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解決不好行為的方法

解決不好行為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30 20:23:51

如何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求答案

三、 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目前中國的獨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於家中只有一個寶寶,養育者又不一定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難免對孩子有所溺愛和嬌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表現出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庭這個小環境中,家長對孩子的行為已習慣成自然,但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這個社會環境後,孩子所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引起小朋友間、家長與教師間或家長之間的矛盾。對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無良策。我們只有意識到孩子所表現的不良行為習慣會對孩子今後的身體、學業、人際關系有多麼重要的負面影響,才能明白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決心採取行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良行為是正常現象,簡單粗暴的打罵不僅不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情況惡化。正確的矯正手段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對待第一次 很多家長往往意識不到孩子某種不良行為的第一次出現而沒有認真對待。我的孩子在一歲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著要買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別人東西,我都非常嚴肅地先告訴他這樣不對,同時給予小小懲戒,比如讓他獨自站在一邊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時間。然後抱著他再次認真地告訴他這樣做為什麼不好,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為第一次就被及時責罰,即使以後二次出現,稍作勸阻孩子就聽從了,出現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會再出現。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總抱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現在講沒用」的態度,錯過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機會,導致以後的矯正確實困難重重。下面再介紹幾個經心理學研究證實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於孩子不良行為的矯正。 2.及時懲罰 不良行為一旦出現必須立即施以懲罰,千萬不要採用有些家長的口頭威脅「等你爸(或其他人)回來收拾你」。學前兒童的思維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後果,不能想像更不能顧及將來的可能結果。相信家長一定經常發現此年齡段的孩子哭的同時轉眼就笑,更不用說一個漫長白天之後他怎能記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評他的原因,而且家長自己往往也已經忘記了應該責罰孩子。及時懲罰孩子的作用在於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因為什麼錯誤行為被責罰的,他也才明白應該改正什麼錯誤? 3.冷處理 心理學上又稱「愛的剝奪」。比如孩子有罵人現象,一旦他臟話出口就應採取罰站並不許周圍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單獨處於房間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體驗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獨難受滋味,當然之前先告訴他為什麼罰他。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適的冷處理的時間期限,並不是越長越好。應該是年齡幾歲就罰幾分鍾,比如孩子三歲就應只罰站三分鍾並在此期間周圍人不理睬他的任何舉動。這樣既讓他認識到為什麼被罰與體驗孤獨的滋味,又沒有超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長會問:「孩子哭著往我懷里撲不認罰怎麼辦?」,很好辦,家長在告訴他為什麼之後,只要閉起眼睛不理他,到應該的時間,效果是一樣的。粗暴的打罵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傾向,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4.教給孩子合適的行為標准 大多數家長認為責罰過孩子就完事了,其實並非如此。孩子的行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慾望。矯正的極有效的方法是,責罰之後教給孩子合適的滿足自己慾望的方法。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兒園的玩具回家,不用說那些不予處理的家長會給孩子帶來多麼不好的影響,很多家長也是簡單批評一句「不能拿別人東西」。這種情況下責罰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明天把它還回去。你想玩別人的玩具要先經過別人同意,玩一會以後要還給人家。」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確的行為,才不會再出現錯誤的行為。 5.抓住重點,持之以恆 這是非常重要並不能忽視的。聽過家長如此抱怨嗎?「才批評過你,又忘了,沒長記性啊!」這樣說倒的確是歪打正著。事過就忘,哭過就笑正是學前兒童的特點。況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得到矯正。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應先針對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為進行矯正,反復責罰以使這種行為徹底消失。不應該一會為孩子罵人、一會為孩子不寫作業而不停地批評他,孩子會無所適從的。

⑵ 求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及改善方法或建議

治理不文明行為的對策

制止不文明行為必須找准切入點----注重城市公德建設;在公德建設中建立公德教育機制、法律懲戒機制和輿論監督機制,提高公德建設實效,以達到切實提高公民素質、最終達到治理不文明行為的目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劃分不文明行為管理責任

為了節省政府資源,將不文明行為的治理工作派發到現有的政府職能部門中,按照不文明行為涉及到的職能不同,逐步釐清普遍存在並危害較大的不文明行為,具體落實不文明行為的管理責任,逐步建設由城管、公安、交通運輸、工商、物價等部門組成的不文明行為管理系統。

