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辨別真假紫砂
如何識別真假紫砂壺
一是看。首先看錶面。由於是陶土而且不上釉,新的紫砂壺表面不可能是光亮的,而是有粗糙感。而假泥壺為了賣相好,一般會打蠟拋光。其次,紫砂泥中含有石英、雲母等微量元素,在高溫燒制中會形成結晶體,因此在光亮下,整個壺身能看到很多細微的銀白色亮點。第三,真正的紫砂壺壺內外顏色幾乎是一致 的,不會相差太大。
二是用開水試。將剛燒開的水倒進壺內並沿著壺身澆下,蓋上壺蓋。你會看到水不是順著往下流,而是被慢慢吸干;壺蓋上則先是慢慢濕潤,而後又慢慢吸 干。這是紫砂壺擁有雙層氣孔,透氣性好的表現。 三是將泡好的茶留在茶壺內,兩三天內茶不會變餿。
另外,用壺蓋敲壺身聽聲音的鑒別方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造型、泥料的不同,聲音也會不一樣。而且假泥中加入玻璃水等也可以敲出真泥類似的聲音。 敲擊聽聲音的更大功效在於辨別壺身有沒有隱藏的裂痕。
茶壺有很多種,陶的、瓷的、金的、鐵的、銅的、錫的„„這里我們只把焦距對在「宜興紫砂壺」上頭。在眾多紫砂壺中,如何挑選到一把好壺,豈只是紫砂新生的難題,對悠遊紫砂陶多年的老手,同樣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紫砂壺既是著重功能性的實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賞的藝術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在實用性、工藝性和鑒賞性三方面獲得極高的肯定。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 時,不妨就這三個重點加以考量。 1.實用性
茶壺的天職就是要能拿來泡茶,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換言之,選擇茶壺時便不應違背「實用」的基本原則。所以,選購時不妨先就其實用的功能加以考量。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的恰當,壺把的便於端拿,壺嘴出水的流暢,讓品茗沏茶得以得心應手。因此,選購紫砂壺應依據個人的飲茶習慣,考量壺的容量,壺嘴出水的順暢,壺把執握的舒適等等。一把實用的貼心好壺至少應具備 下列幾點:
1).容量大小需合己用。茶壺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數升,小者僅納一杯之量。同樣的,有的人交遊廣泛,天天高朋滿座,一周泡掉三斤茶,此時如果選用朱泥小壺來泡,那光是來回地傾茶注水便夠他手忙腳亂,滿頭大汗了。反之,若三兩好友促膝品茗,偏偏選用容水近升的大漢方壺,那豈不強迫人人非要牛飲一番不可,果真如此,那保證不出三個月,你的朋友會三個變兩個,兩個變孤支, 到頭來只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份了!
