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膠翡翠如何識別
注膠翡翠放入煮熔的蠟液中,所灌入的顏料會慢慢析出。這樣檢驗,既不會損壞被檢樣品,又可鑒別出真假。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加色翠在鏡下為紫紅色,天然真品顏色不變。有的假翡翠用玻璃人工熔煉而成,結構鬆懈,綠色均勻偏暗,有的有氣泡,用硬器敲擊,聲音沙啞。注膠翡翠在強光下觀察,可見綠色紋路,雜亂而細小。--引自網路
翡翠的價格高昂,這是一個一夜暴富的暴利行業,自然而然出現了很多造假技術手段。注膠翡翠只是假翡翠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破壞翡翠內部結構,把人工色素注入其中,讓翡翠成色看起來更加鮮艷,翡翠以綠色為主,綠色越濃厚翡翠越值錢。注膠翡翠破壞了天然翡翠內部結構,短時間內沒有太大區別,但是經過一年半載翡翠顏色就會發黑,外部空氣等物質和翡翠內部元素發生化學反應。
注膠翡翠肉眼已經可以看到表面坑坑窪窪的酸蝕紋,需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或者藉助放大鏡這些外部設備,可以清晰看到翡翠內部結構。天然翡翠最重要的特徵在於色根,色根比較深的地方肉眼可見,色根淺的地方仔細觀察也能看到綠色。
天然翡翠色根自然連續,中間沒有任何斷裂的地方。注膠翡翠已經破壞了色根的完整性,仔細觀察能夠看到斷層,另外注膠翡翠的顏色分布無層次感。
Ⅱ 注膠的翡翠怎麼鑒別
1、熱導儀
鑒定翡翠是否為注膠的翡翠,可以將其放置在桌面上,用熱導儀進行檢測即可。將熱導儀頂端的金屬觸頭抵在翡翠表面,如果其上面亮了5格燈則是真的翡翠,反之就是注膠翡翠。
2、進行加熱
鑒別是否為注膠翡翠可以加熱辨別,將翡翠放進煮熔的蠟液中進行加熱,既不會損壞翡翠樣品,而且注膠翡翠的顏色也會慢慢析出,很容易辨別出真假。
3、查爾斯濾色鏡
查爾斯濾色鏡也可以用來辨別注膠翡翠,珠寶店都會配備查爾斯濾色鏡,並且可以免費提供給顧客使用。品質較好的翡翠在查爾斯濾色鏡下觀察,其顏色會呈紅色,或者是紫紅色。
Ⅲ 翡翠注膠怎麼辨別
翡翠辨別是否注膠可以從外表和內部來觀察。要說到現在的翡翠行情,可以說是一天一個價格,因為這類純天然的玉料,開采就不能短時間再生,並且儲存量很小。想要開出一塊顏色漂亮,水頭好,又沒有裂紋的翡翠料子實在難得,這也直接導致了翡翠的價格一路高升。在購買的時候,辨別也就十分重要。
翡翠注膠也叫做b類翡翠。「B貨()酸洗漂白注膠處理。」——引自網路。所以我們可以從B貨的特徵出發研究注膠翡翠:翡翠進行二次加工必然是想讓其更加漂亮,所以化學手段不可避免,注膠的翡翠經過強酸浸泡之後,表面會形成凹坑和網狀結構的紋路,用手刮上去也就會不平整。
注膠的會形成不自然的美。正是因為二次注膠,所以「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原有的光學性質也發生了改變,所以「B貨擴翡翠的顏色分布無層次感。雖然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的綠色仍為原生色,但經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綠色分布較浮,原來顏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壞了,看起來很不自然。」——引自網路。當遇上看起來很不自然的翡翠時,大家就應該注意了。
辨別的知識雖多,但是機械設備的檢查更加准確。如果懷疑自己購買到了注膠翡翠,大家又不能夠確認,這時可以把它交給專業人員用數據分析,來下判定。
Ⅳ 注膠翡翠的鑒別方法
可以通過對翡翠「瑩光」的觀察,來快速地鑒別是否是注膠翡翠。
所謂翡翠的「瑩光」是指翡翠經過自然光或透射光照射後,翡翠內部通過對入射光線的反射或漫反射作用,在翡翠的邊沿輪廓部位或弧面凸起部位泛出的亮光。「瑩光」是在自然光下肉眼看到的現象,這與平常說的翡翠「熒光」不同,翡翠的「熒光」一般是指在紫外燈持續照射下,翡翠發出可見光的性質。天然的翡翠A貨很少有「熒光」的,但翡翠B貨和B+C貨由於有機膠的充填,有機膠會產生「熒光效應」,從而發出明顯的亮光。
1、掛件觀察:透明度比較好、能達到冰種以上翡翠A貨掛件,在輪廓邊緣、棱線部位或弧面凸起部位往往都會出現「瑩光」,但色調往往是白里泛黃,翡翠整體顯得比較清澈透明;注膠翡翠掛件在輪廓和邊緣部位泛出的「瑩光」則是白里泛藍,顯示藍白色調,翡翠整體也有泛白的霧感。在觀察掛件時候,從背面會表現更為明顯
2、手鐲觀察:翡翠A貨手鐲泛出的「瑩光」也是白色帶黃味,整體清亮;而注膠翡翠手鐲在起「瑩光」部位為藍白色調,同時在起「瑩光」部位的另一側會泛出黃色~黃綠色調,感覺被煙熏過一樣;在透射光下,透光部位也會顯示黃綠色,周邊還會泛出紫紅的色調。
