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處理家庭問題
現在家庭的問題很多,而所有問題的根源在於不明白所處位置的本職,所以就不知道怎樣處理家庭里的問題,甚至總是去找別人的缺點,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樣就導致溝通困難,從而形成積怨,久了就暴發出極大的矛盾。
其實解決家庭問題也不難,每個人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問題就很容易解決,然後就各行各的道。下面就是如何構建和諧家庭 培養良好的下一代.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災難了。
前言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小至國家之強盛,社會之祥和,小至個人生活之幸福,事業之興旺,身體之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
本書是根據我國近代著名農民思想家、教育家王鳳儀先生和釋仁煥導師多年的語錄、著作與講座之精華整理而成。文中用質朴的語言,從倫理道德、傳統禮教等方面,講述每個人在家庭中應盡的本分;號召大家各行其道、各正本位,與家人和諧相處的基本道理。什麼是和諧?和是互相尊重,諧是互相禮讓。在這家庭倫常中,我們只能對照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拿這倫常道來對照、指責我們身邊的人,必定適得其反。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對父母來說,「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對子女來說,「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這樣一家人就能和諧相處了。在舉國上下齊心建立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今天。這本書或許對您和您的家庭有些許的幫助和收益。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老人道
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
2、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
3、福德具足、溫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5、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
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
7、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
8、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
9、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10、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
11、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12、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
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
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15、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
父母道(中年道)
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
2、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3、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5、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7、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庄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8、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9、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11、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13、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夫妻道
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
2、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
3、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分。成全對方、完善本分。啟蒙對方發揮本分。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給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4、愛的標准:真愛無私,覺愛無架(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
真愛無私:尊重對方,不給對方添麻煩。
覺愛無架(價):不抬高身份,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贊嘆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
博愛無條件: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
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
能做到這些,就會家和萬事興。
5、愛是和諧的緣起,也是和諧的總綱,沒有愛不可能建立和諧的家庭。
6、夫妻結合有三因緣:第一,是為了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第二,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世界留下一個好的人根;第三,是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雙方的父母,讓老人放心、歡喜。
7、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補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本來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記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認真把事情有做好;反過來,丈夫也要這樣做。對方做不到的自己補上去。這就是互相補漏。
9、成家後,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兒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丈夫多照顧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給岳父岳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
11、男女平等是指權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禮節上絕對不能平等。
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陰陽各有其位。男子以剛正為本;女子以柔和為本。「剛」是不動性(不發脾氣),「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
13、夫妻鬧矛盾,一是違背天地賦予的恩;二是違背父母賦予的情;三是違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緣。違背生命本分的因緣,生命就失去正報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夫妻道,也就是陰陽道,夫義婦順,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還能家齊,子孫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樂。
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諧。
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夫領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絕不生氣。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相互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婦,攪擾一生。
丈夫道
1、男子漢大丈夫要說話算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說到做到。
2、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3、男人屬陽,陽即無私。無私就是表達對一家的愛。
4、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不是好男人。
5、男人要「剛」。剛不是打人罵人,打人罵人的男人是無能的男人。
6、「剛」是不但不打人罵人,而且被罵也不回答、不反駁、不煩惱,如如不動,被罵也不動性(不發脾氣)才是剛。順逆當頭,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弱夫也叫懦夫,撐不起家庭。唯唯諾諾,說而不做,不敢擔當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專聽女人指揮。
9、暴夫則非打即罵,不講道理。不明白自己責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為。
10、丈夫則勇於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11、為人丈夫,要從「三綱」上定住位,三綱是指性綱、心綱、身綱;不動稟性(不發脾氣)為性綱;不起私慾為心綱;沒有不良嗜好為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是領的意思,必須要把女人領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
12、男人是一家的棟梁,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
13、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妻子道
1、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
2、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3、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分。
4、女人多事,男人無聲;女人不柔,家財不旺。
5、不要剛暴,不要急躁,不要羅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應助夫不累夫。
6、為人妻,自要先從「三從」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從」是指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怎樣才是「身從情理」?應做的事,親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兒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難。做後也不生氣、不埋怨、不後悔。「心從道理」: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性從天理」:以不動秉性為主,還要化除稟性,圓滿天性,方能厚德載物。
7、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
8、女人剛暴,管著男人,精神上欺壓男人,說話像打雷一樣,非常強悍,一手遮天,叫悍婦。這種家庭陰盛陽衰,丈夫會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來的小孩也不中用。
9、女人什麼事也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叫弱婦。
10、女人好吃懶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掃把星,悍婦和弱婦都不是媳婦。
11、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
12、媳婦當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樂,意為根,托滿家,和顏悅色。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無內顧之憂,能報效社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會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業。才能家道長久,福祿長享。
13、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婆媳道
1、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2、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
3、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
4、婆婆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
5、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媳婦是晚來的,一切事務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作難。
6、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凈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7、每個家庭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婦如同疼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
8、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後在背後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9、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明白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已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
10、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雲: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11、婆母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於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
13、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
14、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鬆土。
15、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霜,皆不能長久。
學這些道不是要求別人,而是為了完善自己!
