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詠春拳基本功如何練
詠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種說法:一說是福建 永春縣嚴三娘 創造,一說是由少林寺和尚至 善從福建帶到廣州光孝寺,另一說是方永春所創造。該拳內容主要包括小稔頭、標子和尋橋 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為基本動作。身型要求護襠,沉肩,落膊,抱拳,護胸。主要手型有鳳眼拳、柳葉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橋、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馬、追馬等。攻防中多採用閃身、貼身、緊 迫和緊打,動作敏捷,快速,剛柔相間。
詠春拳基本功練習
一、轉馬:
用腳板轉,要鉗住,加上手法練習,如披肘等等。
二、進馬:
擦著地而進(不擦也行),重心在後腳,先慢速,再快速練習。
三、退馬:擦著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後腳,先慢速,再快速練習。
四、蛇形手:詠春拳的基本手。
五、連環拳:
放鬆練,打出速度,練到一定程度勁力就會自然出來了,再配合馬步練。
六、練馬力:
可獨腳站馬步,練馬力。
七、抓筷子:
練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練習(重點):
1、單圈手:
A(外橋手)與B(內橋手)雙攤手相對,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開再進攻,而此時B則順勢繞過A外側再用伏手壓住A,則A進攻不了了,接著由反方向回到雙攤手。換手練習。
2、雙圈手:
是雙手同時做單圈手,一雙手在內(B),一雙手在外(A),以雙攤手相對,處於外橋的A做圈割手把B割開再繞上來壓住B,再逆向回到雙攤手。
3、單蛇形手:
A壓在B的上面,停留2秒後或者緊接著繞上去壓在A的上面,接著A又上來,如此反復...
4、雙蛇形手:
兩只手同時做蛇形手,邊做邊配合步伐移動。
5、單粘手練習。
6、封手練習(在雙粘手練習之前的練習)。
7、雙粘手練習。
以上手部感覺練到一定時間後就會產生感覺了,可閉上眼睛對練。
九、打蠟燭測功力:用掌和拳分別測功力。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3%BD%B4%BA%C8%AD%BD%CC%D1%A7&fr=ala0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3%BD%B4%BA%C8%AD%BB%F9%B1%BE%B9%A6&fr=ala0
『貳』 怎樣練好詠春拳
詠春拳拳譜:
大閃側,小俯仰,小閃側,大俯仰,審勢牢記(審勢指眼法來講,它是克敵制勝的前提。審勢有兩個含義,對自己來說是蓄勢,對對方來說是乘勢。)二橋上勢,里簾必爭。明動靜,知有無,知進退。一拳一掌,一馬一步,步要穩;(打擊有三停,一停於肩窩,二停於肘拐,三停於掌根指尖,必須常練「小念頭」並要持之以恆,便可水到渠成,氣隨意發。)腰胯動,橋不動,橋動腰胯不動。
步法----鉤、針、彈、踢。
腳法--寸、拐、撩、殺、踩。
(一)理論和心法:
(1)中線理論:中線者由人體頭頂至尾閭(尾龍骨)之線。若將敵我之中線連接便成一個中線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們在進攻和防守方面是絕對的有利。在進攻方面我們沿著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最短之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再者我們若問敵方左或右攻擊,對方很容易卸去我們之力。但若我們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則甚難卸力,而且受力較重。在防守方面我們守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及沿著中線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軌。
(2)朝面追形:與對方朝正面對面者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對方面向其他方向)我們之面沿著中線平面追望對方中線之形者是為「追形」。
詠春對敵時盡可能是正面朝敵的。不論敵方環繞著我走向任何方向我們必定朝面追形向著敵方。其好處如下:
