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品檢測都檢測哪些方面
營養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營養標簽、穩定性等等
重金屬及微量元素:鉛、砷、汞、鎘、銅、鎳、鉻等重金屬的測定; 鈣、鉀、鋅、鐵、鎂、錳、硒、鈉等微量元素的測定。
農葯殘留:敵敵畏、六六六、克百威、甲胺磷、馬拉硫磷、其他有機磷等、
獸葯殘留:激素類、氟喹諾酮類、阿維菌素類、四環素類、磺胺類等
微生物:菌落總數、黴菌、酵母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添加劑: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甜味劑等
有毒有害物質:三聚氰胺、蘇丹紅、鄰苯二甲酸酯、黃麴黴素、亞硝胺類、多氯聯苯等
嬰幼兒食品參數:微量元素、維生素、脂肪酸、重金屬等
保健食品參數
『貳』 檢驗食物中含有什麼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一,澱粉的鑒定:在試管中滴加2ml 1%可溶性澱粉溶液,然後逐滴加入碘液,注意每加入一滴碘液都要振盪搖勻,並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第二,還原性糖的鑒定:在試管中滴加2ml 1%葡萄糖溶液,再加入1ml班氏試劑,搖勻後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至沸騰,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第三,蛋白質的鑒定:在試管中滴加2ml 10%雞蛋清溶液,然後加入2ml 5% NAOH溶液,振盪後在緩慢加入2-3滴 1% CuSO4溶液,搖勻,觀察溶液顏色
第四,脂肪(油脂)的鑒定:在試管中加入2ml植物油,然後逐滴加入蘇丹Ⅲ染液,振盪至顏色不再變化為止。觀察溶液顏色
『叄』 食品添加劑常見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食品添加劑常見的檢測方法:
1、食品添加劑概念分析
食品添加劑是一種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而添加的化學合成物質或天然物質,同時食品添加劑還可以提高食品的防腐能力,在食品生產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我國食品生產中使用到的食品添加劑多為人工合成添加劑,如果過量食用會人體造成一定影響。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部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用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並成立「食品添加劑標准化委員會」。
2、常規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
2.1分子光譜技術檢測方法
在常規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中分子光譜技術十分常見,其利用分子對特定電磁輻射的吸收來進行一種定性定量的分析。通過這種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出麵粉中各類食品添加劑的濃度,例如過氧化苯甲醯,而檢測方法為利用攜帶型光譜儀來對麵粉中的碘的濃度來進行檢測,通過碘的濃度可以推算出過氧化苯甲醯的濃度。
2.2色譜技術檢測方法
食品添加劑色譜技術檢測法也是常規檢測方法,其主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譜-二極體陣列檢測器來對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利用色譜技術的檢測,主要是針對羥基苯甲酸酯的含量,利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檢測出乙腈提取出的羥基苯甲酸酯。而色譜技術的另一種技術為利用毛細管膠束電動色譜法對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其檢測方法為利用流動緩沖中的疏水基內核,通過溶質疏水性的不同來將中性溶質和帶電組分進行分離。
2.3色質聯用技術檢測方法
還可以通過色質聯用的方法檢測食品添加劑,這種技術包含了液相色譜對復雜樣品的高分離能力,也同時包含了一種獨特選擇質譜的技術,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呈現很強的分析能力,可以准確地得到分析結果,廣泛應用在食品添加劑的測定中。利用色質聯用技術檢測方法,通過對食品添加劑進行梯度洗脫,分離和檢測等步驟,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檢測出葡萄酒中十幾種禁用的食品添加劑。
2.4氣相色譜檢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是較成熟的色譜方法之一,常用於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將待測樣品氣化,然後通過N2載氣經固定相分離,通過相應的檢測器進行檢測,常見的檢測器有:FID、NPD、TCD和ECD等利用氣相色譜氫火焰.
