,是繪畫的要素之一,即畫的結構。按照中國畫的獨特理論,中國畫強調的就是結構,線 條的輕重轉折(筆法),水墨的濃淡變化(墨法),從塑造形象這個角度講,其主要任務就是為了表現物象的 組織結構。
書畫的結構同筆法、墨法一樣,有其時代特徵和個人風格,是我們進行書畫鑒定時的重要依據之一。書畫 家們的創作,都經過緻密的構思,其畫面上每個細小的部分,都有其用意,因此,書畫家們在書畫的結構方 面,有著獨特的習慣與構思,即結構上的個人風格,它表現了書畫家的藝術特徵和藝術水平。鑒定者也正是從 這里對書畫作品的真偽進行鑒定,因為,書畫的偽作,總會留下偽作者的時代和個人結構習慣特點,而失去原作的結構特徵,露出破綻而被識辯。
第二、書畫鑒定的輔助依據:
一、名款
通常所說的款識也叫題款,是指書畫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型大小、創作年月、繪制地點及詩詞歌賦等。款 名有單款、雙款之別,雙款即另加上贈送對象名字。書畫家本人的名款,具有其書法的多種特徵和風格,因而名款對鑒定書畫作品的真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為歷來鑒定家十分重視。因此,認識一些書畫名款的時代特徵和個人風格,對書畫鑒定是十分有益的。 名款除時代變化外,還有朝野之別,一般畫院畫家署款簡單,而民間畫家則多見長款。 名款的個人風格則是千姿百態,這種個人風格,成為我們鑒定書畫的重要依據。
另外,從繪畫署款的位置不同,也可斷定作品的時代和真偽。繪畫款格式,一般有「平行款」、「抬頭
款」兩種。所謂「平行款」就是寫有自己名字,題寫給某某人的款字,上款第一行寫到何處,第二行也應寫到 何處。而抬頭款的出現要晚於平行款,大約在明中期以後到清代較多使用。所以這也是鑒定書畫作品應注意的 重要特徵。一般作者不懂得這些規律,而容易出現漏洞。
書畫作品的名款中還存在著歷史避諱,根據不同歷史時期所避諱的字,也可以判定書畫作品的時代。利用 書畫作品中的名款對書畫本身進行鑒定,則必須首先對名款本身進行鑒別。作偽者大多採用換款、添款、接款 手段進行作偽(後面章節將專門論述)。總之,書畫的名款是鑒定書畫真偽與時代的輔助依據。
二、題跋
一般來說,題在書畫的上方或前面的詩文為題,寫在書畫後邊的文字叫跋,總稱題跋。題跋是書畫鑒定
的輔助依據,一般的經驗證明,凡是題跋確實可信的(不偽,不是後配,題跋者與作者關系密切,並且又是個 善鑒的人),其書畫本身大都不會差到哪裡去的。當然,題跋是否可作為鑒定書畫的真偽的依據,主要看其題 跋本身的真偽,其次還要看題跋寫的筆墨技法,詞句如何,即題跋者的水平,而千萬不要被大名頭所嚇倒。
三、印章
印章,又名印鑒,即作為憑信之意。歷來書畫鑒定家都很重視印章真偽的鑒定,某些時期在書畫鑒定界還 形成將鑒定書畫作品上印章的真偽作為鑒定書畫真偽的主要根據的風尚。
四、鑒藏印
鈐蓋在自己收藏鑒賞的書畫上的印章為鑒藏印,亦稱收藏印。鑒藏印對於書畫鑒定能起輔助作用,尤其是 年代遠的書畫,其本身並未署款,鑒藏印就更重要了。
五、紙、絹
紙、絹是書畫作品的載體。由於各時代書畫家所使用的紙絹的不同,因此,掌握了各時代紙絹的特徵以及 書畫家個人用紙絹的習慣,對於鑒定書畫的時代與真偽有很大的幫助。
利用紙絹鑒定書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紙絹的年代、顏色。紙絹在書畫鑒定中不能看得太重太大, 其只能起一定的輔助作用。
六、裝潢
裝潢是書畫呈現的一形式。我們從書畫的裝潢形式上可以看出一些作品的時代或個人特徵,其可以作為鑒 定書畫的一種輔助依據。
利用裝裱鑒定書畫真偽,要注意新畫舊裱。一些作偽者採用保留原裝裱,挖出書畫本身,將偽本嵌裱進
去,即所謂「金蟬脫殼」的方法進行作偽。對此,還是必須對書畫的筆墨技法諸主要依據和諸輔助依據綜合考 察,判別真偽。
七、著錄
書畫著錄是指將歷代書畫家的書法、繪畫作品經過鑒賞整理,編目成冊。根據書畫著錄書籍也可以幫助鑒 別書畫的真偽。
總之,在鑒定某件書畫之前,應當查看各家的著錄,盡可能弄清楚與該件書畫有關的一切情況,如它的流 傳經過如何,究竟是一本還是幾本,題跋、印章、尺寸、裝潢等情況如何,這樣,才能對書畫作品作出比較合 理的判斷。
