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豬肉食品問題
買回會發光的豬肉
1月19日下午,某農貿市場發生一件稀奇事,一名老太詢問肉販豬肉為何出幽藍光時,肉販為表明所售豬肉無任何質量問題,表示願意拿出1千元與老太打賭豬肉不會發光。
當天下午,老太見肉販信心十足,又擔心自己可能是老眼昏花,隨後怯場離去。當天晚上,老太關閉家中所有的燈光和窗簾,還叫來孫女幫忙核實豬肉是否會發光,在得到肯定答案後還讓孫女用手機拍下當作依據。
豬肉發光可以吃嗎
專家認為豬肉半夜發藍光主要有五方面情況:
一、飼料中的某些熒光物質在被攝入動物體內後,會殘留在動物的肌肉里。
二、飼養生豬的飼料配方不同,其中所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有差別,如含磷超標,可能會導致肉質發光。
三、如果豬肉內的重金屬含量過高,產生導電現象,也能引起豬肉發光。
四、如果用於腌肉的鹽是工業用鹽,那麼工業鹽中所含的熒光粉就會滯留在豬肉里,致使其發光。而且工業鹽中的某些化學成分還極有可能與肉質中的蛋白質產生化學反應,從而誘發豬肉發光。
五、豬肉滋長了能發出熒光的被稱作發光桿菌的細菌。由於是桿菌,有一定毒性,但這種毒性很弱,用煮和紅燒等烹飪方法可以殺死。
最後專家提醒道,針對於這種發藍光的豬肉最好不要吃。
食品安全問題處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
(二)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三)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四)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五)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的製品;
(六)經營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生產經營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七)經營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八)生產經營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食品生產或者從事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生產,未經過安全性評估;
(十)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後,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經營的。
B. 食品安全問題應當如何解決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縱觀種種原因,我們不難發現目前食品安全問題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跟我們目前特殊的社會大環境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從多方面著手,才能真正解決當前問題。
(四)加強宣傳和社會輿論監督。
充
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既要繼續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培養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消除「見怪不怪」現
象,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樣,全民努力。同時,加大對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使消
費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識和健康飲食知識,使消費者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自覺抵制「問題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絕於消費者的
消費觀念之外。
(五)加強對行業協會的建設和治理,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由
食品產業鏈相關企業的主要廠商組成的行業協會可以在保證食品安全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行業協會的主要優勢在於其成員置身食品行業中間,對於食品安全擁
有較政府和消費者更多的信息。行業協會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行業自律,向消費者推薦優質食品,對不合格食品進行曝光,從而減少市場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政府的
作用在於對行業協會進行必要的治理,對其推薦的產品進行突擊檢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對行業協會進行資信評價,並將評價的結果向社會公眾公布,取締信譽差
的行業協會,改變目前國內評獎過程混亂的局面。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當下,百姓的"吃"變得提心吊膽了起來。
C. 平時在菜市場買肉,安全性難以保障,在買肉時要提防哪些問題啊
當前我國肉類市場上經常發生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注水肉,二是在肉類中違法添加「瘦肉精」。注水肉是指一些黑心商販在屠宰前或屠宰後,通過注射器注水或直接向動物肚內灌水等方式以使生肉重量增大的肉。而瘦肉精,則是指一類不法商販添加於飼料,以期獲得增加動物瘦肉率,減少飼料使用量等效果的葯物,常見的有鹽酸克倫特羅及萊克多巴胺兩種。肉品在購買時最好通過正規途徑,少在商販手中購買,質量安全不好說。
D. 試闡述肉及肉製品的污染來源及安全衛生管理措施
摘要 肉類的食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肉類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現在我們吃的肉類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我們最擔心肉類的哪些安全問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E. 肉製品如何做到安全的殺菌
肉類製品需要消毒和殺菌的環節包括:肉質本身,操作刀具,人員手部以及儲存空間的消毒。而傳統的消毒殺菌產品,面臨著:不能廣譜殺菌,消毒後有殘留,消毒氣味難聞等難以克服的問題,為很多企業造成了不便。對肉類生產殺菌方案;建議用丹麥DCW殺菌溶液對肉製品進行浸泡處理。殺菌後分解,是廣譜、安全的強力殺菌劑,細菌對它沒有耐葯性,不需要更換其他葯劑,關鍵是無毒、無害、無殘留,可以對肉製品安全有效的殺菌。
F. 關於肉類有哪些安全問題
