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強迫症要怎樣恢復
強迫症患者的認知模式分析:
對於強迫思維的病人來說,闖入性強迫思維會引發他的某些負性自動想法。既,闖入性的強迫思維會引發病人某些消極的、負面的、甚至是災難性的想法。當這些難以接受的侵入性想法與病人自身的信念系統相互作用,引發負性自動想法後,就會引起病人的焦慮和痛苦。誇大的責任感和自責是強迫症病人信念系統的中心主題。強迫症病人一般都有一下5種功能失調性信念:
一、 想到什麼行為,這個行為就可能會被做出來。
如:某人在開車的過程中突然想到自己會撞到路邊的行人或者樹木(這就是闖入性強迫思維),他就會認為這樣的事情很可能真的會發生,再聯想到這件事發生的嚴重後果,從而產生恐懼,痛苦和焦慮;於是,他想盡方法來控制自己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但結果是他根本無法控制,這樣就進一步加重了他的恐懼,痛苦和焦慮。
二、 如果不能夠制止對自己或者是對他人的傷害想法,其罪過與實施傷害的元兇相等。
如:某人頭腦里經常出現家人被害或者死亡的畫面(闖入性強迫意向),雖然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但他無法控制自己的這種想法,就會認為自己的罪過與真正實施這種傷害的元兇是相等的。
三、 其他因素不會削弱自己所承擔的責任。
如:某人害怕自己把病菌帶回家傳染給家人,而進行反復的清洗。如果他/她本人或家人得了什麼病,是由於其他因素得的病,而不是由於他/她把病菌帶回家造成的。可他仍然會認為這完全是他/她的責任。
四、 如果一個闖入性想法發生了而沒有被壓制下去就等同於希望那樣的事情發生。
如:某人經常會想到自己和家人或某些熟人發生性關系(闖入性強迫思維),他無法控制自己的這些想法,會認為自己真的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從而覺得自己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人,進而產生自罪自責的想法,引發自己的痛苦焦慮情緒。
五、 人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思想
如:某人有很多強迫性思維和強迫行為,他認為這是他自己的思想所致,自己應該能夠控制自己的這些想法。但,事實上之所以稱為強迫就是因為自己無法控制,可病人由於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從而產生激烈的內心沖突。他不能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強迫症。
EX/RP治療:
EX/RP療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對強迫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最初對15個強迫症個案的追蹤研究發現,對其中10個強迫症患者非常有效,對其他5 個強迫症患者也有相當的效果,5年後的追蹤調查發現,15人中只有2人復發。對330名完整完成EX/RP治療的病人研究發現,有86%的病人症狀顯著緩解。對376名完成EX/RP治療的強迫症患者29個月的追蹤調查發現,76%的病人保持了顯著的療效。
在我本人應用EX/RP療法治療的17名強迫症患者當中,有12人效果非常顯著,4人效果比較滿意,1人無效(其共病為嚴重的抑鬱症,現已修改治療方案,先對他的抑鬱症進行認知治療)。
EX/RP治療前的准備:
一、由於絕大部分強迫症病人,病程都較長,一般都在十年以上,他們第一次主動求治的平均時間是在首次發病後的第7年。由於病程較長,他們首次發病時的情境大部分都已記不清楚,當時所恐懼的事情或想法自己也很難想起來了。現在所能觀察到和患者本人能夠自我覺察到的只是目前的強迫思維內容和強迫行為,而且由於強迫的轉移和泛化,目前的強迫內容和最初發病時也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需要在開始實施EX/RP治療之前,治療師要花一定的時間,應用心理治療的專業技術對患者的外在恐懼線索、內在恐懼線索、恐懼的後果、信念的強度、迴避行為與儀式行為進行探索和評估。