2).口蓋設計合理,茶葉進出方便。國人愛喝的鳥龍茶系,在沖泡前呈乾燥緊縮狀態,借著茶則置入壺中並不太難,但經熱水沖泡數巡之後,葉片逐一伸展膨脹開來,會將整個壺身塞得飽飽緊緊的(尤其置茶量過多時),此時如果壺口太小或設計不當時,就得費一番工夫才能將茶渣掏出。若一時疏忽,未清除干凈,甚 易在壺身內壁形成茶垢,甚至發霉,這就有礙健康了。
3).重心要穩,端拿要順手。有些茶壺端拿之際十分沉重,這如果不是壺把設計不當,不符合人體功學,便是壺壁過厚(用土太多)。新手買壺時,不妨先在壺內盛裝四分之三的水,單手提起,臨摹倒水姿勢。此舉,一則試其量感是否過重。二則可趁此感覺執壺間,手指與壺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適。端拿是否順手相當重要,否則不但累了自己,更容易發生失手破壺的慘劇,不可不慎。況且,勉力為之,不免手上青筋暴露,臉上齜牙咧嘴,讓客人未嘗其甘,先見其苦,果真有夠 失禮。
4).出水要順暢,斷水要果快。此點是大部分茶壺不易顧及的。好壺出水剛勁有力,弧線流暢,水束圓潤不打麻花。斷水時,即傾即止,簡潔俐落,不流口水, 並且傾壺之後,壺內不留殘水。
宜興紫砂壺,長久以來,即被人們推崇為理想的注茶器。紫砂壺優良的實用功能,在明清兩代的文獻中即有所記載。明清兩代人們認為茶壺之所以「黜銀錫及閩豫瓷,而尚宜陶」,是由於紫砂壺能發出茶之色、香、味,並且既不奪香,又煮熟 湯氣。關於「越宿不餿」的說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紫砂壺之所以具有上述實用功能,主要是由於紫砂泥料的特性所決定的。紫砂壺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具有較強的附吸力。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較長的時間,而施釉的陶瓷茶壺,這種功能比較欠缺。紫砂壺與施釉的陶瓷茶壺相比,茶湯確實不易變質發餿。這種功能由茶壺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決定。紫砂壺的嘴小(嘴流出口成一定的斜角)壺口壺蓋配合密切,位移公差0.5mm,口蓋形式都成壓蓋結構。而施釉茶壺,壺嘴大都口朝上,口與蓋的位移公差達1.5mm 左右,且口蓋形式都成嵌蓋結構。由於紫砂壺製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壺,減少了混有黃麴黴等黴菌的空氣流向壺內的渠道。因此,相對地推進了茶汁變質發餿的泥確實是宜興得天獨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備了制陶所必須的化學組成及礦物組成。從顯微觀察發現,紫泥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同時這些礦物的顆粒組成(自然形成的顆粒的大小尺寸),適中的紫泥的礦物組成,具有類似中國大陸南方制瓷原料的特點,即其礦物組成屬於粘土。合理的化學、礦物、顆粒組成,使紫泥俱備了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收縮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紫泥粉碎的細度,以過60目篩為宜。泥料過粗製作時費功;泥料過細製作時粘手,坯體表面會引起皺紋,同時還會引起乾燥,燒成收縮增大,降低燒成溫度,則發生氣泡缺陷。過60目篩的泥料,大的顆粒尚粗,在成型過程中系用精加工這道關鍵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層緻密的表皮層。由於表皮層的存在,產品燒成的溫度范圍擴大了,不論在正常燒成溫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層容易燒結,而壺身內壁仍能形成氣孔。因此,成形時的精加工工藝,俱有把泥料、成型、燒成三者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作用,賦予紫砂表面光潔,雖不掛釉而富有光澤,雖有一定的氣孔率而不滲漏等特點。紫泥經過1150℃燒成後,形成了殘留石英、雲母殘骸、莫來石、赤鐵礦、雙重氣孔等物相。雙重氣孔使產品俱有較高的氣孔密度,一定的氣孔率。此外,紫泥試樣中的結晶相較多,玻璃相較少。所有這些特點都促成紫砂壺俱備有良好的實用 功能。