肉類的食物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肉類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好處,但是現在我們吃的肉類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我們最擔心肉類的哪些安全問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肉類中我們最擔心的安全問題
一是污染造成的毒素殘留,二是含有的大量脂肪與膽固醇。就前者而言,農葯、激素、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加上工業的「三廢」污染,致使許多有毒物質潛入並殘留於肉食中,造成諸多安全問題。如曾一度作為「高科技成果」的飼料添加劑「瘦肉精」(化學名鹽酸克倫特羅),雖可使生豬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但其殘留物卻會引起中毒。
至於高脂肪與高膽固醇給心臟帶來的威脅,更為人們所警覺。最近,四川資陽、內江等部分地區又發生了因宰殺病死豬而感染豬鏈球菌的事件。總而言之,人們對肉食不太放心,此乃問題的一個方面。但另一方面,肉食口感極佳,頗具誘惑力,又是人體獲取熱量與蛋白質等養分的重要渠道,要將其趕出餐桌是不太可能的。
為了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做到方方面面。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為了遠離疾病,為了健康的身體,我們要時刻注意如何健康的飲食。
其他安全問題:
1.畜禽在飼養過程中使用違禁葯物(如瘦肉精、催長激素等)。
2.畜禽患病後使用了大量抗菌素未來得及降解即被宰殺而流入市場。
3.有些病死的畜禽肉有可能混入市場流通銷售環節。
4.注水肉問題,如果注入的是飲用水,消費者只是經濟上有些損失,如果注入的是不潔凈的水,則對消費者構成健康威脅。
5.肉製品中過量加入發色劑如硝酸鹽、亞硝酸鹽。
6.肉製品加工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如防腐劑、硼酸鹽、非食用色素等。
7.肉製品在加工過程中,其肉塊中心溫度沒有達到70℃持續10min以上,有可能存在病菌或寄生蟲未被殺死而對人體存在隱患。
8.以往由肉與肉製品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主要有:
8.1食用了腐敗變質的肉與肉製品。
8.2食用了含有違禁葯物的肉製品。
8.3食用了動物臟器如甲狀腺、腎上腺。
8.4食用了人為投毒毒物。
G. 食品安全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以下食品安全措施的具體方法:
1、加強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查處和打擊生產、銷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
2、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開展蔬菜、水果等農獸葯和禁用葯物殘留檢測,重點打擊無證照生產「黑窩點」。
3、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整頓,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相關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H. 肉質品的保鮮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下面的方法希望能幫助你: 1、用浸過醋的濕布將鮮肉包起來,可保鮮24小時左右。 2、將鮮肉放入壓力鍋內,上火蒸至排氣孔冒氣,然後扣上減壓閥離火,可保存48小時左右。 3、將芥末放在小碟里,與鮮肉放在一起,可存放4~5天。 4、把新鮮肉切成500克左右一塊,裝在干凈的盆里。把醬油放在鍋里熬開消毒,待涼後再放入盆里,醬油要能淹沒豬肉,然後蓋上盆蓋,3個月後也不會有異味。 首先要提到的是與肉類食品關系緊密的冰箱,因為食物的營養價值不僅在於先天的生長因素,更在於後天的保存環境,如果冰箱的保鮮功能達不到一定的指標,食品的營養價值會加快流失。因此選購冰箱要注意溫度、濕度、氣態、抗菌等生態指標,這也是肉類保鮮的第一步。 其次可以採用一些傳統的肉品保藏方法。一種是低溫冷藏,使肉在0攝氏度以下保持短時間不變質,但凍肉會因水份丟失纖維變粗而不夠鮮美。因此還可以增添一些小辦法,如存放時將肉浸在肉汁中同時冷凍,或用雙層塑料或鋁薄紙袋或鋁薄紙包好存放。第二種是加熱處理,起到抑菌、滅酶作用,如將鮮肉切塊油炸或把鮮肉煮熟,趁熱放入剛熬好的豬油里。有時還可進行發酵處理。 此外,肉類食品保鮮還有許多新的方法,其一是增加防腐保鮮劑,像各種有機酸及鹽類,比如將鮮肉浸泡在煮沸後冷卻的鹽水中可保鮮兩三天,用葡萄糖溶液對鮮肉進行噴霧處理,可保鮮一個月以上。這里還有一個經過我實驗驗證的方法:將肉在一種保鮮液中浸泡一下,使其形成一層薄膜粘在肉的表面,一般在40℃的高溫中都可保持一周。這種保鮮液的配方是:水24千克,食鹽0.36千克,葡萄糖0.09千克,麥芽糊精1.2千克,用檸檬酸調節成PH值為3.5混合液即可。 今後防腐劑發展的趨勢是天然防腐劑,如利用茶葉中的抗氧化變質性能進行保鮮,或從香辛料中提取有效成分來殺菌、抑菌,即安全又有效。大蒜中的蒜素和蒜氨酸,肉桂中的揮發油以及丁香中的丁香油等,均具有殺菌作用。 根據家庭情況可採用真空包裝技術,它的作用主要是:抑止微生物生長,防二次污染,減緩脂肪氧化速度。 其實肉類的防腐保鮮是家庭乃至社會性的大難題,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節奏的改變,對這一方面的探索必定會不停深入,相信會有更多更巧妙簡易的方法不斷出現。
I. 影響肉類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哪些
影響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如下: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製作及包裝儲運過程中,如果質量檢驗、消毒措施等方面把關不嚴,就給微生物、寄生蟲、生物毒素等創造大量繁殖的機會,極易造成食物中毒,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物中毒,特別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節更是高發時節,環境污染。環境污染主要以重金屬污染及有機物污染為重點,多以工業生產如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及使用重金屬製品等人為因素所致,對人體及食品安全的污染影響最為嚴重, 有機污染物中的二惡英、多氯聯苯、環芳烴等工業化合物及副產物,也是毒性較強的物質,能在環境和食物鏈及人體內富集,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農葯與獸葯殘留污染:目前,在家禽、畜和水產品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類、激素等化學葯物現象,這些物質殘留量往往超標存在於動物組織中,大大增加了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