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望舌診病最簡單方法

望舌診病最簡單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5 03:00:29

㈠ 中醫看病的方法

中醫看病採用「四診」,即望、聞、問、切。


望診,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體和局部的情況聞診,聞就是用耳朵聽,用鼻子聞。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語言流暢, 反應靈敏;無神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滯, 反應遲鈍, 語無倫次。局部的望診,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臟腑, 望舌包括望舌質和望舌苔兩方面。

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㈡ 中醫是如何用「舌診」進行診斷

中醫診法有豐富的內容,舌診是中醫診法的重要內容之一。舌診,又稱望舌,是隨著祖國醫學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幾乎成為每一個中醫臨證的檢查常規。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民的保健意識逐步增強,舌診作為一種檢測健康、診斷疾病的技術,將會走進千家萬戶,為人類造福。
舌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
中醫學認為,舌與內臟有著密切的聯系,主要是通過經脈的循行來實現的。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乃胃氣所蒸。在生理上,臟腑的精氣可通過經脈聯繫上達於舌,發揮其營養舌體的作用並維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動。在這種正常狀態下,舌像呈淡紅色,舌質地紅潤,不淺不深,紅活潤澤,上罩薄白苔,不幹不濕。在病理上,臟腑的病變,也必然影響精氣的變化而反映於舌。用現代醫學的術語來講,就是當機體罹患各種疾病時,會影響到內分泌功能、血液的成分及神經的傳導和消化功能等的變化,均會不同程度地從舌像上反映出來。故舌被稱為臟腑之外候,能夠顯示機體內環境的變化。曹炳章《辨舌指南》說:「辨舌質可辨臟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淺。」就是說臨床上疾病的輕重緩急、吉凶轉歸都可以從舌像上觀察出來。從生物全息律的觀點來看,任何局部都近似於整體的縮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體應內臟部位之說。其基本規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觀察舌像的變化,有助於辨別疾病,分析疾病的病機變化,評價臨床治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錯綜復雜的疾病有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假象或類似的徵象,也就是說,一種舌像可能反映多種疾病,而同一種疾病有可能出現兩種或多種舌像。舌是疾病變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客觀依據,但不是必要的臨床表現,分析舌像時,要與脈診等診斷法相結合才具有臨床意義。
望舌診病要講究方法。
首先,光線要好,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對於體位,一般要求正坐姿勢,重病卧位亦可。要盡量張開口,自然舒展地將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
注意一些因素的影響。
飲食常使舌苔形、色發生變化。如某些食物或葯物,會使舌苔染色,稱為「染苔」,有時也可影響舌質變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可使舌質較紅;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一般舌苔少,或較乾燥;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現黃褐色、灰黑色舌苔或無舌苔;復方甘草片、金嗓子喉寶等葯物可將舌苔染成黑色;黃連素、核黃素可將舌苔染成黃苔;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變膩;食綠色蔬菜如黃瓜、茴香等可染綠苔;兒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飲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
正常舌像,往往隨不同季節和不同時間而稍有變化。如夏季暑濕盛時,舌苔多厚,或有淡黃色;秋季燥氣當令時,苔多薄而干;冬季嚴寒,舌常濕潤。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進食後則舌苔變薄;剛剛起床,舌色可見暗滯,活動之後,往往變得紅活。
望舌診病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望舌體和望舌苔。
舌體主要觀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態。
正常的舌質應有生氣和光澤,即所謂榮潤紅活,此為有神。表示健康,即使有病,也是善候。如失去光彩則非佳候。所以,舌神之有無,反映了臟腑、氣血、津液之盛衰,關繫到疾病預後的吉凶。
舌色正常時呈淡紅色。身體感染疾病時,舌黏膜上皮增生肥厚或萎縮變薄等,均可引起舌色改變。舌色淡於正常,甚至全無血色,稱「淡白舌」,主虛證、寒證,多見於各種貧血和嚴重營養不良患者。各種原因引起的長期慢性失血或急性大出血,也可出現淡白舌。臨床上以淡白舌的輕重不同來判斷血紅蛋白減少的程度。深於正常稱「紅舌」,多見於熱證,如風熱感冒可見舌尖紅(上以候上)。比鮮紅更深一層稱「絳紅舌」,絳紅舌多因病情逐步發展、從鮮紅舌演變而來,常見於感染性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中醫講的溫病熱如營血即可見絳紅舌。在一些慢性疾病中,紅絳舌的出現常為不良的先兆,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出現絳紅設,且舌苔全無,提示真陰損傷、熱毒內盛,治療起來就很困難。舌色如紅色中帶青或藍色稱為「青紫舌」,而青紫舌比紅絳舌嚴重,祖國醫學將此舌描述為肺氣已絕來表示病情的嚴重程度。現代醫學認為青紫舌多發生於不可逆的微循環休克,或某些傳染病高熱期和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青紫舌還與呼吸功能衰竭有關,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等。
舌形即舌的形態。舌形有老嫩之分。老是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一般見於實證。嫩是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一般見於虛證。舌體腫大,盈口滿嘴,甚者不能閉口,不能縮回,稱為腫脹舌。其成因有三:一是心脾有熱,舌多鮮紅而腫脹,甚者伴有疼痛;一是素善飲酒,又病溫熱,多見舌紫而腫脹;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滯,則舌腫脹而青紫晦暗。舌體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主氣血兩虛和陰虛火旺。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氣血兩虛。瘦薄而色紅絳乾燥者,多是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各種形態明顯的裂溝,稱裂紋舌。多見於以下情況:一是陰虛,如發熱時間較長、飲食不多,又用發汗葯物退者容易出現;一是血虛不潤,如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一是脾虛濕侵。這種舌形還可見於一些健康人。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稱為齒痕舌或稱齒印舌。有時與胖大舌同見,多是脾虛或氣虛。
舌態是指舌體的動態。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謇澀,稱為「舌強」。 主熱入心包、高熱傷津、痰濁內阻、中風或中風先兆。臨床見於各種腦炎、腦膜炎、急性腦血管病。舌體軟弱,無力屈伸,痿廢不靈,稱為「痿軟舌」。 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氣血俱虛;新病舌干紅而痿,是熱灼津傷;久病舌絳而痿,是陰虧已極。臨床多見於急性熱病及腦血管病。酒精中毒病人,可出現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主,稱為「顫動舌」。 舌體偏於一側,稱「歪斜舌」。主中風或中風先兆。

