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途徑有多少
目的 探討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及防護對策,為臨床醫療護理工作中職業暴露防護提供參考。方法 對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報的職業暴露情況從發生原因、科室分布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 2006年至2008年科室上報的297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主要分布在病房153例、手術室29例、門診107例、供應室8例。其中銳器傷發生241例(8111%)、血源性傳染血液噴濺31例(1014%)、暴露源不明25例(814%)。結論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及職業暴露防護是目前醫務人員必須關注的問題,應加大防範力度。
=關鍵詞> 職業暴露;原因;職業防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6350(2009)09)170)02
作者簡介:陳王英(1962)),女,廣東省深圳市人,副主任護師。
醫務人員正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暴露健康問題
[1]
。自1984年世界上報道了首例由職業暴露於
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來,醫務人員與具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觸而被感染的危險已成為醫療領域中一個引人關注的職業性問題。職業暴露損害了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為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預防及減少職業暴露而導致的疾病,自2006年始,我院進行了職業暴露的監測管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發生職業暴露的297例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他們分別分布在病房、手術室、門診、供應室等部門。
112 方法 分析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分布科室、主要原因、途徑、採取的防治措施及發生趨勢。
2 結 果
211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科室分布 病房153例,手術室29例,門診107例,供應室8例,因此病房、手術室、門診、供應室醫務人員是我院發生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212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 醫務人員對使用後銳器放置不當,接觸患者血液等體液不戴手套,手術中對於易發生血液噴濺情況未作有效防護措施,處理使用過的注射器及針頭時違反操作規程。
213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途徑 銳器傷發生241例(8111%),其中病房135例,手術室15例,門診83例,供應室8例;血液噴濺31例(1014%);暴露源不明25例(814%)。可見銳器損傷居首位,
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最常見的途徑,其次是意外直接接觸血液。
214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採取防治措施 銳器傷發生後,均能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即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動水沖洗傷口,並擠出傷口的血液,根據損傷部位使用(015%碘伏、70%酒精、012%-015%過氧乙酸)浸泡或塗抹消毒傷口,24h內均進行HBV、HCV、HIV、梅毒血液檢測,按需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或長效青黴素或按疾控中心指導使用基本用葯程序:口服雙汰芝片1片Bid,療程28d。並定期復查艾滋病病毒抗體。
215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發生趨勢 經統計,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職業暴露發生人數分別是:2006年發生96例,2007年發生103例,2008年發生98例。雖然經反復多次職業暴露教育講座,發生率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說明醫務人員目前對職業暴露及職業防護關注重視不夠,應該加大防範力度和自我保護意識。
3 討 論
311 原因分析 1)醫務人員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
[2]
: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尖銳醫用器
械,與患者接觸密切,職業暴露及危害隨時發生。2)
銳器傷是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從上述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科室分布可以發現:針刺傷主要發生在我院的病房、手術室、抽血室、供應室等部門。3)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防範意識欠缺;從上述醫務人員發生的職業暴露中發現,醫務人員的防範意識差,操作後銳器放置不當:如沒有及時處理使用過的血糖監測針頭或處理注射器(下轉第140頁)
