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觀想原理及解決方法

觀想原理及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2 08:25:43

A. 密宗為啥注重觀想,觀想有什麼作用與無中生有,有什麼關系

為啥要觀想?因為,五蘊色受想行識中,想是相對色受更微細一種了,一般普通的人,都是在色受蘊兩個淺層上修行,還沒有資格深入到想蘊層面,因為想蘊比色受更微細,必須突破了色受兩個粗的層面干擾之後,才有資格進入想蘊。修密的多是根基高的人,色受二蘊已經有所突破的人,所以已經進入想蘊層面了,因此注重觀想。
觀想的作用?主要是對治想蘊,當然還有其他很多重要的作用。
與無中生有有什麼關系?不要理解錯了,觀想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想像,如果我們色受二蘊還沒有有所突破,所有的想像都稱不上真正意義的觀想。因為觀想的想,是想蘊層面的東西,不是我們所理解的想像,我們第六識作意出來的想像,應該僅僅只是觀想的前期工作而已。因為觀想主要目的要的是對治想蘊,而不是要的作意所想像出來的像。
對治想蘊的同時又能達成相應,非常殊勝不可思議。

B. 師兄們,在修行不精進,停滯不前的時候,都怎麼處理思想調整不過來了,每天只知道處理這些俗事,阿彌陀

當覺得不精進的時候,一定是出現了問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辦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居士在社會上修行,要把修行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修行生活化,生活中會用心,修行就是修心。
先培養起正見,然後系統把握修行的原理和各種方法的操作,以及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1、系統學習打坐禪修,全面把握實證的理論原理、怎麼入手,各種方法的具體操作,遇到各種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每一步路怎麼走,怎麼悟道等,清涼月老師用自己的所修、所證,講得通透,有很多同修的打坐經驗參考。建議網路「思維本體學實證網」-參閱文章《打坐修證的新手指引》。或網路「本體佛學新浪博客-開悟的一些特點」,博客分類如下:《科學實證》講解(初學到高層次、悟道的整套方法和心路歷程)、視頻教學(打坐各方法、問題的專題匯總)、觀心、實證、開悟。
方法和路這樣走(供參考):一是從觀身體覺受入手:觀手或觀呼吸,心穩定了,再觀心或觀慢動作等入定。二是從心入手:直接觀心(隨時知道自己在干什麼,佛教特有法門)。
欲界定前需要經歷的過程:放鬆入靜,培養靜,讓靜穩定,讓心穩定,提起專注,培養專注,破靜入定。

2、坐姿有雙盤、單盤、散盤、緬甸坐等等。坐姿以自我感覺舒適、自然為主,不要追求高難度,不能因為坐姿的不適影響了心的突破。因為我們是練心的,不是練習身體。心達到一定的層次,心柔軟了,身體自然會柔軟,自然能雙盤起來,真正標準的坐姿,是在打坐的過程中,隨著心力的提高,身體自然而然會調整到標準的坐姿,標準的坐姿都不是從外形上模仿出來的,大道自然。

3、放鬆入靜,打好基礎。耐心的從身心兩個方面進行放鬆,身體是反反復復放鬆那些容易緊張的肌肉群,心裡是放下那些作意、緊張、追求、急躁的念頭。高度重視放鬆,把放鬆做為一門課程去練習,反反復復從身心兩個方面交叉結合去放鬆。

4、打坐的方法很多。選擇一個觀察對象來觀想,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目的是培養和形成專注力。觀察對象非常的多,動態的有慢動作,靜態的有觀呼吸、觀佛像、觀蓮花、觀一些境界等等,聲音類的有佛號、咒語等。初學從觀呼吸入手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對自己的身體覺受比較敏感,容易形成專注力。

5、常用的方法很多,觀呼吸、觀手、觀心、觀慢動作、念佛號、念咒、耳通圓根法門、睡功等,每一個方法的理論原理把握通透,這是最關鍵的。然後是怎麼入門,怎麼用心,怎麼操作,會碰到什麼實際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是什麼,每一步怎麼修,怎麼突破,一整套的把握。實證起來,不盲目,能少走彎路,預防走錯路,自己能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C. 關於信心和如何觀想本尊的重要教言

