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省造的光緒元寶銀幣如何鑒別真假
聽聲音。這是銀元鑒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聽聲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進行鑒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銀元挑出來,再行鑒別。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數量(8至25枚左右)的銀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聽其碰撞發出的聲音,並結合圖案、花紋來鑒定。
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沖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發絲、胡須、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
稱重量。一般真銀元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
定成色。對不符合銀元標準的銀元進行成色鑒定。可用硝酸液點試法。先將某個部位擦拭乾凈或銼一小口,滴上硝酸後,如冒綠沫,其成色則不高。觀其顏色,成色在92%以上的銀元,其顏色基本不變。成色在90%的,其顏色為膚黃或呈淺褐色。成色為80%左右,其色澤呈黑褐色。成色為70%左右的,呈淡綠色。成色為50%左右的,則會呈深綠色。
❷ 光緒銀幣一兩怎麼鑒定
元寶銀幣鑒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1、聽聲音: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
2、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沖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發絲、胡須、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
3、稱重量:一般真銀幣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
4、定成色:可用硝酸液點試法。先將某個部位擦拭乾凈或銼一小口,滴上硝酸後,如冒綠沫,其成色則不高。觀其顏色,成色在百分之九十二以上的銀元,其顏色基本不變。成色在百分之九十的,其顏色為膚黃或呈淺褐色。成色為百分之八十左右,其色澤呈黑褐色。成色為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呈淡綠色。成色為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則會呈深綠色。
❸ 光緒銀元真假怎麼辯認
真銀元的特點主要是聽聲音脆而洪亮,有音韻,互擊有餘音產生,反之則偽;看其幣面顏色潤白,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當然真正細致鑒定的過程可歸納為四個方面:聽聲音、看外形、稱重量、定成色。
1、聽聲音。這是銀元鑒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銀元,聲音一般較柔和悅耳。不足成色的銀元,因含銅量高,聲色嘶啞、短促而又渾濁。假銀母音長尖高或低悶。
聽聲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輕輕捏住銀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銀元敲擊其邊緣,聽其聲音進行鑒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銀元挑出來,再行鑒別。
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數量(8至25枚左右)的銀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聽其碰撞發出的聲音,並結合圖案、花紋來鑒定。
2、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沖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發絲、胡須、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
3、稱重量。一般真銀元流通時間長短有異,磨損程度各異。但同一品種、版別的銀幣,其質量不會相差1克。比如壹圓銀幣重量平均約26.5克,半圓重量平均約13.25克。成色為88%則定為真幣。
市場上發現的批量偽造銀元,主要採用銅鎳等合金鑄造而成,其特點各異:有的仿照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幣圖案,其顏色為白灰帶青色,無光澤,聲音尖短,類似其他私版;有的直徑比正常銀元小1毫米左右,重要的是其質量總在20克上下。
還有少數的是用銅、鉛、錫等金屬鑄造的假銀元,外表鍍銀,其特點為銅質鑄造的假銀元版圖粗糙,音尖短而量輕,磨掉表面銀色多呈現微黃,質量為21克左右;用錫、鋁鑄造的假銀元,則圖案模糊,質軟無彈力,聲音低沉。將銀色磨去,錫質的為青灰色;鋁質的為青黑色,質量均在20克左右。
4、由於銀幣在長期不斷地交換流通使用過程中,經過人手的撫摸、摩擦,其磨損的部分主要在錢體的突出部位表現出來,應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勻,無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裝、無磨損,錢體又無包漿的高檔銀幣可判定為假幣。
(3)光緒銀幣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其它幾種鑒別方法:
1、銅質銀元:這種銀元的形態、大小、圖案完全與真銀元相似,但它是以銅為主體製造出來的,因為銅質堅硬造成圖案粗糙模糊,雖然外表鍍銀,但一磨擦,即現出銅的本質,敲擊出來的聲音比真銀元尖亮,並伴有哨聲。
2、鉛質銀元:是以鉛充銀、外為銀皮內夾鉛質之銀元,圖案與真銀元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敲擊出來的聲音比較厚實,發悶,陰沉而帶嗒音,用火烤熱,隨之變形,鉛即流出。
3、夾餡銀元:它的外層包裹兩層銀皮,銀層比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跡。這種夾餡銀元是假銀元最為常見的一種,內夾銅、鐵、鋼、鉛、鋅、錫等多種成分,敲擊出來的聲音厚實、短促沉悶,沒有轉音,重量比真銀元輕,通常不足25克。