測界值的設定及相關分析等尚不完善。此外,其與
病理分級、臨床分期、指導性治療和治療後療效觀察等相關方面的研究尚不透徹,這也是我們目前和將來研究的重點和方向。總之,EPCA因其檢測方法簡便且假陽性率低,可作為PSA的有力補充,可進行前列腺癌的篩查而且可以對其預後進行監測,是新一代的前列腺癌生物標記物,能更早、更准確地診斷前列腺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B. 核酸檢測過程
檢測時,醫生會用一個像棉簽一樣的拭子去擦拭扁桃體和咽隱窩附近的分泌物,也可以通過鼻腔取鼻咽後部的分泌物,然後放到試管裡面,再交給檢驗部門做相應的病毒核酸的檢查。因此,咽拭子采樣前應提前漱口。
核酸檢測需要經過取樣、留樣、保存、核酸提取、上機檢測五個步驟。
第一步需要採集人體的分泌物,用鼻拭子或咽拭子擦拭鼻腔或咽後壁及雙側咽扁桃體處;
第二步需要醫務人員進行留樣,將拭子頭浸入細胞保存液中,折斷尾部後立即旋緊管蓋;
第三步需要將樣本管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好並及時送檢;
第四步便將需樣本送進實驗室進行核酸提取;
第五步便進行熒光PCR核酸檢測,將提取物進行熒光PCR擴增反應。
(2)醫務人員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核酸檢測的原理
目前的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多數採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原理是以病毒獨特的基因序列為檢測靶標,通過PCR擴增,使我們選擇的這段靶標DNA序列指數級增加,每一個擴增出來的DNA序列,都可與我們預先加入的一段熒游標記探針結合,產生熒光信號,擴增出來的靶基因越多,累計的熒光信號就越強。
所以,核酸檢測其實就是通過檢測熒光信號的累積來確定樣本中否有病毒核酸。
C. 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流程是什麼一般多久出結果
取樣,留樣,保存,核酸提取,上機檢測,這需要嚴謹的科學實驗才能完成。
新冠核酸檢測為例一般最快24小時內可以拿到結果,而且由於每個實驗室的條件不同,核酸提取時間也不同。對於疑難標本,還需要重復進行檢測,甚至還需要重復進行標本採集,那麼需要的時間會更長。
(3)醫務人員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為避免影響檢測結果,采樣前30分鍾請勿吸煙、喝酒和嚼口香糖。
為減低到院交叉感染風險,所有到院檢測者需戴口罩和准備一個備用口罩。
做核酸檢測前兩個小時最好是避免喝水吃東西,因為在採集標本的時候,一般是採取咽拭子的方法,有可能棉簽刺激咽後壁,會出現干嘔、嗆咳。
做核酸檢測最好做完以後能夠及時的離開場所,並且了解核酸檢測結果出具的時間,及時的取到報告。
D. 核酸檢測是怎麼做的具體是檢測什麼東西
核酸檢測需要去正規的醫院或者防疫中心進行檢測。
檢測步驟:
1、首先,核酸檢測盒子,也就是現在用於新冠狀病毒檢測的方式,這個盒子中主要檢測「法寶」採用咽拭子。用咽拭子擦拭咽後壁及雙側咽扁桃體處各5-10次,且不斷旋轉拭子。
2、醫務人員進行留樣,將拭子頭浸入細胞保存液中,折斷尾部後立即旋緊管蓋子。
3、保存,將樣本管放入密封袋中及時送檢,而送檢過程中需要嚴格的運輸環境,2-8攝氏度保存。
4、操作核酸提取(反應管理),將滅活病毒後的樣本進行核酸提取,用於後續檢測。
5、熒光PCR核酸檢測,也就是.上機器檢測,將提取物進行熒光PCR擴曾反應,需要70--80分鍾。
核酸檢測就是通過檢測熒光信號的累積,來確定樣本中是否有相應的基因核酸。目前核酸檢測試劑盒,多數採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原理就是,以獨特的基因序列,為檢測靶標,通過PCR擴增,使我們選擇的這段靶標DNA序列指數級增加,每一個擴增出來的DNA序列,都可與我們預先加入的一段熒游標記探針結合,產生熒光信號,擴增出來的靶基因越多,累積的熒光信號就越強。如果沒有靶基因擴增,因此就檢測不到熒光信號增強。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組分中,檢測引物和探針最為關鍵。靈敏特異的擴增引物,對檢測結果的准確,與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E. 核酸檢測給個小瓶干什麼用的-核酸檢測給個瓶怎麼知道是自己的
核酸檢測是很常見的一種檢測方法,它是從喉嚨或鼻子裡面采樣的,然後將樣本裝在一個小試劑瓶裡面,低溫保存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在24小時內出結果。核酸檢測給的小瓶子就是用來裝樣本的,並且上面都會貼有一個條形碼和其他相關信息,可以查詢采樣者的個人信息。F. 醫生肛檢是怎樣的
這個醫生的檢查體位不太正確, 檢查及治療肛門直腸疾病時,應根據病人身體情況和檢查具體要求選擇以下不同的體位。 1.側卧位:是肛腸科檢查及手術治療時最為常用的體位,讓患者向左或向右側卧於檢查床上,臂部靠近床邊,上側的髖膝關節各屈曲90度,向腹部靠近,下腿伸直,使肛門及臀部充分暴露。此位適用於老年體弱及重病的患者。 2.截石位:肛門病發生的部位常用膀胱截石位表示,以時鍾面的十二等分標記法。病人仰卧,兩腿分開放在腿架上,將臀部移手術台邊緣,使肛門暴露充分。適用於肛門直腸手術和痔術後大出血的處理。 3.加強截石位:病人仰卧在床上,兩大腿向腹側屈曲,兩側小腿下段近於踝關節的稍上方放在腿架上,臀部靠近床邊,兩大腿分開,適於肛門直腸手術,尤其肥胖者及女性更為適宜。 4.胸膝位:是外科疾病中最常用的檢查方法,特別對乙狀結腸鏡檢查最為方便。但由於此體位不能持久,因此對年老體弱及重病員,應酌情採用。患者跪俯檢查床上,兩肘和胸部緊貼床鋪,兩膝屈起,臀部高舉,使肛門充分暴露。