㈢ 舌苔發白是怎麼了是哪裡有恙嗎胃不好嗎什麼葯可以解決

到醫院裡面檢查一下,中托太久,或者到葯店買一種名叫摩羅丹的胃葯,我父親吃了以後就沒疼了,效果很好的。

㈣ 舌診問診有科學依據嗎

舌診是通過觀察舌頭的狀態來判斷身體狀況 很多生理問題與舌頭的外在表現是相互關聯的 所以可以從這得出一些判斷 但並不是完全靠舌診就能下最終診斷並開葯
問診也是一樣 通過詢問病人的自我感受 獲得基本信息
這兩種方法都是診療的手段 但並不是只靠這兩種手段就可以確診所有病症 懂?
沒有哪個醫生會說我只看患者舌頭或者只問患者問題就可以確診,OK?
別天天偽科學偽科學的 你先把科學是什麼搞清楚 然後再來談偽科學 從你的問題就能看出來你對科學都一知半解

㈤ 中醫看舌頭不把脈看的出來嗎

不知道您聽沒聽說過「舌為心之苗」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中醫上講,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也就是說心臟有什麼不舒服,看舌頭就知道了。

其實不光是心臟,很多身體的內臟健康問題,都可以在舌頭上找到蛛絲馬跡。所以,自古舌診就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手段。

那您可能問了,我自己在家可以給自己做舌診么?當然是可以的。

你需要找一面鏡子,然後先看舌尖、再看舌頭的中間和兩側,最後看舌頭的根部,要特別注意觀察舌頭的顏色舌苔,這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

1、舌質發紫有瘀點

一般來說這是身體里血脈不暢的結果,很多冠心病患者都有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到醫院心內科進行檢查。

2、舌苔發干、發黃

一般來說這是身體里存在陰虛火旺的症狀,需要養陰滋陰,在飲食上注意不要吃上火的食物。

3、舌苔薄白、舌體大、有齒痕

說明身體里可能存在濕氣,一般是和脾虛有直接關系的,需要健脾祛濕,比如多吃一些薏苡仁、紅小豆、白扁豆等食物。

4、舌苔厚膩、發黃、口臭嚴重

說明你可能存在胃火較大的症狀,需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特別是應該多吃苦瓜、苦菜這樣祛胃火的食物。

5、舌苔發黑、舌尖發紅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除了先天因素以外,主要可能是存在嚴重的胃腸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需要格外注意。

6、舌頭上有裂紋

這種裂紋一般稱之為「裂紋舌」,有一些朋友可能從小就有,一般來說是不用治療的。但是如果生病之後長出裂紋,並且舌紅沒有舌苔的話,需要小心氣血兩虛的問題。

以上是中醫常用的舌診經驗,希望大家能夠掌握其中的一些原理,發現自己健康的蛛絲馬跡,及時進行自我調理。

既然說「心開竅於舌」,那麼經常活動舌頭對心血管健康是大有好處的。這里送給大家一個用舌頭養生的小方法,比如說您在沒事的時候,可以讓舌頭做做伸縮運動,或是在嘴裡隨意的攪動,這樣嘴裡會有很多的津液(唾液)出來,大家可以把這些津液吞到肚子里,經常這樣做,能起到靜養心神和養心護心的作用。