丹真絨布上師色登寺丹真絨布上師開示:「上師就象雪山,信心就象太陽,雪山由於強烈的陽光照耀才能融化變成清涼的雪水,滋潤行者的身心,這就是加持。上師是加持之源。加持的關鍵在於行者的信心,你有多大的信心就可以獲得多大的加持。信心有大小,但沒有遠近之分,如果你們有信心,上師三寶時刻都在你們身邊。」 以觀修蓮師為例,堅信蓮師和大恩上師無二無別,形相上是觀想蓮師,確信上師和蓮師在體性上是合一的,上師即蓮師、蓮師即上師;念誦蓮師心咒,同時亦是祈請了上師、蓮師。觀修其他本尊也可依此類推。為了增上信心,也可通過論壇等各種途徑,了解大恩上師的殊勝傳承、度生事跡。能夠清晰地觀想佛菩薩形象,當然很好;暫時無法完全觀想清晰,那也是正常的,千萬不要泄氣。觀想能力通常與各人根基、修行階段有關,相應的觀想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總的來說,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先准備好合適的佛菩薩唐卡,根據唐卡好好觀修(可交替進行「凝視唐卡」、「閉目觀想」)。以下幾種觀想方法均可參考:*可先觀想總體輪廓,逐漸再到其他細節;*也可先觀想各部分細節,再合成一個整體;*還可重點觀想某個特別的部分,比如靠近中脈某些特定的點(如第三眼)、特殊的法器,以點帶面,再遍及各處,如同點火的原理(集中火力於一處,點著此處後其他地方自然被引燃)。觀想是表法,還有攝心的作用。注意松緊有度,既要摒除妄念、專注地觀想,又要安住於心性之中、放鬆地觀修;不要過於執著於實有,而是彩虹一般、如夢如幻。一切外器世界是清凈剎土,一切內情眾生是佛菩薩本尊…… 開始時內心散亂、定力較差,忘記觀想或祈請,這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放棄,堅持多練習。太累了,就放鬆休息。持之以恆,才能提高觀修效果。哪怕是世間法中學習電腦也是類似的,很少一蹴而就。總之,精勤練習,多觀想,多念咒,自然熟能生巧,漸漸就可觀想清晰。觀想佛菩薩,信心極為關鍵。對於初學者而言,這樣做是很好的:以堅定的信念,單純地相信佛菩薩就在自前上方虛空(或者自觀為本尊),我們專注地祈請佛菩薩加持自他所有眾生遣除違緣、成就佛果,這樣的信心和發心,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開始時,或許有些半信半疑,但不要緊,我們的心的可塑性很強,堅持一段時間,這種信心就可能毫不造作地生起,猶如我們呼吸空氣一樣,自然而然卻又極為重要。附錄:蓮師開示益西措嘉空行母之觀修竅訣:蓮師答曰:「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次安坐適意,置一精緻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余念,遂由足至首觀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己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夜間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其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朦朧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定覺受與圓滿覺受。一、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意念與回憶,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崖瀉下之瀑布。二、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三、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坐中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覺受」,如河之流。四、次,無有念動,能整坐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如須彌。五、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受」。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直至能觀想清楚,勿於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坐之觀修為至要。於有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晚間,作整夜眠而與翌日作八短坐觀修。觀修時,若猝然而起,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若於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之整個形相。

D. 觀想的要點是什麼如何觀如何把念頭集中到1點這個原理是什麼

觀想的要點是。集中精力。想像所要觀察的對象。沒用分別的心去觀想。原理是是安住一切,諸行中。掃除1切煩惱。

E. 舉例說明什麼叫「觀想」

觀想,主要是佛家范圍,觀想略作想,集中心念觀想某一對象,可以對治貪欲等妄念,或為進入正觀而修的一種方便觀。出自宗密之普賢行願品疏鈔四種念佛之一。

觀想一閻浮檀金色佛像坐彼花上,又觀音、勢至二菩薩像侍於其左右,各放金光。(九)真身觀,又作佛觀、佛身觀、遍觀一切色身想。

觀想無量壽佛之真身;作此想即可見一切諸佛。(十)觀音觀,又作觀世音觀、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想。觀想彌陀脅士中之觀世音菩薩。(十一)勢至觀,又作大勢至觀、觀大勢至色身想。觀想另一脅士大勢至菩薩。(十二)普觀,又作自往生觀、普往生觀、普觀想。