適用於檢查直腸下部及直腸前部的病變。 5.倒置位:病人俯卧在特製的檢查床上,髖關節彎曲,兩膝跪於床端,臀部抬高,頭部稍低,這種體位病人舒適,手術操作方便。適用於肛門直腸的檢查及小手術。 6.俯卧位:病人俯卧於手術床上,小腹部置一枕頭,兩側臀部用膠布粘住牽引拉開。此種體位舒適,適用肛門部疾病手術。 7.蹲位:病人蹲下作解大便的姿勢,用力增加腹壓,適用於檢查直腸脫垂,三期內痔和直腸下段息肉。 8.蹲位照鏡法:蹲法檢查是一種簡便而實用的方法,但由於檢查方法受體態的限制,醫務人員視觸都極不方便,因此在蹲位檢查方法的基礎上,採用蹲位照鏡檢查,即蹲位時在肛門的垂直方向置一普通鏡子,利用鏡面的反射便能看到病變全部情況,病員自己也可以拿著鏡子觀看病變。此法極為簡便,實用,是一種有效的檢查方法,但檢查時注意採光。 9.彎腰扶椅位:病人向前彎腰,雙手扶椅,露出臀部,此種體位方便,不需特殊設備,適用於團體檢查。 10.屈膝仰卧位:病人仰卧床上,屈膝彎腿,雙手緊托膝部或膝窩,此法可以增加腹壓,使乙狀結腸和直腸降至盆底,便於檢查。 11.膝直立位:在胸膝的基礎上,改變檢查體位,讓患者頭胸部抬高,臀部稍低下,使乙狀結腸和直腸降低,使腫瘤下移,可捫及較高部的直腸腫瘤。
G. 核算檢測方法
第一步,採集分泌物。
首先,醫務人員會使用咽拭子擦拭受檢者鼻腔或者喉嚨扁桃體處,採集唾液分泌物,這個過程其實蠻疼的。
核酸檢測要經過哪些步驟 核酸檢測步驟流程
第二步,進行留樣。
將人體分泌物採集出來以後,咽拭子浸到保存液中,將管子蓋子旋好進行留樣。
核酸檢測要經過哪些步驟 核酸檢測步驟流程
3
第三步,樣本送檢。
然後,將樣本裝入到干凈的密封袋中封好,送到相關部分進行檢測。
核酸檢測要經過哪些步驟 核酸檢測步驟流程
4
第四步,核酸提取。
相關部門將送來的樣本,送到指定實驗室做核酸提取實驗。
核酸檢測要經過哪些步驟 核酸檢測步驟流程
5
第五步,熒光PCR核酸檢測。
核酸提取出來以後,再使用熒光PCR進行檢測使用,檢測是否有擴增反應,也就是判斷陰性還是陽性。
核酸檢測要經過哪些步驟 核酸檢測步驟流程
6
最後,出核酸檢測報告。
最後,根據核酸檢測的熒光PCR反應結果,得出核酸檢測檢車報告,本人查詢結果即可。
核酸檢測要經過哪些步驟 核酸檢測步驟流程
END
方法總結
1
1、採集分泌物。
2、進行留樣。
3、樣本送檢。
4、核酸提取。
5、熒光PCR核酸檢測。
6、核酸檢測報告。
H. 核酸說怎麼檢測的
醫生會使用鼻咽拭子輕柔的擦拭受檢者的鼻腔深處或者咽後壁(採集咽後壁脫落細胞),留取標本。
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基本採取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采樣,樣本採集的部位都是在病毒濃度較低的上呼吸道,而病毒濃度較高的下呼吸道樣本,如肺泡灌洗液、深部痰,其實是更好的檢測標本。
對於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肺泡灌洗液是最為理想的標本,但獲得肺泡灌洗液需要呼吸科醫生操作,有技術難度、被感染風險大、病人接受度低,因此對於輕症患者實行這樣的采樣方式並不可行。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新發傳染病,無論是重症還是輕症患者,醫務人員在采樣時被病毒感染的風險都很大。
(8)醫務人員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經緊急對醫務人員采樣進行了強化培訓,盡量避免「假陰性」的出現。通過核酸多次復查,採集標本的規范化,採集鼻咽拭子、痰、血液、糞便、尿液等多種標本,對實驗室技術進行優化,制定檢驗操作規范和質量控制措施等,都有助於提高陽性率。
2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原第五版指南「上呼吸道標本或者血液標本核酸檢測陽性」,這一版增加了「糞便標本做出陽性也可以做診斷」。
強調「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盡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標本採集後盡快送檢」。希望通過這樣的改進提高核酸檢測的敏感性,使得診斷確診更加確切。
I. 醫務人員入戶采樣_什麼
呼吸道標本
目前核酸檢測常用的標本類型是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和痰液,各有其優點和不足。咽部,在鼻子和嘴的深處,從外向內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咽拭子採集就是咱們常說的「捅鼻子」,是將采樣工具插入鼻腔採集鼻咽部的標本,檢出率和准確率會高一些,但是操作比較復雜,難度比較高,有些人群不太容易適應,人們的接受度稍微低一些。
J. 核酸檢查具體是怎麼檢查呢,收費是怎樣的
做一次核酸檢測需要多久?怎麼做核酸檢測?
1.如果不是網上預約,需要先掛號
2.在門口填寫承諾書,然後簽名
3.進行流行病學史篩查
4.排隊進入篩查門診掛號
5.找醫生問診,選擇要篩查的項目
6.在門診外面的采樣處進行采血或者咽拭子採集,采樣環節,大約一兩分鍾就能完成
提醒:一般24小時內出結果。
學校開學後是否對學生進行核酸檢測?
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條件下,學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核酸檢測。對學生進行核酸檢測能夠幫助及時發現並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從而利於疫情的防控。當然,更重要的是進行流行病學史的調查,比如學生、老師中是否有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是否有疫情重災區的相關旅行史或居住史等。此外,在學校這種相對密閉的環境中,要充分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