①防守方面:簡化敵人向我們進攻的來向。因為正面之攻擊,敵人向我們進攻之來向只限於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們對敵人來勢較易捉摸。
②進攻方面:配合中線理論,我們較易擊中目標及敵人受力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雙手能同時到達敵人,所以出手時不用轉動膊頭,因此出手之影(先兆)會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顧。
(3)埋zheng理論:詠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數是手zheng緊貼著中線平面的。好處如下:
①巧方面:可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重之攻擊。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護身體若乾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線以達最短距離之防守。
(4) 收zheng理論:詠春出手後(不論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為收zheng。這樣除了有利自己同一雙手能立刻再作攻擊外,在防守方面使敵方難以取我們之關節並守位方面亦會較緊密。
(5)」來留去送」心法:「來留」者對方向我擊來之手法,我們除了消外最好盡可能將其留住,以便利用詠春橋手相接之感覺將其控制。「去送」者,當敵方強力向我們擊來,我們利用手法,把擊來之方向改變,令其攻擊不能擊中我們,若可能我們應當再加力順其勢向改變後的方向送去,令敵方失勢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沖」心法:「甩手」者是當對方突然將與我相接之橋手撤去(不論向任何方面)。每當對方「甩手」,我們應以第一時間發招沖出直攻敵方為之「直沖」。「來留去送」和「甩手直沖」心法,是從黏手練習鍛煉出來的。
(7)守攻同期:當我們消對方之攻擊時,在可能范圍內我們應同一時期發招攻向對手,這樣將會由被動變主動而達到後發制人。
(8)其他輔助心法:
①不消「過籠」:詠春消手以能消對方來手而不超過防守所需范圍為原則。對方來手若不可能擊中我們,我們則不需要運用任何消法。不消「過籠」可以減少氣力和時間的消耗。消後反擊敵當會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離開防守所需范圍來追著去接觸對方橋手也。詠春拳長於橋手相接後之感覺和反應。所以初學詠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識地犯「追手」的錯誤。若敵橋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圍內,我們不要追著去接觸其他橋手,反之應該趁機向敵攻擊以求擊敵。若對方用橋手消我們之攻擊,我們便達到接觸對方橋手之目的;這是「尋橋」方法之一。
③不「沖身」:詠春出手(攻或防)、馬步上落和轉變都要以維持重心為原則。盡量減少被對方借力機會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對敵之平衡狀態也。
④不需藉助位置而發力:詠春拳的「攻」與「守」皆以能鍛煉到從任何位置都可以發力為原則。換句話說,無論手在何處皆能發力不從心消對方來手或向對方攻擊而不需要將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來幫助發力。
(二)「寸勁」乃詠春拳用作攻防之勁力,亦稱「彈勁」或「短勁」:這是一種短暫而有爆發性和能於短距離(約兩寸)內發出殺傷力擊敵之勁力。「寸勁」是從小念頭,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鍛煉。
(三)黏手練習:其目的是:
(1)鍛煉與敵方橋手接觸後之感覺和反應。
(2)鍛煉製造和尋找敵方之空隙。
(3)鍛煉雙手之左右兼顧和一心二用。
(4)鍛煉詠春拳心法如「來留去送」、「甩手直沖」、「不消過籠」、「不追手」等等。
(5)練習攻,防手法與組合。
(6)練習手法與馬步之配合。
感覺者乃是當雙方橋手相接後,對方有沒有破綻和空隙,對方力度之方向和轉變如何,以及對方之攻擊和防守中有沒有破綻等所有「資料」的體會。詠春拳特別注重感覺和反應。我們認為用眼吸收後而發出之反應是較橋手相接後感覺之反應慢。因為從眼看到要經神經線傳上大腦,然後大腦才下命令去作適當反應。然而橋手相接之感覺反應乃是走捷徑的經由脊骨神經而發出的,所以反應較快。經過適當鍛煉後橋手相接之感覺和反應當會達到。
