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烷烴中混有烯烴,怎麼徹底的除去烯烴,不引入新雜質
用溴水;將烷烴中混有烯烴除去,也不會引入新雜質。【用高錳酸鉀的話,除去烯烴的同時生成CO2,又成為新的雜質】
② 區別烷烴和烯烴的兩種化學方法
非要有四種么?
1、高錳酸鉀法:烯烴會和高錳酸鉀反應使高錳酸鉀褪色。
2、溴水法:氣態烴類能使溴水褪色的是烯烴,液態烴類能使溴水褪色的是烯烴,萃取溴的是烷烴。
3、燃燒法:有黑色煙的是烯烴,沒有煙的是烷烴。
4、氯水法:與氯氣在光照條件下反應,生成小液滴且加水用ph試紙能檢測到酸性的是烷烴,生成小液滴但不能檢測酸性物質的是烯烴。
③ 如何處理化學有機物除雜問題
除雜問題,有兩個原則,一是除掉雜質,二就是不能引入雜質。
不論是在無機還是有機中,這兩個原則是最基本的。
某種物質中混有其他雜質。首先,你要想到這兩種物質的共同點,還有就是不同點,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最後,綜合不同點和共同點,找出最佳方案
若單從物理性質上就可以分離兩種物質,當然就提倡用物理方法了
如:最簡單的:銅粉中混有鐵粉,
已知鐵的特性是能被磁鐵吸引
就可以通過磁鐵來除
再如有機中:溴苯中混有苯
共同點:都不溶於水。不同點:溴苯密度大於水,苯的密度小於水
除雜方法:加入水,充分混合後,用分液漏斗將水層以下的溴苯分離處即可。
若不能用物理方法,則考慮使用化學方法。按照兩個方面的思路:
一,
將雜質轉化為可以與原物質分離的物質分離出去,這里用你問的問題來舉例吧
1.乙烷中混有乙烯.
共同點:氣體,密度大於空氣,都不溶於水,都可燃
不同點:烷烴:不能使高錳酸鉀褪色,不能與溴水反應,烯烴:能使
高錳酸鉀褪色,能與溴水反應
除雜方法:用溴水洗氣即可除去乙烯
2.乙烷中混有硫化氫.
共同點:氣體,密度大於空氣,乙烯稍微溶於水,硫化氫以1:2.6溶於水
不同點:乙烷是烷烴,烷烴具有較穩定的結構,化學性質較穩定,不予強酸強鹼反應,也不與強氧化劑反應。硫化氫是弱酸性氣體,弱酸可與鹼反應。同時,硫化氫中的硫顯最低價,具有還原性,可與氧化劑反應。
除雜方法:1.用鹼洗氣;2.用強氧化劑洗氣
3.乙烷中混入二氧化硫
方法和原理和第2題是一樣的。(二氧化硫以1:40溶於水)
4.氯化亞鐵中混有硫酸根離子離子
已知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沉澱
除雜方法:加少量氯化鋇(不引入新的雜質)
二,
將雜質轉化為原物質
如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
已知一氧化碳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同時二氧化碳不可燃
除雜方法:點燃混合氣體
像LS有人提到的分餾的方法一般不用來除雜(太麻煩了)那一般用來分離幾種融沸點不同的化合物(單質)所構成的混合物。如石油的分餾。
④ 汽油的烯烴含量測定步驟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採用氣相色譜直接檢測烯烴含量,色譜柱為PONA柱,檢測器使用FID檢測器,檢測方法可參考汽油族組成的分析方法。>
⑤ 誰能幫我理一下高中化學各種有機物的除雜方法(就必修2和選修《有機化學基礎》)
1、氣態烷(氣態烯、炔)
除雜試劑:溴水、濃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操作:洗氣 注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不可。 原理:氣態烯、炔中不飽和的雙鍵、叄鍵可與上述除雜試劑發生反應,生成不揮發的溴代烷
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離(說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餾)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餾 原理:各石油產品沸點范圍的不同。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氣)
除雜試劑:NaOH溶液 - 濃硫酸 操作:洗氣 原理:CO2、SO2可與NaOH反應生成鹽而被除去,乙醇蒸氣NaOH溶液中的水後溶被除去,剩餘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
除雜試劑:CuSO4溶液 - 濃硫酸 操作:洗氣 原理:H2S、PH3可與CuSO4溶液反應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餘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離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餾 原理:沸點不同。
6、溴苯(Br2)
除雜試劑: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Br2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系強極性離子化合物,不溶於苯而溶於水(相似相容原理)。
7、硝基苯(HNO3、水)