Ⅳ 古畫鑒定的介紹
古畫鑒定是利用各種專業方法對作品進行鑒賞和評定,一般稱之為:辨真偽、明是非、評價值三個方面。古畫鑒定,應將各種狀況一一分辨清楚,揭示作品的本來面目,達到鑒定目的。
Ⅳ 古人怎樣鑒賞古畫
1、紙絹鑒定
書畫所用的材料絹和紙對於書畫的斷代起著一定的作用。絹和紙的鑒定是鑒定書畫又一途徑。晚周帛畫和戰國楚墓帛畫以及稍晚時候的馬王礁漢墓帛畫,均是畫在較細密的單絲織成的,至今為止未見用雙絲絹的(即經線是雙絲,緯線是單絲織成絹)。
五代到南宋時期的絹,從表面來看,除了單絲絹外,還出現了雙絲絹的形式。元代的絹總的說來比宋絹顯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絹細密潔白,並且還呈現出稀鬆的狀態。明代的絹總的看來也是比較粗糙。
明代早中期有一種質量較低較稀薄的絹,由於這種絹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書畫家往往先將其托上紙然後再進行書畫創作。漢、晉古紙,所見都是用麻料,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魚網等廢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薴麻。
2、印章鑒定
印章的時代特徵與氣息也是鑒定書畫的佐證。印章的時代氣息可從其形狀、篆文、刻法、質地、印色等方面出來。宋代印章銅、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質料的。自元代王冕開始採用石料刻印以後,採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漸多起來。
明代初期,各種石料的印章已相當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變化,篆文每個字的停筆處,都比原筆畫略粗一點,但顯得較淡,並略呈黃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後期印章以石質居多,其它如水晶、瑪瑙、銅、玉等均有。
清初,書畫家印章甩用的篆文變化並不大,但印章形狀、字體字形都有多樣化的趨勢。清代中後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種各樣的規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種流派,大都以《說文解字》為主體。
3、題跋鑒定
題跋可分三類:作者的題跋,同時代人的題跋,後人的題跋。真古畫而配以定人的偽跋,或偽古畫而配以定人的真跋,都是常見之事。畫上如有作者同時人的題跋,應當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的情況從書畫本身並不見得能知道,而須從一些題跋中去探索。
後人的題跋對書畫鑒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如書畫上或題跋上,尤其是書畫的題款等等出現了這種情況,都被認為是作偽者所露出的馬腳。避諱。
在封建帝王時代,行文要避諱,就是當寫到與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寫一筆,這就叫避諱,通稱為缺筆。在書畫上面,看到缺筆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諱,就可以斷定書畫的創作時期,不能早於避諱的那代皇帝的時期,否則就是作偽的漏洞。
(5)古畫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領域中,尤其是以漢族文化為中心的各種藝術,都有一種互相關聯的現象,盡管它們的外形和用途不同,表現方法和所用工具也不盡相同,但那些不同門類藝術的藝術氣息和趣味,也就是所表達的民族性格的特點,在神髓上卻有相通之處。
譬如建築與服裝,都以寬博嚴肅為基調;桌椅陳設,都以方整對稱為基調;乃至文學語言上竟自出現世界各族語言都不曾有的四六排偶大篇作品等等,這是漢民族文化中特別講求的對稱美。因而,對稱的要求貫穿於大部分這種文化藝術。體到書法和繪畫,更具有某些獨特的內在的關聯。
