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新的烹飪方法如何改變烹飪工藝

新的烹飪方法如何改變烹飪工藝

發布時間:2025-04-30 08:19:25

『壹』 烹飪的演變

中國烹飪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先秦,漢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個時期。

先 秦時期
這是指秦朝以前的歷史時期,即從烹飪誕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止,共約7800年。此乃中國烹飪的草創時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時代(約6000年)、夏商周(約1300年)、春秋戰國(約500年)三個各有特色的發展階段。

(一)新石器時代的烹飪
新石器時代由於沒有文字,烹飪演變的概況,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話傳說以及後世史籍的追記進行推斷。它的大致輪廓是:

1、 食物原料多系漁獵的水鮮和野獸,間有馴化的禽畜、採集的草果的試種的五穀,不很充裕。調味品主要是粗鹽,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磚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還有粗製的缽、碗、盤、盆作為食具,烹調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並重,較為粗放。至於菜品,也相當簡陋,最好的美味也不過是傳說中的彭祖(彭鏗)為堯帝燒制的"雉羹"(野雞湯)。

3、此時先民進行烹調,僅僅出自求生需要;關於食飲和健康的關系,他們的認識是朦朧的。但是,從燧人氏教民用火、有巢氏教民築房、伏羲氏教民馴獸、神農氏教民務農、軒轅氏教民文化等神話傳說來看,先民烹飪活動具有文明啟迪的性質。

4、 在食禮方面,祭祀頻繁,常常以飲食取悅於鬼神,求其蔭庇。開始有了原始的飲食審美意識,如食器的美化,歡宴時的歌呼跳躍等。這是後世筵宴的前驅,也是他們社交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新石器時代的烹飪好似初出娘胎的嬰兒,既虛弱、幼稚,又充滿生命活力,為夏商周三代飲食文明的興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二)夏商周三代的烹飪
夏商周在社會發展史中屬於奴隸制社會,也系中國烹飪發展史上的"初潮"。它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對後世影響深遠。

1、 烹調原料顯著增加,習慣於以"五"命名。如"五穀"(稷、黍、麥、菽、麻籽), "五菜"(葵、藿、 頭、蔥、韭), "五畜"(牛、羊、豬、犬、雞),"五果"(棗、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飴糖、姜、鹽)之類。"五穀"有時又寫成"六穀"、"百穀"、總之,原料能夠以"五"命名,說明了當時食物資源已比較豐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體,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選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2、 炊飲器皿革新,輕薄精巧的青銅食具登上了烹飪舞台。我國現已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物有4000餘件,其中多為炊餐具。青銅食器的問世, 不僅抻於傳熱,提高了烹飪工效和菜品質量,還顯示禮儀,裝飾筵席,展現出奴隸主貴族飲食文化的特殊氣質。

3、菜品質量飛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由於原料充實和炊具改進,這時的烹調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一方面,飯、粥、糕、點等飯食品種初風雛型,肉醬製品和羹湯菜品多達百種,花色品種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較好運用烘、煨、烤、燒、煮、蒸、漬糟等10多種方法,烹出熊掌、乳豬、大龜、天鵝之類高檔菜式,產生影響深遠的"周代八珍"。"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專為周天子准備的宴飲美食。它由2飯6菜組成,具體名稱是:"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裡脊肉)、"漬 "(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 "(燒烤肉油包狗肝)。"周代八珍"推出後,歷代爭相仿效。元代的"迤北(即塞北)八珍"和"天廚八珍",明清的"參翅八珍"和"燒烤八珍",還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主要是指名貴的食用菌)、"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真"、"瓊林八珍"(科舉考試中的美宴)、"如意八珍"等等,都由此而來。

『貳』 創新菜餚的方法

創新菜可以是原料上的創新,不同的原料配搭在一起,比如新原料與傳統原料相結合,新原料與新原料相結合,或是不同的原料組合在一起,都可以說一種創新;再有就是口味創新,相同的原料換成不同口味去做,就可以說是口味上的一種創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廚師只有靠不斷創新,才能尋求更長足的發展。廚師如何創新,也有一定的章法可循。

一、菜餚創新的方法

一)在原料選擇使用上

烹飪原料是泛指人們通過烹飪工藝等活動製作菜餚、點心、小吃等可食性材料。社會的發展,新的烹飪原料的出現,可以帶出一批新的菜餚。新原料的發掘和使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通過巧用各種現有原料

(1)西料中用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中西交流日益頻繁,西餐原料在我國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使用,如荷蘭豆、西蘭花等。

(2)土料洋用 將鄉土原料、野生原料,開發製作成精細產品,如南瓜、山芋、南瓜藤等。

(3)葯材菜用 將傳統認為只能作為葯材的原料,用以烹制或佐助烹調菜餚,如當歸、枸杞用於燒制菜餚等。

(4)一料多用 開發原有原料,使其烹制出更多菜餚,如三文魚系列菜、鹹蛋黃系列菜等。

2、改變原料質地成為新菜品的變化

人們常採用脫水、鹽漬、腌、冷藏,或對原料採用焯水、白煮、過油等處理等方法,在改變原料質地的同時增添了新的菜餚。如腌製品的臘肉、香腸、風雞,又如鹽漬和煙制的鹽漬菌、筍干,其它脫水類的金鉤、干貝、肉鬆等烹制出的菜餚。運用四川泡菜的泡製方法推廣的新菜品常以植物、水果為生原料,以及經過熟處理後的動物性原料作為熟原料來加工成菜餚,如「泡鳳爪」、「泡豬耳」等菜餚。