二、幾乎所有的強迫症患者都有大量的心理治療與葯物治療的歷史,有些病人也接受過類似於EX/RP的治療。很多人對治療已經失去了信心。這時要詳細調查以前的治療對病人產生的影響,分析以前不成功的經驗以及哪些方面是有效的。要讓病人知道過去不等於未來,以前治療不成功並不意味著將來進行 EX/RP也是無效的,幫助病人樹立治療的信心。
EX/RP治療原理:
一、 打破情境與負性情緒體驗的錯誤連接
使病人反復地長時間暴露於恐懼的想法和情境中,這樣會給病人提供豐富的信息,打破原來的錯誤連接,矯正病人一直持有的負性評價,最終促進病人對先前的威脅性刺激形成習慣化。使病人體驗到並相信他們所恐懼的東西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可怕,後果也並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麼嚴重。最終建立正常的行為反應模式。
二、 打破強迫行為與緩解病人痛苦的錯誤連接
強迫思維讓人產生痛苦,強迫動作則能減少這種痛苦。如強迫洗手和反復檢查的病人,其痛苦和焦慮在實施了強迫行為之後獲得緩解,結果病人認為這種強迫行為是緩解焦慮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從而使強迫行為得以固著和發展。治療的目的是打破這種強迫行為與緩解病人痛苦之間的錯誤連接,使病人體驗到並相信不實施強迫行為其痛苦和焦慮也能得到緩解。
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的話,實施強化EX/RP治療可以在一個月內使病人的強迫症狀得到顯著緩解,隨後的一到兩年裡進行鞏固治療和防復發治療。
註:以下三類強迫症病人不適合馬上進行EX/RP治療
一、 有酒精依賴或者物質濫用的病人,在接受EX/RP治療之前,最後先接受相關治療。
二、 有明顯錯覺和幻覺的病人,不適合接受EX/RP治療。
三、 患有嚴重抑鬱症的病人,最好在EX/RP治療之前,先接受針對抑鬱症的治療。(30%的強迫症病人並發患有抑鬱症,這需要治療師在實施EX/RP治療之前作出准確的判斷和評估)
關於葯物治療:
研究發現至少60%的病人服用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有反應。但是平均看來,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最多達到中等水平。而且,強迫症狀的改善需要葯物維持。在一個嚴格控制的雙盲研究中,停止葯物氯丙咪嗪幾周後,90%的病人復發。
『貳』 強迫症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強迫症的主要症狀就是自我強迫。那麼什麼是自我強迫呢?醫學和心理學界普遍認為本症是病人對自己有一種強迫性思維和強迫性動作的自我症狀。
首先是強迫性自我思維。這又包括強迫性懷疑,強迫性反復思考,強迫性聯想,強迫性回憶過去,強迫性計算數量、強迫性情緒和強迫性意志。
強迫性懷疑
病人常常對自己言行的正確性反復的懷疑,經常害怕自己說錯話,做錯事或是忘記鎖門、關窗等。
強迫性反復思考
病人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總是會反復的進行思考,想要知道其原因和根源,雖然自知毫無意義,但是仍然無法控制自己。
強迫性聯想
病人經常不由自主的由這個想到那個,腦子里出現一種觀念就很容易聯想到另一觀念,無法控制。
強迫性回憶過去
病人會對一些自己也知道毫無意義的過去進行無法自控的回憶,如果回憶不起來其中的一些細節就會倍感焦慮,非要想起來不可。
強迫性計算數量
病人容易不由自主地對一些東西計算數量,比如看到一棟高樓就想要去計算它有多少層,多少個窗戶等,雖然知道毫無意義,但仍然無法控制自己。
強迫性情緒
指病人常常對一些不需要擔心或關注的事情進行過分的擔心關注,明知道這是錯的,但是卻無力自拔。
強迫性意志
病人明明知道某些想法是荒謬的,不應該去做的,是違背自己的意願的,卻無法控制自己有強烈去做的沖動。
其次是強迫性行為和動作,這種行為是由病人的強迫性思維導致的,包括強迫性檢查。強迫性解釋、強迫性清潔和強迫性動作。
強迫性檢查
如反復的檢查門窗、煤氣等。
強迫性解釋
病人對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行為無法確定而反復的詢問他人,要求他人對這些做出解釋的行為。
強迫性清潔
有的病人總是怕弄臟自己、他人或物品,經常對自己物品進行清潔,若弄臟了別人也要去為別人進行清潔的一種行為。
強迫性動作
為了消除自己內心的不安而去強迫性的做一些重復的動作和行為的症狀。
那麼,對這種強迫症應該怎樣進行有效的治療呢?