㈥ 如何看舌苔

1、什麼是舌苔、舌質
望舌苔: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舌苔的形成,正常由胃氣所生,故健康人的舌苔多薄白。舌質包括了舌頭的大小、形狀、顏色、厚薄度、軟硬度以及表面裂紋情況。
2、正常的舌象什麼樣
正常舌象可概括為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具體地說,就是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
3、伸舌頭的方法
伸舌也有學問,一定要在光線充足下進行,伸舌時要自然,舌體放鬆,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盡量張大(但不要過分用力),使舌體充分暴露。不要輕易刮舌苔,那樣容易看不清真實的舌苔。
4
4、都看舌頭什麼
望舌也有順序,一般看舌尖,再看舌中、舌側,最後看舌根部,同時看舌體(舌質)的色質和舌苔的厚薄、顏色等。

㈦ 生理變異,病理舌象如何鑒別

舌診是觀察病人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診的重要內容,是中醫診法的特色之一。舌診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望舌診病的記載.如《素問·刺熱》曰:「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指出表邪傳里,肺胃熱盛,舌苔變黃的轉化規律。《靈樞·經脈》日:「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等。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將舌診作為中醫辨證的一個組成部分,《金匱要略》指出「病人胸滿,唇痿舌青,…一為有瘀血。」以舌青作為有瘀血的依據。元代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中,記載舌象圖36幅,結合臨床進行病機分析,並確定方葯及推測預後。明清時代,隨著溫病學派的興起,對辨舌驗齒尤為重視,對溫病的辨證論治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臨床實踐證明.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舌的變化迅速而又鮮明,它猶如內臟的一面鏡子,凡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病情的淺深、預後的好壞,都能較為客觀地從舌象上反映出來,成為醫生診病的重要依據。近代,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對舌診的研究更加深人.開展了舌診現代化、客觀化的研究,對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舌象的臨床應用有了新的拓展。
第一節舌診概說
一、舌的形態結構
舌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組成,故《靈樞·經脈》說:「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它附著於口腔底部、下領骨、舌骨,呈扁平而長形。其主要功能是辨別滋味,調節聲音,拌和食物,協助吞咽。《靈樞·憂恚無言》說:「舌者,音聲之機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中藏經·論小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說:「舌之官也,和則能言而機關利健,善別其味也。」舌肌是骨骼肌,呈縱行、橫行和垂直方向排列,使舌自由地伸縮、捲曲,柔軟而無偏斜,保證了舌的功能活動。
舌的上面叫舌背,中醫稱為舌面,下面叫舌底。舌背又分為舌體和舌根二部分,舌體和舌根之間有一條人字界溝。伸舌時一般只能看到舌體,故中醫診舌的部位主要是舌體。舌體的前端稱為舌尖;舌體的中部稱為舌中;舌體的後部、人字形界溝之前.稱為舌根;舌體兩側稱為舌邊。舌體的正中有一條不甚明顯的縱行皺褶,稱為舌正中溝(圖3-1)。當舌上卷時,可看到舌底。舌底正中線上有一條連於口腔底的皺襞,叫舌系帶。系帶終點兩側各有一個小圓形突起,叫舌下肉阜,皆有腺管開口,中醫稱其左側的為金津,右側的為玉液,是胃津、腎液上朝的孔道(圖3-2)。
舌面上覆蓋著一層半透明的黏膜.舌背黏膜粗糙,形成許多突起,稱為舌乳頭。根據形狀不同,舌乳頭分為絲狀乳頭、蕈狀乳頭、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四種。其中絲狀乳頭與蕈狀乳頭對舌象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輪廓乳頭、葉狀乳頭與味覺有關。
絲狀乳頭數目最多,分布在舌尖、舌體和舌緣,呈細長圓椎形,高2~3mm。它的復層扁平上皮常有角化和脫落,再混以食物殘渣、唾液等,使舌黏膜表面復以一層白色薄苔,稱舌苔。此處上皮的形狀和顏色,常隨健康情況而發生改變。
蕈狀乳頭數目較少,多見於舌尖,散在於絲狀乳頭之間,呈蕈狀.基部窄而頂端鈍圓。上皮表面比較平滑,有時可見有味蕾存在,固有膜中血管豐富,故乳頭呈紅色,肉眼觀察呈紅色小點。蕈狀乳頭的形態及色澤改變,是舌質變化的主要因素。
二、舌診原理
舌與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有著密切的聯系。
舌為心之苗。《靈樞·脈度》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昧矣。」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因心主血脈,而舌的脈絡豐富.心血上榮於舌,故人體氣血運行情況,可反映在舌質的顏色上;心主神明,舌體的運動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體運動是否靈活自如,語言是否清晰,與神志密切相關。故舌與心、神的關系極為密切,可以反映心、神的病變。
舌為脾之外候。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覺,而《靈樞·脈度》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故曰脾開竅於口。中醫學認為.舌苔是由胃氣蒸發谷氣上承於舌面而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應,如章虛谷說:「脾胃為中土,邪入胃則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舌體賴氣血充養,所以舌象能反映氣血的盛衰。而與脾主運化、化生氣血的功能直接相關。
肝藏血、主筋,足厥陰肝經絡舌本;腎藏精,足少陰腎經循喉嚨,夾舌本;足太陽膀胱經經筋結於舌本;肺繫上達咽喉,與舌根相連。其他臟腑組織,由經絡溝通,也直接或間接與舌產生聯系,因而其他臟腑一旦發生病變,舌象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所以觀察舌象的變化,可以測知內在臟腑的病變。
