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微囊藻毒素檢測方法

微囊藻毒素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1 17:08:45

⑴ 水質量檢測標准 謝了!!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報批稿)

2006-××-×× 發布 2006-××-×× 實施

前 言

本標准全文強制。
本標准自實施之日起代替GB 574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本標准與GB 5749-85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 水質指標由GB 5749-85的35項增加至106項,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其中:
—— 微生物指標由2項增至6項,增加了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修訂了總大腸菌群;
—— 飲用水消毒劑由1項增至4項,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 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由10項增至21項,增加了溴酸鹽、亞氯酸鹽、氯酸鹽、銻、鋇、鈹、硼、鉬、鎳、鉈、氯化氰;並修訂了砷、鎘、鉛、硝酸鹽;
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由5項增至53項,增加了甲醛、三鹵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醯胺、微囊藻毒素-LR、滅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樂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馬拉硫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敵敵畏、草甘膦;修訂了四氯化碳;
—— 感官性狀和一般理化指標由15項增至20項,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鈉、鋁;修訂了渾濁度;
—— 放射性指標中修訂了總α放射性。
—— 刪除了水源選擇和水源衛生防護兩部分內容。
—— 簡化了供水部門的水質檢測規定,部分內容列入《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 增加了附錄A。
—— 增加了參考文獻。
本標準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
為准備水質凈化和水質檢驗條件,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三鹵甲烷、微囊藻毒素-LR等4項指標延至2008年7月1日起執行。
本標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
本標准參加起草單位:廣東省衛生監督所、浙江省衛生監督所、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城鎮供
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標
准研究所。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金銀龍、鄂學禮、陳昌傑、陳西平、張嵐、陳亞妍、蔡祖根、甘日華、
申屠杭、郭常義、魏建榮、寧瑞珠、劉文朝、胡林林。
本標准參加起草人:蔡詩文、林少彬、劉凡、姚孝元、陸坤明、陳國光、周懷東、李延平。本標准於1985年8月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要求、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二次供水衛生要求、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要求、水質監測和水質檢驗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城鄉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註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T 5750 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
GB/T 14848 地下水質量標准
GB 17051 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
GB/T 17218 飲用水化學處理劑衛生安全性評價
GB/T 17219 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准
CJ/T 206 城市供水水質標准
SL 308 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准
衛生部 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生活飲用水 drinking water
供人生活的飲水和生活用水。
3.2 供水方式 type of water supply
3.2.1集中式供水 central water supply
自水源集中取水,通過輸配水管網送到用戶或者公共取水點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設施供水。為用戶提供日常飲用水的供水站和為公共場所、居民社區提供的分質供水也屬於集中式供水。
3.2.2 二次供水 secondary water supply
集中式供水在入戶之前經再度儲存、加壓和消毒或深度處理,通過管道或容器輸送給用戶的供水方式。
3.2.3 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 small central water supply for rural areas
日供水在1000m3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農村集中式供水。
3.2.4 分散式供水 non-central water supply
用戶直接從水源取水,未經任何設施或僅有簡易設施的供水方式。
3.3 常規指標 regular indices
能反映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本狀況的水質指標。
3.4 非常規指標 non-regular indices
根據地區、時間或特殊情況需要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指標。

4 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要求
4.1 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保證用戶飲用安全。
4.1.1 生活飲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4.1.2 生活飲用水中化學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4.1.3 生活飲用水中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4.1.4 生活飲用水的感官性狀良好。
4.1.5 生活飲用水應經消毒處理。
4.1.6 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表1和表3衛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出廠水中消毒劑限值、出廠水和管網末梢水中消毒劑餘量均應符合表2要求。
4.1.7 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質因條件限制,部分指標可暫按照表4執行,其餘指標仍按表1、表2和表3執行。
4.1.8 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經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可適當放寬。
4.1.9 當飲用水中含有附錄A表A.1所列指標時,可參考此表限值評價。

表1 水質常規指標及限值
指 標 限 值
1、微生物指標①
總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
耐熱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
菌落總數(CFU/mL) 100
2、毒理指標
砷(mg/L) 0.01
鎘(mg/L) 0.005
鉻(六價,mg/L) 0.05
鉛(mg/L) 0.01
汞(mg/L) 0.001
硒(mg/L) 0.01
氰化物(mg/L) 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鹽(以N計,mg/L) 10
地下水源限制時為20
三氯甲烷(mg/L) 0.06
四氯化碳(mg/L) 0.002
溴酸鹽(使用臭氧時,mg/L) 0.01
甲醛(使用臭氧時,mg/L) 0.9
亞氯酸鹽(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時,mg/L) 0.7
氯酸鹽(使用復合二氧化氯消毒時,mg/L) 0.7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色度(鉑鈷色度單位) 15
渾濁度(NTU-散射濁度單位) 1
水源與凈水技術條件限制時為3
臭和味 無異臭、異味
肉眼可見物 無
pH (pH單位) 不小於6.5且不大於8.5
鋁(mg/L) 0.2
鐵(mg/L) 0.3
錳(mg/L) 0.1
銅(mg/L) 1.0
鋅(mg/L) 1.0
氯化物(mg/L) 250
硫酸鹽(mg/L) 250
溶解性總固體(mg/L) 1000
總硬度(以CaCO3計,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時為5
揮發酚類(以苯酚計,mg/L) 0.002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mg/L) 0.3
4、放射性指標② 指導值
總α放射性(Bq/L) 0.5
總β放射性(Bq/L) 1
① MPN表示最可能數;CFU表示菌落形成單位。當水樣檢出總大腸菌群時,應進一步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水樣未檢出總大腸菌群,不必檢驗大腸埃希氏菌或耐熱大腸菌群。
② 放射性指標超過指導值,應進行核素分析和評價,判定能否飲用。