2、及時對不文明行為的治理工作進行評價

為了提高城市中不文明行為的管理機構的積極性,應該建立不文明行為治理的評級體系。考核的對象為公安交警部門、公安部門、城管部門、交通運輸部門、工商部門等不文明行為管理機構。考核的內容為這些管理機構的不文明行為治理效果。

3、以社會和公民個人為基礎採集文明檔案信息

建設以政府為主體,市民、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等參與的信息採集機制。市民、社會組織、新聞煤體等對於身邊的不文明現象,通過舉報向政府傳遞不文明行為信息,政府根據舉報信息執法並對不文明行為市民作出處理,在不文明行為市民的文明檔案中記錄其不文明行為,並記錄罰分情況。

(1)建設多樣化的不文明行為監督、舉報渠道,包括手機、手機互聯網、互聯網、電話等多種舉報方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2)建設不文明行為監督、舉報處理中心,負責不文明行為舉報信息的登記、記錄和處理指揮。

4、設計不文明行為的懲罰和處理措施

設計多樣化的不文明行為懲罰和處理措施。包括:

(1)經濟處罰。對於一些不文明現象,採取經濟處罰的措施。根據不同的不文明行為,設置等級差額的經濟處罰。

(2)服務處罰。對於一些不文明現象,採取服務處罰的措施,強制不文明行為者承擔不文明行為宜傳教育、志願服務等服務處罰。

市民不文明行為的表現

我們在調查過程中根據日常較為常見的不文明現象對市民進行100份隨機抽樣調查,結果有96%的人認為最不能容忍的不文明行為前十位為:

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高空拋物,公共場合翹腳、脫鞋、摳腳,公共場合吸煙,車輛行進中車窗拋物、吐痰,排隊插隊,隨意損壞公共設施(公交車站廣告牌、健身器材等),汽車亂鳴笛。

其他有超過30%市民表示不能忍受的不文明現象還包括:在小區內放養雞鴨家禽及寵物,城市「牛皮癬」,闖紅燈,違章停車,機動車加塞、不讓行,圖書館、電影院、公交車等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包括打電話、聊天),當街急剎停車、亂開車門。

還有29%、26%和25%的市民認為「公交車不讓座」、「赤膊或穿睡衣上街」、「亂放鞭炮」「商家用高音喇叭促銷」「.踐踏花草破壞綠化」「製造噪音深夜擾民」「行人不走人行橫道、天橋、地下隧道,隨意橫穿馬路」「夜間行車會車時仍使用遠光燈」,「養犬擾民、隨處便溺或違規養大型犬」也讓市民頗為反感。

⑶ 如何正確處理學生的不良行為

正確處理學生的不良行為的方法:
在我們的平時教學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如:破壞學校公物、小偷小摸、欺負同學等等。如果處理好,能讓學生懸崖勒馬,健康成長,反之,則會使學生越滑越遠,以後步入社會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處理學生不良行為一定要注意方法。
一、批評教育
這是我們教育學生常用的一種方法。任何不良行為的產生都有一個特定的動機,因此,批評教育學生一定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性格、身心狀態、家庭背景等,並找准產生這些行為的直接動因,做到有針對性地批評教育學生。同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角度、多層次地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二、信任感化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教育建立在信息孩子的基礎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信任,則全部教育智謀,一切教學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會像紙牌搭的小房子一樣,轟然倒塌。教育學生改正不良行為也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
三、揚長避短
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在性格上有這樣的本性——膽大、心細。膽大、心細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它既能使人走正道,也能使人走邪道。教育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是,若充分發揮其膽大、心細的敢為性、縝密性的長處,較容易達到教育目的。其實,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同其他學生決根本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他們的良知,並積極地教育學生。
五、寫信溝通
有些不良行為(小偷小摸)如果我們面對面談論,有時會讓學生很難堪,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使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教師在處理問題時,應靈活、機智,盡量避開大眾場合,特別是不能把學生這種行為作為自己「破案」的成果來宣揚。否則,學生會被孤立起來,想改正的願望破滅,失去改錯機會。我們可以嘗試著用寫信之類的方式與學生的心靈取得溝通,使學生的自尊心能得到良好的保護,有利於學生特別是初次犯錯的學生改正錯誤。
總之,我們在處理一些不良行為時,最好是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方法,相信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⑷ 幼兒園常用的問題行為矯正方法有哪些