心理治療
首先要讓病人對強迫症有一個比較正確和全面的認識。其次要幫助病人分析並改造人格,並培養一些有益的愛好和興趣,逐漸轉移病人的注意力。而對那些能夠找到病因的病人要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解除心理壓力,從而讓其內心健康、平衡,擺脫強迫症的困擾。
葯物治療
可以用一些葯物來配合心理治療,這樣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叄』 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強迫症
判斷自己是否是強迫症,一是可以去醫院做心裡檢查確診,二是可以對照強迫症症狀自查,自查的方法如下:可以做一個《SCL-90症狀自評量表》,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強迫症,量表是有信度和效度的,測量的結果是可信的,量表網上有下載的。也可以對照一下強迫症的症狀,如果有下面的症狀,同時有三個月以上,才可能是有強迫症。
強迫症的症狀:
(1)強迫洗滌:反復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總擺脫不了「感到臟」,明知已洗干凈,卻不能自製而非洗不可。
(2)強迫檢查:通常與強迫疑慮同時出現。患者對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復檢查,如反復檢查已鎖好的門窗,反復核對已寫好的賬單,信件或文稿等。
(3)強迫計數:不可控制地數台階、電線桿,做一定次數的某個動作,否則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數起。
(4)強迫儀式動作:在日常活動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動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脫衣鞋並按固定的規律放置,否則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脫。
『肆』 尋找解決強迫症方法
【強迫症四步驟自我療法】
假如您有強迫症,您現在就可以學習到最先進的治療模式。過去二十年當中,行為治療對於強迫症有極大的功效。在這手冊當中,教導您成為自己的行為治療師。學習某些基本的強迫症知識,了解強迫症是源自於身體因素,並且是可以治療的。您可以剋制強迫動作的沖動,與控制惱人的強迫思考。
研究顯示「暴露與不反應」是治療強迫症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強迫症病人在專業的指導之下,學到如何在強迫想法的刺激之下暴露自己。且學習如何對抗強迫想法、沖動。例如:指導一位過份怕臟的病人,去摸臟東西而禁止洗手,這個技巧就叫做「暴露、不反應法」。您將學到避免習慣性的強迫行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為取代。
本手冊基本上是讓您了解強迫性想法與行為是如何來的,您可以學習如何處置強迫症所導致的焦慮與害怕。適當處理您的害怕可以讓行為治療更有效。這里要強調的四個步驟如下:
步驟一、再確認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認清」強迫症的想法與行動。可能您一點都不想去做這個步驟,但是您必須努力的,全心的覺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擾是來自強迫性想法或行為。
每天的覺察幾乎是自動化的、膚淺的。「全心的覺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細的,且要經由專注努力才能達成。記住想改變腦部的生化變化,來減少強迫性沖動可能要花上幾周或幾個月。若想在幾分鍾或幾秒鍾內趕走這些強迫症狀,是會讓您失望的!事實上反而會讓強迫症狀更嚴重!在行為治療當中要學習控制自己不對強迫性想法作反應,不管他們有多干擾。目標是控制你對強迫症狀的反應,而不是去控制強迫思考或沖動。
