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茶葉的方法:(1)外觀法:茶葉的外觀法包括觀看茶葉的勻度、凈度、色澤、條索、老嫩等。質量好的茶葉,大小、長短較均勻整齊,下腳茶和粗茶占的比例少。茶葉中不應含有梗、片朴、籽、末等雜質,綠茶中以翠綠有光澤的為上品,枯黃或暗褐色的質量差;紅茶以烏潤色的為好茶,暗紅色的為次品,枯褐或灰褐色的質差。綠茶含有較多的白毫,紅茶含有較多的橙黃色芽尖,均為高級茶;花茶以淳綠油潤的質量好。茶葉的條索松緊與鮮葉茶老嫩有直接關系。鮮茶嫩者其條索緊結而結實質量好,鮮茶老者其條索粗而松,緊結光滑者為優;珠茶外形要圓結,越圓越細越重實者質量越好;扁形茶(如龍井、旗花、大方)要求扁平、光滑、挺直,片茶要求像瓜子形,成條者次之。
(2)聞香氣:有干嗅和用水沏茶湯嗅兩種方法。干嗅就是用手抓一把茶葉,呵一口熱氣後放在鼻端聞茶葉的香氣是否純正,有無煙、焦、霉等不正常氣味。沏茶湯嗅,不同品種的茶又有各自特有的香氣。如綠茶清鮮雋永(尤如炒板栗香);紅茶濃烈純正;烏龍茶馥郁清幽;花茶芬芳撲鼻為上品。
(3)看湯色:不同質量的茶湯色澤有別。一般綠茶湯色以清澈、嫩綠、明亮為優;紅茶的湯色以紅潤明亮為優;烏龍茶以橙黃或金黃明亮者為優;花茶以淺黃明亮者為優;緊壓茶以明亮濃者為優。
(4)嘗滋味:茶葉的滋味有濃、強、鮮、甘、醇和苦、澀、淡、酸等。綠茶先感稍澀,而後轉甘,如含橄欖者為優;紅茶濃烈強鮮、醇厚甘甜者為優;烏龍茶兼有紅綠茶的甘甜醇厚的感覺;花茶以鮮靈可口者為佳;緊壓茶以滋味醇厚為佳。
(5)看葉底:用沸水沖泡過的茶葉,稱葉底。葉底以細嫩、多芽、柔軟、肥厚、均勻、芽葉完整者為好茶,以粗老、多筋梗、瘦薄、混雜、斷碎的茶為質差。綠茶以翠綠、黃綠、明亮一致的質量好,帶青張、晦暗有紅梗、紅葉者質差。紅茶的葉底以銅紅色、鮮明、均勻一致的質量好,枯暗和花青色者質差。烏龍茶以綠勻而微黃明亮者為好,褐暗而雜者質差。
⑵ 怎麼分辨茶葉
教大家三招:看、聞、品飲,來辨別茶葉,學會這幾招你也可以成為辨茶高手。
一、看
1、看干茶
好的茶葉在沒有沖泡之前的干茶整體上是條索肥壯均勻,嫩勻厚實,沒有過多的碎末和雜質,如果粗細不一,顏色比較雜的就不是很好,有可能是拼配的茶葉。看完整體再看下干茶的乾燥程度,如果有點軟的,最好就不要購買了,然後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有沒有很多的茶梗、簧片、雜質,這樣的都不是上等的茶葉。最後根據不同品種的茶葉干茶外形進行挑選,如武夷岩茶就要挑選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狀的比較好。
2、看茶湯
茶葉沖泡後,不同的茶葉會呈現出不同的茶湯顏色,但是一般來說,凡是好的茶葉,湯色都是明亮、有光澤的。而且如果沖泡手法正確,從整個品飲過程中觀察茶湯的的變化也可以看出茶葉的級別。全程湯色穩定,漸漸變淡的為上,幾沖之後就突然變淡,非常不耐泡的為下,像這種茶湯顏色急劇變化的茶葉,可能是靠工藝拉升原料的,喝了不益身體健康。
3、看葉底
葉底是指茶葉沖泡後的樣子。茶葉在沖泡後,吸水浸潤而舒展開來,取舒展開的葉片放置於清水中,觀察葉片的柔韌性,是否質地柔軟。一眼望去整個葉底顏色統一,如果葉片上有灼傷的紅斑,就是製作工藝不太好。像武夷岩茶的葉底就要挑有韌性的,葉片展開是「綠葉紅鑲邊」的為上。將葉底瀝去水份後,觀察葉底的乾燥程度,放幾分鍾後迅速變乾的就沒還濕潤的好,這就和皮膚的鎖水功能類似啦。
二、聞
1、聞干茶
根據不同茶葉的品種香進行判斷,如綠茶就是清新鮮香,紅茶濃烈純正,花茶芳香撲鼻,烏龍茶馥郁清幽為好。
2、聞沖泡後的茶
茶葉沖泡後將被杯子送到鼻端,聞茶香,如果有蓋子的就聞蓋香和面香,首先要熱聞時沒有令人不悅的氣味,外加香氣濃郁純正,冷卻後掛壁持久的好,如果熱聞的時候有酸、澀、焦等異味,香氣復雜不持久的不太好。
三、品飲
茶湯的滋味豐富多彩,有一點共通的是茶葉與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茶湯的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他們的數量比例適合,就會變得可口回味無窮。茶湯的味道以微苦中帶甘為上,好茶喝起來甘醇濃稠,有活性;舍面發澀,嘴裡有黏膩感的就是有問題的茶葉。
當然辨別茶葉的能力還是需要長期的經驗,不斷的積累實踐,不能速成的,以上只是些簡單的一般規律,可以排除你的一些困亂
⑶ 如何區分茶葉的種類
我國茶葉主要分為六大類,也就是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和青茶。另外中國有四大茶區,分別是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北茶區和江南茶區。
紅茶屬於全發酵的茶,代表茶有:祁門紅茶、荔枝紅茶,漢山紅紅茶等。紅茶本身又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綠茶屬於不發酵的茶。代表茶有:黃山毛峰、蒙頂甘露、嶗山綠茶、龍井茶、碧螺春、信陽毛尖、黎平雀舌等。
黑茶屬於後發酵的茶,代表茶有: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涇渭茯茶等。
白茶屬於輕度發酵的茶,代表茶有白毫銀針、白牡丹等,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代表茶有: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茶等。
黃茶屬於微發酵的茶,代表茶有:霍山黃芽、蒙洱銀針、蒙頂黃芽等。
我國茶葉主要分為六大類,也就是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和青茶。
⑷ 如何分辨茶葉種類
聞味道,看顏色
⑸ 茶葉的種類和區分方法
對於茶的類別區分,眾說紛紜。有些人說,我國的茶,大致可紅茶和綠茶兩種;有些人說,我國的茶可分 為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磚茶、沱茶六種;有人說,除了烏龍茶、岩茶、水仙茶之外,應加入青茶、白茶。如此的說法不一而足。其實,科學的分類,可分如下10類。