法測定食品中的脫氫乙酸、苯甲酸和山梨酸,研究表明上述防腐劑的回收率在96%~104%。氣相色譜法測定速度較快,適合日常的化學分析。
2.5生物感測器技術檢測方法
生物技術的應用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也有體現,其中生物技術利用生物感測器來進行檢測。在感測器中,由於生物識別原件和信號轉換器的存在,所以其對復雜的食品添加劑試樣可以進行優異的選擇,並對其中不同的成分具有較高的靈敏度,通過快速和連續的檢測可以對食品添加劑的成分進行精確的分析,所以其在生物過程食品工業等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2.6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方法
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高效液相色譜法被廣泛應用於實驗室中的食品添加劑檢測,在檢測前需要對被測溶液的pH值進行調整,在經過過濾將溶液里的雜;質去除掉,利用定容過膜的方法進行測定。如果是對果汁進行檢測,則需要將被測溶液的pH值調整到6,再利用一-定數量的聚醯胺粉進行充分攪拌後,利用甲醇或甲酸溶液消除被測溶液中的天然色素,直到將被測溶液洗到中性通過除氨的方法,再進行定容過膜檢測。
3、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展望
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和技術在全球都受到重視,為了使國內的檢測技術可以和國外進行接軌,促進我國食品進出口貿易,我國的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就應該向著國際檢測規定靠近。通過與國際先進檢測方法的接軌,我國的食品進出口可以在國際上得到相關的認可。食品檢測方法的統-可以使進出口食品加工企業的利益得到保障,並可以促進未來我國的食品進出口貿易工作。
『肆』 食品營養成分在哪裡檢測
食品營養成分可以在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或者第三方檢測公司檢測。食品營養成分主要檢測以下幾點:
1、食品中水分、水分活度的檢驗;
2、食品蛋白質及氨基酸的檢驗;
3、食品脂肪的檢驗;
4、碳水化合物的檢驗;
5、食品中礦物質的檢驗;
6、食品中維生素的檢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十九條
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農業行政等部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發現需要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建議,並提供風險來源、相關檢驗數據和結論等信息、資料;
屬於本法第十八條規定情形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並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評估結果。第二十九條
對地方特色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標准,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制定後,該地方標准即行廢止。
『伍』 食品中營養成分表是怎樣檢測出來的
摘要 您好,總的評價方法可概括為生物學法和化學分析法。以蛋白質為例
『陸』 想要檢測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哪裡能做
《GB 28050-2011問答(修訂版)》第四十八條中規定了2種獲得營養成分含量的方法:
1、直接檢測:把產品送到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檢測,但在快消品行業,產品更新迭代速度較快,這種方法會產生較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2、間接計算:利用原料的營養成分含量數據(數據來源:①供應商提供;②企業生產研發過程中積累;③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如《中國食物成分表》),根據原料配方計算獲得;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基礎數據與實際原料的差異,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原料營養成分損耗或改變等,同時,在《GB 28050 -2011》正文6.4款中對能量和營養成分含量的允許誤差范圍進行了限定,見下表:
3、另外,可以下載一款營養成分輔助計算軟體自己算一下看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柒』 食品質量檢驗方法有哪些
食品檢驗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食品營養成分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質分析,食品輔助材料及食品添加劑分析,食品感官鑒定等。狹義的食品檢驗通常是指食品檢驗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的衛生標准,對食品質量所進行的檢驗,包括對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標志、嘜頭和商品體外觀的特性、理化指標以及其它一些衛生指標所進行的檢驗。檢方法主要有感官檢驗法和理化檢驗法。
分析化學的發展為食品安全檢驗提供了准確可靠的分析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檢驗技術已能達到百萬分之一甚至十億分之一的准確度。