臟腑的病變反映於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對此古代醫籍有不同的劃分記載.其中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舌質候五臟病變為主,側重血分;舌苔候六腑病變為主,側重氣分。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變;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變;舌根多反映下焦腎的病變:舌兩側多反映肝膽的病變(圖3_3)。另外,《傷寒指掌-察舌辨證法》還有「舌尖屬上脘,舌中屬中脘,舌根屬下脘」的說法。根據臨床觀察,如舌尖紅
赤或破潰,多為心火上炎;舌體兩側出現青紫色斑點.
多為肝經氣滯血瘀;若舌見厚膩苔,多見於脾失健運所
致的濕濁、痰飲、食積;若舌苔出現剝脫,在舌中多為
胃陰不足,在舌根多為腎陰虛等等。說明某些內臟病變
在舌象變化方面有一定的規律,但並非絕對.因為疾病
表現是錯綜復雜的,故還須結合其他症狀進行綜合分析。
舌為血脈豐富的肌性組織,有賴氣血的濡養和津液 圖3.3舌面臟腑部位分屬圖
的滋潤。舌體的形質和舌色,與氣血的盛衰和運行狀態有關;舌苔和舌體的潤燥與津液的盈虧有關。舌下肉阜部有唾液腺體的開口,中醫認為唾為腎液、挺為脾液,皆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輸布離不開臟腑功能,尤其與腎、脾胃等臟腑密切相關,所以通過觀察舌體的潤燥,可判斷體內津液的盈虧及病邪性質的寒熱。
三、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舌診以望診為主,有時還須結合聞診、問診和捫摸揩刮等方法進行全面診察。
(一)望舌的體位和伸舌姿勢
望舌時,醫者姿勢可略高於患者,以便俯視口舌部位。患者可以採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線,頭略揚起,自然地將舌伸出口外,舌體放鬆,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盡量張口使舌體充分暴露。如伸舌過分用力,舌體緊張捲曲,或伸舌時間過久.都會影響舌體血液循環而引起舌色改變,或舌苔緊湊變樣,或干濕度發生變化。
(二)診舌的方法
望舌的順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邊,最後看舌根部。由於舌質的顏色易變,伸舌較久則隨血脈的運營變化而使舌質色澤失真,而舌苔覆蓋於舌體上,一般不會隨觀察的久暫而變化,因而望舌應當先看舌質,再看舌苔。再根據舌質、舌苔的基本特徵.分項察看.望舌質,主要觀察舌質的顏色、光澤、形狀及動態等;察舌苔,重點觀察舌苔的有無、色澤、質地及分布狀態等。在望舌過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確,盡量減少患者伸舌的時間,以免口舌疲勞。若一次望舌判斷不準,可讓病人休息片刻後,再重新望舌。根據臨床需要,還可察看舌下靜脈。
除了通過望診了解舌象特徵之外,為了使診斷更加准確.必要時還應配合其他診察方法。如清『梁玉瑜在《舌鑒辨證》中提出用刮舌驗苔的方法進行舌診,認為颳去浮苔,觀察苔底是辨舌的一個重要方面。刮舌可用消毒壓舌板的邊緣.以適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質.多為里有實邪;刮之即去,舌體明凈光滑者,多為虛證。如需揩舌,可用消毒紗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許清潔水在舌面上揩抹數次。這兩種方法可用於鑒別舌苔有根無根,以及是否屬於染苔。
此外,還可以詢問舌上味覺的情況,舌體是否有疼痛、麻術、灼辣等異常感覺,舌體運動是否靈活等,以協助診斷。
(三)診舌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舌診所獲得的信息准確,必須注意排除各種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虛假舌象。望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光線影響
光線的強弱與色調,對顏色的影響極大,常常會使望診者對同一顏色產生不同的感覺,稍有疏忽易產生錯覺。正如《辨舌指南·觀舌之心法》所說:「燈下看黃苔,每成白色,然則舌雖可憑,而亦未盡可憑,非細心審察,亦難免於錯誤矣。」
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如在夜間或暗處,用日光燈為好,光線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對有色的門窗。如光線過暗,可使舌色暗滯;日光燈下,舌色多偏紫;白熾燈下,舌苔偏於黃色;用普通燈泡或手電筒照明,易使舌苔黃、白二色難於分辨。周圍有色物體的反射光,可使舌色發生相應的改變。
2.飲食或葯品影響
飲食及葯物可使舌象發生變化。如進食之後,由於食物的反復磨擦,使舌苔由厚變薄;飲水後,可使乾燥舌苔變為濕潤。過冷過熱的飲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發生改變,如剛進辛熱食物.舌色可由淡紅變為鮮紅,或由紅色轉為絳色。過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鎮靜劑,可使舌苔厚膩;長期服用某些抗生隸,可產生黑膩苔或霉腐苔。
某些飲食或葯物,會使舌苔染色,稱為染苔。如飲用牛奶、豆漿、鋇劑、椰汁等可使舌苔變白、變厚;食用花生、瓜子、豆類、核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時間可使舌面附著黃白色渣滓.易與腐膩苔相混;食用蛋黃、橘子、柿子、核黃素等,可將舌苔染成黃色;各種黑褐色食品、葯品,或吃橄欖、酸梅,長期吸煙等,可使舌苔染成灰色、黑色。一般染苔多在短時問內自然退去,或經揩舌除去,與病情亦不相符。如有疑問,可詢問飲食、服葯等情況進行鑒別。
3.口腔對舌象的影響
牙齒殘缺.可造成同側舌苔偏厚;鑲牙可以使舌邊留有齒痕;睡覺時張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乾燥等等。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異常,都不能作為機體的病理徵象,臨床上應仔細鑒別,以免誤診。
四、舌診的內容和正常舌象
(一)舌診的內容
舌診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是指舌的肌肉脈絡組織,為臟腑氣血之所榮。望舌質包括舌的顏色、形質和動態,以診察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舌苔是指舌面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是胃氣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診察苔質和苔色兩個方面的情況,以察病邪的性質、淺深.邪正的消長。《醫門棒喝》說:「觀舌質可驗其正之陰陽