二)在烹調方法的創新上

烹調是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和相應的技術設備,將烹調原料加工成可供直接食用的菜餚,以滿足人們在飲食方面物質和精神的享受,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技術科學。

1、改換烹調方

「炒」的菜餚,可以用「爆」的技法加工成為菜餚,干煸系列、水煮系列、火鍋系列也可以用「煸」的技法加工成為菜餚,其菜餚的風味特色、質感各有區別。

2、發現(創新)新的烹調方法烹制出新菜品

烹飪技法是從生食、浸漬、火燎、石烹……罐煮、籠蒸、爐烤、油炒,到現今的電爐烘、微波烹發展過來的。餐廳中銷售的「石烹基圍蝦」,餐桌上面用燃酒烤「羊肉串」,筵席冷盤中的「鹽焗香辣雞」,用錫箔卷裹在水中煮熟而再擺入盤中,淋上魚香味的「魚香三紋魚」等,在當時無一不是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隨著科技的發展,太陽能的轉換、太陽光反射光熱的應用,將來一定會成為一種新型烹飪技法所用的新能源。

3、綜合創新烹飪技法

在傳統的烹飪技法的基礎上,打破中、西烹飪技法涇渭分明的固定格局,進行改良組合,或模仿,或借鑒,或綜合,或逆創,以推出採用新烹飪方法製作的菜品,如將油酥面配合菜餚製成酥盒蝦仁、酥皮海鮮,將傳統紅燒甲魚進行生炒等等。

三)研製推出新穎口味

組合味型的菜餚大可開發,通常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思路:

1、西味中烹 將西餐烹飪的調味料、調味汁或調味方法,用於烹制中菜,如沙律海鮮卷、千島石榴蝦等。

2、果味菜烹 將水果、果汁用於菜餚調味,如椰汁雞、菠蘿飯、橙味瓜條

3、舊味新烹 將已經流行過,近年很少使用的調料或味型重新烹制菜餚,如辣醬油烹雞翅、豆醬炒洞蝦等。

4、新味舊烹 用新近出現的調料烹制傳統原料,從而推出新穎菜品,如XO炒雞柳、黑椒炒鱔花等。

四)翻新變化裝盤與盛器

裝盤的方法與盛器和菜餚的組合進行調整,同樣可以推出新的視覺、新的質感的菜餚。具體技巧有:

器皿多變,如用竹器、漆器、鐵板等盛裝菜餚;尤其是在同一桌宴會里的菜餚,會給客人以豐富多彩、耳目一新的感覺。

組合多變,即將冷盤、熱菜的組合進行整分結合、區別調整的策略,有和食,有成餚(筷、勺取之即可食),有組合成餚(需客人或餐廳服務員將兩種或兩種以上食品取中組合方可食用)等

『叄』 簡單烹飪方法有哪些

雖然在家做飯和在外就餐的健康利弊一目瞭然,仍有很多人不願意自己做飯。其實,不妨改進一下烹飪方式,化繁為簡,嘗試“簡單烹飪”,便能解決這個問題。簡單的烹飪方法如下:

一、簡單的烹飪方法

生活節奏快了,餐廳小炒多了,速食產品也塞滿了冰箱。一餐“家常便飯”,對很多工作忙、常應酬的人來說成了奢侈品,不願意在家做飯的人越來越多。日前召開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一屆年會上,公布了我國民眾近十年間對於食品消費觀念轉變趨勢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7.1%的民眾認為傳統的烹飪方式比較麻煩,尤其是18~30歲的年齡段,僅有8.8%的年輕人願意享受傳統烹飪的樂趣。同時,十年來,喜愛西式快餐的人群從24.7%增長至32.8%;有90.1%的民眾表示可以接受速凍主食,其中5.5%每天食用速凍主食。

可是,把飲食交到別人手中,營養和安全就要打個問號了。一般來說,在外吃飯次數越多,快餐和速食品就吃得越多,富含膳食纖維、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吃得越少。而且,餐館里多數菜比較油膩、咸、辣,除導致發胖外,更可能使人們陷入慢性病,如三高、慢性胃病、腎病等。

自己在家做飯,食材、做法和調料等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能夠保障原料新鮮、少放鹽油。英國劍橋大學主辦的《公共健康營養期刊》刊文表示,每周在家做飯達5次的人在今後10年中的長壽可能性提高了47%,並認為動手烹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應作為健康政策來推行。另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發現,經常自己動手做飯吃的人,比不做飯的人幸福感更強,這是因為製作食物時付出的努力,增加了價值感。