本門也有這種長橋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張以巧力而勝,視具體情況而用,做到保中用中、占據主動、避實擊虛、借勢攻勢、借力打力、引進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對拆時間較長,約三年後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始有大成。
詠春絕技源自少林招無虎鶴法無五行
只談線位力與角度同門技力四位三度
以弱勝強始是功夫內外相消並無絕招
蓄勁似蛇發勁似貓朝形似雞陰陽發力
不行心意只用精神來留去送甩手直沖
梅花五點手腳互通門分內外手有生死
勁發六合力從地起發勁在腰出招在膊
力未還原切忌出手寸內發勁力有對錯
發盡散盡散盡發盡力有八種當知分間
真假虛實蓄谷鬆散線有安危主分內外
頂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關任我行走
馬有五敗十者九壞演挾跪撐攤身最慣
敵手行橋必須落馬蹬腰作勢為搶內門
上不過膊中不過爭下三路手以腳消腳
擺放有威打須有勢三角朝形線守分明
橋行中線指尾垂地正身子午側身爭底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轉馬朝形以圓化直
敵壓三關以橫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
有身打身無身打頸怕打終打貪打防空
以攻為守以守為攻追形接打變化無窮
三樁三拳步手身全地腳梅花木人紅船
念頭主守尋橋打手追形之始求諸標指
旁邊輔助箭槌八種走馬斜角幡龍跳躍
固定標步半全起腳練力之法階段五重
松沉穩勁清脆玲瓏先松後緊再緊後松
鬆鬆緊緊循環不窮邪行仇念正用精神
假想有敵不可用心意投於外一點精神
反覆練習配合由勤手腳屬我控制隨心
升肩聳膊氣提不利意沉身穩高低無忌
發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腳發力與身無關
力無定位喉嚨爭膊嘴不閉氣力發無形
動靜無礙語出如寧拳爭掌膊也可傷人
中路邊欄拋橋窒手詠春八手皆可攻守
標圈伏綁捆刮耕攤可從中破捆手橫攔
綁有正錯錯非真錯按頭屹尾按尾屹頭
中間綁起有影無形武欲精通唯從苦練
先成後化先化後成刀切雖齊墨守成規
藝能巧變將形補位因緣各就殊途同歸
雖雲定法變化人為禪宗絕學旨在修身
肉身成佛古今幾人無為無我無界無終
『叄』 詠春拳怎麼練習
詠春拳之練習要決分享:
一、整體:
任何拳術都有其富有個性的肢體表現形式,但任何拳術的終極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求得整體,整體的力量和整體的協調及整體的移動。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所有功法和招勢,都是渡河之舟,是在達到整體後必需要舍棄的東西。說到這里,須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你很容易的理解了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但是你卻不能因此就不重視形式,以為可以通過某種途徑來直達內容,從而省卻形式的練習階段,並自詡為捷徑。其實不然,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講,形式上的正確往往比內容更重要,所謂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也。因為神似也就是內容往往蘊含著很多初學者無法理解的東西,或者是理解了也無法做到的東西。因此初學者必需通過形式來取得將來達到神似的能力。
有不少人喜歡用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來形容自已的東西是多麼的珍貴。其實大不列顛全書以及四庫全書從來就沒有人說他們是假傳。而如果哪位師傅拿出一張紙,給你寫上一句話,你就能得道成仙嗎?所以說,真傳還是假傳並不在於說話的多少,他要根據接受對象來談。他不理解,你當然要多角度,多反復的為他講,他一聽就懂了,你又何必費話?李小龍一生的感悟是:以無法為有法,以有限為無限。這不正是教導人們,形式是通往內容的必經之路,你必需大步向前,而不要夢想一躍而至,但是你更不能總是低頭看著腳下的路,卻失去了你的方向。詠春拳練習時多為上肢的運動,特別是在練習小念頭的過程中,馬步基本不動,但練習者切不可忽略了下肢,丟掉了整體。使拳術在上下分離的狀態中進行,那樣是練不好詠春的。
二、風格
詠春拳是一門男女適合、老少咸宜、攻防俱備、功效顯著的拳術。詠春拳術注重防衛,穩重靈巧。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移動迅速,攻守兼備,體力肖耗小。詠春拳的防護方法是短橋相接,連消帶打,來留去送,甩手直沖,多以小臂接觸對方,化解對方的力量,而進攻時則義無所顧,講究寸勁。學習詠春拳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即先求動作工整准確,放鬆慢練,不要一上手就求打出寸勁的力道而肌肉僵硬,馬步虛漂。待動作熟練後,有所體認,再加入念力(即意念,內力)練法,以求提高。並最終形成自身的風格。