㈧ 「望」用來診斷什麼

望診,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中醫通過大量的醫療實踐,逐漸認識到機體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系非常密切。如果臟腑陰陽氣血有了變化,就必然反映到體表。正如《靈樞·本臟篇》所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中醫的望具體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異常,舌頭是否過紅,舌苔是否過厚,舌苔顏色是白還是黃,口腔是否有炎症,顏色是否過紅或過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還是稠,顏色黃色還是白色,耳朵外形、性狀,主要看耳輪耳輪肉厚的腎先天就比較好,然後有沒有耳鳴或者耳炎。註: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腎主耳。解釋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問題,舌頭有問題就是心臟不好,口腔問題就是脾不好,鼻子的問題就是肺不好,耳朵有問題就是腎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頭又有細分,在眼睛裡面還具體分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問題,比如近視、眼神恍惚都是肝的問題,通過養肝是可以治好的,現在就很多通過養肝治好近視的(這在西醫是基本不能治療的)。眼白對應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紅了,則說明心火熱了,引起眼白的毛細血管發炎充血。舌頭邊沿反應的是心臟問題,舌頭紅了說明心火熱,要降火和養心。舌苔則反映的是脾胃的問題,舌苔黃,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說明脾胃寒了,要養胃養脾。
分類
簡單來說,望診包括一般望診和舌診兩部分內容,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態 望五官等,舌診包括望舌質望舌苔。望診首先是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如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如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表示病情較重。通過望神可以對病人的病情和預後,做一個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察色主要觀察面部的顏色和光澤,根據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氣血盛衰和疾病發展變化。正常中國人面色微黃,紅潤光澤,若出現異常色澤稱為病色,常見的有:白色,主虛主寒 主失血;黃色,主虛主濕;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兒驚風;紅色,主熱;黑色,主腎虛。
望形態是指望形體和動態,如形肥食少為脾虛有痰。形瘦善飢,為胃中有火。躑卧喜靜,多屬寒證。煩躁喜動,多屬熱症。張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項背強急,角弓反張是痙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是危重證候。
中醫經驗認為五臟開竅於五官,五官內應於五臟,通過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內臟病變,如目赤紅腫,多為肝火或風熱,兩目上竄,直視或斜視為肝風內動,耳輪乾枯焦黑為腎精虧耗,鼻翼煽動為邪熱蘊肺,牙齦腫或兼出血屬胃熱亢盛。
望舌診病是中醫長期實踐積累的獨特察病手段,主要觀察舌質和舌苔,舌質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著的苔狀物,舌質可以反映五臟的虛實,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體的深淺,正常人是淡紅舌,薄白苔。若舌質淡白主虛,主寒,舌質紅主熱,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證寒證,黃苔主黑證熱證,黃而厚膩是濕熱或痰熱,苔薄病情輕,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進,由厚變薄表示病退。臨床上通常把舌質和舌苔變化聯系起來,綜合判斷,中醫經驗,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脈,因為舌象能比較准確及時反映機體生理病理狀況。熟練運用望診,對疾病的診斷既快又准,所以中醫說「望而知之謂之神」。