Ⅳ 如何鑒別注膠翡翠
注膠打亂了翡翠內部結構,看著特別通透,表面有腐蝕痕跡,聲音發悶
Ⅵ 如何用常規方法鑒別漂白注膠翡翠
B貨的光澤就如一張浸水的白紙,而A貨的光澤如未浸水前的白紙。 B、看顏色, B貨因受強酸鹼腐蝕,帶色顆粒邊界的雜質被洗掉,因此顏色呈漂浮狀,無色根。綠色常綠中帶黃。 C、看黃水,天然翡翠因有鐵錳氧化物在顆粒之間,因此透光觀察常有淡淡的黃色調。而 B貨經強酸腐蝕,顆粒之間的鐵錳氧化物析出,所以B貨地子泛白。但應用此法有兩個注意事項:其一、對白地青種不適用;其二、黃水應內外皆有,如樣品只有表層泛黃,則可能是樣品做B時間較長或長時間經射燈照射,導致表層的膠氧化所致。 D、看綠色翡翠之中的白色絮狀物, A貨之白色絮狀物光澤強,較實,而B貨之白色絮狀物常蠟狀光澤,漂浮狀。 E、看解理, A貨之解理清楚,B貨之解理不明顯,此法對豆種翡翠較實用。 F、看裂隙, A貨裂隙較臟(有鐵錳氧化物)且明顯,而B貨之裂隙多較干凈不明顯。 G、看結構,用透光看顆粒邊界是否清楚,如邊界不清則 B貨可能性大(特別是邊緣較薄處)。 2、儀器檢測A、放大觀察a、看酸蝕網紋(將顯微鏡之頂光源抬高,僅用餘光觀察表面反光處,對戒面特別要注意腰圍處),不過此法對目前大多數低檔貨不適用(因其拋光較差)。 b、看光澤,在放大條件下看光澤,心要時藉助光纖燈。 c、看顏色,方法同肉眼。 d、看裂隙,如裂較寬,可用細針劃裂處(光澤不同於周邊的線狀部位),如可劃動且不起白色粉末則為膠,如起白色粉末則可能為蠟。 e、看結構,看顆粒邊界是否完整。 B、紫外熒光燈對鑒別有輔助作用。 C、比重具參考價值。
Ⅶ 如何識別注膠翡翠
如今很多非天然翡翠的處理,不僅僅會注膠還同時染色或者注入有色膠水,以提升翡翠的種水色。由於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原有的光學性質也發生了改變,所以「B貨翡翠的顏色分布無層次感。雖然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的綠色仍為原生色,但經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原來顏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壞了,看起來很不自然。--引自網路
注膠翡翠是把低層次翡翠偽造成品質優良的翡翠。綠色是翡翠主色調,所以注入的基本上是綠色色素,看上去確實很綠,但是內部結構已經被破壞,失去了外部保護層,空氣和其他物質會進入內部和其他元素發生化學反應,時間久後翡翠慢慢就會變色,高價買的翡翠變成了殘次品,而且翡翠顏色迥異觀賞性很差,也不能佩戴。
翡翠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表面失去了天然光澤度,用放大鏡看內部結構找不到連續自然的色根,色根斷斷續續十分難看,而且加工工藝比較差表面會有些許裂痕,如果仔細觀看能夠發現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
天然翡翠發出的敲擊聲音響亮清脆,注膠翡翠發出聲音沉悶,兩者進行對比會發現明顯差距。以注膠的方式來填充裂隙後續再進行加工這種技術手段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先進,鑒別真假難度大大提升,在選購翡翠的時候,決不能粗心大意。
Ⅷ 怎麼鑒別翡翠有沒有注膠
表面特徵。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由於充填物與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別較大,在原生的裂隙處呈較明顯的凹溝,充填物明顯低於兩邊,許多綹裂組成了縱橫交錯的誓溝渠」。較大的「溝渠」中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加工技術較好的漂白加充填處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無上述現象,須更加仔細地觀察和測定。
熒光性。無或弱至強的紫外熒光,熒光分布均勻或呈斑雜狀。早期「B貨」翡翠絕大多數有熒光。短波:弱,黃綠或藍綠(藍白);長波:中至強,黃綠或藍白色。但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通常熒光強度較弱或無熒光。
色澤。真品翠色濃艷純正。而有些偽品是用白玉、蛇紋石、澳洲玉、韓國玉、雲石甚至雜石,經脫色後,灌入高硬塑料漿並作加色處理,或浸入綠色液體製成「加色翡翠」,在強光下觀察,可見綠色紋路,雜亂而細小;有的雖不顯紋路,但渾濁不清,光澤差,其重量比真品輕。