子 女 道:
1.子女是一家的天貴星,以孝為根。
2.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不讓父母擔憂,是最大報恩。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己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
4.給老人物質上的滿足,那是一種義務,還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給父母放心,不給父母添麻煩,不看父母的過,才是真正的孝。
5.「順」,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讓父母安樂,放心。即使父母明顯是錯的,也不當面頂撞。父母有過,不但不埋怨父母,還把父母該做的事情也完善起來,這叫做為父母補漏。
6.父母有過,子女能為他們補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貴星。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於不義,也不算真孝。
7.我們的生命降臨在這一家,等於是和這一家的生命有緣。好是你命中的福報,壞也是自己的緣份。有痛苦有煩惱,是這一家在成就你,磨練你,成全你了自己的果報。同樣要感恩、報恩。
8.不管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不孝。
9.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盡孝,必須清三界。
10.「孝親必得孝親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說。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養父母之身。孝心要處處順父母的心,父母所愛何物,我必愛之;所近何事,我當奉行之;所親何人,我當敬之。孝性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不使老人動性,含飴弄孫,以樂天年。
11.孝分有理孝、事孝、心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事孝,就是盡己所能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心孝是原諒父母的過,是大孝。
12.給父母吃穿是孝身;讓父母順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樂,不令父母操心,這是孝性(性界)。
13.子女不孝,就不會有福報。埋怨家裡窮,就會窮上加窮。
14.子女孝順,父母自然就長壽;父母長壽子女不孝順,那就給父母一生帶來很大的煩惱,這樣的子女成了敗家星了。
15.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樂,為盡孝;老人臨終能令其安詳含笑而去,算是盡孝盡到頭了。
兄弟姐妹道:
1.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輔星,以義為根。
2.「義」就是無條件的幫助,不惜一切代價。一人有難,其他人要到位幫助,條件好的應該盡量幫助條件差的。
3.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會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勢單力薄,孤立無援。若兄弟姐妹間不能相親相愛,父母一定憂心,孝道仍不能圓滿。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
4.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幫助、相互補漏。
5.得到兄弟姐妹的幫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報恩。
6.兄長是半個家長,要以身作則,助父立業,協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繼祖先德。
7.兄長對弟妹要像父母一樣有愛心。
8.當弟妹的應該把自己的兄長當作長輩。兄長做不到位的要為他補上。
9.不傳是非閑話,不怨兄長父母。
10.活潑節儉、受命不辭,義所當為則盡力而為。
11.發心學習全家人的德行,把優良家風發揚光大。做得到,一家就興旺。
12.成家後,不要攀比財富,要互相競比家風,一家比一家做得好。
13.兄弟姐妹之間不要為家產而你爭我奪,也不要因為娶新婦後傷兄弟情誼。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盡,累及孝道。傷手足天倫之至情,便是逆天,將來定受天罰。
姑 娘 道:
1.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
2.欲當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
3. 姑娘是一家之貴星,以志為根,性如棉,提滿家。
4.以志為根,就是立志不爭不貪,立志孝雙親,敬哥嫂,愛護侄男侄女。