表2 飲用水中消毒劑常規指標及要求
消毒劑名稱 與水接觸時間 出廠水
中限值 出廠水
中餘量 管網末梢水中餘量
氯氣及游離氯制劑(游離氯,mg/L) 至少30min 4 ≥0.3 ≥0.05
一氯胺(總氯,mg/L) 至少120min 3 ≥0.5 ≥0.05
臭氧(O3,mg/L) 至少12min 0.3 0.02
如加氯,
總氯≥0.05
二氧化氯(ClO2,mg/L) 至少30min 0.8 ≥0.1 ≥0.02

表3 水質非常規指標及限值
指 標 限 值
1、微生物指標
賈第鞭毛蟲(個/10L) <1
隱孢子蟲(個/10L) <1
2、毒理指標
銻(mg/L) 0.005
鋇(mg/L) 0.7
鈹(mg/L) 0.002
硼(mg/L) 0.5
鉬(mg/L) 0.07
鎳(mg/L) 0.02
銀(mg/L) 0.05
鉈(mg/L) 0.0001
氯化氰 (以CN-計,mg/L) 0.07
一氯二溴甲烷(mg/L) 0.1
二氯一溴甲烷(mg/L) 0.06
二氯乙酸(mg/L) 0.05
1,2-二氯乙烷(mg/L) 0.03
二氯甲烷(mg/L) 0.02
三鹵甲烷(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總和) 該類化合物中各種化合物的實測濃度與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超過1
1,1,1-三氯乙烷(mg/L) 2
三氯乙酸(mg/L) 0.1
三氯乙醛(mg/L) 0.01
2,4,6-三氯酚(mg/L) 0.2
三溴甲烷(mg/L) 0.1
七氯(mg/L) 0.0004
馬拉硫磷(mg/L) 0.25
五氯酚(mg/L) 0.009
六六六(總量,mg/L) 0.005
六氯苯(mg/L) 0.001
樂果(mg/L) 0.08
對硫磷(mg/L) 0.003
滅草松(mg/L) 0.3
甲基對硫磷(mg/L) 0.02
百菌清(mg/L) 0.01
呋喃丹(mg/L) 0.007
林丹(mg/L) 0.002
毒死蜱(mg/L) 0.03
草甘膦(mg/L) 0.7
敵敵畏(mg/L) 0.001
莠去津(mg/L) 0.002
溴氰菊酯(mg/L) 0.02
2,4-滴(mg/L) 0.03
滴滴涕(mg/L) 0.001
乙苯(mg/L) 0.3
二甲苯(mg/L) 0.5
1,1-二氯乙烯(mg/L) 0.03
1,2-二氯乙烯(mg/L) 0.05
1,2-二氯苯(mg/L) 1
1,4-二氯苯(mg/L) 0.3
三氯乙烯(mg/L) 0.07
三氯苯(總量,mg/L) 0.02
六氯丁二烯(mg/L) 0.0006
丙烯醯胺(mg/L) 0.0005
四氯乙烯(mg/L) 0.04
甲苯(mg/L) 0.7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mg/L) 0.008
環氧氯丙烷(mg/L) 0.0004
苯(mg/L) 0.01
苯乙烯(mg/L) 0.02
苯並(a)芘(mg/L) 0.00001
氯乙烯(mg/L) 0.005
氯苯(mg/L) 0.3
微囊藻毒素-LR(mg/L) 0.001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氨氮(以N計,mg/L) 0.5
硫化物(mg/L) 0.02
鈉(mg/L) 200

表4 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質指標及限值
指 標 限 值
1、微生物指標
菌落總數(CFU/mL) 500
2、毒理指標
砷(mg/L) 0.05
氟化物(mg/L) 1.2
硝酸鹽(以N計,mg/L) 20
3、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色度(鉑鈷色度單位) 20
渾濁度(NTU-散射濁度單位) 3
水源與凈水技術條件限制時為5
pH(pH單位) 不小於6.5且不大於9.5
溶解性總固體(mg/L) 1500
總硬度 (以CaCO3計,mg/L) 5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計,mg/L) 5
鐵(mg/L) 0.5
錳(mg/L) 0.3
氯化物(mg/L) 300
硫酸鹽(mg/L) 300

5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要求
5.1 採用地表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應符合GB 3838要求。
5.2 採用地下水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應符合GB/T 14848要求。

6 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
6.1 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衛生要求應按照衛生部《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執行。

7 二次供水衛生要求
二次供水的設施和處理要求應按照GB 17051執行。

8 涉及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要求
8.1 處理生活飲用水採用的絮凝、助凝、消毒、氧化、吸附、pH調節、防銹、阻垢等化學處理劑不應污染生活飲用水,應符合GB/T 17218要求。
8.2 生活飲用水的輸配水設備、防護材料和水處理材料不應污染生活飲用水,應符合GB/T 17219要求。

9 水質監測
9.1 供水單位的水質檢測
供水單位的水質檢測應符合以下要求。
9.1.1 供水單位的水質非常規指標選擇由當地縣級以上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協商確定。
9.1.2 城市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的采樣點選擇、檢驗項目和頻率、合格率計算按照CJ/T 206執行。
9.1.3 村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的采樣點選擇、檢驗項目和頻率、合格率計算按照SL 308執行。
9.1.4 供水單位水質檢測結果應定期報送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送水質檢測結果的內容和辦法由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商定。
9.1.5 當飲用水水質發生異常時應及時報告當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
9.2 衛生監督的水質監測
衛生監督的水質監測應符合以下要求。
9.2.1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定期對各類供水單位的供水水質進行衛生監督、監測。
9.2.2 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飲用水監督、監測方案。
9.2.3衛生監督的水質監測范圍、項目、頻率由當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