依製造發酵程度分類
從一般人對茶的分類都按製造茶葉時的發酵程度來分,約可分為三種:全發酵茶、半發酵茶與不發酵茶。
全發酵茶:紅茶、黃茶。
半發酵茶:黑茶、烏龍茶、白茶。
不發酵茶:綠茶。
以上各種茶葉,紅茶為95%發酵,黃茶85%發酵,黑茶80%發酵,烏龍茶60%-70%發酵、白茶約5%-10%發酵,綠茶則完全不發酵。但亦不盡然,也有個別特例:如青茶的毛尖並不發酵,綠茶黃湯反有部分發酵。
依製造萎凋程度分類
茶按發酵與否來分類,就科學的觀點而言,並不很正確,如烏龍、包種、青茶等,在製造過程中並未經過正式發酵過程,而名曰半發酵茶,也有含混 之處。所以有人主張按萎凋與否分類,將茶葉分為「萎凋茶」與「不萎凋茶」兩大類。
不萎凋茶-綠茶
萎凋茶:紅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包種茶、白茶。
依產茶季節分類
中國及日本的許多產茶區,均按季節性來為茶分類
春茶:又名頭幫茶或頭水茶。為清明至夏至節(三月上旬至五月中旬)所采之茶。茶葉至嫩,品質甚佳。採摘期間約20日至40餘日,隨各地氣候而異。
夏茶:又稱二幫茶或二水茶,即在夏至節前後,(五月中下旬)也就是春茶采後二三十日所新發的茶葉採製成的茶。
秋茶:又稱三水茶,即夏茶采後一個月所採制的茶。
冬茶:即秋分節以後所採製成的茶,我國東南茶區甚少採制,僅雲南及台灣,因氣候較為溫暖,尚有採制。
除此之外,尚有所謂明前茶,系清明節前採制;雨前茶,系穀雨節前採制;六月白,系每一次夏茶之後秋茶之前,於農歷六月間採制;白露茶,系白露節後所制;霜降茶,系霜降節後所採制者。
依制茶形狀分類:
依制茶形狀分類,各種茶葉可分成:散茶、副茶、磚茶、束茶等類。
散茶--正茶:條茶類--如紅茶、綠茶、茶珍眉、抽蕊等
碎茶類--如紅茶、綠茶特針、針眉等
圓茶類--如紅茶茶頭、綠茶珠茶、貢熙、蝦目等
副茶:茶末、茶片、茶梗
磚茶--磚茶:峒磚、米磚、小京磚、涇陽磚
餅茶:普洱茶、沱茶
束茶:線茶、龍須茶
依製造程序分類:可分為毛茶與精茶二大類
毛茶--或稱粗製茶或初制茶。各處茶葉經初制後的成品,統稱毛茶。其外形比較粗放。
精茶--或稱精製茶、再制茶、成品茶,毛茶再經精製的手續,使其成為形狀整齊與品質劃一的成品。
依薰花種類分類
茶依薰花與否,可分為花茶與素茶二種。各種茶葉僅綠茶、包種茶與紅茶有薰花品種,其餘各種茶葉,很少有薰茶。這種茶除茶名外,都冠以花的名稱,如用茉莉花薰制的包種茶稱為茉莉茶茶,用桂花薰制的稱為桂花茶等。
依茶樹品種分類
有些地方茶的分類,是依照茶樹的品種來分類,如阿薩姆茶、小葉種茶、大葉種茶、水仙、鐵觀音等。但這種分法,無論事實上或商業上,除幾種特殊地位的茶樹品種如水仙、鐵觀音等普遍採用外,其它並不多用。
依產茶地分類
有些頗負盛名的產茶地區,常以該產茶地名冠於茶名之上,例如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六安瓜片、福州香片、杭州龍井、大吉嶺紅茶、星村小種、凍頂烏龍等,名稱繁多,不勝枚舉。
依栽培方法分類
茶依栽培方法分類,可分成露天茶及覆下茶。除日本玉露茶及碾茶外,其餘均為露天茶。因覆下茶僅日本有,此種分類方法,在日本以外的地區,並無價值可言。
依消費市場分類
中國茶依消費市場分類,可分為內銷、外銷、僑銷(華僑居住地區)、邊銷數種(邊疆民族地區)。
⑹ 怎麼鑒別茶葉的品種
葉底是指經沖泡後的茶渣。從葉底可看出茶葉的老嫩、加工的好壞,比如:
紅茶的發酵程度,綠茶的烘炒程度。紅茶葉底以細嫩、多芽、紅艷、銅板色、明亮、開展程度大的為好;粗老、烏條、碎片多、有雜質的為次;綠茶以有明亮的橄欖色、細嫩、整齊、葉肉柔軟而厚實的為好。粗老、灰黃、短碎的為次。
還有,綠茶,品質好壞首先看花香是否純正、濃郁,其次看湯色是否清亮淺黃或黃中透綠。
不過,選購茶葉的鑒別方法雖然可以學,但是還是需要大量積累才能選到好茶葉的。如果想要買到品質好的茶葉,建議可以到待客九品預定茶葉,茶樹下放養跑山雞,蟲害較少,嚴格控制質量。不過待客九品每年的茶產量較少,都是需要提前預定的!
⑺ 怎麼分辨茶葉的種類
1、綠茶: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網路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 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盪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霄坑毛峰。
2、紅茶 :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3、青茶 :又稱烏龍茶,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名貴品種有:北苑御茶、矮腳烏龍、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
4、黃茶 :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
5、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名貴品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著名的雲南普洱茶就屬於黑茶。 (歷史上確有把普洱茶歸為黑茶類,在安徽農大出的陳椽教授的《制茶學》一書中即作此分類。
但是,業內對此存在異議,主要是期工藝和黑茶有異。特別是近年,爭議更大,直到2006年出來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准里,把普洱茶定義為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後,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另,在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中也是將它放在特種茶類里的。