紫砂泥是一種紫紅色或淺紫色的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陶土,由於紫砂壺坯體不施 釉,所以燒成後仍有較大的吸水率和氣孔率。據測定紫砂茶壺的吸水率在1.6%~7.05%之間。因此,製成品俱有良好的吸附氣體性能和透氣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其它實用功能還有不炙手和不易爆裂的優點。由於紫砂壺傳熱緩慢,雖然用沸水泡茶,也不炙手。同時還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燒裂。 綜上所述,紫砂壺不但能保持茶湯的色、香和茶味,且不易使茶湯變質發餿, 和耐冷熱急變性好等諸多良好功能,確是其它陶瓷茶壺所望塵莫及的。
2.紫砂壺的工藝性
紫砂壺藝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藝性著稱於世,幾乎所有好的砂壺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為求其產量與規格化而採用的擋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當繁瑣,所以工藝水平的高低自是評斷砂壺好壞的重要條件。紫砂壺的工藝性是指製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劣的准則。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 與流暢。尚須審視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藝 水準:
「泥」:
紫砂壺獨特之處在於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性。所以評斷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在於其用泥的品質。雖然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差異,與其使用的功能無關。但就使用的習慣而言,紫砂壺借著泡茶品茗不斷地撫摸,透過手感的舒服,則可達到愉悅心靈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艷、質不膩」
的顯著特性。所以,選購紫砂壺應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形」:
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樣式。紫砂壺的造型千姿百態,其間蘊藏了豐富多採的完美器形,匯集了歷代藝人的創作智能和心血結晶,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贊譽。至於選擇何種形狀樣式的壺為佳,則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難論定。不過,因紫砂壺屬於整個茶文化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應屬茶道所追求的「滌凈煩囂,淡泊明志,超世脫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壺的造型考量應以能表現「古拙」氣氛的為 優選。
「款」:
即壺的款識。紫砂壺的署款,素來非常講究。它不同於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因壺藝的韻致格調和書法繪畫藝術同傳,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鑒賞紫砂壺款有兩個意義:一是監別壺的作者是誰;一是欣賞鐫刻的詩詞書畫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結合了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一體的藝術特點。所以欣賞一把紫砂壺,除講究泥料、造型及製作技藝之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每一位壺藝愛好 者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功」:
是指壺藝的功能美,有別於實用功能的訴求點。這些年來大陸市場逐漸開放,台商大舉介入紫砂市場,遂使砂壺市場益形蓬勃發展,砂壺產品屢有新作問世。只是紫砂藝人創新作品,徒講造型的形式美,卻忽視了功能為用的美。蓋有些藝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種情況直接影響了砂壺功能的發揮,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過程,有的砂壺已然出現「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謹及出水流暢四個方面。按目前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採用容量三五0毫升為 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手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
砂壺的工藝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幾項:
1).嘴、鈕、把,三點成一線。這點是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壺、西施壺等基本壺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壺在內,仍有許許多多的砂壺嘴歪把斜。另外,上把與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線上的亦相當常見。當然,這樣的砂壺一樣能泡能養,只是中國人講究的是「大中至正」、「允 執厥中」,所以除非是特意設計的砂壺,不然仍應慎重審視為宜。
2).口蓋要嚴緊密合。圓壺要能旋轉滑順無礙,方壺要求面面接縫平直不變形,筋紋器更要達到面面俱到的「通轉」地步。除了以上的目視、手試外,我們尚可在壺身盛水後,舉壺作注水狀,以食指壓緊氣孔,若能達到即壓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壺蓋與壺身的密合度甚高,與外界空氣接觸極少。部分技術特佳的陶手還 能達到將壺嘴塞住時,手捏壺鈕可將全壺擎起的境地。
3).壺身線面修飾平整、內壁收拾俐落,落款明確端正。通常,一件砂壺的做工良窳,我們可從外觀上審視陶手是否有用心將壺身線條、轉折、棱線修飾漂亮規整來作判斷。還有,此壺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適中、深淺合度,亦是重要參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壺身內壁流嘴的接囗、塊面的接縫是否遺有施工泥屑,內壁、內底是否收拾勻當„„這些小細節都足以看出作者的製作態度是 否嚴謹、審慎。
4).胎土要求純正,火度要求適當。有些砂壺乍看之下油光燦然,未養先亮;有的則是賊光浮動,色相詭異,這些徵兆都顯示著此壺的土胎不純或是作者配土太差。至於砂壺的燒結火候是否恰當?則需要經驗的累積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一般可用壺蓋(請切勿用蓋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輕輕敲擊壺身(務請注意,莫傷壺表),若呈鏗鏘含韻之聲,代表火度適中;若呈混沌低郁之聲、代表火度 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乾脆之聲,則表過火,壺身已呈瓷化。
盡管每個人的審美涵養有所不同,但初入此道的朋友仍可依循下述兩點略作參 考:
1).幾何造型的砂壺,該圓的就要圓,該方的就要方,線條當直則直,當曲則曲。千萬不要選擇口蓋歪曲變形、嘴歪把斜者,因為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全器力度。此外,全器各配件大小需與壺身相襯,大而無當固然不宜,小鼻小眼睛的更應避免。
2).自然造型的砂壺,該寫實的就要寫實,該寫意的就要寫意。由於花貨的捏塑較多,所以應細心體察全器是否氣勢連貫,渾然一體而無生硬之感,亦應注意壺 身與捏塑的接觸點有無微細裂縫,以免日後斷裂。
經過前述的一番挑肥撿瘦,最後的一個問題便是「壺價幾何?」事實上,近十餘年來,紫砂壺的漲勢咄咄逼人,屢創新高,流風所及,似乎千元以下的壺泡出來的茶不堪入喉般。尤有甚者,壺價動輒十萬、百萬,果真應驗了古書所載的「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時大彬、陳鳴遠若地下有知,當恨生不 逢時也!