望五官知五臟
根據中醫的「全息理論」,臉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現與人體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口是食物進入的門戶,故與脾胃相關。從嘴唇的外觀,即可看出一些脾胃問題。比如,嘴唇發烏,可能是脾胃虛寒;嘴唇顏色過紅,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蒼白,可能存在體內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貧血、脾胃功能低下等問題;如果口角潰爛,可能是脾胃過熱所致。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故與肺相關。如果鼻子看起來很紅,可能是肺熱所致,也可能是內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異常乾燥,則可能是由於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所謂「肝開竅於目」,眼睛與肝臟密切關聯,得了肝病就會表現在眼睛上,出現雙目發黃、兩個眼角發青。眼睛看不清東西,可能與肝血不足有關;如果出現眼睛發紅發脹的情況,可能與體內肝火旺盛有關;如果眼睛發干,可能是陰血不足所致。
耳朵是聽覺器官,《黃帝內經》里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因而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症狀,反之,如果聽力敏銳,說明腎器官較好。
舌頭是味覺器官,與心臟關聯。如果舌尖顏色很深,可能是心臟有火;如果出現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環不好;舌頭長瘡,可能是心火過旺,與飲食和心情都有關。有些心臟疾病還會導致舌頭不靈活、舌蜷縮等問題。
其實,除了五官,眉間印堂、顴骨之下、鼻子兩旁、人中處的顏色變化也會預示著身體問題。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印堂看起來蒼白無光,可能是肺虛所致;鼻子兩旁與小腸相關,如果此處顏色較黃,並且沒有光澤,可能是脾胃虛;顴骨下邊與腎相關,如果發黑,可能是腎有問題;人中位於鼻孔下側,與生殖器、膀胱相關,如發黑,也可能是腎虛。
當然,面色的微小變化通常比較難辨別,所以一旦發現自己臉上的某些部位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就說明問題可能比較嚴重了,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望舌苔原理
舌為胃之外候,以輸送食物入食管胃脘之用。其舌體之組織,系由第五對腦筋達舌,其功用全賴此筋運動。舌下紫青筋二條,乃少陰腎脈上達,名曰金津、玉液二穴,所以生津液以濡潤舌質,明,其辨症之識,必有毫釐千里之誤,此原理之不可不講也。夫舌之表面,乃多數極小乳頭,鋪合而點,其不易見高起一日三餐,故苔亦日有三變,謂之活苔,無病之象也。其所以有變者,因飲食入胃時,將腐濁之氣,遏郁下降,故苔色一退;至飲食腐化,濁氣上蒸,苔色又生。胃中無腐濁,則苔薄而少,有腐胃中正色不能直達而上,故有暫白之時;青為絕色,青綠之色,見於舌上,其人命必危。其外尚有似黃非黃、似白非白,各類間色,皆條分於後,以備後學細心參考。
望痰辯病
中醫學上,按咳嗽排出的痰色或痰質和量,加以辨症下葯,基本上可分為六類:
痰液瀦留在體內,不僅會使呼吸道致病原生長繁殖,導致炎症的惡化,還會阻塞支氣管,發生缺氧、呼吸困 難等情況。
一、肺寒咳痰:
咳出之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惡寒重而發熱輕微、咳嗽胸痛、喘促、面色青白等。
二、肺熱咳痰:
咳出之痰色黃、粘稠、有塊、或痰中帶血、並有發熱咳嗽、胸痛喘促、面紅目赤、咽喉紅腫疼痛、口渴唇燥、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等現象。
三、風邪犯肺
痰液清稀多泡沫,伴見有發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癢、頭身痛、舌邊尖紅、舌薄白等狀況。
四、陰虛肺燥
痰少粘稠難出,咳痰帶血。若是燥邪所致,一般有發熱、惡寒、胸痛、唇黑、鼻燥、咽干口渴。
若陰虛所致,則有虛煩不寐、潮熱盜汗、兩顴紅赤、舌鮮紅少苔等症狀。
五、濕邪犯肺
咳痰量多,白滑易咳出,四肢困重無力、眩暈嗜卧、晚悶納呆。
六、濕熱蘊肺
咳吐濃血痰或咳痰腥臭、高熱或潮熱、胸悶疼痛,喘不得卧,口燥咽干、煩躁不安。

