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乙肝兩對半的檢查
不知道樓主這邊是想知道什麼尼。說下什麼是兩對半吧:
乙肝兩對半(五項)檢查簡介:aE6
aE6
乙肝兩對半是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aE6
aE6
兩對半檢查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計病毒復制水平的初步檢查,乙肝兩對半吸頭兩對半對於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參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臟是否有肝細胞壞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檢查,其中轉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療需要以肝功能為重要參考指標。HBV DNA檢查是判斷如何治療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對傳染性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一般DNA越高,傳染性越強,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檢查。
乙肝五項檢查分別是:
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體(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體(抗HBe)5、核心抗體(抗HBc),乙肝五項又叫乙肝兩對半。乙肝兩對半就業問題乙肝五項檢查的意義: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 aE6
臨床意義: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並不反映病毒復制和傳染性的強弱。
2、HBsAb-表面抗體:一般簡稱表面抗體。當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刺激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在體內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稱表面抗體為保護性抗體。
臨床意義:為中和性抗體標志,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稱e抗原。它源於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亞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後的產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當核心抗原裂解時,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於血清中,存在於血液循環中,若取血化驗就可查出來。
臨床意義:為病毒復制標志,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e抗體:e抗體是乙型肝炎e抗體的簡稱(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出來的特異性抗體,這種特異性e抗體能夠和e抗原結合。
臨床意義: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體不是保護性抗體,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體:核心抗原雖然在血清中查不出來(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出特性抗體,即核心抗體,故檢測抗-HBc可以了解人體是否有過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說是否有過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項病毒感染的標志。
臨床意義: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現的標志。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標志,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產生的,對於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專業肝病專科醫院——南京萬厚中醫肝病醫院
❷ 什麼是乙肝兩對半檢查是查血嗎
是通過查血進行檢查。
乙肝兩對半是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
乙肝兩對半即乙肝五項檢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HBeAb、乙肝核心抗體HbcAb。正常情況下五項指標全部陰性或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
❸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查
與定性檢測相比,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具有如下優勢: 提高靈敏度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定量技術(TRFIA)定量檢測HBsAg靈敏度可達0.2ng/ml,而定性檢測的靈敏度是2ng/ml,定量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的靈敏度。這樣,在急性乙肝早期就能及早檢出HBsAg,確證乙肝病毒感染,縮短窗口期;其次,定量檢測可發現低濃度HbsAg攜帶者,為正確判斷病情提供依據。 動態觀察監測病情變化。定量分析HBsAg和HBsAb的濃度變化,可預見急性乙肝是否處於恢復期。如HBsAg濃度降低,HBsAb濃度逐漸升高,說明病情正往恢復期發展;反之,HBsAg濃度處於較高水平或上升趨勢,而HBsAb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則易發展為慢性乙肝或病毒攜帶者。 觀察治療效果。定量分析HBeAg和HBeAb的濃度變化,可反映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定量測定能明確檢測HBeAg向HBeAb轉換的時期,即表現為HBeAg濃度下降和HbeAb升高的過程。