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分辨綠茶,白茶和黃茶
綠茶----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 龍井茶,碧螺春。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乾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清綠茶。我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類,基本工藝過程是晾曬、乾燥。白茶的品質特點是干茶外表滿披白色茸毛。色白隱綠,湯色淺淡,味甘醇。白茶是我國特產。它的品質特點是:白茶最主要的特徵是 色銀白,真有「綠妝素裹」之美感,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
黃茶----徽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 如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㈡ 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
當年採制的白茶更接近綠茶的特徵,鮮爽怡人。優質白茶具有以下特徵:
①干茶:以毫多、肥壯為好;以芽葉瘦小、毫稀少為劣。
②色澤:以色白隱綠為好;以草綠發黃為劣。
③香氣:以清純甜香為好;以味淡、帶青腥味為劣。
④滋味:以醇厚、鮮爽、清甜為好;以淡薄、苦澀為劣。
⑤湯色:以清澈明亮為好;以渾暗為劣。
⑥葉底:以勻整、毫多、肥軟為好;以無毫、暗雜為劣。
㈢ 茶葉的種類 鑒別方法
色香味:新茶的色、香、味均佳,給人以新鮮爽口的感覺;陳茶色澤呈暗綠色或暗褐色,湯色暗、枯黃、透析度降低、香氣低沉,並產生一種令人不快的老化味,即人們常說的「陳味」。茶葉的陳味,是其類脂成分發生水解和氧化的結果。陳茶香氣消失,是由於茶葉中芳香物質已揮發掉,以及不飽和成分被氧化所致。陳茶湯色變深變暗,是由於茶中的氨基酸和糖分發生褐變反應的結果;陳茶湯透析度降低,是茶中的茶黃素被進一步氧化聚合的結果。
含水量: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能很簡單地鑒別新陳茶。新茶一般含水量較低,在正常情況下含水約7%,茶葉條索疏鬆,質硬而脆,用手指輕輕一捏,即成粉末狀。陳茶因存放時間過長,經久吸濕,一般含水量都比較高,茶葉濕軟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狀,茶梗也不易折斷;同時,當茶葉的含水量超過10%時,不但會失掉茶葉原有的色、香、味,而且很容易發霉變質,以致無法飲用。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購買新茶應防上當:有些新茶里摻進了陳茶。這種茶色澤不勻,新茶色澤新鮮悅目,陳茶發暗、枯、黑,兩者混在一起,茶色深淺反差很大。所以,買茶者只要仔細辨認一下,新陳混雜的次茶是不難鑒別的。再有,有些茶販用外形相似的葉子魚目混珠,即用類似茶葉的植物葉子製成假茶充新茶。為防上當,可當面沖泡或用唾液把1-2片茶葉打濕軟化,再把葉片展平,是真茶葉邊緣有明顯的鷹嘴狀鋸齒,是假茶就沒有這種鋸齒,很容易鑒別。
㈣ 怎麼分辨茶葉
教大家三招:看、聞、品飲,來辨別茶葉,學會這幾招你也可以成為辨茶高手。
一、看
1、看干茶
好的茶葉在沒有沖泡之前的干茶整體上是條索肥壯均勻,嫩勻厚實,沒有過多的碎末和雜質,如果粗細不一,顏色比較雜的就不是很好,有可能是拼配的茶葉。看完整體再看下干茶的乾燥程度,如果有點軟的,最好就不要購買了,然後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有沒有很多的茶梗、簧片、雜質,這樣的都不是上等的茶葉。最後根據不同品種的茶葉干茶外形進行挑選,如武夷岩茶就要挑選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狀的比較好。
2、看茶湯
茶葉沖泡後,不同的茶葉會呈現出不同的茶湯顏色,但是一般來說,凡是好的茶葉,湯色都是明亮、有光澤的。而且如果沖泡手法正確,從整個品飲過程中觀察茶湯的的變化也可以看出茶葉的級別。全程湯色穩定,漸漸變淡的為上,幾沖之後就突然變淡,非常不耐泡的為下,像這種茶湯顏色急劇變化的茶葉,可能是靠工藝拉升原料的,喝了不益身體健康。
3、看葉底
葉底是指茶葉沖泡後的樣子。茶葉在沖泡後,吸水浸潤而舒展開來,取舒展開的葉片放置於清水中,觀察葉片的柔韌性,是否質地柔軟。一眼望去整個葉底顏色統一,如果葉片上有灼傷的紅斑,就是製作工藝不太好。像武夷岩茶的葉底就要挑有韌性的,葉片展開是「綠葉紅鑲邊」的為上。將葉底瀝去水份後,觀察葉底的乾燥程度,放幾分鍾後迅速變乾的就沒還濕潤的好,這就和皮膚的鎖水功能類似啦。