㈨ 教你如何看五官識別疾病

從頭發的顏色看疾病! 中醫認為,五官與身體的五臟健康息息相關,五官氣色之好壞透露出人體健康的蛛絲馬跡。因此,只要善於每天早晨在照鏡子時好好觀察臉上一些變化,再綜合自覺症狀等,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就能大致掌握,可以讓你及時就醫。 臉色:氣血是否順暢 面部的色澤是氣血通過經絡上注於面而表現出來的,氣血的盛衰及運行情況,必定會從面色上反映出來。 臉色潮紅:心臟可能有問題 臉色常常像嬰兒一樣經常紅撲撲的人,並非是好事,尤其需要注意心臟方面的健康狀況,比如患有狹心症、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這些疾病潛在病因的人,多半擁有一個紅紅的臉蛋。當身體的血液循環不良時,就會使得體內熱氣不平衡,而造成上半身熱下半身冷的狀況,同時腿部容易累積過多的水分而呈現浮腫的症狀。心臟若無法正常運作,就會造成體內的熱分布不均而使得臉色容易潮紅。面頰發紅是高血壓的徵象。要注意減少吸煙量或戒煙,經常量血壓。 臉上長斑:警惕婦科疾病 臉上長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葯外,更多時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內分泌失調性疾病,諸如月經不調、痛經、子宮附件炎、不孕症等。中醫將成年女性面部色斑稱為「肝斑」,並認為肝鬱氣滯的人易出現面部色斑,也就是說,情緒異常與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調暢情志才是預防和治療面部色斑的關鍵。 長斑往往是體內病情變化的徵兆。斑的產生是氣血津液不流通,郁積在上半身所致。血液之所以阻滯,原因多是肝脾腎的虛弱。肝脾受阻,發於臉面為色斑,發於體內則形成囊腫、炎症。這種「病變斑」,往往還伴有臉色發黃、發灰、發暗的症狀。女性臉色不好主要是由於失血性貧血造成,月經不規律、經量過大是普遍的原因。 醫生提醒: 臉色發黃是脾虛的表現,如果突然出現臉色變黃,則很可能是肝膽功能不佳的跡象,急性黃疸型肝炎、膽結石、急性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會發出上述「黃色警報」; 臉色發黑是腎虛的表現,應適當多吃一些補腎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 嘴巴:體內是否積熱 當腸胃功能減緩時,容易出現口臭、口腔會比較乾燥的情況,同時臉色偏黃。而胃功能異常亢進而引發胃部發炎時,則會在嘴角冒出痘痘、舌頭發紅等。 唇色過紅:防止「上火」 嘴唇紅潤是健康的證明,不過若是像塗了口紅般深紅,反而是不健康的表示。紅色在中醫里代表著熱症,體內囤積過多的熱,小心上火。正常人的嘴唇紅潤,干濕適度,潤滑有光,如果身體有問題,嘴唇會及時給你信號噢! 唇色蒼白:貧血的可能性很大 由於嘴唇的表皮很薄,所以能完全反映出血液的顏色。若是唇色變淺,表示血紅素不足。若是嘴唇過白,則表示有貧血的可能。如果同時伴有指甲蒼白的症狀,則貧血可能性極大。 醫生提醒: 如果你早晨起床時發現枕邊流了一灘口水,則有可能代表著你的腸胃虛弱。而且,通常伴有胃鳴、腹瀉、體溫較低等其他相關症狀。 當你被口臭所困擾時,你應當考慮自己是否胃火旺盛引起,或者警惕是否患有鼻炎或牙齦疾病。此外,暴飲暴食造成的消化不良也會引起口臭,它通常伴有胃脹、打嗝等症狀。 舌頭:反映五臟虛實 去看中醫就會體驗到,望舌診病主要觀察舌質和舌苔,舌質可以反映五臟的虛實,表現外邪侵入人體的深淺。 舌質赤紅:積熱過多 若是舌頭整個看起來非常的紅,則表示體內積熱過多,而處於水分不足的狀態,往往伴隨著頭部或全身發熱的症狀。能量過剩而使得心臟亢奮或是肺部感染所引發的實熱,都會使得舌尖變紅。 舌質蒼白:身體虛弱 舌頭過白則表示血液不足,也就是有貧血的傾向,並且同時伴有容易疲勞、站立時出現暈眩、心慌等症狀。另外,當體溫過低時,比如寒冷,也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而使舌頭泛白,要注意區分。 舌頭發紫:血液過於濃稠 當人體血液中含有大量陳舊廢物、體內水分不足,或是患高血脂症時,會使血液的黏稠度上升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舌頭出現紫紺色的反應。舌頭偏紫的人,通常會有肩膀僵硬、腰痛、痛經等症狀。舌頭如果出現紫色斑點,表示身體某處的血管遭到阻塞,使得血液循環不順暢。 醫生提醒: 舌苔肥厚,幾乎看不到舌頭表面,有可能是飲食過量等因素引起的腸胃功能不良而造成的。此外,在發生重大疾病的時候,舌苔也會增厚。那種舌苔薄到幾乎看不見的情況,也預示著身體虛弱或是過敏體質。 舌面光滑如鏡,沒有舌苔,是消化性潰瘍的前兆;舌頭粗糙,表示營養缺乏,以及因鐵的吸收不良所引起的貧血。 牙齒:反映腎臟骨骼 在中醫里,有「腎生髓,主骨,齒乃骨之餘」的說法。