描繪人物只用單線條,並不藉助陰影,面頰上加上幾道線,性格就特別突出,這就叫做「傳神」。「傳神」一詞,在繪畫領域中也並不專指人像寫真,它也常被用在畫其他物像上,如「為山水傳神」、「為花鳥傳神」等。
用這個詞主要是指擺脫物像的一切細節,而要抓住它們的整體要點。所以許多「寫意」的人物,並沒有被觀者誤為貓狗;一抹遠山,也沒有被觀者誤為紙上的濕痕。尤可注意的,畫樹干、花頭、山巒、衣褶,寧許它不盡相似,但不許它的筆觸癱軟。
Ⅵ 如何鑒別古畫
內容很多,看你願不願意看了:
古字畫的鑒別
紙絹鑒別
書畫所用的材料絹和紙對於書畫的斷代起著一定的作用。絹和紙的鑒別是鑒定書畫又一途徑。根據和國學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畫和戰國楚墓帛畫以及稍晚時候的馬王礁漢墓帛畫,均是畫在較細密的單絲織成的,至今為止未見用雙絲絹的(即經線是雙絲,緯線是單絲織成絹)。五代到南宋時期的絹,較前代有了發展和變化。從表面來看,除了單絲絹外,還出現了雙絲絹的形式。這種雙絲絹的經線是每兩根絲為一組,每兩組之間約有一根絲的空隙,緯線是單絲。元代的絹總的說來比宋絹顯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絹細密潔白,並且還呈現出稀鬆的狀態。明代的絹總的看來也是比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種質量較低較稀薄的絹,由於這種絹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書畫家往往先將其托上紙然後再進行書畫創作。紙的質料是判斷書畫年代的又一標准。漢、晉古紙,所見都是用麻料,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魚網等廢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薴麻。它的特點是纖維較粗,所以也難以作得精細,它無光、無毛、纖維束成圓形,有時見木素。隋、唐、五代書畫大都用麻紙,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唐摹《蘭亭序》、杜牧書《張好好詩》,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經卷,無不如此。北宋以後則急劇減少,但北方遼金的經紙還用麻料。以後用麻紙作書畫的則幾乎沒有。隋、唐間,開始看到有用樹皮造的紙,大都用楮或檀樹皮,它們的特點是纖維較細,同時又隨著手工業發展進步而產生的精細的佳作。此種質料亦發暗無光,僅比麻紙稍亮一些,纖維束成扁片形,微有紙毛。還有用桑樹皮造的紙,其特點是纖維更細,發亮,紙面容易起長毛,纖維束為扁片形。北宋一開始,在書法墨跡中就出現大量的樹皮造紙。以後,樹皮紙產於全國。竹料的造紙用於書畫始於北宋。竹料堅硬,最難制漿,前人無法處理它,所以不採用。竹料造紙其纖維最細,光亮無毛,纖維束或硬刺形,轉角外也見稜角。北宋中期後,造書畫紙的原料已無不具備,因而從此就不易以紙質來區別時代的前後了。
裝潢鑒別
各個時代書畫裝潢有各自特色,可作為鑒別斷代的輔助依據。如南宋宮廷收藏的書畫有規定的裝裱格式--紹興御府裝潢式,對不同等級的書畫採用什麼材料來裝裱,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手卷用什麼包首、什麼綾子、什麼軸心;立軸的用料的顏色、尺寸、軸頭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元代宮廷藏畫選擇專人裝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為軸,以鸞鵲木錦天碧綾為裝裱,並精製漆匣藏於秘書庫,計有畫幅六百四十六件。"明代書畫的裝潢形式有進一步發展,書畫卷增加了引首,並且有的被寫上了字,有仿宣和裝窄邊的,也有用綾或絹挖廂寬邊的;立軸則有寬邊、窄邊之分,有的還加了詩堂。清代宮廷收畫的裝裱,有其特殊的風格面貌。唐熙、乾隆時期,裝裱的用料和技術、形式各方面都比較好,卷、軸的天頭綾多為淡青色,副隔水多為牙色綾,臨近畫心那一部分多為米色綾(或絹),立軸有的有詩堂,有的則沒有,但一般都有兩條綬帶。立軸天桿上的圓曲是定製的,與非宮廷有顯著不同。嘉慶以後,宮廷裝裱的質量逐漸低落,立軸的天桿逐漸變粗(晚期成為方形)一部分軸頭不再用紫檀、紅木了,而且顯得比較笨拙。手卷比康乾時期也顯得粗些。