除雜試劑:水、 操作:分液 原理:等於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體原理見「萃取」。 TNT、苦味酸除雜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氣態鹵代烴(鹵化氫)
除雜試劑:水 操作:洗氣(需使用防倒吸裝置) 原理:鹵化氫易溶於水,可被水吸收,氣態鹵代烴不溶於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
除雜試劑:CaO、鹼石灰 操作:蒸餾 原理:CaO與水反應生成不揮發的Ca(OH)2,故只會蒸餾出無水的乙醇。
10、苯(苯酚)
除雜試劑: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苯酚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苯酚鈉,系強極性離子化合物,不溶於苯而溶於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
除雜試劑:濃硫酸+飽和Na2CO3溶液 操作:蒸餾+分液 原理:乙酸與乙醇發生可逆的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於反應容器當中。由於存在催化劑濃硫酸,所以水、乙醇不會被蒸發出體系,此時乙酸與乙酸乙酯同時被蒸發出體系,並冷凝滴入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容器中,乙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溶於水、不溶於乙酸乙酯的乙酸鈉,從而與乙酸乙酯分開。下一步只需要進行分液即可除去水溶液,得到乙酸乙酯。
12、乙酸乙酯(水或水溶液)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液 原理:二者密度不等,且不互溶。
⑥ 化學實驗。
除雜問題專題
除雜題除雜選擇試劑的原則是:不增、不減、不繁。
氣體的除雜(凈化):
1. 氣體除雜的原則:
(1) 不引入新的雜質
(2) 不減少被凈化氣體的量
2. 氣體的除雜方法:
試劑 除去的氣體雜質 有關方程式
水 易溶於水的氣體,如:HCl、NH3 /
強鹼溶液(NaOH) 酸性氣體,如:CO2、SO2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灼熱的銅網 O2 2Cu+O2====2CuO
灼熱的氧化銅 H2、CO CuO+H2===Cu+H2O
CuO+CO====Cu+CO2
注意的問題:
(1) 需凈化的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氣體,如:氯化氫氣體,CO2、SO2等,水蒸氣要在最後除去。
(2)除雜選用方法時要保證雜質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濃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雜裝置與氣體乾燥相同。
典型例題
1. 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內容 選用試劑或方法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結論
鑒別H2和CO2
除去稀鹽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考點:物質的鑒別,物質的除雜問題。
(1)H2、CO2的化學性質。
(2)SO42-的特性。
評析:①利用H2、CO2的性質不同,加以鑒別。
如H2有還原性而CO2沒有,將氣體分別通入灼熱的CuO加以鑒別。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將氣體分別點燃加以鑒別。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顯酸性而H2難溶於水,將氣體分別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加以鑒別。CO2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H2不能。
②屬於除雜質問題,加入試劑或選用方法要符合三個原則:(1)試劑與雜質反應,且使雜質轉化為難溶物質或氣體而分離掉;(2)在除雜質過程中原物質的質量不減少;(3)不能引入新雜質。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與H2SO4生成白色沉澱,過濾後將其除去,同時生成物是HCl,沒有引入新的離子。
答案:
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鋇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2.下列各選項中的雜質,欲用括弧內物質除去,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氫氣體 (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熱氧化銅)
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達目的.
B CO2與HCl都和NaOH反應,故不能達到目的.