牙齒的狀況,不僅表示著全身的骨骼健康,而且和腎臟的關系密切。如果牙齒或骨骼發育不好,通常腎臟功能也不盡如人意。 牙齦紅腫:胃炎或疲勞 中醫將牙齦視為胃的一部分,因此若是牙齦呈現紅腫的症狀,首先就應該懷疑是否有胃部發炎的情況發生。若同時牙齒變得松動,並伴隨強烈的口臭等症狀,則表示是牙周病。引起牙周病的原因,除了鈣質攝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幹凈外,同時也與過度疲勞造成免疫力降低有關。 牙齦出血:腸胃不好 牙齦容易出血的情形不僅會發生在牙齦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腸胃不好的人也很容易在刷牙時出現出血的傾向。腸胃不好時,由於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使得血管變得脆弱,只要稍微遇到刺激會造成微血管破裂。強健的牙齒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腸胃吸收功能上,因此要想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首先從加強腸胃開始做起。 醫生提醒: 無論你怎麼愛護牙齒,還是出現了蛀牙。這時,你要小心,這預示著全身的骨骼衰弱。尤其是對於更年期女性而言,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眼睛:反映肝臟問題 當肝臟發生毛病時,通常臉色和眼睛會有變化,如臉色發青,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減退、眼白部分變黃、容易流眼淚等。 眼白泛黃:預示肝膽出毛病了 若血液中分泌出過多的膽汁,則會出現眼白泛黃的症狀。這是因為膽汁本身為黃綠色的液體,由肝臟細胞分泌出來並貯藏在膽囊之中,具有幫助分解體內多餘脂肪的作用。當膽囊或肝臟的功能運作不良時會造成膽汁堵塞滯留,使得原本應從肝臟經膽管送到膽囊的膽汁從中漏出而流入到血液中,就會產生眼白泛黃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患上肝炎的人眼睛和皮膚會發黃的緣故。 眼瞼泛白:小心貧血 若眼睛黏膜上的血管顏色過淺,到了幾乎要看不見的情形,則可能意味著貧血。女性因為特殊的生理期,更容易發生貧血的症狀。所以,你最好經常對著鏡子翻開自己的眼瞼好好檢查一番。另外,也可能藉助站立時暈眩,稍微運動就心悸、氣喘不停、皮膚干澀無光澤、落發、指甲變得脆弱等症狀來判定是否為貧血。 眼皮浮腫:水分代謝不暢 即使睡前並沒有喝很多水,可有些人早晨起來總是發現自己眼皮浮腫。這個情形就是體內的水分調節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結果。造成水分代謝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腎臟機能或腸胃功能降低、心臟疾病等。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則需要綜合全身的症狀來進行判斷。若是眼皮浮腫,且容易疲勞、口乾舌燥、排尿不暢,則有可能是腎功能衰退。 醫生提醒: 有時候眼皮上冒出一些不會產生疼痛的黃白色小疙瘩,這是因為體內堆積了多餘的脂肪,這個症狀很有可能是體內膽固醇過高的信號。

閱讀全文

與望舌診病最簡單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木工加工方法和技巧 瀏覽:14
用水管和電線連接方法 瀏覽:207
如何學好英語的一些方法 瀏覽:612
做什麼美食用最樸素的方法 瀏覽:942
99x46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17
台式洗眼器使用方法 瀏覽:398
一般二氧化碳檢測方法 瀏覽:14
翡翠拋光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7
如何給干核桃仁脫皮最佳方法 瀏覽:451
關於關系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932
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方法 瀏覽:563
金礦石化學分析方法 瀏覽:920
白酒發酵的方法和圖片 瀏覽:159
手機微信掙錢的方法 瀏覽:290
速成鋼膠棒的使用方法 瀏覽:956
華為橫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6
筋膜炎用什麼方法檢查 瀏覽:178
真菌蘑菇稻草種植方法 瀏覽:496
胯部分離連接方法 瀏覽:942
高程測量的方法中高差計算公式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