1 孩子在教室里亂跑該怎麼辦

建議一:讓孩子上他喜歡的課程:如果連上三四次還是安靜不下來,有可能他不喜歡這個課程,可以換換其它課程

建議二:課上不要強行制止孩子的行為表現主要有三種孩子:一種表現正常,喜歡並很容易接收早教課程,和老師產生互動,這類孩子佔70%。另外兩種就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一種是哭鬧,不願意進教室,這類孩子主要經常封閉在家裡,很少與外界有聯系,怕生。另一種就是非常興奮,到處亂跑。

建議三:兩歲後的孩子寬松與紀律並行。孩子這種情況有些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表現,大人可以去觀察孩子在不同的時間,環境,地點,給予適當的引導。

2 有的孩子喜歡脫鞋怎麼辦

1.觀察孩子,若在無事可做情況下脫鞋,讓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到有事可做。

2.孩子是否是觸覺敏感,如拿軟刷子觸摸孩子孤腳看孩子是否有反抗意識也可以讓孩子走在石子路上,自然按摩孩子的腳底,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觸覺敏感。

3.當你無法阻止孩子脫鞋的異常行為時,你可以做為訓練項目來訓練孩子,如叫孩子的名字問孩子這是什麼——鞋子,這是誰的鞋子——我的,鞋子穿在什麼上面——腳上,腳上穿什麼——鞋子,什麼時候可以脫——睡覺脫鞋子。可以利用孩子脫鞋的不好現象強化孩子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孩子逐步理解,鞋子應該穿在腳上,在睡覺時才能脫掉。在他有脫鞋的跡象的時候不妨帶他四處走走,轉移他的注意力。

3 孩子中午睡覺時,喜歡讓老師陪著怎麼辦?

1.對環境的陌生、恐懼心理導致,盡量滿足孩子;

2.待到對環境完全適應了,教師逐步的退出來。

4 新入園的孩子在幼兒園不哭也不鬧,但是晚上睡覺時說害怕,怎麼辦?

老師要跟小孩子多溝通,接近小孩子了解情況,多給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好朋友關系,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心理。請家長理解這個情況,特別對於膽小的孩子剛入園,很多都會出現此情況。

5 新入園的幼兒,每次都帶零食,如不帶,就不來上學怎麼辦

1.前期帶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只有從家裡帶來了吃的等等他才覺得安全。

2.對幼兒園環境適應了,熟悉了幼兒園的常規:幼兒園吃東西有固定規定。

3.若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還帶零食的話,就統一交由教師保管,晚上離園統一帶走。



6 對於新入園的幼兒,在家特別溺愛,導致幼兒在園哭的時間很長,給家長講了也不聽,怎麼做?

溺愛是孩子健康成長中的「無形殺手」 過於溺愛孩子會對他們的自身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會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發脾氣、不遵守規則、沒有公德、不認真學習。

溺愛會造成孩子一點挫折也不能忍受。通過調查發現,在溺愛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肯定失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從多方面培養孩子,把他們培養成獨立自主、團結友愛、性格堅強、心胸寬廣、無私奉獻的優秀兒童。

嬌子如殺子,試想如果父母太過於溺愛孩子,什麼都不讓孩子做,什麼都不學,有了困難就幫孩子解決,那麼長大後,孩子只會吃。父母總不能陪孩子一輩子吧,他們老了,難道讓孩子去要飯嗎?把這些說給家長聽。

7 有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不管說什麼都不認真聽

老師要學會反思,改進課程,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編排課程的流程,你的課程不精彩所以孩子才會上課不認真聽講,課程精彩孩子會馬上安靜或者跟著老師的引導思路走,不知不覺就下課了。

8 對於特別不自信的幼兒,老師如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1.在園:多關注、多協助、多指導、多鼓勵、多溝通。

2.與家長溝通孩子的表現,讓家長也認識到孩子的成長及時鼓勵幼兒。

9 幼兒的坐姿不對,怎麼樣去改正?

書寫常規是需要時間去養成的。教師/成人應從孩子開始書寫開始就利用如下要求:

一拳(身體和桌子的距離)

一尺(眼睛與桌子的距離)

一寸(手指和筆尖的距離)

10 幼兒孩子平時話挺多,一旦讓他回答問題,或者是犯了錯誤,問他原因,一句話都不說?

1.懼怕老師/家長的原因,幼兒園老師必須做到讓孩子信任

2.老師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再做孩子的引導者。

11 孩子不愛吃蔬菜怎麼辦?