三、求實
要點在於入門拳套小念頭,此套路短小精悍,易學易練。但所擔憂者,初學者切不可因其簡短易學就輕視之,比葫蘆畫瓢,不求甚解,閉目自欺。相反,正因為其短小易練,更適合初學者練習,且不會耗時太多,方便你逐漸加碼,提高運動量。小念頭的每一招式均有其實用方法,學者更要認真體悟,每一動作都不可馬虎,要精益求精。為將來練習更高深的詠春拳術打好堅實基礎。
四、堅持
這一條看似簡單,但阿龍卻將它放在最後來講,是因為這一條對於自學功夫的朋友來講,卻是第一重要的,沒有堅持就沒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沒有最終的收獲。恆心,練武必備的品質,如果你做不到,什麼真傳,名師,對你來講都是一場空。
體能
肌肉鍛煉是一切運動能力的根本。根據目的不同,負責聯系可以分為基礎力量、爆發力、核心力量、肌肉耐力等幾種。從保鏢職業來看,需要一定的肌肉圍度,並且要具有爆發力,考慮到體能的發揮,核心力量和肌肉柔韌性應該是重點之一,當然,還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
基礎力量
可參考健美聯系的套路,多做多關節的復合動作,不必太細化至某塊肌肉的某一部分。因此,保鏢的肌肉訓練,不必像健美運動員那樣5分化甚至6分化。
爆發力
高翻、高拉、抓舉和挺舉等幾種動作是發展爆發力的最佳手段。練習強度中上為宜,每組2—5次。一周應該有一次爆發力的訓練,安排在訓練課開始階段比較好。一些負重的跳躍練習要慎用,因為起跳後的落地會給膝關節過大的壓力。
核心力量
是指脊柱周圍,包括腰腹部多層肌肉的綜合力量,這對格鬥技能和控制對方是十分關鍵的。可以說,寧肯不要碩大的胸肌背肌,也要強韌的蘊涵強大爆發力的核心肌肉群。核心部位的肌肉在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下會加倍工作,所以各種健身球=平衡板上進行的力量練習都很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健身球啞鈴仰卧推舉不能代替杠鈴平板卧推,因為它對胸部肌肉的刺激不夠,其他動作亦然。
力量耐力
可參考摔跤、拳擊運動員的訓練手段,以輕重量做多次重復為主。這些內容可以放在一個部位練習的最後來做,也可以專門用一次訓練課來練習。
『肆』 詠春拳正確練法
一,詠春拳的特點
詠春拳的奧妙,它的手法,力點及它們之間的出擊點,
是從詠春拳的十二下散手和整套金雞獨立腳法,
小念頭,標指尋橋,單,雙手圈手,單,雙手黐橋,雙人單手黐手,雙人雙手黐手,
以及詠春拳的竹樁,三星樁的手法所得出來的。
詠春拳,現已流傳甚少,它有:散手刀,走馬刀,二字刀,單,雙手黐刀,練刀樁,和刀法硬功等等。
詠春棍名叫六點半棍。棍法含柔,剛勁:棍的力點集中,變成高超的棍法。
詠春拳的腳,總稱金雞獨立腳。以主軸為正中,主軸就是上五寸,下五寸,每一下腳都圍繞主軸而出腳。要發揮腳,腕,柔,剛,勁的靈活性,提高暴發力。
詠春拳的馬叫鉗羊馬。(即兩腳半),從側面看望保持一字形,在前,後,左,右,30度,45度,60度等角度,它都顯示為不偏不歪而屹立正中的馬步。二字鉗羊馬,就是把鉗羊馬的正身轉90度,轉正後就是二字鉗羊馬的動作。對坐馬,前馬,退馬,座退馬每一角度的攻防,都保持著靈活性的馬步。
詠春拳的氣功練法:站直身體,腳跟離地面約10厘米,全身肌肉放鬆,兩眼平望,右手指向地延伸;落右肩,用左手在胸部進行輕快地拍打功,自上而下輕輕拍打三遍。要自然呼吸,左手和右手交換進行。
呼吸方法:
吸氣時精神集中於心,眉中間,要深,長,緩,勻,眉毛可稍上提以助開竅(即鼻之中隔擴充),使氣從鼻腔到肺部胸部擴張;
吸氣時可發出勻細的聲響。自然形成提肛的感覺;
呼氣要體現沖息的動作,即用鼻腔噴氣法來呼氣。
呼氣要快而量大有噴氣之聲,呼到無可再呼為止,此時小腹部隨著呼氣而凸起,配合拳術可起到養肺,養心,增加心臟血管的血和氧的供應。
拳經雲:劈拳者五行屬金而養肺,其勁順則肺氣和。
夫人以氣為主,氣和則體自壯也。又雲:炮拳者,五行屬火能養心,是一氣之開合,如炮炸裂也。其氣和,則心中虛靈,心身舒暢。
要配合呼吸口吐六個字:唏,噓,呵,呼,吹,嘻。按五行相生的順序調理五臟,使五臟之氣血得到調整充實,結合法門的心意合一,更好地排除心理壓力。
詠春拳適合於女性,很注重手法,對位置,尺寸,距離,力角,方向,力度,力點都很講究。
詠春拳的套路特點,著重於手腕,在手法上加以靈活變化,整套拳包括有散手十二下,小念頭,標指,尋橋,每一套都不脫離手腕的練功。
詠春拳的出拳,那怕是攤,膊,撥的手法每一下都是鑽著而出拳的,就是槍管里的來復線一樣,子彈一出就是鑽著沖擊,以抵消風阻而擊中目標一樣的道理。