結構。翡翠受到強酸強鹼浸泡腐蝕後,有部分物質帶進帶出,在表面及內部沿礦物晶體間形成溶蝕,產生內部的連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見內部縱橫交織的裂隙。在反射光條件下,表面的溶蝕凹坑或蛛網狀網紋清晰可見。
光澤。翡翠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沒充填之前表面見溶蝕凹坑,使之產生漫反射,光澤變弱。加人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後,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
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處理的翡翠多數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為3.00~3.43g/cm,折射率為1.65左右(點測)。但是由於翡翠的礦物組成復雜,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為參考數據,通常不能作為判定翡翠是否經過充填的依據。
放大檢查放。放大檢查放大檢查是鑒定這種處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為表面觀察和內部觀察。用反射光觀察樣品的表面,通常可見到三種情況:①表面明顯可見分布較均勻的「蛛網」狀或「溝渠」狀裂紋。這是確定無疑的漂白充填翡翠。但要注意與拋光不良造成麻點狀表面相區分。漂白充填處理翡翠裂隙邊緣較為圓滑,「翠性」不明顯;而拋光不良所形成的麻點狀凹坑多呈三角形,邊緣較尖銳,分布不均勻,多出現於顆粒粗大處,「翠性」明顯。②表面拋 光較好,但局部可見細小裂紋相對集中。這是因為翡翠經漂白充填處理後又經過較為細致認真的再拋光,使得表面較光滑,局部細小裂紋是被破壞的翡翠顆粒間的極細小縫隙未被完全充填的表現。③表面極為光滑,細小的裂紋很少,但在表面出現很多類似「翠性」反光的亮點。亮點往往是在較粗大顆粒的表面或內部重疊分布,而不似解理面的片狀閃光。在高倍顯微鏡下,可見許多小亮點為小的氣泡,這是由於在充填處理時未能把縫隙裡面的空氣全部抽空而保留下來的氣泡。
敲擊反應。經過漂白充填後的翡翠,其結構被破壞,礦物顆粒間被膠質充填。因此輕輕敲擊後發出沉悶的聲音,與天然翡翠清脆之聲有明顯的區別(此法主要適於翡翠手鐲的鑒別)。
熱反應。「B貨」翡翠加熱200~300℃後膠質發生碳化。
Ⅸ 怎麼區分注膠翡翠
1、掂重量
翡翠的比重較大,把翡翠放在手裡上下掂動幾下,感覺到會有一種沉甸甸的向下壓手的感覺,有這種感覺的可能就是真的翡翠了;處理過的翡翠掂在手裡面則會是一種輕飄飄的感覺,感覺不到沉甸甸的壓手感。這個對中等大小的翡翠來說是很好的鑒別方法。
2、看光澤
天然翡翠表面具有明亮的玻璃或油脂光澤,而處理過的翡翠表面會黯淡無光或呈現膠感光澤。
3、劃硬度
翡翠的硬度非常高,用尖銳的釘子或刀子等硬物去劃或者是刮其表面的時候,真翠會有一種滑滑的感覺而不會留下任何的劃痕;而處理過的翡翠由於結構已被破壞,在表面會留下明顯的劃痕。
4、聽聲音
用繩子把翡翠吊起來,然後用玻璃棒輕輕敲擊,天然翡翠會發出清脆悠揚的聲音;處理翡翠敲擊後發出的聲響則是顯得沉悶。
5、摸手感
天然翡翠傳熱、散熱快,貼於臉上或置於手背上在短時間內有冰涼之感;此外天然翡翠摸上去表面細膩光滑,而處理過的翡翠表面會有粗糙感。
Ⅹ 注膠翡翠手鐲的鑒別方法
1
顏色。
由於翡翠結構被破壞,內在原有的光學性質也發生了改變,所以「B貨翡翠的顏色分布無層次感。雖然這種方法處理的翡翠的綠色仍為原生色,但經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綠色分布較浮,原來顏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壞了,看起來很不自然。
2
膠結物。
由於充填物與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別較大,在原生的裂隙處呈較明顯的凹溝,充填物明顯低於兩邊,許多綹裂組成了縱橫交錯的誓溝渠」。較大的「溝渠」中可見膠結物或殘留氣泡。加工技術較好的漂白加充填處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給識別增加了難度。
3
光澤變化。
翡翠經強酸鹼浸泡處理後,結構疏鬆,沒充填之前表面見溶蝕凹坑,使之產生漫反射,光澤變弱。加人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後,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