◆ 同類替代。如用黃瓜、冬瓜代替絲瓜,用薺菜、菠菜代替菜心。

◆ 先莖後葉。

◆ 合理烹制。基本方法有:氽(cuan)法、葷素合一法

◆ 解決養育方式的問題

● 父母以身作則。

● 強調蔬菜益處。

● 提供多樣選擇。

◆ 引導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亦可以讓幼兒參與種植蔬菜。



12 什麼才算合理的營養搭配?

日常每餐應以50 %的五穀為主,其中包括大米、小米、玉米、麵粉以及馬鈴薯等;蔬菜、水果約佔20 %,其中蔬菜為3/4、果類1/4;豆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應每天都吃,約占攝入總量的15 %;肉蛋類,包括魚肉、雞肉、豬肉(瘦肉)、牛肉、雞蛋,約占攝入總量的5 %;餘下的10 %最好以乳製品、脂肪及糖分為主,種子及硬殼果,可以提供有益的脂肪,蜜糖和未精煉的蔗糖則是最佳含糖食品。

13 哪些食物幼兒不宜多吃?

1.雞蛋;2.口味較重的調味料;3.生冷海鮮;4.質地堅硬的食物;5.蜂蜜;6.經過加工的食品;7.經過油炸的食物;8.菠菜;9.果凍;10.咸魚;11.泡泡糖;12.豆類;13.罐頭;14.方便麵;15.葵花籽;16.可樂飲料;17.動物脂肪;18.橘子;19.烤羊肉串;20.巧克力;21.豬肝;22.洋快餐;23.精食;24.酸性食物。

14 營養過剩會影響幼兒的智力發育嗎?

營養過剩也可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這一點並不為人們完全了解。許多人認為給予兒童的營養越多,越豐富,兒童長得胖乎乎的,這樣的兒童就越健康,包括腦的發育也就越好。其實不然,營養過剩不僅容易引起兒童肥胖,還可對兒童智力發育構成負面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營養過剩對兒童智力的影響主要是引起「不協調性」,表現為視覺—運動之間協調性差,瞬間記憶與手眼運動配合能力差。這種「不協調性」使得兒童的動作顯得笨拙,反應能力不如同齡的正常體重兒童,對兒童日後的學習與生活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不協調性」的程度與營養過剩的程度呈現正比,因而在重度營養過剩(重度肥胖)兒童身上這種「不協調性」的現象尤為突出,使得這些兒童的總智商低於正常兒童。

因此,父母們要特別關注兒童的營養問題,自幼給予科學喂養,既要防止營養不良又要避免營養過剩,防止因營養問題而致兒童智力低下。

15 孩子厭食辦?

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

2.固定的開飯時刻;

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4.促進孩子的食慾;

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變化;

7.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

8.為吃飯增添趣味性。

16 孩子無理取鬧大發脾氣,情緒難以控制,摔東西,哭叫,甚至背過氣去,我該怎麼辦?

先分析孩子行為的原因,確實無理取鬧,不用管他,他發現哭鬧不解決問題一會就過去了。但是注意家長不要和孩子硬頂,某些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堅持,但要注意態度溫和,行為堅決,不要羅嗦。合理的要求應當支持孩子,看孩子情緒不對了,先別理他,冷漠療法。孩子最怕的是別人都不理他。

17 早上叫孩子起床老叫不起來,孩子還沖我發脾氣怎麼辦?

首先保證孩子的睡眠。其次要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早上打開音樂,幫孩子按摩腳趾,後背,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愛,獲得心理滿足。也可以自己裝不舒服,讓孩子負責聽鬧鍾叫家長起床,或與老師溝通讓孩子體驗遲到的滋味。

18 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幼稚,依賴性特別強怎麼辦?

五歲開始讓孩子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收拾玩具、倒垃圾、晚上上門的保險等,貴在家長持之以恆的要求。在孩子七歲以前要完成獨立睡覺的任務。(在孩子感到安全,心理獲得滿足的基礎上)。七歲以後不晚於十三歲,稱呼孩子大名,不要叫昵稱。不要什麼事都管,不要老盯著孩子。(除非會造成很大的災難)讓孩子受些挫折和委屈。

19 家長問:孩子寫作業老粗心大意、丟三落四,常常把加號看成減號,怎麼辦?