5.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潔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軟,性子不許暴躁;
6.如棉花之溫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綿長,不要退志。
7.任何事皆可做,沒有挑選,沒有分別心,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
8.姑娘在家是半賓半主,要心知眾人的好處,能提起全家人的和樂精神,結
一家的緣。
9.姑娘是和諧婆媳關系的門軸。遇到婆媳不和時,要兩面勸解。在母親面前
說嫂子的好處,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體解嫂子,提到平日母親的好處。
10.這樣在母親面前盡了孝道,在哥嫂面前盡了悌道,一家歡喜,就是提滿家了。
11. 如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會平息是非,反而擴大是非,鬧得一家不和,雞犬不寧,就成了踢滿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
12.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樂,真正是喜星臨門。
13.後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
14.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
15.姑娘道明白了,會做了,則本正源清。
16.做姑娘時,預先把做媳婦的道理練習明白,才能把握將來婚姻的幸福美滿。
17.父母對於女兒,是至親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兒的言語行為,十分自由,而不受拘束,加上女子的天性,弱於自製,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愛撒嬌,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總是順從她,免不了養成嬌惰的習性,有所要求,一不從意,便負氣使性,不達目的不止。若成家後,仍執嬌惰習性,必然導致家庭矛盾產生,自己也痛苦萬分。因而女兒在父母跟前時,先要學會侍奉翁姑的道。
18.姑娘在娘家,對於經濟方面,不負責任,若崇拜享受,養成奢侈的習慣,到自己組建家庭,對於家庭經濟,是負絕對或相對的責任。但由於自己奢侈浪費的習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時期,養成簡朴的生活習慣,培養勤儉的美德,是構建未來幸福美滿家庭的基石。
19.當姑娘時,就應練習家政。如經濟的支配,家務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導等等,都是將來成家後必須面對和承擔的,也是自己本分內的責任。若自己一味嬌惰迴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將來吃苦受罪的還是自己(姑娘)本身。
朋 友 道:
1. 同道者為朋,同義者為友。
2. 君子交朋友在道義,小人交朋友為權利。
3. 能勸善規過,是為道義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勢利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4. 利是害義的,勢利之交,斷乎不能長久。
5. 常言道:「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因此我們要親近有仁義道德的益友,遠離只知花天酒地的損友。
6. 與朋友相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
7. 如果一味濫交,不分善惡是非,隨波逐流,就會受損友之累。
8. 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還能明善改過,不但能改正自己,還能用道義把朋友度化過來,盡了做朋友的道。
9. 責善乃朋友之道,但責善朋友要適可而止,否則友不歡己不樂。朋友數,斯疏矣。
10. 欲先正人先得正己,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說話才會發生效力。
11.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12. 朋友相處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適當的空間很重要。
13. 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四海之內皆兄弟。
一個家庭如果都能明白各自的本分,各行其道,怎麼會不幸福呢?祝你幸福!
② 家庭出現問題怎麼解決
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就算在事業上不得志,也會讓我們的生活不那麼黯淡,在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想到自己的家庭,也會給自己一點安慰,一點溫暖。每天回到家,都是一天中最舒心的時候,可以不去想那些煩心事。