綜上,普洱茶不屬於黑茶,亦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是一種特種茶。 )
6、白茶: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是我國的特產。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甌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
⑻ 茶葉的種類如何判斷
茶葉種類繁多,這里是常見的10大名茶的鑒別方法:
1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青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2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500克有5.8萬至7萬個芽頭,芽為白毫捲曲形,葉為捲曲青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的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3 信陽毛尖,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
4 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時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形如鮮筍出土,又像銀刀直立。假銀針為青草味,泡後銀針不能豎立。
5 六安瓜片,產於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假的則味道較苦,色比較黃。
6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假茶呈土黃色,味苦,葉底不成朵。
7 祁門紅茶,產於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切成0.6至0.8厘米,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8 都勻毛尖,產於貴州都勻縣。茶葉嫩綠勻齊,細小短薄,一芽一葉初展,形似雀舌,長2至2.5厘米,外形條索緊細,捲曲,毫毛顯露,色澤綠潤,內質香氣清嫩,新鮮,回甜,水色清澈,葉底嫩綠勻齊。假茶葉底不勻,味苦。
9 鐵觀音,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後便無香味。
10 武夷岩茶,產於福建崇安縣。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晴蜒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內質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艷麗;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耐泡6至8次以上。假茶開始味淡,欠韻味,色澤枯暗。
⑼ 跪求:茶的種類,特徵以及其分辨方法
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再加工茶
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
紅茶--
又稱發酵茶。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故得名。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
代表茶有滇紅、宜興紅茶
烏龍茶--
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有綠茶的清芬香,並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
烏龍茶的葯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種茶、安溪鐵觀音、凍頂烏龍茶、 武夷大紅袍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主要產區在福建省(台灣省也有少量生產)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黃茶--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
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代表茶有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黑茶--
是我國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類。在加工過程中,鮮葉經渥堆發酵變黑,故稱黑茶。黑茶既可直接沖泡飲用,也可以壓製成緊壓茶(如各種磚茶)。主要產於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因以銷往邊疆地區為主,故以黑茶製成的緊壓茶又稱邊銷茶。
代表茶有普洱茶
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原料經再加工而成的產品稱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葯用保健茶等,分別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緊壓茶有沱茶和六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