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呢
孩子生病是家長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孩子生病了就要打針,但是孩子又特別抗拒,不管家長是用美食誘惑,還是溫柔地哄著,或者嚴厲的逼迫著都不管用,這件事情也就難倒了很多家長。
網路上出現了一個小男孩通過「碎碎念」的方式完成了打針的視頻,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並且這個小男孩打針的事情一下子紅遍了網路。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5歲的小男孩來到醫院打針,他起初是像其他的孩子一樣表現出恐懼和退縮的行為,但是後來由於父母不斷鼓勵下,他不得不接受打針這個事情。
護士小姐姐看到小男孩害怕的樣子安慰到: 「就一下就好了,別怕很快就會完事的。」還沒等打針這個小男孩的金豆子就掉了滿地,他還哀求到:「姐姐求你了,給我打不疼的針好不好,我把零食和玩具都給你」。
而且孩子如果打完針後,發現自己體會到的感受與家長描述的並不符合,孩子就會認為家長騙了自己,家長也會因此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下次再打針時,孩子的反抗程度會更劇烈。
② 如何緩解學前兒童心理障礙
第一、首先要改變孩子平時的生活環境,因為孩子長期居住在一個環境中會產生疲勞,而且該病的發生也不排除是因為孩子居住的環境引起的。在此期間也得減緩孩子的心理壓力,也要讓孩子有一個心理緩沖空間,改變的環境范圍可以大一點;或者是選擇一些有花有草的地方,這樣對孩子的情緒改善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五、對於有情緒沖動、興奮的患兒,可以採用抗精神的葯物來控制病情,比如常見的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葯物。
如果查出孩子得了應激障礙後就應當及時的治療,將該病對孩子的傷害降低到最低。在給孩子治療應激障礙的時候家屬也得做好心理調整,還要認真的對待孩子的病情,這段時間盡量不要批評患兒,否則孩子心理壓力增大後也是不利於病情恢復的。
③ 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1、心靈溝通④ 有些孩子不敢與人說話,如何幫助寶寶擺脫膽小的心理障礙
孩子不敢與別人說話,膽子比較小,小的時候基本孩子都會有這種,家長要重視起來,你要培養孩子與別人接觸的這個習慣,要讓孩子多接觸多說話。因為很多情況,小的時候對長大的行為習慣有很深的影響。
關於孩子的教育本來就是家長不斷摸索的過程,每一個父母在他是孩子的時候,他都有一些自己特別厭惡的行為,你特別討厭自己父母說什麼話做什麼行為,那你比較討厭的人,不要讓這種悲劇再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但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問題啊,所以每一代家長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家長,我們只能是盡自己所能讓孩子更加健康順利的成長起來。
⑤ 如何克服幼兒的心理障礙
招數1
提前給孩子適應期
從家庭進入學校有著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師生關系、教學方法以及行為規范方面的改變。大多數孩子在入學後能自己逐漸適應,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這個多讀期間出現了問題。對孩子出現的種種不適應的表現,父母要了解根本原因。例如有的孩子進入學校以後感到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樣愉快,而是壓力很大;有的覺得老師並不如爸爸媽媽那樣關心自己,受了不少的委屈;有的孩子為了引起老師對他的關心,下課時不斷地叫老師這,老師那,糾纏不休;或者以與小朋友打架來吸引老師對他的關注。亦有個別的學生進入小學後仍以游戲為主,忽視學習,缺乏學習的自覺性。為了避免上述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及行為的出現,專家建議家長在孩子入學之前及入學之後認真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入學前幾個月就要進行入學的教育,向孩子說明入學後學校、社會將會對小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平時對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是非分明,有獎有懲,不要無原則的遷就。
要創造條件讓孩子有機會結交幾個小夥伴。不應在入學前把孩子關在家中不與社會上的人接觸。讓孩子在結交小朋友的過程中懂得與學會尊重別人,克服個人獨尊,以預防入學後的消沉、孤獨感,適應與別的同學交往。
對一些比較好動的孩子,應在入學之前幾個月逐漸培養他每天進行幾次「靜」的活動,例如看圖畫、聽音樂、畫圖等等,每次10~15分鍾,以適應入學後安靜聽課的情形。
入學以後家長要關心孩子在學校中的生活情況及學習成績,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述及意見,讓孩子把「心裡話」都說出來。一方面,可以正面疏導孩子的情緒,同時家長也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對孩子錯誤的思想與事情,要注意批評的方式,要耐心地說服引導與解釋。家長還應該定期與老師互通情況,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入學後的情緒較快穩定下來,達到心理平衡,從而更好地接受教育。
招數2
不輕易相信他人評價
一些任課老師會根據孩子的課上表現給家長一些對孩子的評價,雖然要聽取,但也要通過你對孩子的了解,進行客觀評判。比如「注意力集中」是剛入學時家長經常會聽到老師提到的詞。通常情況下,評價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會用他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間長短一般是15分鍾。但這個在評估的時候會有各方面因素,一般情況下家長的判斷不見得是事實,所以首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記輕易貼上「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的標簽。
「粗心」也是經常在點評時被老師提到的熱詞。但引起這個現象的原因也可能是孩子的生理還沒有發育好,視動協調弱等等原因。家長一同幫助孩子做學習能力訓練會有幫助。「時間概念差」「自我為中心,自私」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首先都與家庭教育有關系。孩子沒有責任感,被家長照顧、包辦太多,反而損失了發展孩子能力的機會。