C O2和H2 混合二者體積比不知道,通過灼熱氧化銅可能爆炸,不能達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為固體,除去O2,能達到目的.
回答除雜問題,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雜質,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凈化的氣體)不變質。
答案: A D
3.實驗室配製氯化鈉溶液,但氯化鈉晶體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鈉和碳酸氫銨,設計一組實驗,配製不含雜質的氯化鈉溶液。
提示:本題為除雜問題的實驗設計,這樣的問題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產生甲,但不能產生丁」的原則。
答案:將不純的氯化鈉晶體溶於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加稍過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與OH-反應後生成)完全沉澱。再續加稍過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過量的Ba2+。過濾,保留濾液在濾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試紙控制),得不含雜質的氯化鈉溶液。
分析:為了除去雜質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兩個實驗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熱(35℃以上)易分解成氣態物質的特性,先加熱氯化鈉晶體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時除掉兩種雜質,這種方法簡便,「一舉兩得」,故優先選用。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將不純的氯化鈉晶體溶於適量的蒸餾水中,滴加稍過量的Ba(OH)2溶液,使
SO42-及CO32-(原HCO3-與OH-反應後生成)完全沉澱。
檢驗Ba(OH)2是否過量的方法:取少量濾液,滴幾滴Na2SO4或稀H2SO4,如產生白色渾濁或沉澱,則表示Ba(OH)2已過量。
②再續加稍過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過量的Ba2+離子。過濾,保留濾液。
檢驗Na2CO3是否過量的方法,取少量濾液,滴加幾滴HCl,如產生氣泡則表示Na2CO3已過量。
③在②之濾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試紙控制),就可得純氯化鈉溶液。
4、工業上制備純凈的氯化鋅時,將含雜質的氧化鋅溶於過量的鹽酸,為了除去氯化鐵雜質需調節溶液的PH值到4,應加入試劑是
A.氫氧化鈉 B.氨水 C.氧化鋅 D.氯化鋅 E.碳酸鋅
正確答案:CE
解釋:本題為除雜題,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將Fe3+轉化為Fe[OH]3以除去,所以應加入鹼性物質,A、B、C、E均可滿足條件,但除雜的原則是不能引進新雜質,所以A、B排除,選出正確答案。
5、海水是取之不盡的化工原料資源,從海水中可提取各種化工原料。下圖是工業上對海水的幾項綜合利用的示意圖: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①粗鹽中含有Ca2+、Mg2+、SO42-等雜質,精製時所用試劑為:A 鹽酸;B BaCl2溶液;C NaOH溶液;D Na2CO3溶液。加入試劑的順序是
②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與電源負極線連的電極附近溶液pH (變大、不變、變小)。若1mol電子的電量為96500C,則用電流強度為100A的穩恆電流持續電解3分13秒,則在兩極上共可收集到氣體 mL(S.T.P)。若保證電解後飽和食鹽水的濃度不變,則可採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體脫水制無水MgCl2時,MgCl2•6H2O晶體在 氣氛中加熱脫水,該氣體的作用是
④電解無水MgCl2所得的鎂蒸氣可以在下列 氣體中冷卻。
A H2 B N2 C CO2 D O2
【參考答案】
①B C D A或C B D A
該小題屬離子除雜題。除雜原則是在除去Ca2+、Mg2+、SO42-時,不能帶入雜質離子。所以,解此題的關鍵是把握好加入離子的順序:①Ba2+必須在CO32-之前加入;②CO32-、OH-必須在H+之前加入,所以B、C不分先後,而D、A本身既分前後,又必須放在B、C之後才能滿足條件。
②2Cl--2e→Cl2 變大 4480 措施是向電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氣體