而家庭關系如果不和睦,整天爭吵不斷,這時候回到家就是一種煎熬,如果事業上也不順心的話,這樣的生活真的會讓人絕望,到哪都要受罪。家庭的關系,對一個人的生活至關重要,要想有一個幸福的生活,少不了一個和睦的家庭,而家庭中如果出現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解決。
1. 增強家庭成員間的溝通。
其實,家庭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由一些似乎不起眼的問題導致的,比如說雜物怎麼擺放、衣服誰洗、飯菜的口味等等,但是如果這些小問題不解決,慢慢累積起來,就會積累成大的矛盾,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家庭的關系可能就會毀於這一個個「蟻穴」。
所以,這些小事情,可以通過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聊兩句,很容易就能解決的。但是有些家庭成員會覺得這一類的小事沒必要在意,不過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所以,這一些小問題就導致了他對家人產生了意見,轉變了態度,由於忽視了家人間的溝通,導致了矛盾的爆發。所以,增強家庭成員的溝通,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2. 家人之間要寬容。
在和別人起矛盾的時候,我們總會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算了,算了」,但是當我們和家人起矛盾的時候,卻總是咽不下這口氣,怎麼也不想讓步。
一家人,怎麼說都還有血緣關系,再大的矛盾也抵不過這層血緣關系,家裡人起了爭執,大家都讓一步,不要太計較,有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家人間多點寬容,家庭關系才能融洽。
俗話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們往往會對家裡人抱太高的期望,比如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幾斤幾兩自己還不清楚?不是那塊材料,再怎麼期望也無濟於事。
家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便產生了失望,越是失望,越是會抱怨,這樣免不了會產生矛盾。孩子一句「你說我不行,你再看看你自己,又比我好到哪去?」,家長立刻就無力反駁,只能對孩子破口大罵,來發泄心中的憤怒。我們只知道憤怒,卻沒意識到問題的起因就是自己,是自己過高的期望導致了矛盾的發生。
所以,有時候,需要結合實際,知足常樂。
③ 家庭問題如何解決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你們雙方都有問題。所以首先按照理性的方法處理,把問題與煩惱放到桌面上談清楚,約定好。其次,如果沒有道理可講,你就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忍著要麼離婚。
④ 家庭矛盾怎麼處理
1、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許多人本性善良,可是情緒難控。往往遇到家庭矛盾時不由分說,總是情緒化處理。這樣當然不能解決矛盾。要想解決矛盾,一定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左右你的大腦。相反,要讓你的大腦去控制情緒。
聰明的人和不聰明的人的區別就在於此。一個聰明的人,總是能夠保持理智的思維,總是能夠讓自己的大腦清醒,理智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靠情緒解決問題。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讓自己主動去承認錯誤,面對錯誤,讓自己的伴侶看到你處理問題的決心和態度。這樣多半會得到伴侶的原諒。
如果是對方的錯誤,要找准時機,坐下來慢慢溝通,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你不是在針對他,而只是想解決問題而已。生活中的矛盾是多種多樣的,生活中伴侶的認知,伴侶的修養,伴侶的眼界也決定了解決問題的難度。
⑤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小問題,超實用的家居生活小技巧有哪些
生活中我們越來越喜歡宅在家,不得已才會出門辦事吧,家裡雖然溫馨美好,但是現在的設備越來越復雜除了故障讓人頭大,你會怎麼解決呢?其實居家生活不免都會遇到很多問題,有時候這些問題並不需要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忙,我們自己也可以去解決,接下來有一些超級實用的小技巧介紹給您。
生活中的小技巧,本來就有有很多,這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與發現,並且向別人請教。
⑥ 原生家庭問題很大該怎麼解決
從「原生家庭」重新認識自己