如果擔心孩子在這些方面欠缺,建議找專業人士評估後再下定論,更不要以此來數落孩子。因為有些是由生理基礎因素引起的,有些則是大人給「養」成的。如果只是一味去「數落」孩子不僅不公平,也往往是無效的,而且一定會適得其反,可能把孩子「逼」到你害怕的那個樣子。比「注意力是否集中」,「做作業太粗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比較脆弱,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才是當務之急。
從幼兒過渡到小學生需要一個過程,其中培養和鍛煉孩子在「學習習慣」是比較重要的一種體驗。專家建議家長可以嘗試著與孩子玩「上課」的游戲:家長提出紀律要求,然後互相當老師和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盡快幫助孩子找到感覺,並逐漸延長「上課」時間。這些都是在小環境中去建立經驗,如果在入學前有機會在真正的學校環境中學習生活和感受,將對孩子進入小學大有助益。
招數3
「陪讀」要講究技巧
進入小學,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多配合老師,有缺漏就補。如孩子不專注,要注意訓練;字寫不好,要多練習;需具備哪些能力,該訓練什麼訓練什麼,千萬不要捨不得。等孩子學習習慣養好了,自然就上了正軌。有一些家長由於太心疼孩子,到了小學跟老師意見不統一;孩子落後一些就著急,甚至責備小孩,很容易導致孩子厭學。
家長「陪」,並不是步步跟蹤,時刻守候。孩子錯了一個字,家長趕緊擦。孩子哪個字寫不好看了,擦了再寫,寫得漂漂亮亮的,答得也全對,每次作業都得「優」,可是家長一旦放手,孩子什麼都不會了。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習慣獨立學習。
在孩子做作業時,也要培養他專注的習慣。有些孩子會找各種借口,比如喝水、吃點心、上洗手間等。引導孩子在做作業之前把這些的都做完,靜下心來,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作業。在孩子做作業過程中,家長心裡關注即可,不能一直守在那裡。發現孩子慢了,及時調整;發現孩子字跡糊塗,就要加強練字,通過孩子自身努力和家長的輔助,慢慢養成好習慣。
[溫馨提示]
年齡小的孩子提前入學需慎重
一個孩子是否可以入學,要從生理、心理、智力、行為等方面進行考慮。認知水平、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息息相關,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差異更加明顯。
1、認知水平:有個體差異,大部分孩子由於生理年齡比同班同學小,思維發展相對落後,在學習上難以獲得優勢,尤其是在四年級教科書的側重點也順應大部分孩子的思維發展由具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發育慢的孩子就會感覺吃力,學習上出現落後情況。
2、心理水平:由於當前大部分孩子的早教開發比較好,部分孩子在學習成績上雖然表現不出落後,甚至名列前茅,但心理水平的發育情況卻難以表現和覺察,比如對事物的理解、交友等,同時生理發育水平也影響心理水平,比如性發育對思想行為的影響等,潛移默化,水平接近的孩子互相理解容易形成相對緊密的小團體,而發育晚的孩子則可能難被其他同學認同、甚至嘲笑,而中小學期間的同學關系模式對其日後的人際模式影響甚大。
⑥ 兒童心理障礙的治療應該注意什麼
學習障礙的孩子首先要進行學習能力訓練,而學習能力的訓練是建立在兒童心理學和兒童教育學的基礎上,從注意力、記憶力、運動能力、口語表達、閱讀寫作、數學計算、概念理解、邏輯推理以及有效的學習策略等項目入手,通過專業教師耐心指導,使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學習能力的訓練還包括了對語言發育障礙(發音錯誤、口語表達明顯低於實際年齡、語言了解困難)、孤獨症 (社交、語言能力異常,伴隨刻板的重復活動)等兒童的訓練。對兒童學習障礙的研究,根本的目的就在於幫助學習障礙兒童解決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矯治學習障礙的關鍵在於早診斷(在專門機構測試)、早預防、早干預。具體治療宜採取綜合方法、醫療與教育的協同十分必要。
⑦ 兒童心理障礙如何治療
不能讓他玩電腦之類的嗜好,給他看看有趣的課外書,比如,培養他的興趣,讓他從小就了解科學的偉大。立志做個科學家。許多有作為的人小時候都不太愛書,關鍵是要有引導。希望你能成功。
⑧ 孩子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導
由於傳統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 發展規律。要改變這種現狀,小學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較系統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 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並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 展。
待離婚問題要謹慎
對待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 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展時期,給 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是我們的責任。
要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後,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最後,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陷於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⑨ 孩子有心裡障礙怎麼辦
心理有障礙是要經過專業的醫院診斷, 如果不是請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標簽, 人的心理會有不同的狀態 ,在面對生活應激事件時難免會產生不適, 並不是所以的心理不適都是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的診斷有一定的標准 ,另外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心理特徵上有不同的表現, 要從孩子所處的特定的年齡階段去考慮孩子的問題。心理治療:有醫生、家長和教師給有問題兒童更多的指導,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們自身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