食品檢驗的指標主要包括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微量元素分析、農葯殘留分析、獸葯殘留分析、黴菌毒素分析、食品添加劑分析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分析等。根據被檢驗項目的特性,每一項指標的檢驗對應相應的檢驗方法。
除傳統的常規分析方法外,儀器分析方法逐漸成為食品衛生檢驗主要的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熒光光譜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以上檢驗方法按照檢驗項目,大致可以分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和有機成分分析方法。
無機成分的分析檢驗項目主要包括微量元素中銅、鉛、鋅、錳、鎘、鈣、鐵等。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光譜法、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離子色譜法等方法。
原子光譜法由於其獨特的優點,成為無機成分分析方法中最主要、最常用和最值得信賴的分析方法。原子光譜法具有分析速度快、設備費用較低、操作比較簡單以及檢驗結果受操作人員熟練程度影響小等優點。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根據統計,在分析化學面臨的任務中,將近50%的檢驗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完成。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儀器簡單、操作簡便。食品中無機成分的檢驗在食品安全檢驗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比如汞的測定,一直是一個被政府和民眾特別關注的檢驗項目。因為汞容易在生物體中傳遞,可以被水體蓄積。汞進入人體內,特別是進入人腦後幾乎不能夠被排出,蓄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中毒,損害中樞神經。汞的分析一般由原子吸收或原子熒光光譜法完成。有機成分的分析一般由氣相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法以及分子光譜法完成。相關檢驗中,特別是農葯殘留,如有機氯、苯並(a)芘、擬除蟲菊制脂、有機磷等的測定得到普遍的關注。
色譜法是分離混合物和鑒定化合物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既能鑒定化合物又能准確測定含量,操作也相對方便。具有分離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定量結果准確和易於自動化等特點,因此在有機成分的檢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分子光譜法中紅外光譜法應用較為廣泛。通常情況下,紅外光譜法與拉曼光譜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結合使用,可作為鑒定化合物、測定分子結構的主要手段。
『捌』 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1.食品甜味劑的檢測方法:
結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中的相關規定,甜味劑包括天然甜味劑與人工合成甜味劑。其中主要有15種為合成甜味劑,例如糖精鈉,天門冬醯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乙醯磺胺酸鉀(安賽蜜)、阿力甜和環已基氨基磺酸鈉等。
當前對於檢測甜味劑的方法主要包括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離子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層色譜法、液質聯用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法不僅可以分析大多數甜味劑,而且可以將多種甜味劑同時分離,有利於檢測工作的進行。
2.著色劑的檢測方法:
著色劑一般包括天然色素與食品合成色素兩種,其中,認真合成的食品色素主要包括: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靛藍、誘惑紅等。
當前,我國主要通過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人工合成色素進行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不僅靈敏度較高,而且精確度也較高。依照《食品中合成著色劑的測定》GB/T5009.35-2003中規定,首先採用液相色譜法對人工合成色素進行測定,通過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可以有效檢測食品中的人工合成色素成分。
另外,還可以通過使用紙色譜法、示波極譜法、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超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試劑盒法等檢測技術對人工合成色素的含量進行檢測。
3.護色劑的檢測方法
食品行業中的護色劑主要包括亞硝酸鹽、硝酸鹽之類的添加劑,不良商販將護色劑添加到火腿、臘肉、香腸等食品中,以便提高肉製品的外觀色澤度,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從而賺取利潤。
『玖』 怎樣檢測食品的成份…
食品行業種類繁多,一提到吃的大家非常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很多網站都掛了檢測報告,也叫質檢報告,但是對於沒有專業背景的人而言,那就是天書;食品等行業的檢驗檢測報告造假行為,嚴重損害了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利益。而對於數量繁多的檢驗檢測報告,廣大企業和消費者不知真假,也很難查證。
食品檢測報告辦理流程?