基本上,人一生有兩個家庭:一個是自己出生、成長的家庭;另一個是進入婚姻生活後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當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個人從小成長的家。
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人際關系、管理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人與人之間情緒互動的了解,甚至談戀愛時,總是不自覺看上某種特定類型的對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響。
A君的哥哥、弟弟都很外向,很會講話,他則較安靜善於思考。A君不吵不鬧、常被忽略、不被注意,所以從小受到的傷害就是「不公平」,他最害怕的也是「不公平」,這是他的「心理按鈕」。當別人對他不公平時,就會使他的情緒爆發出來。
A君的妻子是家中的長女,和母親感情非常好,她對有外遇的父親心懷恨意,父女之間有很多沖突,父親自然把許多的愛給了第二個女兒;可想而知,她的「心理按鈕」便是希望得到更多男性的愛,希望被珍惜、被疼愛。這個妻子的「按鈕」是要「成為特別的」,在丈夫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有時她撒嬌、耍賴,想得到丈夫的「包容」,也醫治過去的傷痛,但A君就受不了,因為這樣「不公平」,他認為凡事都要「講理」,當他越要講理,妻子越覺得不被「寵愛」,兩人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僵持不下。
A君妻子生氣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的父親,每當丈夫強調「公平」的剎那,她好像又看到從前父親用嚴苛的標准在要求她;當父親再度出現時,她的憤怒便有了發泄對象。
婚姻中的許多問題
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來的。
過去的心理創傷,
在與親密的人互動關系中最常浮現;
以前沒有得到的滿足,
現在要加倍得到。
比如小時候曾被父親虐待,
對下一代可能會產生兩種極端的傾向:
一種是重復模式,
不自覺地成為打孩子的人;
另一種則可能是過度溺愛、
完全不管教孩子。
你將改變一切
如果你釋放心靈的動力
「系統排列」 (Family Constellations)是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領域一個新的家庭治療方法,由德國心理治療大師經30年的研究發展起來的。通過現象學探究問題的引發根源,呈現隱藏在現實背後的影響因素。在當今的歐美廣泛地應用於康復、教育、商業、組織發展(如企業重組、企業並購、企業文化的改變)等方面,能夠從根源上治療原生家庭與現有家庭的問題。
當一切表面的成功都無法帶給你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時,也許是時候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了。
當你在內心重新觀察、觸摸、體味這個世界;當你和自己和解,對一切關系說「Yes」,你將有機會與自己、與一切他人、與世界建立新的聯結。
於是,真相可以呈現;糾纏可以化解;禁制可以解除;愛可以流動;蛻變可以發生;未來可以清晰生動;幸福可以自動生長。
系統排列的作用
1、改善家庭關系
- 有效改善伴侶、親子、婆媳關系,讓上一代的不良關系模式不再傳遞給下一代。
- 解決與父母、子女、伴侶、朋友、同事等重要人際關系中發生的沖突、糾纏、抗拒、疏離和逃避等紛爭。
2、應對重大事件
- 解決因離異、外遇、墮胎、領養、犯罪、家暴、親人離世或絕症等事件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
- 對於孩子的叛逆、厭學、網癮、不良生活習慣、情緒低落、缺乏動力、拒絕長大等現象,探尋其背後的深層原因並幫助解決。
3、調節情緒和健康
- 揭示焦慮、恐懼、憤怒、悲傷、自責、抑鬱、挫敗、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感低下、無助等各種情緒背後的底因,並引導學員活出坦然喜悅的人生。
- 揭示各種不良的關系模式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比如各種慢性病、頸椎病、長期背痛、偏頭痛、哮喘等,通過心理調適而走向自我療愈。
4、從根本處揭示企業病症,幫助企業發展
- 呈現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可能性,為企業提供重大決策的合理建議。
- 揭示潛意識層面中企業的創始人、投資人、合夥人、高層管理團隊以及其他重要人員的真實關系,並化解其中矛盾。
- 揭示企業系統動力層面的真實情況,包括公司各部門的關系(銷售、生產、采購、研發、財務等),以及公司與客戶、金錢的關系,並化解其中矛盾。
愛,不會迷路,卻可能錯位。
每個人都渴望愛,也希望去愛。
錯位的愛,令我們無法感受到愛的存在。
⑦ 祖輩和父母輩長期積壓的家庭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祖輩和父母輩長期積壓的家庭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無論是哪種矛盾長期積壓在一起,矛盾就會越來越大,那應該如何解決?
