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檢驗質粒進入真核細胞中
標記基因表達出產物就可以證明了
例如質粒中插入了抗四環素基因,那麼它進入真核細胞後,該細胞就有了抗四環素的能力,在培養基中加入四環素後就不會死
2. 如何鑒別一個質粒dna成功轉入到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中
通常使用選擇培養基來篩選大腸桿菌。例如重組質粒上帶有抗四環素基因,那麼使用帶有四環素的選擇培養基,將待測大腸桿菌接種到選擇培養基,只有成功轉入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才能在選擇培養基生長
3.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和是否插入分別用什麼方法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檢測載體是否轉入和外源基因是否插入分別用什麼方法?
檢測載體是否轉入一般利用載體上的標記進行檢測:
大多數是抗性基因,如:1、氨苄抗性;2、四環素抗性;3、氯黴素抗性;4、新黴素抗性等。
檢測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一般利用載體上被插入位點的另外一個基因是否正常表達來檢測,正常表達,說明沒有插入,未正常表達說明插入了,破壞了原來的基因:
如:1、B-半乳糖苷酶的a互補藍白斑篩選;2、抗性基因篩選。
還可以利用質粒的提取電泳檢測:質粒有無檢測載體是否轉入,質粒是否比空載質粒大檢測外源基因是否插入。
4. 鑒定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一般採用什麼方法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是:導入時用的運載體上如果有抗性基因(標記基因),就可以通過檢測抗性基因的表達來檢測,比如運載體PBR322 就帶有抗四環素基因和抗氨卞青黴素基因 要麼就等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表達以後,然後根據特定的性狀來區分. 還有DNA、mRNA、蛋白質雜交法. 合成所最終需要的蛋白質,即最終所需要的產品.
5. 怎樣證明細菌中已經導入了質粒
首先得在相應的抗性平板上長出菌落,然後菌落得鑒定是否有目的質粒 檢測方法很多,最簡單就是提質粒 酶切電泳鑒定
6. 重組質粒導入判別方法
抗性基因即抗性的遺傳因子,是選擇基因的一種,屬於標記基因。顯微注射法用於動物細胞的判別,植物又膿桿菌檢測法檢測導入質粒。
7. 把質粒轉入細胞的方法步驟是什麼啊請教一下
要看你是什麼細胞,是想過表達還是knock down一個基因,穩轉還是瞬轉。
細胞轉染是指將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導入真核細胞的技術。隨著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不斷發展,轉染已經成為研究和控制真核細胞基因功能的常規工具。在研究基因功能、調控基因表達、突變分析和蛋白質生產等生物學試驗中,其應用越來越廣泛。
方法
脂質體轉染法
陽離子脂質體表面帶正電荷,能與核酸的磷酸根通過靜電作用,將DNA分子包裹入內,形成DNA脂復合物,也能被表面帶負電的細胞膜吸附,再通過融合或細胞內吞進入細胞。脂質體轉染適用於把DNA轉染入懸浮或貼壁培養細胞中,是目前實驗室最方便的轉染方法之一,其轉染率較高,優於磷酸鈣法。由於脂質體對細胞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轉染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常用細胞類型:cos-7 、BHK、NIH3T3 、Hela等。
電穿孔轉染法
電流能夠可逆地擊穿細胞膜形成瞬時的水通路或膜上小孔促使DNA分子進入胞內,這種方法就是電穿孔。當遇到某些脂質體轉染效率很低或兒乎無法轉入時建議用電穿孔法轉染。一般情況下,高電場強度會殺死50%-70% 的細胞。現在針對細胞死亡開發出了一種電轉保護劑,可以大大的降低細胞的死亡率,同時提高電穿孔轉染效率。
病毒感染
對於脂質體轉染與電穿孔轉染都無法成功轉染的細胞系建議用病毒感染,此法可以快速100%感染,檢測成功率高。
常用步驟
1. 轉染試劑的准備
① 將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盪10秒鍾,溶解脂狀物。
② 震盪後將試劑放在-20攝氏度保存,使用前還需震盪。
2. 選擇合適的混合比例(1:1-1:2/脂質體[1] 體積:DNA質量)來轉染細胞。在一個轉染管中加入合適體積的無血清培養基。加入合適質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盪後在加入合適體積的轉染試劑,再次震盪。
3. 將混合液在室溫放置10―15分鍾。
4. 吸去培養板中的培養基,用PBS或者無血清培養基清洗一次。
5. 加入混合液,將細胞放回培養箱中培養一個小時。
6. 到時後,根據細胞種類決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後加入完全培養基繼續培養24-48小時。
8. 把質粒轉入細胞的方法步驟是什麼啊
動物細胞----微顯微注射
植物細胞----農桿菌
微生物------制備感受態(鈣離子)
9.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有哪幾種
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農桿菌轉化法(植物常用)
農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它能在自然條件下趨化性地感染大多數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傷部位(受傷處的細胞會分泌大量酚類化合物,從而使農桿菌移向這些細胞),並誘導產生冠癭瘤或發狀根。
2、利用顯微注射,或者滅活的病毒轉導(動物常用)
轉導由噬菌體將一個細胞的基因傳遞給另一細胞的過程。它是細菌之間傳遞遺傳物質的方式之一。其具體含義是指一個細胞的DNA或RNA通過病毒載體的感染轉移到另一個細胞中。細菌可以轉化、轉導。轉化是利用細菌的某些特別菌株;轉導是利用噬菌體。
(9)鑒別質粒導入細胞的方法擴展閱讀:
轉導的類別:
(1)低頻轉導(LFT)
誘導溶源性細菌而產生的細胞裂解產物中,除含有正常的噬菌體外,還有極少數(約為10^(-6))部分缺陷噬菌體。用誘導溶源性菌株得來的噬菌體進行轉導時的轉導頻率不過10^(-6) ,稱為低頻轉導。
(2)高頻轉導(HFT)
雙重溶原菌在紫外輻射等因子的誘導下,原噬菌體容易被切割下來,產生等量的缺陷噬菌體和正常噬菌體,該裂解物稱為高頻率轉導裂解物,用這樣的裂解物去感染細菌,將比低頻率轉導裂解物產生多得多的轉導子。
10. 帶有目的基因的質粒怎樣導入受體細胞
1.先加到運載體上:質粒、動植物病毒等
再導入受體細胞:顯微注射、病毒侵染等方法
2.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需要運輸工具即運載體,如大腸桿菌的質粒。用一種限制性內切酶切斷目的基因和質粒使它們產生相同的粘性末端,在切口加入dna連結酶後,質粒的粘性末端就會與目的基因的粘性末端鹼基互補配對結合,行成重組dna分子,把它導入受體細胞如細菌、酵母菌,目的基因就能隨受體細胞的繁殖而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