1商家填寫檢測報告申請單
2將檢測產品快遞到實驗室
3實驗室審核檢測產品和申請單
4審核無誤通知商家付款
5付款確認後實驗室安排測試
一、產品檢測報告要不要有效期?產品檢測一般分為兩類:
1、委託檢測檢測樣品是委託方自行送檢,實驗室只對來樣進行檢測,因此檢測結論反應的是送檢樣品的質量屬性,檢測報告僅對送檢樣品有效。
2、監督抽查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依據產品質量法,對相關產品隨機進行的抽查。監督抽查不是全項目檢驗,因此檢驗報告僅對產品所檢項目是否符合標准進行判定,檢驗報告所反映的是當時產品質量狀況。由於產品質量可能隨著環境、時間等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理論上檢測報告的結論只能反應檢測時的質量特性。因此,檢測報告上不會標注有效期。
『拾』 食品成分檢測
食品檢測的話,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大類:
1、感官指標
1.1 顧名思義,就是不藉助儀器設備,只依賴人類的幾種感覺器官進行簡單的檢驗方法,主要有色澤、狀態、氣味、雜質、異味、質地等等。這種檢測受主觀影響很大,所以一般也只用來簡單的鑒別產品/原料的符合度,基本不需要什麼額外的培訓。
1.2 如果是評茶、評酒、評香等特別細化的分類,除了需要系統的培訓外,還需要一定的天賦。
2、理化指標
2.1 物理指標。用一些儀器,不使用試劑就能檢測得到結果的指標。常見的物理指標有水分、密度、粒徑、pH、旋光性等。有些類別的產品還會追加測試項目,如流動性、黏度、折光型、色度、
2.2 化學指標。需要用到化學試劑或者需要發生一些反應才能進行檢測並得到結果的項目。常見的化學指標有含量、灰分、酸價、過氧化值、碘值等,有些類別的產品還有追加測試項目,這個實在太多了,需要看相應的產品標准。
2.3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指標根據產品的不同,可能會有多個檢測方法。如測定水分就有烘乾乾燥法、真空乾燥法、卡爾費休法等。
需要掌握的技能:
基本的理化知識,對檢測的原理有足夠的理解
熟悉實驗室常見的理化檢測設備和工器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微生物指標
3.1 一般微生物指標。一般微生物指標主要有三大類:
3.1.1 菌落總數
用來測定產品中需氧菌和鹼性厭氧菌的含量。
3.1.2 黴菌酵母
用來測定產品中黴菌/酵母的含量。
3.1.3 大腸菌群
用來測定產品中大腸菌群的含量,通常用來反應產品或食品接觸面被糞便污染的程度。
3.2 致病微生物。
3.2.1 常見的致病微生物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
3.2.2 不同類別的產品還會受到額外的致病微生物的威脅,如冷凍冷藏的食品容易受到李斯特菌威脅,因為李斯特菌可以在低溫下繁殖;水產產品容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
需要掌握的技能:
無菌取樣方法
微生物實驗無菌操作方法
熟悉不同的培養基的配比及適用范圍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特性
4、污染物
食品的原料大多來自於動物和植物及其製品,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環境影響
4.1 農葯殘留、獸葯殘留:包括農葯、獸葯、動物激素
4.2 重金屬:主要的重金屬有鉛砷鎘汞四種,不同類別的產品,最高限量不同;有些產品,比如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可能還會需要測試鐵、鎳、鋁、鍶等。
4.3 其他污染物:苯並芘、二惡英、丙烯醯胺、氯丙二醇、塑化劑等等。其他類污染物種類非常多,需要視產品受威脅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
4.4 輻照殘留
需要掌握的技能:
1.這類檢測一般要用到HPLC、GC等設備,需要熟悉相關儀器的操作。大多數食品生產企業是沒有能力做這些測試的,一般都是送第三方機構完成。上面提到的一些檢測項目我也不太熟悉,沒辦法進一步解答。
5、其他類檢測
5.1 植物種屬鑒別,國外叫做ID TEST,用薄層色譜來檢測原料中的成分和已知的植物組份是否接近,可以用來鑒定原料的種屬,以及產品是否摻假。
5.2 過敏原測試,常用的檢測方法是ELISA,酶聯免疫試劑盒配套酶標儀使用,熟悉相關操作即可,就是樣品處理時間是真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