先觀察孩子的眼睛,能否盯住一個目標,許多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有視覺振動現象,眼珠部能平穩地自左向右滑動,還會上下跳動,這樣他在看書時就會出現串列、丟字,不愛看字書,容易眼酸,寫字時會出現偏旁部首顛倒,計算粗心等等。那我們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如每天練拋接球、打羽毛球、籃球等,帶孩子去放風箏、尋找野外的目標,用線栓住一個小球在眼前擺動,讓眼球隨之轉動。經常長時間地看電視、玩電腦的孩子會加劇視覺振動現象。學習費勁了,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20 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愛吃手怎麼辦?

兩歲以前吃手不用管他。兩歲以後的吃手問題是由於觸覺敏感、內心緊張造成的,要進行觸覺訓練,像游泳、玩土、水、沙子,夏天赤腳在沙地里玩,騎羊角球,做墊上運動,打滾,翻跟頭等,多和小朋友接觸。不要強化孩子這一行為,不要當孩子談論這個問題,吃手現象發生時巧妙轉移孩子注意力,給孩子一個玩具或請他幫個忙……同時家長絕對不能呵斥孩子,在加強各種運動的同時,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生活環境,然後慢慢等待孩子的變化。如果非常嚴重,也可以採用行為療法,或藉助心理醫師的幫助。

21 家長問:孩子膽子小、愛哭、不敢發言、受欺負也不敢說怎麼辦

1.多做觸覺訓練,尤其要多做彈跳訓練,如跳大蹦床、在帶子里跳、跳繩等。多帶孩子出去玩,串門,參加社交活動。

2.不要對孩子進行膽小的暗示,更不要當著孩子與其他人談論孩子膽小的事情,除非你真心誠意想讓孩子膽小下去。

3.尊重孩子選擇的行為方式。



22 家長問:我的孩子動作特別磨蹭怎麼辦?

先看孩子的動作協調性怎麼樣,動作笨拙的孩子都慢,要訓練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如拍球、跳繩、爬行、打球、踢毽子等。再看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要訓練孩子的大腦平衡能力來提高注意力,如走平衡木、旋轉游戲、大滑梯、坐獨腳椅等。還要看家長是否在孩子專注做事時經常干擾孩子。除了訓練孩子以外,家長還可以用獎勵的方法,激勵孩子每一點小的進步。

23 家長問:我的孩子說話晚,還發音不清,表達能力比較差怎麼辦

從小哭的少的孩子,聲帶的訓練不夠,影響孩子的發音和說話,奶嘴的孔太大,吸吮動作訓練不夠,口腔肌肉的訓練就不足,容易造成孩子說話發音不清,另外吃東西時讓孩子咀嚼、啃、咬的訓練不足,也會影響孩子嘴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影響語言發展。動作協調差的孩子,大腦思維和語言部協調,說話容易表達不清,甚至口吃。3、4歲以上的孩子要通過訓練動作協調性來改善大腦的語言功能,效果神奇。

24 我發現最近孩子會說謊,我們很著急,該怎麼辦?

孩子在九歲以前所說的話與事實不符的話我們不稱其為說謊,因為那時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還不能分清事實與想像。在九歲以後存在說謊,主要原是:

1、家長管教過分嚴厲,不合情理,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目的只好說謊。那麼家長要理解孩子的正常需要,適當地滿足他。

2、家長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為了鑽空子,自然學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那麼家長尤其是老年家長要注意方法一致。

3、逆反心理。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後都十分生氣,有些家長的反應過分強烈,倒使孩子覺得莫名地興奮,逆反心理會使他們以後重犯,因此家長的態度一定要適度。

25 家長問: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說了半天也聽不見,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聲嚷嚷,孩子的聽覺會形成一個保護膜,對一般的聲音就聽而不見了,非得大聲才能聽見。還有的孩子是聽覺—大腦—行動不協調,雖聽到了聲音但就是沒有行動,除非他感興趣的事情。另外,孩子大腦前庭平衡能力發育不足的話,會使外界信息無法進入大腦,尤其是和學習有關的信息。有重要的事情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一次不要多注意循序漸進。如:

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書包拿過來——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書包拿過來,再把水壺灌滿水——把玩具放進書包里,把書包拿過來,再把水壺灌滿水,放進書包里。



26 要讓孩子學得好,是不是學得越多越好?