印章鑒別
印章的時代特徵與氣息也是鑒別書畫的佐證。印章的時代氣息可從其形狀、篆文、刻法、質地、印色等方面出來。宋代的書畫作品,鈐蓋上書畫家本人的印章為數很少,大多數書畫家在作品上並不鈐蓋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銅、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質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現了極少數油印),蜜印顏色紅而厚,水印顏色淡而薄。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變化,出現了圓朱文印。質料有木、象牙、銅、玉等,印色大都採用油印和水印。自元代王冕開始採用石料刻印以後,採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漸多起來。明代初期,各種石料的印章已相當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變化,篆文每個字的停筆處,都比原筆畫略粗一點,但顯得較淡,並略呈黃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後期印章以石質居多,其它如水晶、瑪瑙、銅、玉等均有。字體有古文篆體等到各種形式。這一時期印色大多是油制的,顏色也有濃淡之分,也還有少數畫家使用水印。清初,書畫家印章甩用的篆文變化並不大,但印章形狀、字體字形都有多樣化的趨勢。清代中後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種各樣的規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種流派,大都以《說文解字》為主體。印色從為油質,水印已不見使用。
題跋鑒別
題跋可分三類:作者的題跋,同時代人的題跋,後人的題跋。某件書畫的題跋雖然也有對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數。最多的是為了說明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收藏關系,又或考證它的真、表揚它的美,於是人所共知的。但書畫既有偽作,題跋方面也同樣有多種的作偽情況,因此書畫鑒定不能不注意它的" 張變幻"。真古畫而配以別人的偽跋,或偽古畫而配以別人的真跋,都是常見之事。畫上如有作者同時人的題跋,應當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的情況從書畫本身並不見得能知道,而須從一些題跋中去探索。後人的題跋對書畫鑒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作偽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書史》便記載他臨寫的王獻之《鵝群帖》及虞世南書,被王晉卿染成古色,加上從別處移來的題跋,裝在一起,還請當時的公卿來題這些字卷。如果傳到現在,宋人題跋雖真,帖本身卻是米芾臨的。題跋對書畫的鑒定是否可信還要看題跋者的水平。弘歷收藏至富,題跋也很多,但鑒別能力都差,往往弄假成真。黃子久的《富春山居圖》,他先得了贗本,嘆為曠世無雙。後來對真本他反說是假的。文徵明的題跋就較為可信,因他工書善畫,鑒別能力高。鑒別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分,還須看他對作品的負責態度如何。董其昌經眼過很多書畫明跡,但在評真上極不嚴肅,因此不能對他的題跋完全相信。總的說來,前代的鑒賞家去古較近,見到的東西多,有比我們佔便宜的地方。他們的題跋雖不克盡信,還是值得我們研究思考的。 其它一些證據
