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直接入葯的中葯粉末入葯前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看你葯材要做微生物檢測應該是比較好的飲片了,但是又要進行前處理----凈洗,又像普通的葯材,而一般直接入葯的原葯材粉基本都會經過滅菌的過程。但是如何控制也不是絕對的,其實質量控制的問題,如果飲片有報告單上有微生物項目,說明供應商在生產上有控制能力,如果是普通葯材那就什麼也保證不了,但是作為新產品應該採用每味中葯粉檢測合格後在進行下一步的投料,特別是在沒有滅菌的過程下,有了一些數據後,那個葯材比如說易滋生菌,就重點控制,或者有些葯材很穩定,經過處理不會產生微生物的變化,可以評估的,到時再制訂合適的內控方法,這樣就很有說服力了。
⑵ 葯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及標准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為《中國葯典》附錄收載的關於葯品微生物檢查的法定方法。葯品的不同劑型的微生物檢測標准不同,具體如下:
1、制劑通則品種
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2、口服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4、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5、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6、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7、含動物組織
含動物組織(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給葯制劑每10g或10ml還不得檢出沙門菌。
8、兼用途徑制劑
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2)中葯飲片微生物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注意事項:
1、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2、檢查項目應當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3、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 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 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
4、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5、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6、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⑶ 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有哪些
傳統檢測有三種方法
1、直接顯微鏡觀察,正常情況,在一定的培養條件下(相同的培養基、溫度以及培養時間),同種微生物表現出穩定的菌落特徵。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菌落特徵對微生物種類進行判斷。
2、選擇培養基培養微生物或人為提供有利於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選擇培養基,其作用是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長。選擇培養一般是通過觀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或某一特徵進行間接判斷,得到的微生物往往並不只有一種,但是能夠大致確定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徵從而對其分類。
3、鑒別培養基,根據微生物的代謝特點,在培養基中加入某種指示劑或化學葯品。與選擇培養相比,鑒別培養基的鑒別所得結果的范圍比較小,一般可直接測定某微生物的種類。
⑷ 法莫替丁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學驗證
2015版葯典微生物學擬收載情況
檢查法
①無菌檢查法
②非無菌葯品微生物計數法
③非無菌葯品控制菌檢查法
④抑菌劑效力檢查法
⑤滅菌法
⑥生物指示劑抗性檢查法
⑦中葯飲片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
標准
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標准
指導原則
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指導原則
制劑通則中
制劑通則中有關制劑項下的無菌和微生物限度檢查要求的修訂
制劑通則中有關制劑項下的[無菌]和[微生物限度]檢查要求的修訂
(1)為保證用葯安全,眼用液體、半固體制劑仍應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規定
(2)為保證用葯安全,對用於手術、創傷、燒傷的外用制劑如鼻用制劑、軟膏劑、乳膏劑、噴霧劑、氣霧劑、凝膠劑、散劑、塗劑、滴耳劑等仍應符合無菌檢查的規定。但在其通則無菌檢查項下增加:「除另有規定外」。給予有不按無菌檢查的原因
(3)在搽劑和酊劑通則項下的微生物限度檢查項下增加:「除另有規定外」 。給予有可能需要按無菌檢查的原因
品種正文中的無菌或微生物限度檢查及其標准要求
1、受熱不穩定、制劑不能進行最終滅菌的無菌工藝產品如:抗生素原料葯、抗生素粉針劑正文中無菌檢查的規定
2、經驗證後各論化品種檢查項下的:無菌…..或微生物限度……(有具體檢查的規定)
3、葯用敷料的無菌或微生物限度要求及標准
4、純化水、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限度要求及標准
2015年版葯典的純化水、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價差方法在參考歐、美葯典只要用水微生物檢查要求的基礎上,由浙江所立課題考察、比對,在所用培養基和方法上將有較大的修訂與USP35版、EP7.0版、JP16版比較,2015年版中國葯典微生物學檢驗體系規劃收載的項目和內容已基本趨向一致,將使我國葯典的微生物學檢驗成為一個比較完備的標准體系,其意義在於:
1)全面與國際葯典標准接軌;
2)從對終產品的檢驗向過程式控制制轉變。
2015年版微生物學檢驗中的重大修訂及意義
1、實驗環境的重大修訂
①無菌檢查環境潔凈度規定
②微生物限度檢查環境潔凈度規定
2、培養系統的重大修訂
①無菌檢查中培養基的修訂
②微生物計數法中培養基的修訂
③控制菌檢查法中培養基的修訂
④控制菌檢查法中培養基的修訂
⑤抑菌效力測定法中培養基的修訂
3、對一、二、三部微生物學附錄的整合、修訂
與USP35版、EP7.0版、JP16版比較,2015年版中國葯典微生物學檢驗體系規劃收載的項目和內容已基本趨向一致,將使我國葯典的微生物學檢驗成為一個比較完備的標准體系,其意義在於:
1)全面與國際葯典標准接軌;
2)從對終產品的檢驗向過程式控制制轉變。
培養基系統的重大修訂
修訂依據:
通過科研課題的建立及大量實驗,以國際品牌培養基為對照,考察了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無菌檢查法中所用國產培養基與USP/BP/JP中所規定的培養基的粗軍生長能力比較,得出大量的實驗數據,並經過可靠的統計分析名為整體微生物檢驗培養基的修訂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持。
修訂意義:
(1)糾正了我國在微生物檢驗系統中長期存在的對微生物分了培養的概念,提高污染微生物的檢查可能。
(2)與先進國家葯典所用培養基一致,為實現結果夫人打下重要基礎。
對一、二、三部微生物學附錄的整合、修訂
需進行整合、修訂的微生物學檢驗記錄:
①無菌檢查法
②微生物檢查法
③指導原則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應用指導原則