10 水質檢驗方法
生活飲用水水質檢驗應按照GB/T 5750執行。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表A.1 生活飲用水水質參考指標及限值
指 標 限 值
腸球菌(CFU/100mL) 0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CFU/100mL) 0
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mg/L) 0.4
二溴乙烯(mg /L) 0.00005
二惡英(2,3,7,8-TCDD,mg/L) 0.00000003
土臭素(二甲基萘烷醇,mg /L) 0.00001
五氯丙烷(mg/L) 0.03
雙酚A(mg/L) 0.01
丙烯腈(mg/L) 0.1
丙烯酸(mg/L) 0.5
丙烯醛(mg/L) 0.1
四乙基鉛(mg /L) 0.0001
戊二醛(mg/L) 0.07
甲基異莰醇-2(mg /L) 0.00001
石油類(總量,mg/L) 0.3
石棉(>10m,萬/L) 700
亞硝酸鹽(mg/L) 1
多環芳烴(總量,mg /L) 0.002
多氯聯苯(總量,mg /L) 0.0005
鄰苯二甲酸二乙酯(mg/L) 0.3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mg/L) 0.003
環烷酸(mg/L) 1.0
苯甲醚(mg/L) 0.05
總有機碳(TOC,mg/L) 5
萘酚-(mg/L) 0.4
黃原酸丁酯(mg /L) 0.001
氯化乙基汞(mg /L) 0.0001
硝基苯(mg/L) 0.017
鐳226和鐳228(pCi/L) 5
氡(pCi/L) 300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third edition. Vol. 1, 2004, Geneva
[2] EU』s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Council Directive 98/83/EC on the quality of water intend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Adopted by the Council, on 3 November 1998
[3] US EPA.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 Winter 2004
[4] 俄羅斯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 2002年1月實施
[5] 日本飲用水水質基準(水道法に基づく水質基準に關すゐ省令),2004年4月起實施

⑵ 飲用水檢測,要檢測哪些元素

微生物

總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

耐熱大腸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檢出

菌落總數(CFU/mL) 100

毒理指標

砷(mg/L) 0.01

鋇(mg/L) 0.7

鈹(mg/L) 0.002

硼(mg/L) 0.5

鉬(mg/L) 0.07

鎳(mg/L) 0.02

銀(mg/L) 0.05

鉈(mg/L) 0.0001

氯化氰(以CN-計,mg/L) 0.07

一氯二溴甲烷(mg/L) 0.1

二氯一溴甲烷(mg/L) 0.06

二氯乙酸(mg/L) 0.05

1,2-二氯乙烷(mg/L) 0.03

二氯甲烷(mg/L) 0.02

三鹵甲烷(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總和) 該類化合物中各種化合物的實測濃度與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超過1

1,1,1-三氯乙烷(mg/L) 2

三氯乙酸(mg/L) 0.1

三氯乙醛(mg/L) 0.01

2,4,6-三氯酚(mg/L) 0.2

三溴甲烷(mg/L) 0.1

七氯(mg/L) 0.0004

馬拉硫磷(mg/L) 0.25

五氯酚(mg/L) 0.009

六六六(總量,mg/L) 0.005

六氯苯(mg/L) 0.001

樂果(mg/L) 0.08

對硫磷(mg/L) 0.003

滅草松(mg/L) 0.3

甲基對硫磷(mg/L) 0.02

百菌清(mg/L) 0.01

呋喃丹(mg/L) 0.007

林丹(mg/L) 0.002

毒死蜱(mg/L) 0.03

草甘膦(mg/L) 0.7

敵敵畏(mg/L) 0.001

莠去津(mg/L) 0.002

溴氰菊酯(mg/L) 0.02

2,4-滴(mg/L) 0.03

滴滴涕(mg/L) 0.001

乙苯(mg/L) 0.3

二甲苯(mg/L) 0.5

1,1-二氯乙烯(mg/L) 0.03

1,2-二氯乙烯(mg/L) 0.05

1,2-二氯苯(mg/L) 1

1,4-二氯苯(mg/L) 0.3

三氯乙烯(mg/L) 0.07

三氯苯(總量,mg/L) 0.02

六氯丁二烯(mg/L) 0.0006

丙烯醯胺(mg/L) 0.0005

四氯乙烯(mg/L) 0.04

甲苯(mg/L) 0.7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mg/L) 0.008

環氧氯丙烷(mg/L) 0.0004

苯(mg/L) 0.01

苯乙烯(mg/L) 0.02

苯並(a)芘(mg/L) 0.00001

氯乙烯(mg/L) 0.005

氯苯(mg/L) 0.3

微囊藻毒素-LR(mg/L) 0.001

化學指標

氨氮(以N計,mg/L) 0.5

硫化物(mg/L) 0.02

鈉(mg/L) 200

⑶ 囊藻毒素LR

微囊藻毒素
藻毒素主要的結構特徵為N-甲基脫氫丙氨酸及兩個L-氮基酸殘基x和Z,根據1988年制定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或MCYST)命名法規定.X,Z 二殘基的不同組合由代表氨基酸的字母後綴區分。
常見的有LR,RR,YR三種毒素,L,R,Y分別代表亮氨酸,精氨酸,酪氨酸。微囊藻毒素的一般結構為環 (D-丙氨酸-L-X-赤-β-甲基-D-異天冬氨酸-L-Z—Adda-D-異谷氨酸-N-甲基脫氫丙氨酸),其中Adda(3氨基9-甲氨基 2,6,8-三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是微囊藻毒素生物活性表達所必須的。已證實微囊藻毒素是一種肝毒素,能抑制蛋白質磷酸酯酶,從而幫助解除對細胞增殖的正常的制動作用,促進腫瘤的發育。微囊藻毒素雖然主要存在於藻細胞中.但研究表明藻細胞死亡解體後·不斷有藻毒素釋放到水體,對人類的飲用水源造成危害,已證明某些地區的肝癌高發率與飲用水源中的水華大量發生有關。
微囊藻毒素是一類具生物活性的單環七肽,這類毒素主要由淡水藻類銅綠微囊藻 (Microcystins aeruginosa)產生,此外其他種類的微囊藻,如綠色微囊藻(M.viridis)、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以及魚腥藻 (Anabaena)、念珠藻(Nostoc)、顫藻(Oscillatoria)的一些種或株系也能產生這類毒素。目前所檢測到的微囊藻毒素異構體已超過50多種。
微囊藻毒素有不同的脂多糖和極性.毒性也不同,微囊藻毒素-LR是最早被闡明化學結構的藻毒素.在對藻毒素的研究中也多以它作為研究對象。它是一個環狀的7肽分子,分子量約為1000道爾頓,許多國家出現的由藻毒素引發的事件大都與微囊藻毒素-LR有關。

