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瓷瓶求鑒真假
這件東西首先青花發色不對,這種青花顏色過渡不明顯屬於較典型的康熙年間的青花色,而底部的款卻是乾隆年的,整體風格出入非常大,底部的胎質也不夠老,制式來講較真品將軍罐小了許多是典型的出口創匯制式,東西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仿製品一個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紋將軍罐!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B. 怎樣鑒別清代青花瓷
清代青花瓷品類眾多,以康熙青花瓷器部分款識辨別為例:
康熙青花瓷器的題款特點鮮明,無論在字體的寫法或款識的布局上,在清代都是最為豐富的,綜合起來有以下幾種:
1、紀年款 :主要是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少見篆書款和草書款,字體雄健有力,端莊工整,字與字之間距離比較大。仿寫前朝款識有宣德款、成化款、嘉靖款、萬曆款,其中有官窯青花也有民窯青花。
2、堂名款:又稱「家堂款」。此種款識在清代較為流行,多數是民窯青花款,有「復香軒之清制」、「松柏堂制」、「美玉堂」、「三元堂制」、「永興堂制」、「聚星堂制」、「來雨堂博古制」、「珍玉堂制」、「彩玉堂制」、「安素草堂」、「奇玉堂制」等。
3、吉言贊頌款:此類款識主要有「杏林春宴」、「世德留芳,祿在其中」、「滄浪綠水」、「奇石寶鼎之珍」、「益友珍玩」、「清玉寶鼎之珍」、「博古雅玩」、「永慶奇珍」、「美玉」、「玩玉」等。
4、標志、圖案、花押款:有樹葉、梅花、海螺、小兔、雙魚、靈芝、荷花、鼎爐、方勝、冊本、爵杯、花卉等。
(2)乾隆青花瓶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清晚期青花瓷鑒藏知識:
咸豐(1851~1861年):咸豐青料使用國產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豐青花發色淡雅或鮮艷,民窯青花發色灰暗或灰黑色。咸豐青花瓷造型趨向笨拙,官窯青花的時代風格與道光朝相若。其人物特點是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稱「鷹鉤鼻」。紋飾呆板,無生氣。在工藝方面,一般胎體較前朝厚重,胎質粗松,釉質泛白,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時代特徵。
同治(1862~1874年):同治青料採用國產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發色清雅明艷。民窯大多發色藍灰色,或黑淡和藍黑色,但均顯漂浮。同治末期開始用進口青料洋藍,發色鮮亮,明艷泛紫,缺乏天然礦物青料的美感。
光緒(1875~1908年):光緒青花發色漂浮在釉中,而康熙、乾隆則在釉下;光緒仿永樂、宣德筆法,也用點拓法,但「鐵斑」漂浮,比清早期仿品機械呆板。豆青地托粉青花少見了。光緒青花瓷的造型豐富多彩,紋飾圖案豐富,筆致細而拘謹。工藝上,胎質細白堅密,但與清前期的相比明顯松軟;民窯則更覺粗糙、笨重。釉面稀薄,欠溫潤,釉色白中微閃青,已趨向現代瓷的純白色調。瓶頸部兩邊或飾對稱鋪首銜環耳。
C. 乾隆年的瓷器最簡單的鑒定方法
1、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類的器皿乍看外表極為相似,仔細觀察這三個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御窯廠內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材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朝的燒瓷水平又有所進步。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
2、此時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轉心、轉頸等技藝手段,製作工藝極其精緻。象生瓷技術高超,仿木紋、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屬器等等,幾可亂真。這與當時制瓷藝人的高超技術密不可分,他們高度准確地掌握了釉料的配製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別的物質效果。
3、乾隆時期,粉彩完代取代了五彩,但產品質量不如前代。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軒」的珍貴瓷器,是以乾隆宮中古月軒命名的,從景德鎮挑選製造精良的素胎進京,命內庭供奉繪畫高手繪畫,於京城設爐烘烤而成。
4、乾隆朝瓷產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5、乾隆民窯款形式也極豐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體與正朝相同,故鑒定時有一定的難度。乾隆朝首次出現草記款。