雖然在家做飯和在外就餐的健康利弊一目瞭然,仍有很多人不願意自己做飯。調查顯示,34.71%的人“懶得做飯”,32.07%的人選擇了“太忙,沒時間做”,另有26.30%的人和6.92%的人由於應酬多或壓根不會做,只得在外就餐。其實,不妨改進一下烹飪方式,化繁為簡,嘗試“簡單烹飪”,便能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換個鍋具。明火搭配炒鍋是廚房裡用得最多的,但必須時刻盯著,還要應對油煙,對廚藝的要求也高。而一些無需動火的鍋具,比如電壓力鍋和電燉鍋,不僅能夠煮粥,還可以做清燉或紅燜的排骨、豬蹄、魚塊、雞翅等,只需要加入原料和各種調料,再加入適量清水,只需等候二十多分鍾的時間,雞鴨魚肉都能變成美味的燉菜。

其次,換個做法。煎炸、炒制等方式工藝復雜,如果換成蒸、煮、拌等就會簡單很多。比如一道紅燒茄子,看似簡單卻很費工夫,而把茄子的做法改為蒸熟後蘸料食用,味道一樣好,在廚房的時間卻可以大大減少。炒蔬菜也可以改成涼拌菜,不僅減少營養素損失,還能每次多吃幾種。除了常吃的黃瓜和番茄之外,茼蒿、雞毛菜、生菜、甜椒、圓白菜等很多脆嫩蔬菜都適合涼拌。

最後,提前備好食材。下班了再去買菜做飯確實讓人手忙腳亂,可以在周末或空閑時多儲備一些,比如各種雜糧、雜豆,保質期長,放進電飯鍋里半小時後就是營養豐富的八寶粥。還可以常備干蘑菇、海帶、木耳、銀耳等好存放的食材。雞鴨魚肉等也可以一次做出2~3天的量,比如炒好的肉絲,可放入冰箱中儲存,吃的時候拿出來再加工下,但要注意食物的保質期。

二、烹飪的作用

烹調作用一般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消毒。生的食物原料,尤其是蔬菜的葉壁,不論怎樣新鮮干凈,也都會常有一些細菌和各種寄生蟲,如不殺死,人食後易致病。菌蟲多怕高溫,一般在80度左右,就可以殺死,因此,烹調是殺菌消毒的有效措施。

2、使生變熟。烹調可以使主、輔料和調料受熱後發生質的變化,即:由生變熟。各種食物原料大都要通過烹調才能成為可食的菜餚。

3、促進營養成分分解,利於消化。凡是食物原料都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必須經過分解,才能利於人體吸收。烹調能促進食物原料中營養成分的分解,如:澱粉遇熱可發生糊化,有利於澱粉的分解;蛋白質遇熱,可變性凝固,變性後的蛋白質易於分解成氨基酸利於人體吸收;脂肪加熱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等。烹調不僅能減輕人體消化的負擔,而且能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4、調解色澤、增加美感。烹調可以使原料色澤更加美觀,如葉菜類加熱後會變得更加碧綠;魚片會更加潔白;蝦會呈鮮紅色彩等。如配上各種調、配料,色彩更艷。還有些原料,如魷魚、腰子等經花刀後,通過烹制可成為各種美麗的形狀,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簡單烹飪的秘訣

1、燒肉不宜過早放鹽:鹽的主要成分氯化鈉,易使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使肉塊縮小,肉變質硬,且不易燒爛。

2、油鍋不宜燒得過旺:經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炸菜,容易產生低酸胃或胃潰瘍,如不及時治療還會發生癌變。

3、肉、骨燒煮忌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燒煮中突然加冷水,湯汁溫度聚然下降,蛋白質與脂肪即會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會聚然收縮而不會變爛。而且肉、骨本身的鮮味也會受到影響。

4、未煮透的黃豆不宜吃:黃豆中含有一種會妨礙人體中胰蛋白酶活動的物質。人們吃了未煮透的黃豆,對黃豆蛋白質難以消化和吸收,甚至會發生腹瀉。而食用煮爛燒透的黃豆,則不會出問題。

5、燒雞蛋不宜放味精:雞蛋本身含有與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雞蛋時沒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會破壞雞蛋的天然鮮味,當然更是一種浪費。

閱讀全文

與新的烹飪方法如何改變烹飪工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看平衡表的正確方法 瀏覽:586
用什麼方法將低水位流入高處 瀏覽:704
什麼是辯證思維的方法 瀏覽:547
電腦的截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
新生兒十幾天只放臭屁不排便的解決方法 瀏覽:775
連續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65
快速解決痛經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08
走進校園課堂教學方法 瀏覽:327
疼風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365
塑料定性鑒別的化學方法 瀏覽:581
期中考試有效的輔導方法有哪些 瀏覽:603
西瓜的方法怎麼種 瀏覽:415
測量圓形的周長用什麼方法 瀏覽:942
濃痱子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83
植物化學成分最常用的分離方法 瀏覽:904
畫眉鳥翻杠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54
賣給微軟的最佳方法 瀏覽:653
摩托車電裝喇叭安裝方法 瀏覽:363
新版zipp0油的鑒別方法 瀏覽:304
抖音小視頻開通櫥窗的方法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