要根據孩子的大腦發育的規律來學習,大腦既要工作又要休息好,而且在二十五歲以前大腦還在不斷地發育。那麼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發育需要兩種營養:一是物質,一是協調性運動(在幼兒階段尤其重要的是感知運動訓練),那些認字、計算等技能,只是大腦工作的結果。例如,動手能力和運動協調性的訓練,與孩子大腦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水平密切相關,就與數學、物理的學習相關。另外,大腦休息最好的方式是睡眠或體力勞動、體育鍛煉,這個時候大腦最放鬆,大腦放鬆了以後才可以清空,才能更好地記住新的東西和進行思考,而看電視、玩電腦、聽音樂、看小說、聊天時大腦依然在緊張地工作。所以,要會科學用腦。

27 家長問:我的孩子好像有些多動,總是安靜不下來?

有些孩子做旋轉運動時從來都不感覺到暈,也就是說他大腦前庭平衡功能對外界的信息不敏感,信息無法進入大腦,那麼這樣的孩子就會對老師說的話記不住,聽不進。那麼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旋轉運動,如轉椅、旋轉圓桶、平衡木、盪鞦韆等,要讓他們感覺到暈才有效。還有些孩子能接受信息,但是行動特別慢,跟不上,或者聽見指令了但根本不行動,這孩子除了要做旋轉運動以外,還要多做協調性運動,使大腦與全身肌肉和神經系統能協調一致,這樣才能感覺到孩子在聽指揮。

28 家長問:我的孩子上課老坐不住,愛動,怎麼辦?

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沒有活動夠,那麼渾身的能量就無處去,尤其是男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在課間多出去活動,但是不是瞎跑,而是協調性運動要多做。還有一種情況是:大腦對四肢的控制不良,身體不聽大腦的指揮,那麼也是要多做協調性運動,所以對愛動的孩子不是要罰他靜站,而是要讓他出去動夠了。這樣的孩子一般一天需要做協調性的活動1—2個小時。

29 家長問:我的孩子依賴性很強,膽小,晚上不願意自己睡覺,該怎麼辦?

孩子最晚在七歲以後應該獨自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覺,以培養獨立性,並促使孩子的心理正常地成熟起來。長大還和家長一起睡覺的孩子,在心理上幼稚、單純、軟弱、缺乏自信心。首先可以和孩子講道理,這是小孩子的行為,如果願意做大孩子的話,應該自己睡覺,否則第二天上學就穿開襠褲去上學,讓他選擇。第二,通過訓練來增加孩子的膽量,如跳大蹦床、滑梯、爬山、游泳等。第三,在孩子睡覺前可以開一點小燈,也可以聽一個故事再睡覺,逐漸讓孩子獨立。

30 家長問:孩子總受欺負怎麼辦?

增強孩子能量,讓孩子在某一方面充滿自信。教給孩子必要的保護自己的方法,並通過情境演練掌握保護自己的技能。請記住,有時候,挨欺負的一方也對事件負有責任。不要給孩子總受欺負的心理暗示。

⑸ 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的主要辦法有哪些

鏈接: https://pan..com/s/1MXr7FHejnNTRTqCyPk6F1A

提取碼: cf3d

⑹ 孩子行為習慣不好怎麼辦|青少年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如何教育

物理崔老師,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和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們的孩子很容易就沾染上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多動症、厭學等問題,尤其是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說什麼「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不值得廣泛推廣和模仿,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形成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朗朗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 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悔之已晚,哎... 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⑺ 有哪些辦法,可以改掉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

對於孩子的某些壞毛病,有的時候家長都會想盡一些方法去及時的制止。但是在外面的時候,因為家長不好意思對自己孩子過多的管束,就會使孩子的這些症狀越來越嚴重。但是如果任由孩子這樣下去的話,對於成長以及孩子的發展都會有非常大的壞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在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改掉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

跟孩子交談要冷靜

最後就是,在跟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如果孩子破壞了父母所定的規矩或者是表現不服從的這種行為是父母應該嚴加管教。並且父母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並且要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說出自己的要求。要保證你說的話已經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力,要不然的話你所說的話是沒有作用的,並且很有可能孩子並沒有聽進去。