2008年伊普瑞斯推出的「微囊藻毒素」產品
產品編號 產品名稱(英文) 產品名稱(中文) 產品規格 優惠零售價格
E-LR-C05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50ug 180.00
E-LR-C10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100ug 345.00
E-LR-C25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250ug 595.00
E-LR-C50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500ug 1,260.00
E-LR-M001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1mg 2,380.00
E-LR-M005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5mg 單詢

⑷ 微囊藻素的化學性質

MC是一種單環七肽物質,具有明顯的肝細胞毒性。由於多肽中兩種可變氨基酸組成的不同,具有多種異構體。其中存在最普遍、含量最多的是MC-LR,MC-RR,MC-YR這3種微囊藻毒素(L、R、Y分別代表亮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國內外研究最多的主要是MC-LR和MC-RR。MC的毒性和其結構相關,Adda是表達MC毒性性的必需基團。研究表明,MC-LR的急性毒性最強,MC-YR次之,MC-RR最弱。
MC單環結構分子量在900~1100道爾頓,是水體中最常見的一種藍綠藻毒素。一般結構為環(D-丙氨酸-L-X-赤-β-甲基-D-異天冬氨酸-L-Z-Adda-D-異谷氨酸-N-甲基脫氫丙氨酸)。分子上1位是Ala-右旋-丙氨酸;2,4位上的X和Z分別代表不同的氨基酸;3位上是MeAsp-D-赤-β-甲基天冬氨酸;5位上是(2S,3S,8S,9S)-3-氨基-9-甲氧基-2,6,8-3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簡稱Adda;6位上是Glu-異谷氨酸;7位上是Mdha-N-甲基脫氫丙氨酸或Dha-脫氫丙氨酸。其中,Adda(3-氨基-9-甲氧基-2,6,8-三甲基-10-苯基-4,6-二烯酸,3-amino-9-methoxy-2,6,8-trim ethyl-10-phenyldeca-4,6-dieno ic acid)是一種特殊的氨基酸,是毒素活性表達所必需基團;R1和R2在不同的微囊藻毒素變體中代表不同的L-氨基酸,並以此為該毒素命名。在已發現的MCs異構體中,最常見且已商業化提取的是MC-LR、MC-YR、MC-RR、MC-LF、MC-LW,L、R、Y、F、W分別代表亮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MC具有水溶性和耐熱性,加熱煮沸都不能將毒素破壞;自來水處理工藝的混凝沉澱、過濾、加氯、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也不能將其完全去除。MC易溶於水,甲醇或丙酮,不揮發,抗pH變化。化學性質相當穩定,自然降解過程十分緩慢。MC在去離子水中可保持穩定狀態長達27d,在滅菌的河水中可保持穩定12d,而在普通河水中7d以內即會降解,降解速度在原產地河水中最大,在不同產地的河水中次之,在腐殖化的水中最小(Rapala et al.,1994)。此外,純化的MCs在陽光照射下依然保持其穩定性,但暴露於紫外線時即可被水解或發生化學異構和化學鍵合反應而失活,其半衰期為10d。當紫外線波長接近其吸收峰周圍(即238~254nm)時,MCs可被迅速降解此外由於MC分子結構含有羧基、氨基和醯氨基,所以在不同pH值下,MC有不同的離子化傾向。
在已報道的MC的80多種異構體中,MC-LR是最為常見的種類,且相關的毒理學研究最多,腹腔注射小白鼠的LD50值一般在50-60μg/kg(體重),因此,MC-LR的毒性可與化學類有機磷神經相當。
國內外的微囊藻毒素檢測標准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飲水中的藻毒素標准為1.0 ppb。各國已有飲水中的藻毒素含量標准一般都為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加拿大健康組織規定飲水中可接受的藻毒素標准為0.5 ppb,澳大利亞學者建議1ppb的含量為安全飲用水的上限。中國微囊藻毒素的標准檢測國標主要有:GB/T5750.8-2006、GB/T 20466-2006、GB3838-2002、HJ/T 91-2002。《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測定》(GB/T 20466-2006)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RR的測定和微囊藻毒素YR的兩種測定方法;《飲用水的有機標准》(GB/T 5750.8-2006)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的檢測方法;《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的標准限值和最低檢出限,分別為1和0.01ppb;《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中規定了微囊藻毒素-LR的最低檢出濃度為1ppb,小數點後最多位數為3。

⑸ 人體存在微囊藻毒素,如何

歷史上最早關於藍藻對人類毒害作用的記載或許可以追溯到近兩千年前的中國。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出版的《水中的藻類毒素》一書就提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期間的一次公共衛生事故:有蜀國士兵從一條發綠的河水中取水飲用而中毒身亡。 這個傳奇故事恐怕不能當真。不過,人類歷史上的確發生過微囊藻毒素污染引起的致命中毒事件。 1996年2月,131名患者在巴西Caruaru透析中心接受了常規透析治療。8個月後,在出現急性肝衰竭的100名患者中,共有76人死亡,其中52人被歸因於透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謝平博士在去年9月出版的專著《水生動物體內的微囊藻毒素及其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中介紹說,這些透析水來自一個發生了藍藻水華的水庫。

謝平建議:「我們應該像飲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那樣,針對主要水產品建立起一套監測和評估體系,研究在水體富營養的情況下,水產品有哪些種類或者有哪些季節是不安全的,然後將真實信息告訴公眾。」 當然,公眾不必因此對微囊藻毒素恐慌。宋立榮說,水華暴發也可能由一些不產毒的藻類引起,即使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濃度較高,還可採取後續水處理等措施,保證自來水中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合乎新版國家標准。此外,對那些微囊藻毒素含量較高的水產品,也是在長期大量食用的情況下才可能引起潛在的健康隱患。 並且,微量的藍藻還可以治病,所以也不必太過恐慌