出拳的時候站著收力,當要到目標的三寸短距離內的瞬間,才突然發出最猛的內勁。而且又能夠在瞬間收回手來,任意變化運用。
人的小臂簡稱叫橋,詠春拳則稱橋為二桐手。整套拳理的二桐手都有正確的位置,尺寸,力點。練法十分嚴格。如果不熟悉它的正確位置,就會帶來本身肌肉群的互相牽制而引起二桐手無力;被對方乘虛而入。
詠春拳的肘,在近身接觸時(搏擊),肘的攻擊力猶為重要,但要注意關節角度的方向,否則靈活性就不能發揮。
二,怎樣學好詠春拳
初學詠春拳時,要掌握每一下手法的名稱,用意感應,道理,正確位置,尺寸,距離,力角,力向,力度,力點以及怎樣出手才正確。每一下手法正確掌握後,用柔力去練拳的套路,直至套路熟練才發勁練功。
練習竹樁功:竹樁名叫梅花樁。有五支竹,七支竹,九支竹,十一支竹等等。
練功方法有三套:
第一,收力練手法,基本功及應變;
第二,柔手法練功;
第三,注重手法正確力點練功。
整套竹樁熟練後,轉入三星樁練功。
此樁原系梁贊師傅親傳。用於單人練功,以提高手法的應變運用。
練法有三套:
第一,柔手法練功;
第二,手法力點硬功練習;
第三,快速手法,轉馬應變運用練功。
以上的一系列動作正確熟練後,可按硬功,內功的順序來練,以達到熟練能生巧。
『伍』 怎樣自學詠春拳
詠春能自學基本算是天方夜談,不好意思,打擊你了!
詠春的基礎套拳如小念頭,裡面一個招式學不好,姿勢稍微錯了一點,都可能給你身體帶來不良影響,還有環境,練詠春一定要選擇乾爽(一定不能潮濕)的自然環境,至少空氣清新,做到心無雜念…
對於詠春的初學者,首先要學習小念頭,從慢到快,最少要三個月,然後再練習尋橋,也是由慢到快,如果想加快學習速度和提高質量,最好加一兩個其他學派的樁,一天站一兩個小時,還有拳法每天50以上……
按照我上面所說的,有師父帶著練,一年內入門還是可以的,呵呵,學詠春是個漫長的需要耐性的東西,如果你真的很喜歡詠春的話,希望你找個師傅,現在就開始吧!
『陸』 詠春拳正確練法是什麼
初學詠春拳時,要掌握每一下手法的名稱,用意感應,道理,正確位置,尺寸,距離,力角,力向,力度,力點以及怎樣出手才正確。每一下手法正確掌握後,用柔力去練拳的套路,直至套路熟練才發勁練功。
練習竹樁功:竹樁名叫梅花樁。有五支竹,七支竹,九支竹,十一支竹等等。
練功方法有三套:
第一,收力練手法,基本功及應變;
第二,柔手法練功;
第三,注重手法正確力點練功。
整套竹樁熟練後,轉入三星樁練功。
此樁原系梁贊師傅親傳。用於單人練功,以提高手法的應變運用。
練法有三套:
第一,柔手法練功;
第二,手法力點硬功練習;
第三,快速手法,轉馬應變運用練功。
以上的一系列動作正確熟練後,可按硬功,內功的順序來練,以達到熟練能生巧。
『柒』 詠春拳有什麼招式,完整
1、小念頭
詠春拳一個初級套路,它的動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練好小念頭各個招式動作組合,就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尋橋
尋橋是詠春拳的中級套路。它以棱形運動路線和方向,結合詠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進行演練。 它的攻擊手法有三推復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針步、彈腰、正、側、內踢腿等。
3、標指三套拳
標指是在搏擊中處於劣勢防守時保護自己,盡量克服被動的招式和方法。標指是詠春拳三套拳(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中的最後一套。
4、木人樁
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模擬練習,它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技擊方法。
5、沉橋沿
用了小念頭的基本手法,通過雙手配合做出各種實用的招式,既有轉馬,又有進馬;既有手法,又有腳法,通過練習,可以充實學習者的腰、橋、馬步的力量,因而攻擊力更強。
『捌』 詠春拳怎麼練
一、整體:
任何拳術都有其富有個性的肢體表現形式,但任何拳術的終極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求得整體,整體的力量和整體的協調及整體的移動。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所有功法和招勢,都是渡河之舟,是在達到整體後必需要舍棄的東西。說到這里,須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你很容易的理解了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但是你卻不能因此就不重視形式,以為可以通過某種途徑來直達內容,從而省卻形式的練習階段,並自詡為捷徑。其實不然,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講,形式上的正確往往比內容更重要,所謂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也。因為神似也就是內容往往蘊含著很多初學者無法理解的東西,或者是理解了也無法做到的東西。因此初學者必需通過形式來取得將來達到神似的能力。