第四你必須有耐心,很多人在吵架時選擇離開逃避,但逃避往往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很難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情況下保持耐心,所以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學會如何適應和克服由家庭成員之間的差異引起的沖突。只有耐心和理解,我們才能成功地解決這些矛盾和分歧。從客觀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學會堅強和樂觀。
⑧ 怎樣處理各種家庭矛盾
關於如何更好處理家庭矛盾的原則和方法:
一、處理原則
家庭矛盾問題,根底上還是家庭成員在家庭關系中忽略了基本的原則,悖逆了規律,從而受到規律的反噬,反遭自害。所以,要明白守護家庭,保障家庭和諧的根本原則。這是底線,做到了,方法就好落實了。
1、孝悌原則
家庭中,長輩和父母是家庭中的天,是家庭穩定,持續發展的壓艙石,也是家庭子女和子孫後代的保護神。所以,俗語有言:家中有兩尊佛,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而家中的長輩多,也是這個家族的福氣,特別是有長壽長輩,更是說明這個家庭是個有福報的家庭。而家庭中的子女,要想可持續的發展下去,就要通過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以虔敬恭誠的心對待長輩,才能承接到長輩和父母的祝福以及家族中的福報。而且,長輩,父母也是家族傳承的根脈。無論誰都不能自斷根脈。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那就等於自斷根脈。自身發展的福報就得不到了。子女在外邊做事,就會出現障礙。這是有很多現實例子的。因為在中國,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會接受不孝敬父母長輩的人。所以,這是一個孝的原則。
再一個就是悌的原則,悌在中國文化中是指兄弟姊妹之間的關系處理原則。也就是說,兄弟姊妹之間,要相互謙讓,禮讓,相互友愛,要明白,維系家族,家庭的和諧與幸福,不在於個人擁有的物質財富,而在彼此愛的付出和親情鏈接。這才是真正的財富。試問,一個被家庭,家族拋棄的人,沒有了家庭和親人的愛的人。他生命中的動力肯定就會缺少很大一塊。人生也是一個遺憾!所以,一定要用情和愛去維系好親情,不能為了物質財產而因小失大。
2、情愛原則
家庭中,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在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情有愛,就會溫馨溫暖。若是講理,就會冷冰冰。誰都不願意在講理的氛圍中,感受無情的冰冷。但也不是說家庭中就不講理,而是要情在先,理在後,用先情後理的方式去講理。這樣才能讓家庭中的情更親,愛更濃。
二、化解方法
問題的產生,是由表象在外,本質在內形成的一個事情整體。我們處理問題的時候,若停留在表象,就找不到問題的根因,找不到根因就沒有辦法化解。所以,要善於透過表象,通過從根因入手解決的方法,才能讓家庭的矛盾問題在根底上消失。
1、覺知內心,省察自己
任何事情的產生,都跟人內心中產生的念頭,思想,觀念有關。也就是潛意識裡面的那個「自我」在指揮著外在肉體的自己,產生相應的行為。比如,家人說跟你講道理,你不願意接受,其實不是理不對,而是在你內心中,你的自尊沒有得到尊重,沒有得到情的溫暖,所以,你不願意接受。這是我們深層意識上的東西。我們要覺察到這個自我意識裡面的東西,才能知道問題的產生是不是從自己這里產生的。這樣也就會避免家人,親人之間把問題擴大化。
2、放下執著,推己及人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說明,我們人是有關系組成的。內在有五臟六腑之間的相生相剋關系。外在有家庭中的長輩,父母,兄弟,姊妹,妯娌,親戚之間的關系。關系中,如果有一個節點出現了堵塞,關系中的能量就無法流通。人體的經絡氣血如此,人在家庭,社會中的關系往來也是如此。而關系中堵塞的根因就在於人心的執著。執著就是把心停留在事物上,不願意變化,不願意去運動。一旦這樣,就必然會違背規律。阻礙關系的正常聯系。
所以,我們要明白,每一個人都是人際關系的節點,我們內心有執著,就會影響外在的關系。每個人是別人的環境,同時,我們又是別人的環境。我們要想讓自己的環境好,就要讓別人好。讓別人好就是凈化自己外在的環境。所以,一切歸根結底都會回到自己生命中來。你為他人著想,他人也必然會為你著想。這是相互的,凡是推己及人的想一想,也就釋然了。所以,越自私,越無私,越無私,越自私。這句話大家要是悟透了,就掌握了處理人際關系的精髓了。
3、多維角度,看待問題
有一則寓言,一群盲人摸一頭大象。摸到鼻子的,就說是大象是繩子。摸到耳朵的,就說大象是蒲扇。摸到肚子的就說大象是一堵牆。摸到大腿的就說大象是一根柱子。可見任何事物組成都是整體的。若是從單個角度去認死理,那麼就不能窺見事物整體,就會出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從多維的角度,全方位,整體的去看待人,事,物。這樣才不至於在問題發生的時候,因為自家看問題的局限,導致造成錯誤的判斷,錯誤的行為。