⑹ 有那位朋友知道怎麼樣分別小球藻的真假

小球藻的真假,最准確的判斷方法:1、首先拿到中國權威的藻類研究中心去做藻類檢測,根據細胞學來判斷看是否是小球藻,並且確定其藻種名稱。如到專門的淡水藻類研究中心檢測。2、再拿到質量檢測中心作營養成分分析,並檢測是否含有添加物,有害菌群是否超標,是否含有有害物質,或是重金屬或是其他有毒物質。

如果您嫌麻煩,無法去做這兩種檢測。那靠個人經驗來判斷真假,那如何判斷呢:
1、生產廠家。得了解其生產歷史生產規模以及生產工藝,一般來說,年代越久的生產廠家越值得信賴。
2、產品規格,總包裝量。有的廠家的產品每粒是0.2克, 有的每粒是0.25克,不能單看總價,可以對比一下每粒或是每克的價格,根據價格來看性價比。

3、一定要選擇不含任何添加劑或是賦形劑的小球藻產品。有些內地產的小球藻製品里有添加了硬脂酸鎂或是二氧化硅等添加劑;也有的為了讓口感好而增加了一些甜味劑,這樣的話,不但掩蓋了小球藻其真實的味道且純度大打折扣,一定要選擇100%的純度的。

4、藻種。小球藻可細分為大約10個種類,根據小球藻類分析研究報告,其中營養價值最高的是蛋白核小球藻這個藻種。

5、小球藻一般做成片劑銷售。如果看到液態的小球藻製品,那請不要購買,濃度極低,大部分是水,並且液態的極容易氧化。全球市場上的小球藻健康食品,一般都是製作成為片劑(顆粒狀)。如果是小球藻粉劑類的,也不建議購買(有的小球藻粉劑類產品為了提升口感,也添加了甜味劑),不方便服用,並且有些人並不一定會喜歡小球藻的味道。顆粒狀服用起來方便,且消化吸收率同樣高。

6、小球藻必須要加工才能服用,野生的小球藻是不能吃的。首先,無法肉眼分辨是哪種是小球藻,因為藻類成千上萬種,肉眼看感覺大多數是綠色。那麼怎麼確定小球藻呢?肯定要藉助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結構才能確定。小球藻的細胞只有人體紅血球一般大小,需要600倍的顯微鏡才能看清。再者,野生的藻類會吸附海洋、湖泊、池塘等天然環境中的重金屬,並且在生長過程中,會滋生出有毒的藻類(如微囊藻毒素),這是為什麼不能直接食用野生藻類,必須通過專業生產商在潔凈環境中培養小球藻食品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三,小球藻的細胞壁有三層,要經過破壁消化率處理,才能完整地消化吸收。如食用野生綠藻,是無法消化吸收的,也就是說吃了也白吃!
7、小球藻片劑一定要避光的包裝才行,小球藻因其高含量的葉綠素,所以對光線很敏感,瓶裝的包裝沒有鋁鉑袋包裝的避光效果好。

8、如果還有廠家還在強調破壁技術,那就太忽悠人了,破壁技術早在幾十年前確實是屬於新技術,有了破壁處理,食物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會大大地增加。這也是為什麼小球藻這何這么晚出現在內地市場上的原因。而今破壁技術已然不是什麼高精尖技術了,很多廠家也都能做到了。相反,超凈化技術、無污染的生產過程才是決定小球藻品質的重要因素,這也是為什麼內地產小球藻製品質量不高(因水體有污染,產品有雜質不純凈)的原因所在。

9、如果是聲稱進口小球藻片劑產品,最好能出示每個批次的進口衛生證明,能出示衛生證明的產品表明該批產品的質量是合格的,因為通過了第三方中國商檢各項檢驗,其中包括重金屬致癌物以及大腸桿菌、營養成分等等一系列檢驗後,才會頒發此證明文件。這一點尤其重要,也是評價小球藻質量的最重要證明。因為我國對於進口食品的把關程度在國際上是很嚴格的。不能出示該證明的,那產品的來源及質量是無法保障的。

10、進口產品條碼問題。請大家不要用非正規軟體來掃條碼,因為有些軟體包括微信掃碼信息是收錄不全的。那如何查詢呢?可搜索「中國物品編碼中心」,www.ancc.org.cn。這是我國查詢條碼的正規權威網站。在首頁點擊「條碼信息查詢」,再點擊「國外條碼信息查詢」,選擇「廠商信息」,輸入條形碼,如綠先優綠藻片的條形碼是「4711245650016」。點擊」查詢「後的結果如下圖所示。企業名稱:TAIWAN CHLORELLA MANUFACTURING CO.,LTD(台灣綠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1、口感,顏色,外觀等一系列可參考以下詳細說明。好的小球藻片嚼起來口感好,粘性強,藻味濃香,而且一味到底不會改變,也沒有其它異味出現。顏色是深綠色,顆粒表面柔潤,均勻,沒有雜質斑點。如果表面粗糙發黑或發黃是由於不純凈或混入其它藻類和添加物,發黃是因為產品被氧化。如果嚼起來有酸澀苦味,那一定是在養殖過程中因水質污染而派生出來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的危害甚至超過於重金屬的危害。好的小球藻產品聞起來都有新鮮乾草味,如果有刺鼻或腥味就有可能是和不幹凈的藍藻混合了,這樣的小球藻製品質量就真不敢恭維了。小球藻本身主要的作用就是排毒,凈化身體,如果小球藻本身不純凈,不但會降低這方面的作用,甚至還會產生副作用。所以生產條件和工藝不理想,就談不上營養價值一說了。

