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檢查沉澱反應是否進行完全
如果生成物有沉澱,沉澱質量不再增加,說明沉澱反應進行完全;如果反應物有沉澱(難溶物),難溶物恰好消失,說明反應進行完全。
② 在化學方程式中怎麼判斷是否有沉澱生成
這個需要記住常見的離子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化學反應以及常見的沉澱種類。
沉澱產生原理:
從液相中產生一個可分離的固相的過程,或是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的難溶物質。沉澱作用表示一個新的凝結相的形成過程,或由於加入沉澱劑使某些離子成為難溶化合物而沉積的過程。產生沉澱的化學反應稱為沉澱反應。物質的沉澱和溶解是一個平衡過程,通常用溶度積常數Ksp來判斷難溶鹽是沉澱還是溶解。溶度積常數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難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中,組成沉澱的各離子濃度的乘積為一常數。分析化學中經常利用這一關系,借加入同離子而使沉澱溶解度降低,使殘留在溶液中的被測組分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沉澱是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於反應物所在溶液的物質。
製取:
實驗證明,沉澱類型和顆粒大小,既取決於物質的本性,又取決於沉澱的條件。在實際工作中,須根據不同的沉澱類型選擇不同的沉澱條件,以獲得合乎要求的沉澱。對晶形沉澱,要在熱的稀溶液中,在攪拌下慢慢加入稀沉澱劑進行沉澱。沉澱以後,將沉澱與母液一起放置,使其「陳化」,以使不完整的晶粒轉化變得較完整,小晶粒轉化為大晶粒。而對非晶形沉澱,則在熱的濃溶液中進行沉澱,同時加入大量電解質以加速沉澱微粒凝聚,防止形成膠體溶液。沉澱完畢,立即過濾,不必陳化。
類型:
按照水中懸浮顆粒的濃度、性質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澱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由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低,在沉澱過程中呈離散狀態,互不粘合,不改變顆粒的形狀、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獨立的沉澱過程。這種類型多表現在沉砂池、初沉池初期。
2.絮凝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比較高(50~500mg/L),在沉澱過程中能發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懸浮顆粒互相碰撞凝結,顆粒質量逐漸增加,沉降速度逐漸加快。經過混凝處理的水中顆粒的沉澱、初沉池後期、生物膜法二沉池、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初期等均屬絮凝沉澱。
3.擁擠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很高(大於500mg/L),在沉降過程中,產生顆粒互相干擾的現象,在清水與渾水之間形成明顯的交界面(混液面),並逐漸向下移動,因此又稱成層沉澱。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後期、濃縮池上部等均屬這種沉澱類型。
4.壓縮沉澱。懸浮顆粒濃度特高(以至於不再稱水中顆粒物濃度,而稱固體中的含水率),在沉降過程中,顆粒相互接觸,靠重力壓縮下層顆粒,使下層顆粒間隙中的液體被擠出界面上流,固體顆粒群被濃縮。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斗中、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過程屬此類型。
作用:
在經典的定性分析中,幾乎一半以上的檢出反應是沉澱反應。在定量分析中,它是重量法和沉澱滴定法的基礎。沉澱反應也是常用的分離方法,既可將欲測組分分離出來,也可將其它共存的干擾組分沉澱除去。
③ 常用的沉澱法有哪幾種
等電點沉澱法和鹽析
一、等電點沉澱法
等電點沉澱法是利用蛋白質在等電點時溶解度最低而各種蛋白質又具有不同等電點的特點進行分離的方法。