4、砂版銀元:這種銀元是運用翻砂技術製造出來的,表面粗糙,圖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左右,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可碎裂,碎裂面呈淺灰色,材質多為鉛、錫等近白色金屬,敲擊出來的聲音也比較尖亮。市場上見到的假銀元多數屬於這一種類型。
5、私制銀元:這種銀元是私人製造的,材質為銀,這種偽錢主要是從台灣的錢幣市場上販來的,民國時期在海南島鑄造,因此又稱瓊版銀元,品種有袁大頭幣、孫中山開國紀念幣、北洋造「龍洋」幣等,其共同特點是聲音尖高,質量低劣,銀的成色不足80%。總的來說,這種私制銀元也是舊銀元的一種。
6、改版銀元:這種銀元一般無法用肉眼鑒別,不論敲聲或測試銀的成色或重量或者包漿均是舊制,這種造假的方法很逼真,是把真銀元的字用刀刻或挖掉,然後將特製銀字粘貼上去,冒充高檔的珍稀品傳世銀元,牟取暴利。這種改版銀元唯一的辨別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鏡鑒別,細看每個字體的跡縫,是否有留下的刀刻痕跡。
❹ 光緒元寶鑒別
光緒元寶真假鑒別的方法有六個,從材料、大小、工藝、錯版、有齒和品相。下面是六個方法的詳細說明。
一、看鑄造幣材。
鑄造銅元的材質當然是銅,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為多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
此外,民間私鑄的銅元也多為黃銅質。鑄造整齊精美、色澤潤白如銀的白銅幣以及鉛質銅元則多屬於樣幣性質,難得一見。
二、看面值大小。
銅元面值有很多,當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旋鑄旋廢,存世僅有十餘枚,非常罕見。
「大清銅幣」宣統二十文、「光緒元寶」廣東五文、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國雙旗五百文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三、看鑄幣工藝。
銅元一般採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有些地方因買不起機器因陋就簡鑄幣或民間土法私鑄,產生了不是機制的銅元。如採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制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另外,銅元一般中間無孔,因此發現中間有孔,特別是方孔的銅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緒元寶」安徽方孔十文銅元最為罕見,估計存世量不會超過10枚,被譽為「一級大珍」。
四、看是否錯版。
銅元常見錯版形態有:1.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等。如將「A」寫成「A」、單詞「PROVINCE」(省)錯拼為「PROVINEC」等。2.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紀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福」(福建鑄錢局)。3.正背面圖案錯配。
如「光緒元寶」背錯配大清龍圖,「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大清銅幣」宣統乙酉年造背錯配「光緒年造」字樣等。4.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這是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錯誤。5.合背、合面銅元。錯版銅元值得關注。
五、看是否有齒。
一般情況下,銅元側面是沒有任何紋飾的光邊,軋有齒邊的銅元絕大多數屬於樣幣性質值得收藏。但「光緒元寶」江蘇十文和民國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銅元中也常見齒邊普通品存在,這屬例外。
六、看品相。
銅元的品相對銅元收藏意義尤為重大。機制銅元無論是對表面的光潔度,乃至邊絲的好壞都有嚴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會影響藏品的價格。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
拓展資料:
光緒元寶受到西方影響,在洋務運動的倡導下,光緒年間,清朝通行錢幣種類多樣,金幣、銀幣、銅幣和紙鈔並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光緒元寶。光緒元寶有銀元和銅元兩種,形制上都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圓形方孔錢,有很強烈的西方色彩,能夠充分反映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被侵略」狀態。
光緒元寶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光緒元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一兩。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1907發行,正常成色為89%-90%。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貨幣價值如:「庫平一錢四分四厘」,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
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准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特。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❺ 光緒銀幣一兩怎麼鑒定
摘要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❻ 怎麼去辨別光緒銀幣丁未一兩的真偽
光緒銀幣在近幾年來都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因而關注度非常高,想要了解其市場價格的人也不在少數。除此之外,關於光緒銀幣真假鑒定的咨詢也是越來越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光緒銀幣丁未一兩,看看這枚銀幣如何鑒定真假。
作為機鑄幣收藏的大類,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一直很受歡迎,也備受藏家的關注,它擁有不同的版別,因而在收藏上更有趣味和獨特韻味,讓不少藏家為之傾倒。光緒銀幣丁未一兩的存世量較少,收藏價值較高,也正是因為如此,它才得到了如此多的關注。那麼,如何鑒定光緒銀幣丁未一兩的真假呢?