4、注意方式,講求方法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既簡單,也復雜。簡單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非真心誠意,形式方法。復雜的就是人心難測,人情禮法。所以,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懂得人際交往之間的度和分寸。比如,長輩對晚輩的方式,就要有長輩的樣子,晚輩要有晚輩的樣子。不能逾越了輩分的關系。再比如,晚輩對待長輩,既要恭敬,又要有愛,又要有溫暖的親情氛圍。這也是需要把握分寸。有時候,親人也有親疏,所以有時候也要避諱親疏,個別交往,免得招人嫉恨。還有就是婆媳關系的處理,妯娌間的關系,夫妻關系,這都有方式方法在裡面的。所以這裡面學問大了。若是不了解。不明白,就有可能因為細節問題導致人情冷暖的問題產生。所以注意方式,講求方法很重要。
5、不急一時,時間緩沖
家庭關系中,出現家庭矛盾,很正常。這跟人的性格,脾氣,情商,智商,人的私心,慾念都有很大的關系。有時候,問題產生了,在當時的氣頭上,人是很難轉過彎的。所以,當家庭關系中,出現因為情緒沖動導致的問題,當時難以化解的時候。不妨冷處理。但不是不處理。而是要通過時間的冷卻,讓情緒降溫,然後在通過事後,用情感的方式進行溫情化解。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能夠在情上多加點分量。理上的問題,自然也就會很容易達成彼此默契。
⑨ 家庭矛盾升級的時候,如何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
在我們現實的社會中,有這樣一句俗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句話道出了現實社會中,每個家庭都存在的各色問題。家庭中的矛盾,表面上是家庭成員因為生活瑣事,或者性格,習慣,亦或是家庭成員在情感上的各種問題,引發的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斗爭」。
筆者在松果傾訴平台做咨詢的過程中,就遇到過非常多的家庭矛盾問題,有的人是婆媳關系緊張,導致家庭間爭吵不斷;有的是因為父親賭博,由此引起家庭的系列問題;有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方式,讓子女不能接受,導致子女跟父母之間冷戰;還有的是個人問題,導致跟父母和家人關系緊張;還有的是因為家庭財產問題,導致家庭矛盾;更有一些則是夫妻情感原因,導致婚姻解體等等不一而足。
從眾多咨詢案例中,筆者能夠感受到,社會中的大多數家庭,都多少存在家庭關系問題,這是一種社會的普遍現象。但我們也要看到,所有的家庭矛盾,家庭關系等等各種問題 ,都不是永遠存在的,不是靜態的。而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在動態變化中形成的,而且也一直保持這種動態的,不斷的變化。這種動態變化中,大多數人之所以深陷家庭矛盾中不能自拔,就在於被表象迷惑。人人都在被表象轉著走,而沒有思考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和產生這些家庭現象的本質在哪裡!
6、巧妙付出,收心為上
家庭成員的關系,是親人的關系。親人與親人之間,雖然有血緣關系維系,有情也有愛。但是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人與人之間都是需要親人與親人之間的相互付出來獲得精神力量。古人講,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家庭中也是一樣。你能否在家庭中獲得父母,兄弟,姊妹,妯娌,親戚的青睞,愛護。就在於我們能否做到「收買人心」。這種收心的方式,就巧妙的付出。
怎樣才算巧妙付出。那就要做個有心人,比如,親人的生日你都能記著。比如,親人的心思你能猜得出來,但是不告訴她(他)。但卻在他(她)最需要的時候,讓他(她)看見你已經為他(她)做了。這必然會令人感動。只要我們能多做一些令親人感動的事情。那麼你就必然會在親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分量。也就是說,我們要用愛,巧妙的付出,讓親人知道我們在乎他(她)。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親人反過來愛我們。
以上是筆者在從事松果咨詢的過程中,獲得的一些經驗和體會。可能並不能全面的解答這種問題。但是可以拋磚引玉,讓大家能夠有一些借鑒。不過,從筆者的接受咨詢的過程中發現,現代社會中這種問題太多了。很多人找不到這樣的渠道去尋找解決家庭矛盾問題,夫妻關系問題,兩性情感問題,家庭教育問題等等。這也讓我們作為專業咨詢者感受到社會中存在大量的這種心靈、心理、情感問題的大眾。在此,也希望有緣的朋友們,可以到「松果傾訴」平台,來尋求專業的咨詢師來幫助。誠願,讀此文章的人,都能家庭和睦,吉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