12、好的小球藻產品碾碎成粉末後加入清水,經沉澱後可看見水質依然清亮(如下圖所示)。如果水質渾濁了,說明產品在生產過程不幹凈受到污染了。

13、好的小球藻產品暴露在空氣中24小時內就會氧化發黃再發白,如果顏色變化很輕微或是不變色,說明加了色素或是其它添加劑,品質不純正。

14、小球藻不是什麼特殊資源,是一種淡水單細胞藻類,小球藻廣泛生活在淡水水域,只要生產管控嚴格,技術先進,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陽光、干凈的淡水資源以及優秀的藻種選擇培養經驗就可以大規模生產及銷售,所以不存在小球藻只是少數人服用的專利,也不存在小球藻必須向某個國家機關申請才能生產的這種騙老百姓的說法。小球藻在台灣地區以及日本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普及率也是很高的。內地是因為生產技術上的不完善不足,導致小球藻在內地多年來都得不到廣泛的研究與生產,而在60年代的台灣地區,就開始大規模的進行研究與開發生產,因為台灣的淡水資源豐富,溫度適宜,環境好,是小球藻生產的天然良地。世界上70%的綠藻產量都是來自於台灣,台灣的小球藻產品市場佔有率一直是全球第一。並且日本市場上的綠藻絕大多數都是從台灣進口,因為日本有兩個季節是比較寒冷的,從溫度上就達不到養殖小球藻的條件,培養小球藻的適宜溫度是22-25度左右。為保證日本市場的正常銷售,必須依賴從台灣進口。特別是台灣首屈一指的上世紀60年代建廠的台灣綠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享譽全球50年。
綜上所述,要生產出高品質的小球藻,需要破壁處理、潔凈養殖和超凈加工等核心技術支持,這並非一般人認為的那麼簡單,是需要多年養殖經驗的積累和科技生產結果的結合,才能為您提供優質的小球藻產品。比如:小球藻有極強的吸附重金屬和毒素的功能,因此,凈化技術更是其生產核心,需要大量投資來完成,這不是一般生產能做到的,否則在養殖過程中就已被污染了。

⑺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哪裡

各類型、規格的微囊藻毒素類對照體現貨已全部售完,新的訂購正火熱預訂中,另有微囊藻毒素試劑盒現貨供應。

致廣大從事水質藻毒素分析與治理的科研用戶:

基於國內目前水質環境污染問題及水的富營養化,藻毒污染更加趨向嚴重的現狀,各類各級環境研究機構與應用單位對水藻毒素標准對照物的需求與市場提供包括技術服務都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為了更加有效的服務這一領域的科研市場用戶,伊普瑞斯科技公司不斷地改善並優化了產品渠道並適時向全國市場推出更具效率、更加優質低價的各型號水藻毒素標准對照品,並輔之以專業強大的服務體系。

2008年伊普瑞斯全新推出:「微囊藻毒素」
產品編號 產品名稱(英文) 產品名稱(中文) 產品規格 優惠零售價格
E-LR-C05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50ug 180.00
E-LR-C10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100ug 345.00
E-LR-C25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250ug 595.00
E-LR-C500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500ug 1,260.00
E-LR-M001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1mg 2,380.00
E-LR-M005 Microcystin L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LR 5mg 單詢
E-RR-C050 Microcystin R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RR 50ug 510.00
E-RR-C100 Microcystin R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RR 100ug 950.00
E-RR-C250 Microcystin R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RR 250ug 1,430.00
E-RR-C500 Microcystin R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RR 500ug 2,670.00
E-RR-M001 Microcystin RR ≥ 95% by HPLC 微囊藻毒素RR 1mg 4,970.00
E-OA-C025 Okadaic acid(OA) ≥ 95% by HPLC 黑海綿酸,軟海綿酸 25ug 440.00
E-OA-C050 Okadaic acid(OA) ≥ 95% by HPLC 黑海綿酸,軟海綿酸 50ug 820.00
E-OA-C100 Okadaic acid(OA) ≥ 95% by HPLC 黑海綿酸,軟海綿酸 100ug 1,350.00
E-OA-C500 Okadaic acid(OA) ≥ 95% by HPLC 黑海綿酸,軟海綿酸 500ug 4,860.00
E-OA-M001 Okadaic acid(OA) ≥ 95% by HPLC 黑海綿酸,軟海綿酸 1mg 7,130.00
E-OA-M005 Okadaic acid(OA) ≥ 95% by HPLC 黑海綿酸,軟海綿酸 5mg 單詢
E-DT-C100 Dinophysistoxins(DTX-1) ≥ 95% by HPLC 鰭藻毒素 100ug 4,055.00
E-DT-C500 Dinophysistoxins(DTX-1) ≥ 95% by HPLC 鰭藻毒素 500ug 16,220.00
E-DT-M001 Dinophysistoxins(DTX-1) ≥ 95% by HPLC 鰭藻毒素 1mg 29,950.00
E-B-C100 Brevetoxin B (PbTx-2) ≥ 98% by HPLC 裸藻毒 100ug 2,982.00
E-B-C500 Brevetoxin B (PbTx-2) ≥ 98% by HPLC 裸藻毒 500ug 12,550.00
E-B-M001 Brevetoxin B (PbTx-2) ≥ 98% by HPLC 裸藻毒 1mg 22,650.00
E-B-M005 Brevetoxin B (PbTx-2) ≥ 98% by HPLC 裸藻毒 5mg 單詢
E-SA-C100 Saxitoxin acetate 石房蛤毒素 100ug 5,150.00
如有更多其它試劑產品需求與查詢,請及時接洽:[email protected]
或在我公司查詢主頁客戶留言處(http://www.express-cn.com/expressgb/lyb.htm)
留下您的查詢內容,我們即會在當天為您作出回復。

伊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protected]
總機:010-60206266
傳真:010-60206773
www.express-cn.com