真品光緒銀幣丁未一兩銀幣中央有光緒銀幣四個字,珠圈外兩側是丁未、一對雙龍戲珠的團。背面則是一兩,兩側同樣是雙龍戲珠的團。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上的兩條龍背部和龍腹部位置都有雲朵,下面是海浪。不僅如此,這枚錢幣正面和背面圖案上的龍造型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它的發行量很少,所以市場價格非常高。
比如在2010年5月的時候,就有一枚光緒銀幣丁未一兩參與拍賣,最終以1672000元價格成交,而在2012年,光緒銀幣丁未一兩已經漲到了2000000元一枚;現如今,光緒銀幣丁未一兩的收藏數量更少,人數更多,所以,精品或者是保存品相不錯的光緒銀幣丁未一兩市場價格都不低。
也正因為如此,市場中才出現了大量的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仿幣,而鑒定其真假的方法如下:
一、光緒銀幣丁未一兩屬於祝壽紀念幣系列中的一枚,上面是一個壽字,下面是抽象的蝙蝠,寓意是福壽。在這枚錢幣的左右各有兩條古龍,龍首點睛,龍須間有小圓點,龍身兩點鍾方向還有非常明顯的橫細線,下面則是丁未。
二、光緒銀幣丁未一兩反面的兩條龍是相對的,中間夾著太陽,雙龍之間是一兩兒子,兩字之中無豎筆畫,呈雙人形態。龍身的左右各有祥雲,移動是三朵,下面則是浪花紋飾,沒有內齒和定位點。
三、看包漿。從光緒朝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相對於其他朝代歷史不算長,但一百多年的歷史足以讓這些錢幣沾上歷史的痕跡。尤其是一些經常流通使用的光緒銀幣丁未一兩錢,因為長期被人用手摩擦,表面會形成包漿,真品包漿自然,贗品自然難以做到。
總的來說,因為光緒銀幣丁未一兩的市場價格越來越高,不少不良商家為了牟利製作一些假的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來欺騙藏家。對此,小編建議大家想要收藏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一定要找專業正規的收藏網站或者是平台。
❼ 光緒銀幣(丁未)一兩(雙龍戲珠)請專家鑒別
真品的暗記寓意有勿,上方為留,下方為缺,此幣不管被當時的兩皇,誰細琢都不可能讓其留下。但其精美,是中國鑄幣史上之最。
❽ 怎樣鑒別光緒丁未銀幣一兩真假
摘要 真品光緒銀幣丁未一兩銀幣中央有光緒銀幣四個字,珠圈外兩側是丁未、一對雙龍戲珠的團。背面則是一兩,兩側同樣是雙龍戲珠的團。光緒銀幣丁未一兩上的兩條龍背部和龍腹部位置都有雲朵,下面是海浪。不僅如此,這枚錢幣正面和背面圖案上的龍造型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它的發行量很少,所以市場價格非常高。
❾ 如何辨別光緒銀幣丁末一兩真假
1、看外形。真幣採用壓力適度的沖壓,將銀幣冷壓成各種文字、圖案、花紋,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邊緣線條粗細均勻,間距也疏密一致。人像、發絲、胡須、穗芒等細微之處清晰有度,毫不雜亂。
2、、銀幣在長期不斷地交換流通使用過程中,經過人手的撫摸、摩擦,其磨損的部分主要在錢體的突出部位表現出來,應是自然形成的光滑均勻,無方向性。因此,一般全部包裝、無磨損,錢體又無包漿的高檔銀幣可判定為假幣。
(9)光緒銀幣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光緒銀幣丁末一兩銀幣正面中央圓圈內鐫「光緒銀幣」四個字,圈外左右兩側分鐫「丁未」二字和一對雙龍戲珠(壽字)圖案。銀幣背面中央鐫「一兩」二字,兩側鐫雙龍戲珠圖案,兩條龍的背部和龍腹部分別鐫有三團雲朵,下端鐫海浪圖案。正面和背面的龍圖造型完全不同。
光緒銀幣雙龍一兩是光緒年間短暫流通過的樣幣之一,作為近代銀元「十大珍」之首其精湛的工藝與收藏價值一直為世人驚嘆,存世量及其稀少。它是中國銀本位貨幣制度的最精美的代表,為了體現滿清皇權制度在貨幣領域的權威,其設計製造者不計成本地進行了精美絕倫的設計。
其藝術水準、防偽能力迄今沒有被超越。傳世此種光緒銀幣存世僅見一枚,是被國內外集藏界公認的中國近代銀幣大珍品。
❿ 如何鑒定光緒元寶
特徵(光緒元寶戶部一兩銀幣):
一、戶部庫平一兩為中國最大的機制龍銀。
二、 戶部一兩可由「兩」字筆法從「人」、或「入」分為兩版。
三、 該幣市場價值高,市場價值應當在百萬以上。
四、 在清代為了流通兌換行用時的方便,官鑄的很多面值是一兩的銀幣多有鑄成實重為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銀幣版式。如戊申吉字大清銀幣庫平一兩、戶部光緒元寶庫平一兩、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兩、中外通寶關平銀一兩等等,都有實際重量為一兩型和重庫平七錢二分的流通壹圓型兩種版式。
重庫平七錢二分的壹圓型硬幣實際重量為26.7g左右,外徑大小為39mm,厚度2.5mm。該版鑄造模具不同於實重平一兩版,僅作為軍餉流通過極少,存世量稀少,下圖為光緒元寶實重七錢二兩流通壹圓型真品。正面「光緒元寶」以及所有文字的筆劃中均藏有圓點形暗記,絲毫不影響文字書法的大氣沉穩。
五、 該幣實際生產數量:本幣在袁世凱批准後總共試制了六七千枚。
六、 該幣是中國所有龍洋圖案銀元(包括國外發行的所有銀幣)中,工藝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
紋飾的相慣線(相慣線——現代機械制圖學術語,即平面與平面、平面與曲面及曲面與曲面之間的交線。)顯得非常清晰,特別是戶部一兩系列銀幣鑄造精美,字口、紋路和邊齒深峻,完全是國外鑄造的樣幣風格。
作為准備流通的貨幣(盡管沒有流通),其暗記防偽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可匹敵,錢幣表面的包漿醇厚,即便是對銀元沒有研究的外行也是愛不釋手,極具觀賞性。
(10)光緒銀幣鑒別方法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
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