6、乾隆朝款,字體最多,書寫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窯款字體易混淆。一般來講,官款比民款精、秀、細、潤,而民窯款大都較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3)乾隆青花瓶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
福建省德化白瓷,瑩白而帶透明感,生產佛像相當有名。清朝前期,景德鎮瓷器代表了國內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
乾隆時督陶官唐英《陶冶圖說》:「景德鎮袤延僅十餘里,山環水繞,僻處一隅,以陶來四方商販,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人夫不下數十萬,籍此食者甚眾。」 清代中期,外銷陶瓷發展出來的廣彩,艷麗照人。
D. 如何鑒別大清乾隆花瓶的真假
乾隆青花紋飾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另外,經常看到一些盤、碗採取里外繪畫的裝飾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盤、青花里外纏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雲團花外淺藍地盤、里青花纏枝寶相花外霽藍盤等,這種裝飾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現。在乾隆青花的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也其特點之一,就是用各種動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諧音,畫出象徵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紋飾,如蝙蝠與「福」通,魚與「余」通,松鶴表示長壽,鴛鴦表示成雙成對等。可說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長」、「萬壽無疆」等寓意長壽的文字也經常出現。 乾隆青花多數是在器物底足內書寫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極少見四字篆款和楷書款。高足盤、高足碗、雙連、瓶一般是在足內寫篆書六字橫款。乾隆本朝官款字體緊湊工整、橫平豎直,青花色調濃艷而又深沉,在鑒別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時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制」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樣,即出頭,這種寫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代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暉堂制」、「旭華堂」、「百一山房」、「寧晉齋」、「澹寧齋」、「彩秀堂制」、「養和堂」、「彩華堂」、「浴硯書屋」、「志勤堂」、「慶目堂」、「忠信堂」、「彩潤堂」等。堂名款主要書寫屬在盤、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E. 乾隆年制瓷器落款應該怎麼鑒定
乾隆年制瓷器落款鑒定是:
1、大字上方一點居中且很小,四豎基本平行,最後一筆稍有弧度。
2、「清」字左邊三點水寫成「米」字形;右下邊的「月」字多為長四框,中間加一小豎。「乾」字下部為硬直的「S」形,「S」上部開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對稱,「年」字的頂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見有三種寫法。
3、乾隆官窯款以青花款為主,色調深沉,也有抹紅和琺琅料,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總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體工整,青花深沉,個別有字體偏斜草率、連筆書寫和青花深淺不一的極少現象。
(5)乾隆青花瓶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乾隆時期瓷器主要特徵:
1、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此後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舊樣夕長余者皆 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後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琺琅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
9、由乾隆開始出現了彩地軋道,這種軋道,是用工具劃出來的,像軋出來的一樣,因而稱為軋道。