有不少人喜歡用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來形容自已的東西是多麼的珍貴。其實大不列顛全書以及四庫全書從來就沒有人說他們是假傳。而如果哪位師傅拿出一張紙,給你寫上一句話,你就能得道成仙嗎?所以說,真傳還是假傳並不在於說話的多少,他要根據接受對象來談。他不理解,你當然要多角度,多反復的為他講,他一聽就懂了,你又何必費話?李小龍一生的感悟是:以無法為有法,以有限為無限。這不正是教導人們,形式是通往內容的必經之路,你必需大步向前,而不要夢想一躍而至,但是你更不能總是低頭看著腳下的路,卻失去了你的方向。詠春拳練習時多為上肢的運動,特別是在練習小念頭的過程中,馬步基本不動,但練習者切不可忽略了下肢,丟掉了整體。使拳術在上下分離的狀態中進行,那樣是練不好詠春的。
二、風格
詠春拳是一門男女適合、老少咸宜、攻防俱備、功效顯著的拳術。詠春拳術注重防衛,穩重靈巧。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移動迅速,攻守兼備,體力肖耗小。詠春拳的防護方法是短橋相接,連消帶打,來留去送,甩手直沖,多以小臂接觸對方,化解對方的力量,而進攻時則義無所顧,講究寸勁。學習詠春拳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即先求動作工整准確,放鬆慢練,不要一上手就求打出寸勁的力道而肌肉僵硬,馬步虛漂。待動作熟練後,有所體認,再加入念力(即意念,內力)練法,以求提高。並最終形成自身的風格。
三、求實
要點在於入門拳套小念頭,此套路短小精悍,易學易練。但所擔憂者,初學者切不可因其簡短易學就輕視之,比葫蘆畫瓢,不求甚解,閉目自欺。相反,正因為其短小易練,更適合初學者練習,且不會耗時太多,方便你逐漸加碼,提高運動量。小念頭的每一招式均有其實用方法,學者更要認真體悟,每一動作都不可馬虎,要精益求精。為將來練習更高深的詠春拳術打好堅實基礎。
四、堅持
這一條看似簡單,但阿龍卻將它放在最後來講,是因為這一條對於自學功夫的朋友來講,卻是第一重要的,沒有堅持就沒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沒有最終的收獲。恆心,練武必備的品質,如果你做不到,什麼真傳,名師,對你來講都是一場空。
體能
肌肉鍛煉是一切運動能力的根本。根據目的不同,負責聯系可以分為基礎力量、爆發力、核心力量、肌肉耐力等幾種。從保鏢職業來看,需要一定的肌肉圍度,並且要具有爆發力,考慮到體能的發揮,核心力量和肌肉柔韌性應該是重點之一,當然,還需要一定的肌肉耐力。
基礎力量
可參考健美聯系的套路,多做多關節的復合動作,不必太細化至某塊肌肉的某一部分。因此,保鏢的肌肉訓練,不必像健美運動員那樣5分化甚至6分化。
爆發力
高翻、高拉、抓舉和挺舉等幾種動作是發展爆發力的最佳手段。練習強度中上為宜,每組2-5次。一周應該有一次爆發力的訓練,安排在訓練課開始階段比較好。一些負重的跳躍練習要慎用,因為起跳後的落地會給膝關節過大的壓力。
核心力量
是指脊柱周圍,包括腰腹部多層肌肉的綜合力量,這對格鬥技能和控制對方是十分關鍵的。可以說,寧肯不要碩大的胸肌背肌,也要強韌的蘊涵強大爆發力的核心肌肉群。核心部位的肌肉在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下會加倍工作,所以各種健身球=平衡板上進行的力量練習都很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健身球啞鈴仰卧推舉不能代替杠鈴平板卧推,因為它對胸部肌肉的刺激不夠,其他動作亦然。
力量耐力
可參考摔跤、拳擊運動員的訓練手段,以輕重量做多次重復為主。這些內容可以放在一個部位練習的最後來做,也可以專門用一次訓練課來練習。
『玖』 詠春拳的基本手法有哪幾式