觀自生於極樂,於蓮花中結跏趺坐。蓮花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乃至佛菩薩滿虛空。(十三)雜想觀,又作雜觀、雜明佛菩薩觀、雜觀想。

觀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現大身滿虛空。即雜觀真佛、化佛、大身、小身等。(十四)上輩觀,又作上品生觀、上輩生想。往生凈土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輩,三輩復分上、中、下三品,總為九品。


(5)觀想原理及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觀想是包含了「觀」和「想」兩種不同的概念。先「想」,想專一後,自然就「觀」出來。就五陰來說,是先利用「色、受、想、行、識」中第三個「想」陰的功能,想純熟了,在第六「識」的帶質境中呈現出「觀」的境界。

功力再深,融通於第八「識」之大圓鏡智,則就不觀而觀,觀而不觀了。就五遍行來看:先藉「作意、觸受、想、思」中的「作意」和「想」,想念專一,達到「心一境性」時,即達「精思入神」的境界,則「觀」境現前,意根中的概念,就呈現出影像。

端正身心,觀想佛身相好庄嚴,稱為觀想念佛。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卷十、坐禪三昧經卷上載,若於佛之三十二相,專觀其中一相,能滅九十億那由他恆河沙微塵數劫之生死重罪。

若觀其全身相好,須端坐正受,繫念佛身,莫念地、水、火、風等諸余法,常念佛身,見十方三世諸佛悉在目前,可滅除無量劫之罪。此外,觀想念佛又有一相觀、多相觀、全相觀之別。

F. 如何運用「意念」達到養生調病

現代社會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是什麼?是健康。沒有人會懷疑,惟擁有健康,一個人才能真正擁有幸福的生活。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而首要前提便是擁有健康。確實,人生一旦失去了健康還能擁有什麼呢?即便坐擁億萬資產,如果喪失健康,英年早逝,結果也是「錢在銀行,人去天堂」。

古人說,體壯曰健,心怡曰康。也就是說,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不謀而合的。關注身體健康的生理保健類書籍在市面上十分常見。然而,用通俗的語言文字表述的關注心理保健的書籍卻不多見。我們致力於大眾的心理保健,希望本書能夠助益於您的心理健康,提高您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排解您在自我保健征途中遇到的部分難題。

這里必須說明的兩點是:以精神的力量來治病,需要平常不斷練習,有了相當的定力後,才容易奏效。還有,遇到像發燒和胃出血等緊急情況,最好還是趕緊去醫院吃葯打針,以免誤事。

G. 佛法我觀想無我的時候一不觀想就放鬆瞭然後觀想就自動起效果了這是什麼原理

你這不叫觀,清凈心起作用才是觀,也就是內心一念不生,同時對外界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本事不是普通人能有的,必須長期如法地訓練。
觀無我,不是閉著眼睛瞎想什麼無我,是清凈心的照見作用,照見一切事物當中確確實實沒有五蘊和合的假我。

閱讀全文

與觀想原理及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庭黃瓜的種植方法 瀏覽:111
傾斜角檢測裝置和傾斜角檢測方法 瀏覽:518
幔簾安裝方法 瀏覽:255
下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1
電子經緯儀快速安裝方法 瀏覽:361
egg摩絲洗面奶使用方法 瀏覽:260
故障碼讀取與清除方法常用萬用表 瀏覽:751
流量共享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375
滾筒洗衣機搖晃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509
半水調漂方法視頻 瀏覽:373
kindle使用方法說明書 瀏覽:854
油畫無痕掛鉤使用方法 瀏覽:839
幼兒貼肚臍貼的正確方法 瀏覽:47
內開窗安裝方法 瀏覽:565
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方法 瀏覽:448
汽車提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89
科三有什麼方法定好油門 瀏覽:743
電腦表格列印方法 瀏覽:454
泡腳片的使用方法 瀏覽:904
滾動手機屏保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