總而言之,當我們面對琳琅滿目的各式砂壺,以及店老闆的如簧之舌時,切切要分清楚「選擇一把別人公認的好壺」和「選擇一把貼心好壺」之間的差異。因為惟有「適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壺,若硬是要隨波逐流,附庸風雅,可就失 卻了茶藝怡情養性的那份閑適之美了。
3.紫砂壺的鑒賞性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製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製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發抒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口,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說「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 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❷ 怎麼檢查紫砂壺的密封性如果要裝水測試的話,是不是一定要裝滿,不能留氣體
不是這樣的
一看泥色。紫砂的泥主要有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由於泥料的配比不同,還可以得到硃砂紫、栗色、海棠紅等,故而紫砂泥也稱「五色土」。哪幾種泥色最佳並無定法,但必須注意,有的泥中摻入了不少礦物燃料,使用中可能有有害物質滲出。
二看肌理效果。由於紫砂壺一般不施釉,全靠素麵素心溝通茶人,那麼肌理效果就成了選的外觀標准之一。有的細膩得猶如嬰兒的皮膚,撫之頓生憐愛之情;有的則在生料中拌進熟料,燒成後在壺的表面出現橘皮的效果,稚出可愛。最忌的是那些表面打上人工包漿蠟質顏料的壺。壺內塗了墨汁充茶垢。
三看造型藝術。紫砂壺主要有兩大類:
一為花貨是以支付物為描摹對象,加以變形誇張等方法製作而成。二是光貨,即以不同的幾何形體為造型依據。
1、口蓋的平滑和密實度。
在拿到一件紫砂壺後,輕輕旋動壺蓋,如果在旋動壺蓋的過程中沒有阻塞,說明第一關便是過了。
由於紫砂的本身特性,口蓋之間會留有一些空隙,但是這些必須要在正常范圍之內。我們所說的口蓋密實程度是以倒水的時候是否溢出茶水為標准,稍微溢出一點水很正常,如果隨著倒水的動作,茶水從口蓋中大量溢出,這是嚴重不標準的。
2、出水的流暢度和斷水的果斷度
由於壺型的不同,出水的圓潤度可能不一定相同,但是流暢度卻不會因為壺型而改變。斷水也不會因為壺型的不同而不果斷,但做完斷水的動作後,可能會有微量的水順著沖力沖出壺嘴,這可以接受,當然,最好是涓滴不出。
3、壺的通氣度
用嘴對著壺嘴吹,把手指放在壺孔上,如果有氣息從壺孔湧出,那麼說明這只壺的通氣度是很不錯的。通氣度、出水的流暢度和斷水的果斷度是相通的,如果您是在現場就拿到壺,您可以簡單的對著壺嘴吹氣辨別。
4、紫砂泥的辨認
中醫里有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辨認紫砂泥則可用望、聞、聽、切四種方法。
1)望:真正的紫砂泥雖然五彩繽紛,但並不鮮艷,有黯黯的光芒,並不明亮,我們可以「望」出紫砂泥的色彩是否過於艷麗,是否油亮光澤。
2)聞:新壺一般只有塵俗火氣,而無其他味道。而略微泡養過後的紫砂壺便會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3)聽:一般用壺蓋在壺口上輕輕劃過,如果是真正的紫砂壺,聲音應如玉石般鏗鏘、清脆。
4)切:用手撫摸紫砂壺,剛剛出窯的可能有一點干澀,這是正常的,養過後就會變得玉潤。我們所說的「切」,實際也跟「望」結合,真正的紫砂壺表面看起來有顆粒感,顯得凹凸不平,但摸起來則是光潤的。
四種方法結合,就能辨出是正宗的紫砂泥,還是拌有化工泥或者是化妝過後的泥料。
4、壺的做工
1)壺身比例的和諧度。紫砂壺相當講究各部分的比例和諧,只有在比例和諧的基礎上,才能實現1、2、3三點。首先,看壺嘴、壺的、壺把是否三點一線。其次平視紫砂壺正面,壺嘴和壺把胥出的角度是否相近,壺身是否圓潤有致或方中帶正。
2)光貨的好壞辨別。光貨是最容易辨別出好壞的器型,因為光貨全身上下毫無遮掩,稍有瑕疵便可看出來。
圓器的光貨,講究的是「圓、穩、勻、正」,並要求「柔中寓剛」,在珠圓玉潤之中要有變化,壺體本身以及附件的大小、曲直要勻稱,比例要恰當,整個造型要端正挺括。
方器光貨,講究「方中寓圓」,要求壺品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
3)花貨的好壞辨別。花貨,要表現自然形體最美的部分,並要符合功能合理、視覺美觀和實用的原則。也就是說,無論是用象形還是意象化的手段表現出來的植物、動物都應具有美感,並要與壺身有和諧感,而且不能影響壺的實用價值,
4)筋紋器的好壞辨別。一件成功優秀的筋紋器紫砂壺,其筋紋應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筋囊線條紋理清晰,製作精工,口蓋准縫,任意調換壺蓋的方向合到扣上,都很爽滑吻合。
5、紫砂壺的精、神、氣、韻
真正優秀的紫砂壺,不僅在實用功能和美觀上具有特異的優點,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氣韻的發揮。有的壺盡管有了藝術美感,但是沒有氣韻的襯托,只能是單薄的美麗,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之為優秀的紫砂壺。
❸ 翻砂鑄造件內部砂氣孔用什麼方法檢測
破壞性檢驗,一般是切割,鋸。
無損檢驗,X光。
❹ 金屬內部砂眼或氣孔的檢測方法
如果不破壞鑄件的話,只能用無損探傷的方法,常用的有X光探傷機,超聲波探傷儀等。
追問
謝謝你的回答,可是不是我要的那種產品啊!
我們是給日本生產鋁合金壓鑄件的,他們有這種儀器,用日文翻譯過來叫「數字放大鏡」可是好像找不到這種東西!我們只要檢測表面氣孔,砂眼大小,內部是否有氣孔不是很重要!