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與正極相連的陽極發生的反應是2Cl--2e→Cl2,與負極相連的陰極發生的反應是:2H++2e→H2。H+不斷消耗,使得溶液中[OH-]增大,pH變大。電解中外溢的是Cl2、H2,所以要確保原溶液濃度不變,只能向體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氣體以補足損失的H、Cl原子。易錯處是加入鹽酸,使溶液濃度變小。
③HCl
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進行
④A
6、實驗室用純凈、乾燥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裝置有下列A、B、C、D四部分組成,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上述實驗要求,將各實驗裝置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序號連接起來:( )→ ( )→( )→ ( )
(2) 指出A、B裝置在實驗中的作用:
A B
(3) 實驗完畢後,加熱和通入氫氣同時停止,等試管冷卻後得到固體的質量與理論上所得銅的質量相比較,將會----------(偏大、偏小或不變)
分析:裝置的排列從左到右順序一般是:(1)氣體的發生裝置(2)氣體的除雜裝置氣體的乾燥裝置(4)主要實驗裝置(5)尾氣的處理(氣體無毒可直接放出)
答案:(1)D→A→B→C
(2)A:吸收可能存在的HCl氣體
B:吸收水得到乾燥的氫氣
(3)偏大
⑦ 烷烴中混有烯烴,怎麼徹底的除去烯烴,不引入新雜質
如果混合物是氣態的,可以把混合氣體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烯烴就被氧化成CO2了,然後再通過鹼石灰以除去CO2和水蒸汽,就得到較純的烷烴氣體了。
如果混合物是液態的,可以把混合液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混合,攪拌/振盪,然後靜置或離心使之分層,分液(上層有機相為烷烴)。如果希望除去烷烴中少量的水的話,可以再加入無水硫酸鈉或無水硫酸鎂,攪拌後離心或過濾,得到較純的烷烴
⑧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乙烷和乙烯
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都行,因為這其實考的就是烷烴和烯烴的區別:即烷烴比烯烴要穩定,因為烷烴是飽和烴,而烯烴和炔烴都含有不飽和鍵,所以很容易發生加成而導致其中一條鍵的斷裂;或氧化還原反應被還原(一般都是被還原成co2),由於此題只是讓鑒別,所以我們只要找出他們的不同點,即一個可以發生加成或氧化還原反應而另一個不能,所以可以通過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通過溴水,由於乙烯含有雙鍵,所以會和br2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而使溴水退色;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同樣由於乙烯含不飽和鍵,不穩定,而被高錳酸鉀氧化(成co2),所以使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因為kmno4溶液呈紫色,其實是mno4-的顏色,而此時以和乙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被還原成其他低價態的mn的化合物了,在此不必要知道,因為反應教為復雜);如果此題改為:如何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此題就只能通過溴水使之與混有的乙烯反應生成無色油狀的1,2-二溴乙烷,而不能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了,因為,如果通過高錳酸鉀溶液的話,由於乙烯被還原後的產物是co2,而乙烷不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仍然以原來氣體的形式出來,所以,乙烯被還原而產生的co2會參雜在乙烷中,隨之一起逸出,相當於除去一種雜質後又引入了一種新的雜質,所以此時就不能用高錳酸鉀溶液了,因為除雜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說的有點多,因為這個題不是很難,你既然問了,就證明你基礎不是很牢固,所以說的比較詳細,怕你不懂,希望你有所收益.本人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敬請指教!
⑨ 可以用來鑒別氣態烷烴和烯烴,又可以用來除去烷烴中混有的少量烯烴的操作方法是()A.混合氣通過盛C
A.烷烴和烯烴都不和四氯化碳反應,所以無法鑒別烷烴和烯烴且無法除去烯烴,故A錯誤;
B.烷烴和烯烴在沒有條件的條件下都不和氯氣反應,所以無法鑒別和除去烷烴中的烯烴,故B錯誤;
C.常溫下,烷烴和烯烴都不與水反應,所以無法鑒別和除去烯烴,故C錯誤;
D.烷烴和溴不反應,烯烴能和溴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所以可以鑒別烷烴和烯烴,且能除去烷烴中的烯烴而不引進雜質,故D正確;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