10、出現了用粉彩繪畫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資釉面,常有似漣滿的均勻小皺紋。
12、製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為制瓷史上所罕見。
13、圖案紋飾,時代特徵鮮明,繪畫工細、層次清晰, 畫鳳嚴謹而細膩。
14、器足較前朝寬厚、足脊滾圓,有的塗以黃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一圈小鋸齒痕。
15、官窯年款,多數是篆書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個別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楷書款比較少。民窯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F.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紋螭耳抱月瓶真偽怎麼辨別
主要先重造型來看,乾隆時期的青花報月瓶的特點是,直口,細頸,頸肩相交處飾對稱的如意形雙耳,也有螭龍耳,扁圓腹,腹兩面中心凸起,橢圓形圈足。瓶圓若滿月,故稱「寶月瓶」或「抱月瓶」。胎體潔白,青花色澤艷麗,色重處可見細密的斑痕,為人工點染所致,以摹仿明永樂、宣德青花濃重暈散的效果。八寶紋與吉祥紋飾相配作為裝飾圖案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為清乾隆朝瓷器中常見的裝飾紋樣。
由於乾隆時期,著重摹仿永樂,宣德時期的報月風格,因此,燒成後在青花部分出現黑疵斑點,並且紋飾亦有著濃重的暈散,和光斑,但是底足的修足工藝與釉面的潔白與明時期的抱月瓶有很大區別,底足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均為鑒定的關鍵。
G. 青花瓷瓶價格和鑒別方法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古人為我們現在的生活留下了很多的工藝品。青花瓷瓶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中國知名度很高的一個陶瓷作品。它一般都是在陶瓷的周圍點綴著青花的圖案,外觀非常美麗,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現在青花瓷瓶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在購買的時候都會考慮青花瓷瓶真假的問題。下面介紹一下青花瓷瓶的鑒別方法。
一、青花瓷瓶價格
青花瓷瓶價格按照真品或仿品有較大的差異,一般大小的仿品價格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古代真品價格就要高多了,至少也得上萬元,2014年某拍賣行拍出的元青花釉里紅螭虎耳方口扁瓶價格達到了6325萬港元,2011年,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要價到了1.6866億港元。
二、青花瓷瓶鑒別
1、看青料
看青料呈色大致可以推斷出時期。觀察青花瓷瓶的顏色,看鈷料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同時判斷產於元代還是明清代。例如明永樂、宣德年間的青花瓷瓶主要採用的是蘇泥麻青料,而明中期一般選用平等青料。
2、看紋飾
一個時期會有自己典型的紋飾特徵,通過觀察青花瓷瓶的紋飾也能判斷其時代。紋飾中的輔助紋飾有助於青花瓷瓶的鑒定,如大片雲的紋飾通常出現在空白期前後,括弧雲紋飾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
3、看胎釉
看青花瓷瓶的胎釉,鑒別是自然出現的釉色還是化學處理或人工糊泥過的。化學處理的釉發死,很不自然,上面的泥用手就能夠除掉,不過膠粘的也不容易摳掉。手摸青花瓷瓶,根據手感鑒別,重量要適中。
4、看造型
青花瓷瓶造型多樣,但是相對來說重復的可能性很大。拿青花瓷瓶與不同時期的典型造型對比,看看能不能對上,主要從造型、口沿、圈足等瓶的細節之處觀察,特別是底足部分,比較容易鑒定。
5、看款識
這部分的鑒別包括字體結構、筆畫安排、內容等,如果顯示了干支年號紀年款,就可以推斷出具體的時間以備考。
6、看工藝
每個時期的青花瓷瓶具有自己的工藝特色,要注意區別開來,像明代青花瓷瓶的露胎部位通常會有火石紅,沒有或者多了都不好。
7、聽聲音
作為一件好的瓷瓶,聲音清脆,否則聲音會啞,此法比較適用於鑒別德化青花瓷瓶和日本青花瓷瓶。
由於青花瓷瓶的收藏價值比較高,所以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假貨。我們在購買的時候需要好好的分辨。本文介紹了幾個方面的鑒別方法,大家可以詳細的研究一下。一般來說,假的青花瓷瓶的工藝是不一樣的。雖然說,青花瓷瓶可能是出現在不同時代的,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會有自己的工藝特色。而這個特色就需要我們自己好好的分辨了。
H. 如何辨別清乾隆年間瓷器真假