下兩個步驟是幫助你學習新的方式來控制你對強迫症狀的行為反應。
步驟二、再歸因
自己對自己說:「這不是我,這是強迫症在作祟!」強迫性想法是無意義的,那是腦部錯誤的訊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為何急著檢查或「為何我的手會臟」這么有力量,以致讓人無法承受。假如你知道這些想法是沒有道理的,那麼為何你對它要反應呢?了解為何強迫思考是如此的強烈,與為何無法擺脫它,是增強你的意志力和強化你去抵抗強迫行為的重要關鍵。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學習「再歸因」:強迫想法的源頭是來自腦部生化的不平衡。
在腦部有個地方叫做「頭狀核」,就是這個地方生病了所以得強迫症。頭狀核是個過濾訊息的場所,就像汽車的變速器般,它接收前腦的訊息,而前腦是計劃、思考與了解的地方。頭狀核有障礙則會有強迫症狀出現,所以思考動作都會不順。前腦變得太活躍,用太多能量,就像車子陷入泥淖中,不斷地轉動輪胎,但是卻越陷越深。前腦的部分稱之眼額葉皮質,因為發生錯誤的偵測迴流以致陷入泥淖中。這可能是強迫症使得人們有「事情有些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的原因,你必須做到讓這輛車離開泥淖。用手排檔代替自排檔,來修理這個故障的變速器。我們現在知道可以改變腦部的生化平衡,這需要花數周、數個月的時間。此時了解腦部扮演導致強迫症的角色,有助於免除最令人挫折的「想要完全除掉強迫症狀」的不正確想法。雖然無法馬上有大的改變,但是記住:「你可以不必馬上對強迫症狀做反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將強迫想法、感覺擺一邊,然後做其它的事,如此可以幫助自己,改變腦部的生化反應。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換檔」:做其它的行為!若嘗試趕走強迫思考,只是徒增壓力煩惱罷了,而壓力會讓強迫症更嚴重。
用「再歸因」可以幫助您避免用儀式行為來讓自己好過一些,例如整個完成的感覺。若知道這些強迫思考是來自腦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就可以學著忽略這些沖動,繼續做該做的事情。記住:「那不是我,那是強迫症在作怪!」若抗拒聽從沖動或抗拒反應,你將改變腦部,且讓強迫症的感覺減少。若你對沖動反應,你可能暫時舒緩一些,但是不久之後,沖動勢必更加嚴重。這或許是強迫症病人最需要學習的一課!那將幫助你避免成為獃子或上了強迫症的當。
「再確認」與「再歸因」常常一塊兒做的,因此會讓病人對強迫症的成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先全心的察覺強迫症在逼迫我,然後了解它是來自腦部的病態所致。
步驟三、轉移注意力
進入此步驟是真正要幹活了!開始的心理建設是: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在此步驟你要做的是:必須自己換檔!你用努力與專注的心思,來做腦部很自然、輕松的工作。例如:一位外科醫師手術前的刷手,從開始到結束是很自然的動作,他很自然地覺得已經刷夠了。但是強迫症患者卻一次一次的刷,沒完沒了!他腦部自動的機制已經遭到破壞,幸運地是做這四個步驟能夠修補它。
轉移注意力是要將注意力轉移開強迫症狀,即使是幾分鍾也行。首先選擇某些特定的行為來取代強迫性洗手或檢查。任何有趣的、建設性的行動都可以。最好是從事自己的嗜好活動,例如:散步、運動、聽音樂、讀書、玩計算機、玩籃球等。
當有強迫性思考時,你先「再確認」那是強迫性思考或沖動,且「再歸因」那是源自你的疾病-強迫症,然後「轉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記住不要陷入習慣性的思考,必須告訴自己:「我的強迫症又犯了,我必須做其它的行為」你可以決定"不要"對強迫思考做反應,你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強迫症的奴隸!