高濃度的HBeAg還可間接提示病毒處於高復制狀態,具有較高的傳染性。高濃度的HBeAb一方面提示病情好轉,而在某些時候(如肝功能指標很差)則可能與肝壞死、肝硬化、肝癌有關。 監測感染狀況。HBcAb濃度的高低可反映病毒感染的狀態。高濃度的HBcAb提示乙肝急性感染,恢復期濃度降低,而慢性乙肝呈HBcAb持續高濃度;而低濃度的HBcAb一般為恢復期或既往感染。 判斷病情演變。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有利於對慢性肝炎活動性或非活動性進行判斷,非活動性慢性乙肝各項指標相對穩定,活動性往往呈現進行性變化。評估預防HBsAb的定量測定能夠對抗體是否真正具有免疫力作出正確評價,對乙肝的預防起到監督作用。HBsAb的含量在10mlU/ml以上,血清定性檢測即可呈陽性結果,但並不提示機體都一定具有免疫力,而HBsAb的含量在10-100mlU/ml之間的樣本,定性雖為「陽性」,但此時機體對HBV的免疫力較弱,甚至不能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只有HBsAb的含量達到100mlU/ml以上時,才可確定具有抵抗乙肝病毒入侵的作用。作定量檢測,可根據HBsAb的含量判斷機體對乙肝病毒的免疫狀態及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定量測定對乙肝疫苗免疫力的評價和高危人群預防免疫具有重要意義。
❹ 簡述分別用ELISA的哪種方法檢測乙肝兩對半
表面抗原和E抗原採用的是雙抗體夾心法。
表面抗體是雙抗原夾心法。
E抗體和核心抗體是競爭抑製法或間接法。
乙肝兩對半:檢測血清中有無乙肝病毒5種抗原、抗體的簡稱,也叫乙肝五項,共為兩對半,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舊稱澳抗)、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為一對、乙肝病毒e抗原(HBeAg)、e抗體(抗-HBe或HBeAb)為一對,另一項只檢測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
(4)hbv的兩對半檢測方法是擴展閱讀:
在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查中,項目順序如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體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體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表示陰性,「+」表示陽性。
在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查中,乙肝兩對半正常值為:
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當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❺ 乙肝全套檢查包括哪些方法
乙型肝炎全套檢查俗稱「乙型肝炎兩對半檢測」,是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標志物的檢測。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e抗體(抗一HBe)、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 HBc),現在也常常將乙型肝炎核·心抗體IgM列入其中。該檢查是了解機體是否正感染或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以及機體對HBV感染的免疫狀態的重要指標,在乙型肝炎患者診斷、治療及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兩對半檢測有定性和定量檢測之分。
❻ 乙肝兩對半檢查
您好!
你的兩對半結果為大三陽。大三陽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你的肝功能報告轉氨酶、蛋白、膽紅素代謝等基本正常。
目前也不需要抗病毒治療,因為肝功能正常、肝臟沒有炎症改變的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不理想。
你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定期復查肝功能,一般三至六個月復查一次。
在必要的時候hbvdna病毒量檢測及肝膽b超也應該做下。hbvdna可以檢測到體內的病毒量,病毒復制是否活躍等,b超可以檢查肝臟是否有炎症改變,比如肝纖維化(硬化)肝臟病變等。
目前你的情況還是以定期查肝功能為主。
平時生活自己多注意,為了自身健康不要飲酒吸煙。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及菌類食品。飲食以清淡為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
乙肝並不可怕,只要自己生活飲食多注意,定期復查。做到需要治療時及時治療,不需要治療時做好保養。乙肝就無法對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祝你生活愉快!
❼ 兩對半的定量檢測
乙肝兩對半是檢查人體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一般醫院採取的檢測方法都是定性乙肝兩對半分液器檢查,即乙肝兩對半指標是陰性還是陽性,陽性說明在血液中檢測到了,陰性說明在血液中沒有檢測到。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就說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體陽性就說明體內有保護性抗體。