詠春拳的十二式藤圈手 詠春拳藤圈手為大多詠春門人所忽略的基本功法。它基本包含了詠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通過藤圈有限的空間來規范練習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增加肩,肘,腕三個關節和韌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加強雙手配合使用的流暢協調性別。並可通過藤圈和橋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橋手的聽勁能力。並可快速,准確,自然地表達詠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的要求。從而使詠春拳手能潛意識應用子午線攻防技巧的習慣。為以後練習小念頭,沉橋,標指,木人樁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掌握了藤圈手,就基本領會了詠春拳的主要思想。就可在近身搏擊中發揮強大的作用。望諸君珍之,惜之,習之。 總式代表了整個藤圈手的主要思想,詠春拳術的手法的主要難度都包含在內,只要練號總式,基本解決詠春拳術的招式的定型問題。 松肩主要練習肩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里練陰陽掌練習歸錚的原理,更易表達詠春拳的中線原理。 圈手練習腕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詠春拳的招式變化大多表現在腕部。 枕手練習向下切橋的發勁方法。 外廉為詠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練習在中線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有里練陰陽掌為基礎,就較易解決此式。 耕手為詠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點在於中線切面轉換手橋,難度不大,但常用,建議多練。 撲翼掌兩手腕掛在藤圈,限制兩手橋的變化空間。主要學會左右轉腰化勁和發勁。 三品掌為詠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主要表達拍打、耕打和攤打。練好此手法,就更易在運作中變換手法。 半攤膀和耕手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內廉和外廉手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橋由中線向外遮攔發勁,一手配合沖拳發勁的攻防手法。 三星捶以藤圈掛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圓的原理連續沖拳,產生的離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頻率,同時增加手橋的力量。
『拾』 如何自己練習詠春拳
方法/步驟
詠春的初學階段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可以說這個階段學不好,以後的學習就很難學好或繼續學下去,對初學者(主要指剛開始學至學會過手之前的學生)我建議:一。要多練。二不要貪多急進。
詠春的套路只有三套拳,一套粧,在加上八斬刀,六點半棍法兩套器械,套路簡短。基本手法也只有攤,伏,攔,膀,耕,捆,臘幾個最基本的手法,看似簡單,很多人便以為詠春拳易學,但卻不知道如何運用,
學完三套拳便以為是入門,練了幾個散手便以為入室。
功夫需苦練,詠春拳在於意,不在於形,弄明白詠春不是三兩天的事。學好詠春更不是三兩月能做到的事,所以我建議初學者在學小念頭的時候要多練,這個時候先學形,學好每個動作,每個動作做到位,至於小念頭練什麼,怎麼練,這些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多問,一邊練一邊理解,許多東西要到明白詠春拳道理練什麼的時候,又會不斷自己反饋回來小念頭的練法。所以,練會,多練是關鍵。
4
學完小念頭之後的,要多練轉馬,配合攤,伏,攔,膀,耕,捆,臘等基本手法練習。配合手法練習,一方面可以連生你的手,另一方面可以慢慢體會腰馬力。詠春練到最後也就是兩樣東西:松和勁。沒有腰馬就不可能有勁。馬步先要穩,站不穩就更別提打人了,穩之後要練成活馬。步伐靈活才能打到人,做到借力,卸力,舍力。馬步是相當難練的,先要姿勢正確,才能練好。再要就是花時間去磨練,這是考驗諸君練功耐性的時候了。
5
再一個就是要多練黐手,黐手是詠春最重要的基礎訓練。手能不能松,步伐靈不靈活就是從這里練出來的,初學者開始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位的正確。這項訓練但是練好手的位置一般人也要兩三個月,其中還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做好,如果老師理解不了黐手的含義,那麼黐手就變成毫無意義的撩來撩去了。
6
對一些問詠春能不能自學的朋友,我說一句:離開科學的指導,任何東西只能學個形式。
這是我個人的粗談,希望能對初學者們有些許的幫助吧,如果大家感興趣歡迎共同探討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