(一) 十五分鍾法則:
轉移注意力不是件輕松的事。要將強迫思考瓦解,然後做該做的事,要花極大的力氣與承受莫大的痛苦。我們運用十五分鍾法則,就是延緩反應的時間至少15分鍾以上。剛開始時可以從延緩5分鍾做起。原則是一致的也就是:千萬不要沒有延遲就立即反應。注意這不是被動的等待15分鍾,而是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做「再確認」、「再歸因」與「轉移注意力」。然後你要做其它有興趣、有建設性的活動。在一段時間之後,再評估強迫症的沖動,看看強度是否下降,並且記錄下來。即使一點小小的下降,也要鼓勵、獎賞自己。強迫症患者常常會有求完美、100分的心態,所以也常不滿足一點點的成就,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以致行為治療無法成功。目標是延遲15分鍾以上,只要不斷地練習,將會大大地減低強迫症的強度。一般而言,越多的練習,就會越順手。不久之後就可以延遲20分鍾或30分鍾以上了。
(二) 只要做就有收獲
轉移注意力來做其它的事是很重要的。不要期待這些想法或感覺可以馬上走開。不要做強迫症要你做的事,你要堅持做自己選擇的活動,如此強迫性沖動會因為你的延遲而減弱甚至消失。即使沖動很難改變,你還是會發現可以稍微控制你反應的動作。
運用「全心的察覺」與當個「旁觀者」將會讓你更有力量。此步驟的長期目標就是不要對強迫症反應。立即的目標就是反應前要稍微延遲。你學習不要讓強迫思考來決定你該如何做。
有時強迫性沖動太強烈了,以致你無法不做強迫性行為。不過假如你不斷地演練這四個步驟,將可以預期改變腦部的生化。時常提醒自己:「不是我覺得手臟要洗手,而是強迫症在影響我。這次強迫症贏了,下次我會撐得更久再反應!」如此演練,即使最後做了強迫行為,也包含了行為治療的元素。很重要的是:再確認強迫行為是一種強迫症,這是一種行為治療,總比光做強迫行為而不想得好。
給對抗強迫性檢查的朋友一個秘訣:假如你的困難是檢查門鎖,請試著專心、全心全意鎖門。察覺內心興起的鎖門的沖動,然後仔細、緩慢的鎖門,讓這個動作深深的記在心中,例如:「這個門現在已經鎖上了,我看見門已經鎖上了!」你得到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門已經鎖上了,所以當強迫性沖動要你去檢查門鎖時,你可以馬上「再確認」也就是:那是強迫性想法,那是強迫症!你可以「再歸因」也就是:那不是我,那隻是我的腦部在作怪!你可以轉移注意力做其它的事情,並且心中確認自己已經小心地鎖上門了。
(三) 紀錄行為治療
將成功的轉移注意力的行為記錄下來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種行為對於你轉移注意力最有幫助。當列出來的項目達到預期的效果時,可以幫助你建立信心。記錄可以幫助你在強迫症狀嚴重時"換檔",並且訓練自己記得過去曾做些什麼。當成功的經驗越多時,自己就越受到鼓勵。
只記錄成功的經驗,而不紀錄失敗的經驗。你必須學習自己支持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這對自信心的增強有很大的幫助。
步驟四:再評價
前三個步驟是利用既有強迫症的知識,來幫助自己釐清強迫症是一個身體的疾病,也就是腦部生化的不平衡,而不去接受強迫思考的驅迫,同時轉移注意力在有建設性的行為上。「再確認」與「再歸因」是連在一塊兒的,接著而來的就是「轉移注意力」的步驟。這三個步驟的總體力量,大過個別步驟力量的總和。「再確認」與「再歸因」的過程可強化「轉移注意力」。在行為治療之前,你開始「再評價」那些強迫性想法與沖動。等到前三個步驟經過適當的訓練之後,就可以及時地將強迫性想法與沖動的價值降低。
我們利用十八世紀的哲學家亞當史密斯發展出來的觀念:部分的觀察者,來幫助你更清楚的了解四個步驟的執行。史密斯描述:部分觀察者是我們內在的一部分,正如心中的另一位觀察者,這個人了解我們的感覺、狀態。當我們想要努力地強化這個部分觀察者時,我們可以隨時叫他出來觀察自己的行為。換言之,我們可以用旁觀者的角色來見證我們的行為與感受。正如史密斯描述的:「我們是自己行為的觀察者。」
強迫症的患者必須努力地處置強迫症狀。你必須努力的維持旁觀者的角色,如此可以讓你有能力去抵抗病態的沖動直到消失為止。你必須了解強迫症狀是無意義的,是來自腦部錯誤的訊息,所以你必須轉移注意力、換檔。你必須集中所有的心力,永遠記得:「這不是我,這是我的強迫症在搞鬼!」雖然一時無法改變感覺,但是卻可以改變行為。靠著改變行為,你會發現感覺也會隨之改變。
再評價的終極目標是貶抑強迫症狀的價值,不隨著它起舞。
有兩個重點:
第一、有心理准備: 就是了解強迫症的感覺將要來,並且准備承受它,不要驚嚇。