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測對乙肝疾病的診斷,病情監測,療效觀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測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臨床及患者的要求,特別是在療效觀察以及乙肝疫苗注射後抗體產生情況的觀察上有明顯的不足。隨著檢驗醫學的發展,乙肝兩對半定量測定成為可行,大大彌補了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測的不足。而且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可與HBVDNA熒光測定相互補充,綜合評價患者病情與葯物療效,這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具體地說,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有哪些作用呢?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能提供乙肝病毒標志物的精確含量。這不僅是方法學上的進步,在臨床的使用上也有較大優越性。臨床應用情況表明,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值的高低是診斷乙肝的可靠依據。資料顯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觸發了機體免疫反應,結果導致肝臟損害,表現為轉氨酶(ALT)升高。檢測乙肝病毒含量不僅能較好地反應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強弱程度,對動態觀察治療前後乙肝病毒含量變化以及評價和預測療效均有重要意義。因此,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的變化對評價和預測療效均有重要意義,是療效觀察的有效指標。如伴隨著HBsAg、和HBeAg濃度的降低,說明病情好轉,治療有效,特別是HBeAg濃度的減少直至消失,是治療效果的最佳體現。如果治療過程中HBsAg和HBeAg濃度不降反而升高,說明療效欠佳或無效,應考慮更改治療方案,否則將貽誤治療時機,對患者不利。
乙肝疫苗注射後,機體產生反應性抗體,通過定量檢測抗-HBs的濃度即可知道抗體產生的程度,高濃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濃度很低甚至檢不出,說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無效。疫苗注射一定時間後,抗體濃度會逐漸下降,此時定量檢測抗-HBs,如果濃度較低,則需進行疫苗加強注射,以保證機體維持有效的免疫狀態。
❽ 乙肝兩對半檢測
乙肝兩對半是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
兩對半檢查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計病毒復制水平的初步檢查,乙肝兩對半吸頭兩對半對於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參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臟是否有肝細胞壞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檢查,其中轉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療需要以肝功能為重要參考指標。HBV DNA檢查是判斷如何治療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對傳染性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一般DNA越高,傳染性越強,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檢查。 乙肝兩對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 並不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製程度、傳染性強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為中和性抗體標志,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乙肝疫苗接種者,若僅此項陽性,應視為乙肝疫苗接種後正常現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為病毒復制標志。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體)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會出現的標志。核心抗體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標志,核心抗體IgG是感染後就會產生的,對於輔助兩對半檢查有一定意義。 前S1抗原三病毒復制的另一個指標,臨床意義不是很大。 由於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測到,目前試劑盒也不過關,所以還剩兩對半抗原抗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兩對半」檢查,或稱「乙肝五項」檢查。
[編輯本段]臨床意義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即常說的乙肝五項或稱兩對半)的臨床意義: 序號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臨床意義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者。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潛伏期的後期出現,略晚於HBsAg的出現,而消失較早,與HBV-DNA密切相關。其臨床意義為:(1)可作為急性乙肝輔助診斷和預後指標,乙肝兩對半檢查急性乙肝進入恢復期常隨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發病後3-4個月,HBeAg由陽轉陰,抗-HBE出現,表示預後良好.起病3-6個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轉為慢性的最早證據。(2)有助於判斷乙肝患者或HBV攜帶者的傳染性強弱。HBeAg存在於HBsAg陽性者血清中,說明血液中有Dane顆粒,多數HBV-DNA陽性,三者消長基本呈平行關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抗-HBe(+)者一般傳染性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變異株存在,仍有一定的傳染性;(3)HBeAg陽性提示HBV在體內復制。HBeAg消失前後出現抗-HBe,此時期稱為血清轉換期,即由HBV復制期轉為非復制期。出現抗-HBe常提示HBV增殖減弱或終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區核苷酸序列改變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環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繼續發展,並逐步演變成肝硬化;(4)在出現原發性肝癌時,HBeAg檢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嬰傳播中,孕婦分娩時HBeAg(+)可能擴大母嬰之間的傳播率。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現病毒已基本清除,身體在康復。但也有個別病人仍出現肝功能異常、DNA陽性,考慮病毒是否有變異存在,仍要繼續治療。,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 (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編輯本段]定量檢測