⑻ 水質檢測有哪些項目 怎樣檢驗

可以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或者購買一些正規的水質監測器
水質檢測,做106項全檢,肯定是不現實的,現在國內也沒幾家實驗室能夠擁有全部106項的資質。
對於凈水機處理後的水質,因為其來源是自來水,基本的水質問題不大,如果要直接飲用,關鍵問題在於微生物指標是否達到要求,而這一點多數凈水機根本無法保證,就算一開始沒什麼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後還是會出現問題。而且凈水機的濾芯如果長時間不更換,根本就無法凈水,而是污染水。
所以如果能及時的監測水質,知道水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否安全,何時更換濾芯,非常重要!
附: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106項水質檢測內容包括:
一、微生物指標6項:
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大腸埃希氏菌、耐熱大腸菌群、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
二、毒理指標中有機化合物53項:
甲醛、三鹵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醯胺、微囊藻毒素-LR、滅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樂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馬拉硫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敵敵畏、草甘膦、氯仿、四氯化碳、苯並(a)芘、滴滴涕、六六六。
有機化合物指標包括絕大多數農葯、環境激素、持久性化合物,是評價飲水與健康關系的重點。
三、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21項:
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鎘、鉻(六價)、鉛、銀、硝酸鹽(以氮計)、溴酸鹽、亞氯酸鹽、氯酸鹽、銻、鋇、鈹、硼、鉬、鎳、鉈、氯化氰。
四、感官標准和一般理化指標20項:
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鈉、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硫化物、渾濁度、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五、消毒劑指標4項:
氯氣及游離氯制劑、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六、放射性指標2項:
總α放射性、總β放射性。