⑻ 十大不文明現象的解決辦法

一、中國公民常見的旅遊不文明行為特徵
1.國內旅遊常見的不文明行為特徵
(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污染公共環境;
(2)在非吸煙區吸煙,打噴嚏不掩口鼻,危害他人健康;
(3)坐公交車、乘電梯、購物、買票、參觀、就餐時爭搶擁擠、插隊加塞,不謙讓老幼病殘孕;
(4)在公共交通工具、賓館飯店、劇場影院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猜拳行令、喧嘩吵鬧;
(5)在景觀文物、服務設施上亂刻亂劃,踩踏禁行綠地,攀爬摘折花木;
(6)不聽勸阻餵食、投打動物,危害動物安全;
(7)在他人面前打赤膊、袒胸敞懷,在房間外穿睡衣活動,穿著不合時宜;
(8)講黃色段子、宣揚封建迷信、傳播胡編亂造的政治笑話,熱衷低級趣味;
(9)強拉外賓合影,違反規定拍照、錄像;
(10)吃自助餐時多拿多佔,離開賓館飯店時取走非贈品,貪佔小便宜。
2.國外旅遊常見的不文明行為特徵
(1)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沖水,不講衛生留臟跡;
(2)無視禁煙標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間,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爭搶擁擠,購物、參觀時插隊加塞,排隊等候時跨越黃線;
(4)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呼朋喚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鬧;
(5)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不尊重當地居民風俗;
(6)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袒胸,把褲腿卷到膝蓋以上、蹺「二郎腿」,酒足飯飽後毫不掩飾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礙觀瞻;
(7)說話臟字連篇,舉止粗魯專橫,遇到糾紛或不順心的事大發脾氣,惡語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養;
(8)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
(10)不消費卻長時間占據消費區域,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離開賓館飯店時帶走非贈品,享受服務後不付小費,貪佔小便宜。
二、中國公民出現旅遊不文明行為原因分析
三、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為治理對策
1.加強宣傳教育
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大眾傳媒揭露不良陋習,弘揚文明行為;充分運用文學、攝影、卡通、漫畫等藝術形式,特別是加大公益廣告的製作和播放力度,生動活潑地鞭撻不文明行為,促進全體公民的文明素質提高。
2.制訂相關規范
針對旅遊活動中遊客的各種陋習,可由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等單位聯合制訂「中國公民旅遊文明行為規范」,並出台專門文件,由國家旅遊局具體實施,規范公民旅遊文明行為。
3.創造溫馨環境
各相關部門可共同創造溫馨美好的旅遊環境,讓遊客身在其中感受文明的氛圍,使文明旅遊成為遊客的自覺行動和行為規范。
4.加強監督管理
建立「不文明行為曝光台」,對一些影響大的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行為,可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媒體進行曝光。設立不文明旅遊舉報熱線和信箱,鼓勵個人或單位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舉報。旅行社和景區也要加強對遊客的監督管理。
5.推廣文明禮儀知識
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公民文明禮儀知識的推廣和教育。旅行社應對遊客搞好禮儀的示範和引導。媒體上多刊登、介紹國外風俗習慣的小知識。
6.以活動為載體進行引導教育
定期開展遊客問卷調查活動、青年志願者勸導活動和文明遊客評比活動,讓當文明遊客成為公民的自覺行為。
7.評選文明形象大使,並公開宣傳、表彰
旅遊管理部門可每年開展評選文明旅遊形象大使、文明旅行社、文明導游和文明遊客等活動,並進行公開的宣傳和表彰。
8.把文明旅遊的相關內容深入到中小學課堂
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把文明旅遊有關內容加入到中小學生課堂教育及課外教育教材之中。
9.重視事前培訓,事後總結
旅行社在組團出遊之前,要對遊客進行文明旅遊行為教育,說明目的地的風俗習慣、禮儀規范、民族禁忌及行為方式,必要時可組織文明旅遊考試,簽訂「文明旅遊承諾書」。在旅遊活動中,導游要及時提醒和制止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10.景區設置警示牌或宣傳畫
旅遊景區可設置引人注目的標語牌、宣傳畫和公益廣告,使旅遊文明行為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旅遊景點在印製的門票和導游圖上加印提醒遊客文明行為的提示語句,使遊客一進入景區就開始接受旅遊文明教育和提示。
11加強景區文明督查
在旅遊景區可建立遊客文明行為監督崗和糾察巡邏隊,隨時隨地糾正和制止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12.合理設置便民的衛生設施
景點內各項便民設施如垃圾桶等的設置要合理、科學。可設計成卡通狀、景物狀,與景區融為一體,增強其觀賞性。
13.倡導文明旅遊大討論、大比武
可在媒體上開辟專欄,組織開展「文明旅遊大家談」大討論;舉辦旅遊不文明行為攝影和DV大賽;開展「我與文明旅遊」徵文比賽、演講等活動。
14.整頓導游隊伍,提升導游素質
國家有關部門要對旅遊景區的導游詞進行抽查把關,整頓導游隊伍,提升導游素質,嚴禁導游無中生有,瞎編、亂編,講黃色段子和政治笑話。
15.黨員幹部率先垂範
黨員幹部、國家公職人員是社會的中堅,同樣要在文明旅遊方面做出榜樣,起到表率作用。
16.製作旅遊文明宣傳片
可製作一部約10分鍾的高質量的旅遊文明宣傳片,在飛機、列車、汽車、輪船及景區景點滾動播出,讓遊客隨時隨地都能接受到文明的教育。
17.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文明從學校抓起,從家庭抓起,把道德建設、文明建設作為重要教學內容。
18.編輯出版或發行旅遊國(地)概況
由國家組織專業人士編輯出版以國別或地區為單位的「我國公民赴XX國家(地區)知識」的宣傳片和小冊子,在電視、機場、鐵路、景區等公共場所進行播放和發放。
19.建立獎懲制度
對旅遊行為中做得好的典型要進行宣傳和表彰,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出現不文明行為的旅行社或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對有惡劣影響的要取消旅行社的營業資格。
20.把旅遊企業是否重視文明旅遊作為年審或考核的重要內容
應國家旅遊局組織編寫出版新的《(出境)旅遊領隊工作培訓手冊》,著重增加文明旅遊的內容,並將其列為(出境)旅遊領隊及旅行社從業人員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