葯品微生物實驗室規范指導原則
中國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檢查法增、修訂
1、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收載形式的增、修訂
2、實驗環境的增、修訂
3、微生物計數法中的增、修訂
4、控制菌檢查法中的增、修訂
5、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標準的整合、修訂
《中國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修訂後將分為三個附錄:
1、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
⑸ 微生物檢測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常見檢驗項目如下: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計數、大腸桿菌計數、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雙岐桿菌、空腸彎麴菌、黴菌計數和酵母計數。
一般食品中活菌數達到108cfu.g⁻¹時,則可認為食品處於初期腐敗階段。
(5)中葯飲片微生物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微生物檢驗方法包括顯微鏡檢、染色技術、培養基制備技術、接種、分離純化和培養技術等。
接種,將微生物接到適於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
分離純化,在進行菌種鑒定時,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為純的培養物。得到純培養的過程。
培養,根據培養時是否需要氧氣,可分為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根據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和液體培養兩大類。
⑹ 中葯飲片常規檢查水分和微生物的方法,一般的儀器設備。
檢查水分:1.烘乾法,需用到恆溫乾燥箱、乾燥器、稱量瓶、電子天平(一般是萬分之一的);2.甲苯法:水分測定儀、電熱套;3.減壓乾燥法:減壓乾燥箱,或者檢驗乾燥器;4.氣相色譜法(這個用的很少很少):氣相色譜儀、電子天平等。 我對微生物不是很熟悉,就不在此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地方說錯了,會給你帶來誤解的。
⑺ 微生物限度檢查在中國葯典2015版附錄多少
《中國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修訂後將分為三個附錄:
1、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
2、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控制菌檢查法
3、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標准。
修訂後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暫不收載於《中國葯典》2010年版第二增補本而將直接收載《中國葯典》2015年版,在正式實施前的公示期內將進一步完善以保證方法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標準的整合、修訂
1、葯典委員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的修訂思路
2、修訂後限度標準的總體結構
3、修訂後限度標准各項具體規定
葯典委員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的修訂思路
修訂思路
(1) 2010版中國葯典一、二、三部微生物限度本中項目的對比、整合
整合:採用一部的項目作為合並後限度標準的基礎
(2)與美、歐、日葯典比較,修訂中國葯典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1、參照歐、美、日葯典一致的表示形式,採用較清晰直觀的表格形式列出各類葯品和原敷料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2、菌數計數結果以10n表示;
3、以「需氧菌總數」取代「細菌數」,以「耐膽鹽革蘭陰性菌」取代「大腸菌群」
2、修訂後限度標準的總體結構(共9項、4個表)
1、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和原輔料應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規定
2、用於手術、燒傷或嚴重創傷的局部給葯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規定
3、非無菌化學葯品及生物製品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4、非無菌不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微生物限度標准
5、非無菌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微生物限度標准
6、非無菌的葯用原料及輔料微生物限度標准
7、中葯提取物及中葯飲片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8、有兼用途徑的制劑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9、霉變、長蟎者以不合格論
2015版微生物限度標準的特點及展望
特點:
1、很好地分析、匯總了現一、二、三部的限度標準的項目
能考慮和前向性地制訂符合我國傳統中葯特點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2、化學葯、生物製品的限度標准(菌數及控制菌)已與美、歐、日葯典的限度標准一致或更嚴格
3、新設立的中葯提取物和中葯飲片的微生物限度標准(僅規定了控制菌),菌數計數限度等待調研數據
展望:
1、結合GMP管理的步伐,進一步合理制定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2、在開展課題積累數據、區分用法的基數上完善中葯提取物、中葯飲片、草葯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⑻ 微生物檢測有哪些
1、體積測量法:又稱測菌絲濃度法。原理:通過測定一定體積培養液中所含菌絲的量來反映微生物的生長狀況。
菌絲濃度測定法是大規模工業發酵生產上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這種方法比較粗放,簡便,快速,但需要設定一致的處理條件,否則偏差很大,由於離心沉澱物中夾雜有一些固體營養物,結果會有一定偏差。
2、稱乾重法。原理:利用離心或過濾法測定。一般乾重為濕重的10-20%。稱乾重發法較為煩瑣,通常獲取的微生物產品為菌體時,常採用這種方法,如活性乾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體為活性物質的飼料和肥料。
3、比濁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長引起培養物混濁度的增高。通過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一定波長下的吸光值,判斷微生物的生長狀況。該法主要用於發酵工業菌體生長監測。
4、菌絲長度測量法。方法:對於絲狀真菌和一些放線菌,可以在培養基上測定一定時間內菌絲生長的長度。
⑼ 檢測微生物有哪幾種方法
1.觀察法:用顯微鏡尋找,醫院常用。
2.分析儀法:已經有專用的分析儀。
3.失氧法:將檢測物質密閉,檢測其中氣體成分的變化(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
⑽ 中葯飲片常規檢驗方法有哪些
這個,你要是有經驗的的話,抓起來一觀察就知道質地如何,其色澤,氣味都可以體現。儀器也能檢測其有效成分的多少,但比較麻煩。最好辦法就是找個懂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