⑼ 微囊藻素的毒素檢測

用於檢測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生物分析法、細胞毒性檢測法、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毛細管電泳法(CE)、蛋白磷酸酶抑製法等,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但又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性.生物檢測法不能區分微囊藻毒素的異構體,工作量很大;細胞毒素檢測法的靈敏度較低;高效液相色譜法的預處理過程繁瑣,設備昂貴;CE法的重現性差;蛋白磷酸酶抑製法不能區分特異的毒素同系物,且後處理困難。 動物試驗法是最早採用的常規毒性分析法,主要是採取對小鼠進行灌喂或腹腔注射來鑒定藻毒素的毒性。該方法能直觀地反映微囊藻毒素的總體毒性。用純化的MCs或藍藻中粗提取的藻毒素進行測試,根據半致死劑量(LD50μg/kg)可初步確定其毒性。除個別異構體的LD50為200~250μg/kg,多數MCs的LD50為60~70μg/kg。該法具有操作簡單,結果直觀、快速等優點,但需要消耗較多的毒素,靈敏度和專一性都不高;無法准確定量,也不能辨別毒素的異構體類型;小鼠的維持費用高、工作量大。因此,動物試驗法通常只作為毒性檢測的最初篩選方法,並且正日益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細胞毒性檢測技術是利用毒素對細胞的毒性作用來檢測毒素的一種技術,不僅可以判斷毒素是否存在,還可以對毒素進行精確的定量。谷康定等用2步灌流法制備大鼠原代肝細胞,經MC-LR處理後,數小時後細胞形態學即發生改變,其靈敏度可達μg/L級。Fladmark等利用藻毒素誘導沙門氏菌和大鼠的原發性肝細胞死亡的能力為參數檢測MC-LR,表明懸浮培養液中的沙門氏菌肝細胞為檢測較廣范圍的肝毒素提供了迅速靈敏的系統。該技術靈敏度雖然較高,但操作繁瑣,基本上處於初步研究階段,較難得到推廣應用。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是最常用的MC分析方法之一。自然界中MC常以痕量形式存在且干擾物質較多,所以色譜檢測前必須先將樣品通過萃取、吸附、富集等預處理,凈化洗脫,再將洗脫液進行HPLC色譜分析,經檢測器檢測,將樣品色譜圖的保留時間和峰面積與標准品比較,從而進行定性和定量。HPLC檢測MC主要使用的檢測器有紫外(UV或VWD)、熒光(FL)、化學發光(CL)、二極體陣列(PDA 或DAD)等,最常用的是紫外和二極體陣列檢測器。MC是一種環狀多肽,其共軛雙鍵在237 nm~239 nm下有最大吸收,故可通過紫外檢測。紫外檢測器成本較低,但MC各種異構體之間的特徵吸收很接近,也就是說,紫外檢測器在識別MC過程中存在相互干擾的缺陷,影響測定準確度;另外如果有其他物質伴隨MC一同洗脫出來,其單波長吸收峰就會受到干擾。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比單波長紫外檢測器解析度高(它有一個特定的光譜吸收范圍,通常是190 nm~280nm),噪音低,線性范圍寬,其缺點是流動相的選擇有一定限制,流動相的截止波長必須小於檢測波長。
HPLC可以對MC進行定性和定量,是了解MC化學性質甚至結構的重要手段,但是它對高純度標准品高度依賴,而由於技術的限制,商業用標准品又非常有限,這就限制了HPLC測定MC的發展。
液質聯用法(LC-MS)以液相色譜為分離系統,質譜為檢測系統。MC樣品在質譜部分和流動相分離,被離子化後,經質譜的質量分析器將離子碎片按質量數分開,經檢測器得到質譜圖。所以只要知道相對分子質量,就可以對樣品進行精確的定量檢測。1990年,LC/MS 技術首次被應用於藍藻毒素的檢測。
HPLC-電噴霧電離質譜法(HPLC-ESI-MS)是帶有電噴霧離子化系統的質譜分析法。其大致原理是MC樣品溶液在強電場的作用下破碎成許多細小的帶有電荷的液滴,解吸出離子,離子碰撞活化裂解成碎片,從而獲得分子的結構信息,樣品的分子離子和裂片離子經一系列分離器和靜電透鏡進入質量分析器進行質譜分析。1993年開始使用此方法檢測MC。
四極桿質譜由四根帶有直流電壓(DC)和疊加的射頻電壓(RF)的准確平行桿構成,相對的一對電極是等電位的,兩對電極之間電位相反。當一組質荷比不同的離子進入由DC和RF組成的電場時,只有滿足特定條件的離子穩定振盪通過四極桿,到達監測器而被檢測。通過掃RF場可以獲得質譜圖。四極桿成本低,價格便宜,雖然日常分析的質荷比的范圍只能達到3000,但由於分析器內部可容許較高壓力,很適合在大氣壓條件下產生離子的ESI離子化方式,並且,ESI電離最突出特點是產生多電荷,MC電噴霧電離所產生的電荷分布在3000以下,所以四極桿廣泛地與ESI聯用,另外,三重四極桿由於可以做多級質譜,檢出定量限(LOQ)為10pg,滿足了低含量MC樣品的檢測要求。
離子肼質譜是利用離子肼作為分析器的質譜方法。離子肼(Ion trap)由一對環形電極和兩個呈雙曲面形的端蓋電極組成。在環形電極上加射頻電壓或再加直流電壓,上下兩個端蓋電極接地。逐漸增大射頻電壓的最高值,離子進入不穩定區,由端蓋極上的小孔排出。因此,當射頻電壓的最高值逐漸增高時,質荷比從小到大的離子逐次排除並被記錄而獲得質譜圖。離子肼質譜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多級質譜分析,對於物質結構的鑒定非常有用。Zweigenbaum JA等人採用離子肼質譜對MC-LR、RR等進行質譜碎裂機理的研究,採用LC 柱富集技術,經切換閥將MC通入質譜,最後採用多級離子肼質譜對其母離子和碎片離子進行碎片斷裂分析。
微囊藻素質譜圖冊參考資料。
飛行時間質譜根據相同能量的離子質量不同時速度不同的原理,使用電子電離源,施加脈沖拉出電壓,再經加速極加快離子速度後進入無場區漂移管。不同質量的離子則以不同的時間通過相同的漂移距離到達接收器。飛行時間質譜掃描速度快,靈敏度高,此設備結構簡單,不受質量范圍限制。Pasquale Ferranti等首次運用高效液相/電噴霧-四極桿飛行時間串聯質譜法(HPLC/ESI-Q-TOF-MS/MS)測定淡水中的MC-RR、-LR、-YR、-LW和-LF,其檢出定量限(LOQ)均達到0.1μg/L。使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串聯質譜法(MALDI-TOF-MS/MS)和離子肼串聯質譜法(Ion trap-MS/MS)同時檢測從而比較檢測結果,結果證明HPLC/ESI-Q-TOF-MS/MS檢測淡水中MC具有更高的靈敏度、選擇性和重復性。
超高效液相色譜是分離科學中的一個全新類別,UPLC藉助於HPLC的理論及原理,涵蓋了小顆粒填料、非常低系統體積及快速檢測手段等全新技術,增加了分析的通量、靈敏度及色譜峰容量。與傳統的HPLC相比,UPLC的速度、靈敏度及分離度分別是HPLC的9倍、3倍及1.7倍。Jing Wang等運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UPLC-MS/MS)檢測浙江省地表水中的MC-LR、-RR、-LW和-LF,回收率為91.7%~111%,RSD7.9% ~12%,檢出定量限(LOQ)為2.5ng/L,6.0 ng/L,2.5ng/L和1.3ng/L。傳統的液相色譜分離這四種MC需要30min,而UPLC只需要3min;Stuart A.Oehrle等運用UPLC-MS/MS檢測淡水中的7種MC也只用了8 min,其HPLC檢測需要35 min。 利用微囊藻毒素誘發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利用抗體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來對各種毒素進行檢測。以免疫技術為基礎,微囊藻毒素的免疫化學法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親和色譜法、膠體金法及免疫感測器法等。這類方法靈敏度較高、樣品處理簡單,便於操作,其檢測限低於WHO水平,被認為是較有發展前景的方法。
自20世紀80年代末Kifir、Brooks等分別報道了對藻類毒素的單克隆抗體和多克隆抗體以後,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LISA)開始用於MCs的分析。該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快捷的分析速度等優點。直接競爭ELISA方法其原理是將抗藻毒素抗體包被在多孔板上,被檢樣品、MC-LR標准品與標記有過氧化物酶的MC-LR競爭性結合多孔板上的抗體,過氧化物酶催化底物產生的顏色與MC-LR的濃度成反比,即深色表明MC-LR濃度低,淺色表示MC-LR濃度高。也有將MC-LR牛血清白蛋白包被在多孔板上,利用第一抗體和帶標記的抗體而建立的間接競爭ELISA方法。間接競爭ELISA比直接競爭ELISA方法靈敏度略高。
蛋白磷酸酶法可以反映各種毒素的總量,具有檢測靈敏度高、測定時間較短等優點。Serres等讓未標記的被測毒素和經放射性標記的MC-YR一起與蛋白磷酸脂酶2A(PP2A)進行競爭結合,達到平衡後進行凝膠過濾,使與PP2A結合的毒素和未與PP2A結合的毒素分離,然後檢測收集到的待測125I-MC-YR-PP2A的放射性。根據用B/(Bo-B)(Bo為無毒素時125I-MC-YR的放射性,B為有標准毒素或待測毒素時125I-MC-YR的放射性)和標准毒素的濃度得到的標准曲線即可求出待測毒素的量。Wong等探索了利用比色法篩選水體中的MCs,試驗中以P-硝基苯酚為底物,監測黃色產物P-硝基酚的生成速率以表示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結果表明,比色法蛋白磷酸酶抑制分析是一種簡便、便宜的篩選水體中具有腫瘤促進特性的MCs的工具。

⑽ 微囊藻毒素檢測可以用CN柱代替C18柱嗎

為囊藻毒素檢測可以用CN駐代tc 18注嗎?這個是當然可以代替的,因為CN鑄就跟c18注是一個型號

閱讀全文

與微囊藻毒素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0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1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0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59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0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58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1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4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7
神奇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22
紅米3屏保時間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3
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 瀏覽:60
數字簽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瀏覽:640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瀏覽:695
明星怎麼由黑變白的方法 瀏覽:295
切換多個手機軟體的方法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