乙肝兩對半是檢查人體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一般醫院採取的檢測方法都是定性檢查,即乙肝兩對半指標是陰性還是陽性,陽性說明在血液中檢測到了,陰性說明在血液中沒有檢測到。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就說明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體陽性就說明體內有保護性抗體。 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測對乙肝疾病的診斷,病情監測,療效觀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測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臨床及患者的要求,特別是在療效觀察以及乙肝疫苗注射後抗體產生情況的觀察上有明顯的不足。隨著檢驗醫學的發展,乙肝兩對半定量測定成為可行,大大彌補了乙肝兩對半定性檢測的不足。而且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可與HBVDNA熒光測定相互補充,綜合評價患者病情與葯物療效,這在目前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具體地說,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有哪些作用呢?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可以評價和預測療效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能提供乙肝病毒標志物的精確含量。這不僅是方法學上的進步,在臨床的使用上也有較大優越性。臨床應用情況表明,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值的高低是診斷乙肝的可靠依據。資料顯示,血清乙肝病毒血症水平的增加觸發了機體免疫反應,結果導致肝臟損害,表現為轉氨酶(ALT)升高。檢測乙肝病毒含量不僅能較好地反應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病毒血清水平和感染強弱程度,對動態觀察治療前後乙肝病毒含量變化以及評價和預測療效均有重要意義。因此,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的變化對評價和預測療效均有重要意義,是療效觀察的有效指標。如伴隨著HBsAg、和HBeAg濃度的降低,說明病情好轉,治療有效,特別是HBeAg濃度的減少直至消失,是治療效果的最佳體現。如果治療過程中HBsAg 和HBeAg濃度不降反而升高,說明療效欠佳或無效,應考慮更改治療方案,否則將貽誤治療時機,對患者不利。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可評估乙肝疫苗接種效果 乙肝疫苗注射後,機體產生反應性抗體,通過定量檢測抗-HBs的濃度即可知道抗體產生的程度,高濃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濃度很低甚至檢不出,說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無效。疫苗注射一定時間後,抗體濃度會逐漸下降,此時定量檢測抗-HBs,如果濃度較低,則需進行疫苗加強注射,以保證機體維持有效的免疫狀態。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可降低誤診率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較定性檢測更敏感,在乙肝病毒標志物處於低濃度時,定性檢測可表現為陰性,而定量檢測仍可檢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漏診率,避免誤診,充分體現了乙肝兩對半定量測定的優越性。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注意事項 在進行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時,要注意選擇大型肝病專科醫院,他們一般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可以降低檢測中的誤差,提高檢測的准確率,為乙肝診斷治療提供科學依據。從而也避免了誤診誤治給您帶來的額外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編輯本段]乙肝兩對半檢查結果分析
乙肝兩對半中的不同組合其意義都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模式有: 1.如果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三項是陽性,這說明是急性或者是慢性乙肝感染,說明乙肝病毒在復制,傳染性很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大三陽。 2.如果表面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三項是陽性,則說明是急性乙肝病毒的感染正在恢復,抑或是慢性表面抗原攜帶者,傳染性較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小三陽。 3.如果表面抗體和核心抗體兩項是陽性,表示以前曾感染過乙肝病毒,現在體內的病毒已經基本上得到清除,身體正在處在康復,不過這種情況也不能大意,也有個別的患者會出現肝功異常、DNA是陽性,要考慮病毒是不是有了變異,需要繼續接受治療。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乙肝兩對半出現陽性的處理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既往感染者的一些表現形式,無須用葯治療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單項陽性。