❺ 如何測試材料的氣孔率
下面這些標准都是測試氣孔率的方法:
1. BS EN 1094-4-1995 現行
Insulating refractory procts -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and true porosity
絕緣用耐火產品.第4部分:已成型產品的粗密度和總氣孔率的測定
2. BS 1752-1983 現行
Specification for laboratory sintered or fritted filters including porosity grading
實驗室燒結或熔結過濾器(包括氣孔率分級)規范
3. EN 1094-4-1995 發布:1995.08.02 實施:1995.08.02 現行
Insulating refractory procts - Part 4: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and true porosity
絕緣用耐火產品.第4部分:已成型產品的粗密度和總氣孔率的測定
4. DIN EN 1094-4-1995 發布:1995.09.01 現行
Insulating refractory procts - 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and true porosity
絕緣用耐火產品.第4部分:已成型產品的粗密度和總氣孔率的測定
5. DIN 25495-1991 發布:1991.03.01 實施:1991.03.01 現行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and total porosity of uranium dioxide pellets by the mercury displacement method
測定氧化鈾小球的密度和總氣孔率.水銀置換法
6. GB/T 1966-1996 發布:1996.09.13 實施:1997.04.01 現行
Test method for apparent porosity and bulk density of porous ceramic
多孔陶瓷顯氣孔率、容重試驗方法
7. GB/T 2997-2000 發布:2000.11.17 實施:2001.06.01 現行
Test method for bulk density,apparent porosity and true porosity of 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cts
緻密定形耐火製品 體積密度、顯氣孔率和真氣孔率試驗方法
8. GB/T 2998-2001 發布:2001.01.15 實施:2001.06.01 現行
Shaped insulating refractory procts-Determination of bulk density and true porosity
定形隔熱耐火製品 體積密度和真氣孔率試驗方法
9. GB/T 3810.3-2006 發布:2006.02.07 實施:2006.09.01 現行
Test methods of ceramic tiles-Part 3:Determin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apparent porosity,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and bulk density
陶瓷磚試驗方法 第3部分:吸水率、顯氣孔率、表觀相對密度和容重的測定
10. GB/T 4511.1-1984 發布:1984.06.28 實施:1985.06.01 現行
Coke--Determination of show porosity
焦炭顯氣孔率測定方法
11. GB/T 4511.3-1984 發布:1984.06.28 實施:1985.06.01 現行
Coke--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relative density and total porosity
焦炭假相對密度及總氣孔率測定方法
12. GB/T 6156-1985 發布:1985.06.21 實施:1986.06.01 現行
Carbon materials-determination of the true porosity
炭素材料真氣孔率測定方法
13. GB/T 9966.3-2001 發布:2001.12.30 實施:2002.08.01 現行
Test methods for natural facing stones Part 3: Test methods for bulk density,true density,true poro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天然飾面石材試驗方法 第3部分: 體積密度、真密度、真氣孔率、吸水率試驗方法
14. ГОСТ 10220-1982 現行
COK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AND PORSITY