別字:歷來把寫別字看得很嚴重,書畫作者等都不至於有此等錯誤。如書畫上或題跋上,尤其是書畫的題款等等出現了這種情況,都被認為是作偽者所露出的馬腳。 避諱:在封建帝王時代,行文要避諱,就是當寫到與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寫一筆,這就叫避諱,通稱為缺筆。在書畫上面,看到缺筆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諱,就可以斷定書畫的創作時期,不能早於避諱的那代皇帝的時期,否則就是作偽的漏洞。這一問題,一向作為無可置疑的鐵證。
年月:書畫上或題跋上所題的年月或作者的年齡、生卒不符,或與事實有出入,也將被認為是作偽的佐征。如張大千藏《湘江風雨圖》與卷,曾影印於《大風堂名跡》第一集中。紙本,長幅。畫墨筆水石風雨竹。自識;風林顧有終,志行昆季,求予寫《湘江風雨》已三年矣,而予倥傯未能酬之。今年予上京師,與友攜酒追而送別於鹿城之南,乘興一揮而就,但愧用筆不精而情誼則藹然也,時正統丙寅歲(十一年,1446年)秋七月望後一日,東吳夏昶仲昭識。鈐朱文"東吳夏昶仲照圖書印"、"太常卿圖書"等印。另北京文物研究所存一卷,畫法款題印記,和張氏藏本完全一樣。畫在生紙,而末尾題識處紙色拖漿煮熟。細看兩卷畫筆均欠沉著,款字略有文微明法派,完全是一手之作。再拿夏畫真跡中題記印親校勘,乃知正統十一年丙寅(1446年)夏氏還在吏部考功習,而他官太常卿,則要到天順至成化五年已丑(約1457年--1469年)間,所以不可能正統中已用"太常卿圖書"的印章,因此肯定這兩卷多是明代中期人憑空仿造的偽本。
Ⅶ 怎樣鑒別古畫的真假
http://..com/question/2827603.html
http://bbs.sdtv.com.cn/zmn/dispbbs.asp?boardid=116&id=28327
Ⅷ 古畫鑒別
像是齊白石的
Ⅸ 如何鑒別古畫
1、掌握要領,鑒別古代書法作品
鑒別古書法作品的真假,首先要抓住古代書畫的要領,應當先觀其結體、用筆、線條的質感和內在精神及其整體照應,其次再觀察是人為還是天巧、真率還是做作。然後考證該古畫的前世今生,最後再辨別它的印色、用紙和用墨是否上乘。如果書寫只有結構而略顯呆板的話,則可以鑒定為摹本;如果有筆意而沒有結構的話,則可斷定為臨本;如果筆勢不連續,雜亂無章,則多數為集書。而贗品則說明其通篇作品沒有精彩、精氣之處。另外從古書法的墨色上也可以分辨其真偽,因為古書法的墨色無論燥潤還是肥瘦,均俱透入紙,而贗品則墨氣浮而不實,這一方法同樣也可以用在古畫的鑒別上。
2、從絹紙特點辨真假
從各代絹紙的不同特點入手,也是鑒別古書畫真假的重要手段。唐代的絹具有粗而厚的特點,有獨梭,且絹闊四尺。五代的絹比較粗。元代和宋代的絹,等第稍失勻凈。趙子昂、王若水等古代書畫名家多採用「宓家絹」,絹細而勻凈厚密。古絹經過多年的發展,其絲絹性已基本消失,再加上經過現代裝裱後,無復堅韌,如果在絲絹上輕輕拖過,則絹如灰堆般起皺,有古香,且往往有碎紋,且裂紋橫直,皆隨軸勢作魚口形,且絲不發毛,贗品則相反。偽作往往色淡並且均勻,有做舊痕跡,且薄者不裂,厚者易碎。
Ⅹ 古畫怎麼鑒定真假到代,古畫拍賣的最高價
看很多方面的,如紙質、包漿、畫法、墨色、墨料等。古畫拍賣價沒有近代畫家的拍賣價高。
另,送拍請注意:
現在拍賣業內通過估高你拍品價,收巨額前期費用的公司已佔半數以上,所以只要收前期費用的公司都別送拍,這是最保險的。
交了前期費用,拍賣不成交,錢就沒了。
如果前期費用上仟過萬的,通常都是目的是收前期費用賺錢的公司。
建議以後但凡有收藏公司或拍賣公司找你,可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先留意它的公司名稱,如沒「拍賣」兩字,都是無拍賣資質的公司。我國拍賣法規定:拍賣企業名稱里必需含「拍賣」兩字。
第二,送拍時留意拍賣公司收不收前期費用,前期費用超仟上萬的,要回拍品,調頭走人。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