二、聞
1、聞干茶
根據不同茶葉的品種香進行判斷,如綠茶就是清新鮮香,紅茶濃烈純正,花茶芳香撲鼻,烏龍茶馥郁清幽為好。
2、聞沖泡後的茶
茶葉沖泡後將被杯子送到鼻端,聞茶香,如果有蓋子的就聞蓋香和面香,首先要熱聞時沒有令人不悅的氣味,外加香氣濃郁純正,冷卻後掛壁持久的好,如果熱聞的時候有酸、澀、焦等異味,香氣復雜不持久的不太好。
三、品飲
茶湯的滋味豐富多彩,有一點共通的是茶葉與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茶湯的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他們的數量比例適合,就會變得可口回味無窮。茶湯的味道以微苦中帶甘為上,好茶喝起來甘醇濃稠,有活性;舍面發澀,嘴裡有黏膩感的就是有問題的茶葉。
當然辨別茶葉的能力還是需要長期的經驗,不斷的積累實踐,不能速成的,以上只是些簡單的一般規律,可以排除你的一些困亂
㈤ 紅茶、綠茶、黃茶、白茶、黑茶、烏龍茶各有什麼特徵怎麼區分
1.
綠茶
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網路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特點是綠葉綠湯,口感清爽。
2.
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特點是紅葉紅湯,口感醇和。
3.
黑茶
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是在已經制好的綠茶上澆上水,再經過發酵製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黑茶往往是做成緊壓茶,常見的有餅茶、磚茶、沱茶,湯色紅褐發亮,口感厚重。
4.
烏龍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復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工夫茶。
特點是顏色砂綠或鱔皮色,綠葉紅邊,湯色金黃,香氣濃郁,口感醇厚。
5.
黃茶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特點是黃葉黃湯,口感略甘甜。
6.
白茶
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工藝最簡單。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特點是身披白毫,湯色清淡,口味鮮爽。
㈥ 如何鑒別茶葉
1.茶形之美
我國的自然茶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等,這些茶的外觀形狀雖有差別,但各有其形態之美。
例如高檔的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等多屬於芽茶類,一般都是由細嫩的茶芽精製而成,以綠茶為例就可細分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細緊圓直的針形茶、緊結如螺的螺形茶、彎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壯成朵的蘭花形茶和單芽扁平的雀舌形茶等十種類型。
烏龍茶一般要到長出芽後才採摘一芽三葉或四葉,所以製成的成品茶顯得「粗枝大葉」,但烏龍茶也自有烏龍茶之美,不然怎會有安溪鐵觀音的「青蒂綠腹蜻蜓頭,美如觀音重如鐵」之說。
㈦ 我在網上買了龍山黃茶收貨時怎麼辨別真偽
網路一下龍山黃茶官網就行啦,只要是官網買的,或者當地購買都是真的
㈧ 怎樣品出茶的好壞
看茶好壞不可能簡單的看兩篇技巧就可以了,因為茶葉種類太多,裡面的水太深,有很多例外的情況還需要多喝多看慢慢積累才行,現在我來講講個人總結的一些鑒別茶葉的小技巧,僅供參考:
拿到茶葉先聞香味茶葉以蘭花香為最上 還有板栗香、瓜果香、玉蘭香等等等等當然這個很難分別,因為聞過蘭花香的人就不多。一般來講有青草味道的茶葉都不好(也許外觀看上去很討人喜歡)那青草味是什麼味道呢?就是學校里每次修剪過草坪時候,你聞到的味道,有青草味表明茶葉殺青不充分,或者是夏天的茶葉也或者是茶葉很老。這種草味不僅在沒泡之前有,在泡了之後也會有的喝到最裡面也有的 一股澀嘴的青味注。
很多人認為茶葉沒泡之前越綠越好,其實不是這樣,而是看白毫。一般來講,白毫越多越好。(這種方法對碧螺春、雨花茶這樣的細嫩炒青特別有效。但有很多茶葉如龍井、竹葉青等茶葉都進行了脫毫處理不能用白毫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