⑼ 家長在孩子出現不良習慣時,要及時用什麼方法進行糾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和習慣,如果父母不對此加以重視和引導,讓這些行為和習慣成為了自然,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將是很大的。

也有一些父母一旦發現這些屢教不改的問題就會感覺到不能容忍,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責罵孩子,這樣做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相反會影響親子關系。

5.父母做榜樣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有些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下,通常寶寶容易出現的壞習慣,大多數是受到爸爸媽媽或家人的影響,比方說大人睡眠時間晚、吃飯時間不固定或邊吃邊看電視、用完東西隨手放置等。

家長應該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並及時改正,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孩子在無聲的教育中改正不良習慣。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歷程中的重要環節,作為父母甚至爺爺奶奶都應該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養成的,糾正還知道不良習慣也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也不要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否則會適得其反。

⑽ 為了消除一種不良的行為,我們可以使用懲罰,消退,分化性強化的方式。他們各有何優點適用范圍怎樣。

1)懲罰。懲罰是指當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以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的過程。在學校教育中,我們通常是給學生呈現厭惡刺激,或者使用隔離性措施,讓學生體驗到不愉快地情感體驗。這種方法能夠立刻讓學生從不適宜行為中脫離出來,但是其持久性不強,且易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一般,懲罰比較適合於比較明顯的攻擊性行為,如打架斗毆等。但應用時,要把握好時機和程度。通常,在教學中,我們不強調運用懲罰。

2)消退。消退是指消除強化或降低某一個行為。教學過程中運用消退比較困難,有時即使問題行為減弱,也可能突然重新出現,這是自然恢復現象。教師在使用消退時應注意前後一致地忽視某些不好的行為,並且,應結合消退使用其他的方法,如強化適當的行為。

3)分化性強化。分化則是對事物的差異的反應。分化性強化是指我們要利用一些線索、信號和信息來強化某些特定的行為、目標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強化某一行為,應該明確告訴學生作出某一反應會得到某種獎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會很明確,學習動機就會增強。要使學生學會分化,還必須對他們反應的正確和錯誤提供反饋。

閱讀全文

與解決不好行為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模擬樹的安裝方法 瀏覽:701
健身甩筒鍛煉方法 瀏覽:942
集成吊頂燈安裝方法圖 瀏覽:475
肥胖體脂率測量方法 瀏覽:15
自己用什麼方法去眼袋 瀏覽:650
常用的幾種野外求救方法 瀏覽:443
電動料理機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73
如何更改資費方法 瀏覽:880
水分的計算方法 瀏覽:884
里外雙鎖芯安裝方法 瀏覽:263
甜甜圈發使用方法 瀏覽:155
500卡路里鍛煉方法 瀏覽:894
怎麼讓孩子開竅的方法 瀏覽:618
性癮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377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
水電工安裝地線走線方法 瀏覽:574
冬天果樹育苗基質最佳方法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