乾隆官窯器的款式變化較多。楷書與也同時並用,以篆書款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橫排,布局與雍正官窯相同;有的作六字雙行豎寫,字體介於與之間。
乾隆官窯青花瓷既與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別,又與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紋飾繁密、染畫工整、造型新奇取勝。民窯青花種類豐富,色彩亮麗,畫面多樣,造型新奇。除傳統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還是派生出許多新品種,把原有的傳統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官窯器大部分有款,總的看來是以「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用得最多,三行六字楷書款在祭紅等器物上較為常見,兩行六字楷書款在白地紅彩等品種上雖有,但很少能見到,「乾隆年制」四字篆款及楷款也用得極少。
款字一般以青花寫款為主,但有些抹紅器、琺琅彩器或少數粉彩器上用藍料寫款。在白瓷、茶葉末、仿竹器、珊瑚紅等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刻款。
(8)乾隆青花瓶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艷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面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
鹿頭尊是乾隆時常見品種。其口直,口以下漸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飾兩個摟雕的夔鳳耳、蟠螭耳或鹿頭耳,因器型像倒過來的牛頭或鹿頭而得名。
鹿頭尊多在白地上繪青山綠水、樹木,山水間及叢林里有很多頭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頭,顏色鮮亮,層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這類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這一品種流傳下來的巳經很少了,大多是光緒朝仿的,層次不清,顏色暗談。
參考鏈接:人民網—清乾隆瓷器特點及鑒定方法
I. 清乾隆青花瓷器的款識怎麼鑒定有什麼特點
乾隆(1736~1795)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在康熙、雍正朝的基礎上,制瓷業發展到了歷史的頂峰,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品種上,都達到了鼎盛時期。乾隆青花依然是瓷器中的主角,既繼承了雍正的仿古風氣,又帶有了工細新巧的本朝特點。王掌櫃總結了幾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器型
此時的青花瓷造型可謂端莊規整,比例適宜,雖不似康熙時那麼渾厚,也不似雍正時的秀美,但是無論大小器物製作都很精緻,並且新穎的器型層出不窮,不計工本,風格華麗而精巧,令人嘆為觀止。除盤、碗等日用器皿外,主要器型有花觚、蒜頭瓶、象耳瓶、鳳耳瓶、貫耳瓶、天球瓶、燈籠瓶、鹿頭尊、牛頭尊、燈籠尊、玉壺春瓶、壁瓶、抱月瓶、執壺、扁壺、雞心碗、高足杯、盤、碗、印盒、筆筒、水盂等。
2、胎釉
胎質精細,胎骨潔白。此時之所以器型規整、厚薄適度,都與胎土的高純度密切相關。器足圓滑,但與雍正時相比還是略微尖削。釉色白中微泛青,氣泡細小,釉面光滑瑩潤、肥映而堅致。另有一些漿白釉和灰青釉。
3、紋飾
在繪畫筆法上,乾隆青花器和雍正的相似,有勾勒平塗和勾勒填色後點染兩種,分別應用於不同題材的作品上,勾勒線條流暢嫻熟,但缺乏力度和生氣。紋飾繁繽華麗,內容豐富,龍鳳紋、牡丹紋、花蝶紋、蓮池紋、松鹿紋、山水紋、雲蝠紋、壽字紋及各種人物紋均可見到。
4、款識
款識較為復雜,有多種字體和形式。在初期的官窯款識中,「大清乾隆年制」既有楷書款,也有篆書款,並以後者為主。其中的楷書款,有與雍正朝相同的六字三行橫排式,也有六字雙行豎寫、外圍以雙圈欄的,後一種的字體介於楷、隸之間。早期器物中的篆書款為四字兩行或六字三行的,多數無圈欄,個別的圍有方框;六字兩行的圍有雙圈,字體柔和。到了中、晚期,器物上流行的款識大多為六字三行無圈欄的,寫於足底;但也有六字一排橫寫於器口、肩部、中腰、足內邊沿或底部的。此時的官窯款識大多字體工整,青花色調深沉,但也有字體草率不規、色調深淺不一的個別現象。
望採納,謝謝
J. 哪一招識別乾隆年制底款青花
看胎質鑒別,看青花鑒別,看紋飾鑒別,看落款鑒別。市場上歷來贗品滿地,鑒假容易鑒真難,鑒別古瓷器真偽,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收藏知識,多看真品提高素養,入手之前不要盲目沖動,乾隆瓷器製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品種極為豐富,為我國制瓷史上所罕見。
青花瓷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