第二、接受它: 當有強迫症狀時,不要浪費力氣自責。你清楚症狀來自何處,你知道如何應付它。不管強迫症狀的內容是甚麼,不管那是暴力或性,你知道這些症狀會在一天當中發生幾百次。你不必每次都響應,好像那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新想法。拒絕讓它沖擊你,拒絕讓它打敗你。靠著對強迫想法做心理准備,你可以馬上確認出它且做再歸因的工作。你同時可以做再評價的工作。當強迫症發生時,你已經做好心理准備了。
你將知道:「那是我可笑的強迫想法,那是沒有意義的,那隻是我的腦部的障礙,不必注意它。你可以學習跳到下一個動作,不必停留在這個思維上。」下一步就是"接受"強迫症已經發生的結果,千萬不要責怪自己意志力不堅,其實這都是腦部的不平衡所致,跟你無關。避免所有負面的、批評的想法,例如:「有這種強迫想法的人,是多糟糕,…..」
有強迫症的人必須鍛煉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強迫性感覺思考去做。我們必須知道這些感受是一種誤導。用一種逐漸但是溫和的方式來改變對強迫症狀的反應,並且試圖與之對抗。我們從中學習到即使持續、強迫性的感受,都只是暫時的,只要不隨之起舞它終將消失。當然我們也記得當我們對強迫症投降時,它會越來越強烈以致淹沒我們。我們必須學習體認這些強迫性沖動來自何處,並且試著對抗它。在執行四個步驟的過程當中,我們奠定自我掌控的基礎。經由對抗強迫症,我們增加了自信心,與經驗了自由的感受。我們增強了做決定的能力。也經由肯定的堅持,改變腦部的生化,進而獲得真正的自由!
強迫症的預防
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被一些想法和行為所操控,比如反復想同一個問題,或者重復做同一件事。盡管他們明知這些想法和行為沒有必要,卻無法停止。當這些想法和行為影響到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時,他就可能罹患一種嚴重但可以治療的疾病,精神醫學家稱之為強迫症,或強迫性神經症,英文縮寫為OCD。
患有強迫症的患者常為那些持續的、重復的想法或強迫動作感到煩惱,並引起毫無根據的、過分的、不必要的焦慮或恐懼。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不斷產生懷疑,經常需要詢問別人,獲得他人的證實。因此,強迫症的特徵是:患者明知這些強迫想法和儀式行為沒有必要,但不管怎樣都要去完成。
強迫症的預防:
從小注意個性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給予過多,過於刻板的要求,對於預防強迫症的發生有很大幫助,特別是父母本人有個性不良者更應注意。
參加集體性活動及文體活動,多從事有理想有興趣的工作,培養生活中的愛好,以建立新的興奮點去抑制病態的興奮點。
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有強迫思維時不要對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帶著「不安」去做應該做的事。 有強迫動作時,要理解這是違背自然的過度反應形式,要逐步減少這類動作反應直到和正常人一樣。堅持練習,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衛生,努力學習對付各種壓力的積極方法和技巧,增強自信,不迴避困難,培養敢於承受艱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是預防的關健。
『伍』 我有強迫症,總是反復檢查已經確定做好了的事情,比如門是否鎖好
據你所說,這些症狀是強迫症的症狀,如果有嚴重強迫症除了去正規醫院看心理醫生,醫生會根據病情用葯,也可以自我調節。自我治療強迫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轉移注意力是強迫症的治療的一個重要方法,一旦強迫症狀要出現的時候,就要將注意力迅速從強迫症狀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馬上離開這個動機,去做其他事來取代這個強迫症狀,比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些活動,像運動、散步、聽音樂、打籃球等等。這種有意識地轉移哪怕只有幾分鍾,也是一次成功的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2、厭惡療法: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一根皮筋套在手腕上,一有焦慮情緒或想法就用力彈一下,要感到疼痛才行,一段時間後症狀就可以緩解和解除。
3、森田療法,就是不把身體的症狀放在心裡,身體的不舒服,都是錯誤的信息,只要不理會這些不舒服,症狀就會慢慢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