煙煤焦。密度和氣孔率的測定方法。
15. HB 5353.1-2004 發布:2004.09.01 實施:2004.12.01 現行
Test method for properties of investment casting ceramic core-Part 1: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porosity,water absorption and bulk-density
熔模鑄造陶瓷型芯性能試驗方法 第1部分:顯氣孔率、吸水率和體積密度的測定
16. HB 5367.3-1986 發布:1986.10.25 實施:1987.03.01 現行
碳石墨密封材料開口氣孔率測定方法
17. ISO 18754-2003 發布:2003.08.20 實施:2003.08.20 現行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 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 --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and apparent porosity
精細陶瓷(高級陶瓷、高技術陶瓷) 密度和表觀氣孔率的測定
18. JB/T 7999-2001 發布:1901.03.29 實施:2001.07.01 現行
Testing methods for the volume density,general poro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bonded abrasive procts
磨具體積密度、總氣孔率和吸水率試驗方法
19. JB/T 8133.15-1999 實施:2000.01.01 現行
Test method for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ical carbon proct-Porosity
電碳製品物理化學性能試驗方法 氣孔率
20. JIS R 2205-1992 發布:1992.05.01 實施:1992.05.01 現行
Testing method for apparent porosity, water absorption specific gravity of refractory bricks
耐火磚的外觀氣孔率、吸水率及比重測定方法
❻ 怎樣辨別紫砂壺泥料真偽
(一)紫砂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用紫砂壺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長物志》說它「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二)紫砂壺透氣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變味,暑天越宿不餿。久置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壺能吸收茶汁,壺內壁不刷,沏茶而絕無異味。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銹」,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四)紫砂壺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持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壺身色澤越發光亮照人,氣韻溫雅。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所以聞龍在《茶箋》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陽羨茗壺系》說:「壺經久用,滌拭口加,自發暗然之光,入可見鑒。」。
❼ 怎樣辨別紫砂壺質量。和好壞
方法:
1、看精密
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測定方法是注水入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壓氣孔再傾壺倒水,涓滴不出則表明有間不容發的精密度,或手壓流口再反倒壺身,若壺蓋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❽ 鑄件表皮氣孔用什麼科學檢驗方法能代替人工目測,防止漏檢
變色:
特徵鑄件表面呈暗亮不同。
危害:視暗亮程度,影響壓鑄件是否合格
檢驗:目測或配合儀器
原因:使用不適合的離型劑,離型劑含有不純潔的物質,都會造成產品表面變色的現象。
對策:使用適當的離型劑,加強離型劑的管理。
2. 流紋(流痕、花紋):
特徵:的流動方向表現在鑄件表面。表面流紋是不同的固化區間之間的細結合模線,產品表面形成難看的皺紋。
危害:一般表面流痕及花紋不影響鑄件使用,可以通過打磨或噴丸(噴砂)等方法將其去除,有時不將其當成缺陷,能接受的缺陷程度取決於最終的表面質量要求。要求電鍍的壓鑄件對這類缺陷比較敏感,應注意消除。