在等電點時,蛋白質分子以兩性離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凈電荷為零(即正負電荷相等),此時蛋白質分子顆粒在溶液中因沒有相同電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減弱,其顆粒極易碰撞、凝聚而產生沉澱,所以蛋白質在等電點時,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澱物。
等電點時的許多物理性質如黏度、膨脹性、滲透壓等都變小,從而有利於懸浮液的過濾。
二、鹽析
鹽析是指在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中性鹽,隨著鹽濃度增大而使蛋白質沉澱出來的現象。中性鹽是強電解質,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質溶液中,一方面與蛋白質爭奪水分子,破壞蛋白質膠體顆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質顆粒上的電荷,從而使水中蛋白質顆粒積聚而沉澱析出。
向某些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無機鹽溶液後,可以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使蛋白質凝聚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作鹽析,是物理變化,可復原。向某些蛋白質溶液中加入某些重金屬鹽,可以使蛋白質性質發生改變而凝聚,進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作變性,性質改變,是化學反應,無法復原。
把動物脂肪或植物油與氫氧化鈉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鍋內攪拌加熱,反應後形成的高級脂肪酸鈉、甘油、水形成混合物(膠體)。往鍋內加入食鹽顆粒,攪拌、靜置,使高級脂肪酸鈉與甘油、水分離,浮在液面。
(3)沉澱反應常用的檢測方法有擴展閱讀:
蛋白質的變性
1、物理因素包括:加熱、加壓、攪拌、振盪、紫外線照射、X射線、超聲波等
2、化學因素包括:強酸、強鹼、重金屬鹽、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3、在熱、酸、鹼、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作用下,蛋白質會發生性質上的改變而凝結起來。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性。蛋白質變性之後,紫外吸收,化學活性以及粘度都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會下降。
4、蛋白質變性後,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們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質的變性凝固是個不可逆過程。
④ 高中化學常見的沉澱的顏色和判定驗證方法
AgBr 淺黃 ;AgI 黃
(鑒定:可滴入氨水至沉澱恰好溶解,則含Ag+,另外可根據顏色確定陰離子種類)
CuS,FeS 黑
(鑒定:在鹽酸中溶解,生成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陽離子可以通過溶解後溶液的顏色或焰色反應確定)
Cu(OH)2 藍色,絮狀
Fe(OH)3 紅棕色,絮狀
Fe(OH)2 白色→灰黑色→紅棕色(被氧化)
Cu2S 磚紅色(一般只出現在鑒定醛基的反應中不會叫你鑒定的)
硅酸白色膠狀沉澱(加強鹼溶液溶解)
其餘常見的基本都是白色
鑒定沉澱更多的是已知溶液中反應物,可以通過對溶液中離子的鑒定判斷
就記住:
含碳酸根的就是加酸再通入澄清石灰水
含亞硫酸根就是加酸通入品紅溶液
氫氧化鋁就是加酸加鹼都溶解
PS:
「氫氧化銀 AgOH 白色」AgOH是會自動分解的,其實所謂的氫氧化銀沉澱是Ag2O
3L從別的地方粘貼過來最好看一看,免得鬧笑話~
⑤ 化實驗中怎樣檢驗沉澱是否完全的方法
取少量上層清液於小試管中,滴加沉澱液,若不再有沉澱產生,則沉澱完全;若還有沉澱生成,則不完全。
⑥ 沉澱是否洗滌干凈的判斷方法
向漏斗中加少量蒸餾水至沒過沉澱,濾干後重復操作2~3次。
判斷標准:
取最後的洗滌液少量於試管中,加入相應的溶液,(如沉澱可能吸附Ba2+,就加入SO42-).如果沒有沉澱產生,證明沉澱已經洗滌干凈
(6)沉澱反應常用的檢測方法有擴展閱讀:
沉澱(precipitation)是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於反應物所在溶液的物質。
從液相中產生一個可分離的固相的過程,或是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的難溶物質。沉澱作用表示一個新的凝結相的形成過程,或由於加入沉澱劑使某些離子成為難溶化合物而沉積的過程。產生沉澱的化學反應稱為沉澱反應。物質的沉澱和溶解是一個平衡過程,通常用溶度積常數Ksp來判斷難溶鹽是沉澱還是溶解。
溶度積常數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難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中,組成沉澱的各離子濃度的乘積為一常數。分析化學中經常利用這一關系,借加入同離子而使沉澱溶解度降低,使殘留在溶液中的被測組分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沉澱可分為晶形沉澱和非晶形沉澱兩大類型。硫酸鋇是典型的晶形沉澱,Fe2O3·nH2O是典型的非晶形沉澱。晶形沉澱內部排列較規則,結構緊密,顆粒較大,易於沉降和過濾;非晶形沉澱顆粒很小,沒有明顯的晶格,排列雜亂,結構疏鬆,體積龐大,易吸附雜質,難以過濾,也難以洗干凈。
參考來源:網路-沉澱
⑦ 沉澱滴定法都用於什麼實驗
能生成沉澱的反應很多,但並非所有沉澱反應都能用於滴定分析,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生成的沉澱組成恆定,而且溶解度必須很小;
(2)沉澱反應必須迅速、定量地進行;
(3)必須有合適的方法確定滴定終點。
同時滿足以上三點的沉澱反應並不多見,其中最重要的是用Ag+沉澱鹵素離子和SCN-等,即所謂的銀量法,可用於測定鹵素離子(F-除外)、SCN-、CN-、Ag+。
銀量法中指示終點的方法有:
摩爾法:以K2CrO4為指示劑,用AgNO3直接滴定Cl-或Br-。
佛爾哈德法:以鐵銨礬為指示劑,用NH4SCN直接滴定Ag+,也可以間接滴定鹵素離子。
法揚司法:使用吸附指示劑,可測定鹵素離子、SCN-、Ag+,以及Ba2+和[SO4]2-。
電位法:根據化學計量點附近的電位突躍確定滴定終點。
除了銀量法,還有兩個典型反應可用於沉澱滴定:
NaB(C6H5)4
+
K+
=
KB(C6H5)4↓
+
Na+
2K4Fe(CN)6
+
3Zn2+
=
K2Zn3[Fe(CN)6]2↓
+
6K+
⑧ 生物鹼的沉澱反應
大多數生物鹼在酸水或稀醇中能與某些試劑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復鹽或分子絡合物,這些試劑稱為生物鹼沉澱試劑。
1.常用的生物鹼沉澱試劑
碘化物復鹽、重金屬鹽、大分子酸類等。常見的生物鹼沉澱試劑有碘-碘化鉀試劑、碘化鉍鉀試劑、碘化汞鉀試劑等。
2.生物鹼沉澱反應的條件
(1)反應環境
生物鹼沉澱的反應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進行。
(2)凈化處理
共存的蛋白質、多肽、鞣質等成分,這些物質也能與生物鹼沉澱試劑發生沉澱的反應。為了避免其干擾,可將酸水液經鹼化後用氯仿萃取,除去水溶性干擾成分,然後用酸水從氯仿中萃取出生物鹼,以此酸水液進行沉澱反應。
3.生物鹼沉澱反應陽性結果的判斷
(1)陽性結果判斷
一般需選用三種以上的沉澱試劑進行反應,如果均有生物鹼的沉澱反應,可判斷為陽性結果。
(2)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少數生物鹼不能與一般生物鹼沉澱試劑產生沉澱反應。如麻黃鹼、咖啡鹼與多數生物鹼沉澱試劑不能發生沉澱反應。
②中葯中有些非生物鹼類物質也能與生物鹼沉澱試劑產生沉澱的應,如蛋白質、多肽、氨基酸、鞣質等。
4.生物鹼沉澱反應的應用
(1)檢識反應
(2)指導生物鹼的提取分離
(3)生物鹼的分離純化
(4)薄層或紙層色譜的顯色劑
⑨ 常用的沉澱滴定法都有哪些
沉澱滴定是以沉澱反應為基礎的一種滴定方法,常用的有銀量法,多用於鹵素的測定。
硫酸根通常也可以利用沉澱滴定的方法來進行定量。董亦斌利用該方法對鍍銅液中的硫酸根進行滴定,選用KI作為指示劑,可以簡便、快速的得到鍍液中硫酸根濃度。
⑩ Ascoli沉澱實驗是怎樣的
vAscoli試驗(炭疽熱沉澱反應):
炭疽桿菌菌體多糖抗原能耐熱、耐腐敗,對於不適合進行炭疽芽胞桿菌培養的陳舊標本或已腐敗的屍體臟器標本,經長時間煮沸,仍可與相應免疫血清(抗體)發生沉澱反應。
常用於皮革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