這是乙肝"兩對半"指標陽性中意義最好的一種,對乙肝病毒免疫,是保護性抗體,正常人接種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要讓機體產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2)乙肝病毒表面抗體、e抗體和核心抗體3種抗體同時陽性;或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及核心抗體2項抗抗體陽性;或乙肝病毒e抗體及核心抗體2項陽性;或只有乙肝病毒核心抗體1項陽性。以上4種情況都可在化驗單中出現,如果被檢查者肝功能始終正常,沒有任何不適,只能代表既往被乙肝病毒感染,對於這些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根本不需要吃葯治療,他們沒有傳染或已完全康復,一般來說也不必再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3)肝炎病毒攜帶者,即所謂「大小三陽」,且肝功能正常,肝臟穿刺也無病理損傷者。這種情況下一般不建議用葯,而且用葯效果也不好。只要定期肝檢,遠離煙酒等對肝臟傷害比較大的有毒物質,基本可以終生不出現病理症狀。胡亂用葯有可能會使病毒發生變異,加重病情。也就是說病毒攜帶者一般根本無需用葯,國家的體檢政策也是要求把病毒攜帶者和不帶毒者一視同仁。 乙肝病毒感染者若出現肝功異常,肝臟有病理損傷,甚至表現出黃疸乏力等臨床症狀,一般需要用葯治療,但是用葯的種類有很大差別,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主要有: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同時陽性,稱"大三陽",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強,要使用抗病毒葯物治療,爭取使乙肝病毒e抗原轉陰,即由"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如果患者"大三陽"伴有轉氨酶升高、非活動性肝硬化、無肝病家族史,可以使用干擾素治療。拉米夫定使用的范圍比干擾素更廣泛,如活動型肝炎、肝硬化等,但是患者年齡最好在16歲以上。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體及核心抗體同時陽性,稱"小三陽";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體同時陽性,稱"小二陽"。這種情況應該區別對待:A.乙肝"小三陽"或"小二陽",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檢測為陰性,表示病毒復製程度已降低或明顯緩解,預示病情好轉、傳染性降低,此時只需口服一些保肝葯物即可,如護肝金葯片、羅浮健肝靈、復方益肝靈等,如果不吃葯,密切觀察隨訪也可。B.雖為"小三陽"或"小二陽",但是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檢測為陽性,肝功能始終不正常,這種陰轉是由乙肝病毒變異所引起的,標志著疾病趨向復雜化或病情加重,仍需積極治療。治療葯物可用中葯制劑,如羅浮健肝靈、苦參素等,也可試用拉米夫定。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市售的乙肝診斷試劑標准化不夠,基本有些試劑穩定性較差,還存在假冒偽劣現象,加上有些單位的檢測方法不準確,儀器、血樣、溫度常是客觀影響因素,可能出現"兩對半"假陽性、假陰性,同一份血樣兩個單位的檢查結果互相矛盾等情況。所以當拿到"兩對半"陽性報告時首先要冷靜對待,請專科醫生幫助分析、判斷,必要時到專科醫院復查核實。 乙肝檢查再添新指標 以前是「兩對半」,後來增加了一個HB-cAb-Igm(核心抗體Igm),成了三對,現在又出現了一個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簡稱S1抗原),「兩對半」變成了「三對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診斷;二是有利於對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斷;三是幫助患者進行葯物選擇和做預後判斷。「兩對半」檢查的目的是診斷患者的感染狀況、病毒復制情況、病程預後和葯物療效的觀察等。前S1抗原的檢測能夠從五個方面彌補和加強「兩對半」檢測的不足: 1、由於前S1抗原出現在急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期,在轉氨酶升高前即可查出,所以它可作為早期診斷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標。 2、急性乙肝患者前S1抗原陰轉越早,預後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跡象。反之,前S1抗原持續陽性,預示著感染將發展成慢性肝炎。 3、抗HBe(+)慢性乙肝約占慢肝的30-50%,檢測前S1抗原陽性,提示病毒在機乙肝兩對半檢測體內繼續復制,此類患者更容易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加查前S1抗原彌補了HBeAg的缺失造成的診斷和治療困難。 4、在HBV(嗜肝DNA病毒)無症狀攜帶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抗HBe(+)者,加查前S1抗原可反映病毒在體內還較活躍,提示病毒並沒有清除,肝臟還有潛在的病理損傷的可能。 5、抗病毒治療乙肝,加查前S1抗原可作為治療前的患者篩查(適應症)和治療後的療效判斷,尤其對抗HBe(+)的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葯物治療的排查可起到重要作用。(國外已有文獻報道,前C區變異者不適宜用干擾素。)
❾ 乙肝兩對半檢測方法
==乙肝五項檢查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乙肝進行定性的一個標准就是拿實際檢測值和乙肝五項定量檢測的參考值作對比
❿ 乙肝兩對半的檢測包括什麼
乙肝兩對半是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學標記一共3對,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體(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其檢查意義在於:檢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體情況,區分大三陽、小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