檢驗:目測或測量檢驗,按表面流痕深度和面積評價缺陷程度。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溫或料溫太低,射出速度太慢或壓力太低,而使得充填時間過長。離型劑使用過量。
對策:
? 提高模溫 ? 提高料溫 ? 增加溢流槽 ? 增加射出速度 ? 主要離型劑的使用 ? 必要時改變流道系統
3. 凹陷(縮陷):
特徵:壓鑄件面凹陷。
危害:凹陷區域減小鑄件有效壁厚,承載能力降低,嚴重時會影響鑄件使用。凹陷缺陷不可修復,影響鑄件外觀,一般會根據缺陷程度確定合格與否
檢驗:目測或測量檢驗,根據凹陷區域深度和面積評價缺陷程度
原因:模腔局部過熱,使得該處冷卻凝固緩慢,一般出現在較厚處及壁厚極度不平均的地方。
對策:
注意模具的設計與產品形狀的設計,壁厚應均勻。 注意射出壓力與延長射出保壓時間 注意交口的位置形狀與大小
4. 氣泡
特徵:鑄件表皮下有氣體聚集,有時看到鑄件表面鼓泡,或受熱後鑄件表面鼓泡
危害:淺小氣泡一般不影響鑄件使用。氣泡不可修復,要根據氣泡大小及對鑄件表面質量要求確定合格與否。對需要電鍍等表面或需要熱處理的鑄件,一般要作報廢處理
檢驗:目測或測量檢驗,根據氣泡直徑、個數及位置確定缺陷程度
原因:氣泡是產品表面的殘存空氣囊。當開模時,若產品的強度無法防止在射出壓力狀態下的空氣膨脹,便會出現氣泡。尤其厚度小於1mm的薄產品更容易發生。
對策:此時可降低模溫,增加射出壓力,來防止氣泡產生。
5. 拉模(機械性拉傷)
特徵:脫模時在鑄件表面的痕跡。
危害:
拉傷會導致鑄件表面破壞對受力件會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循環應力 輕微拉傷不做廢品測量,可以通過打磨等工序清整
檢驗:目測或測量檢驗,根據拉傷程度和面積確定缺陷程度
原因:順著脫模方向,由於金屬粘附,模具製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鑄件表面的拉傷痕跡,嚴重時成為拉傷面。
對策:
修正模具,保證製造斜度。 打光壓痕。 合理設計澆注系統,避免金屬流對沖型芯、型壁,適當降低填充速度。 修正模具結構。 打光表面。 塗料用量薄而均勻,不能漏噴塗料。
6. 粘附點(粘膜拉傷)和粗糙(粗痕)
特徵:由粘附在模具壁上的碎料脫落造成。
危害:與機械拉傷相似
檢驗: 與機械拉傷相同
原因:模具型腔內有密集小針孔,其表面損傷或受沖蝕,或者型腔表面有鋅液附著,就會導致產品表面粗糙現象。
對策:將附著物除去、模具拋光、省模,經常檢查模腔。
7. 冷隔(點)
特徵:鑄件表面有明顯的不規則下陷線性紋路,形狀細小而狹長,交接邊緣一般比較光滑。冷隔有時一直延展到鑄件內部,甚至穿透整個壁厚。較多出現在鑄件的薄壁水平面或垂直面、薄厚壁轉接或最後充填部位。
危害:
輕微冷隔對鑄件的使用沒有太大影響,危害性隨冷隔的深度和長度增加而加大 穿透性冷隔割裂本體,使鑄件受力這情況變差,嚴重影響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在外力作用下,穿透性冷隔可能導致鑄件突然失效 冷隔缺陷不能修復,對於受力件,帶冷隔的鑄件一般做報廢處理
檢驗:目測、研磨或探傷檢驗,可根據冷隔深度和長度確定缺陷程度
原因:由於鋅液射出的速度太慢,射出的壓力不足或模溫過低,其前端在模腔內形成氧化膜,使鋅液不能完全融合,所產生的殘留交界。
對策:
增加射出速度 提高料溫與模溫 增加橫澆道與澆口的截面積 改變澆口的位置 增加溢流槽的設置
8. 裂痕(裂紋)
特徵:壓鑄件本體斷裂,在鑄件表面呈現裂紋。裂紋一般呈現直線或波浪形,紋路狹小而長,在外力作用下有發展趨向
危害:裂紋是鑄件最嚴重的缺陷。尖端處,應力集中強烈,鑄件受力情況惡化,鑄件可能突然失效,其承載能力、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壽命會受到嚴重影響。裂紋缺陷不能修復,鑄件不允許存在裂,鑄件一旦產生裂紋做報廢處理
檢驗:目測、金相檢驗或探傷檢驗
原因:
過早開模頂出鑄件 頂出時模溫可能過高 鑄件內部存在大量氣孔,當金屬凝固時間不夠,強度未建立起來,而過早開模頂出鑄件,受壓氣泡鼓脹起來而使鑄件表面凸起,產生熱裂紋。
對策:
壓鑄過程工藝參數調整,適當調整留模時間; 降低缺陷區域模具溫度; 優化模具排氣效果; 保持料液干凈。
9. 網狀毛刺及印痕
特徵:在壓鑄件表面呈現網狀發絲凸起或凹陷的痕跡(日常生產中的龜裂),印痕是固定的凹凸的痕跡,與相關的頂桿或成型零件相對應。
危害:不影響產品使用,但增加清理工作量
原因:金屬液流入模具型腔後,在壓力作用下竄進模具龜裂紋中,凝固後形成網狀毛刺。
對策:
消除壓鑄模具表面龜裂紋 適當降低澆注溫度或壓鑄模具溫度 調整頂桿長度或型腔相關零件的配合間隙
10. 沖蝕
特徵:壓鑄件局部位置、澆口附近有麻點或凸紋
危害:可以打磨和噴丸去除,但對電鍍和表面粗糙度低的產品要求嚴格
原因:澆注系統設計不當,造成金屬液對壓鑄模具局部沖刷和模具局部溫度過高
對策:
降低壓鑄模具溫度和壓射速度 修復壓鑄模具沖蝕部位並加強冷卻 改變澆注系統
❾ 焊縫氣孔用什麼無損探傷方法
可以用射線金屬探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