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1年銀廣夏事件是怎麼回事
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中國證監會就對銀廣廈正式立案稽查,多名涉案當事人被移交司法機關,銀廣廈股票從每股30多元直落到4元多,以16個跌停板創中國股市之最。
(1)期貨點石成金的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財經》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發《銀廣廈陷阱》,引發中國證券市場的軒然大波。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深入調查,記者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銀廣廈過去兩年股價暴漲的背後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銀廣廈投資者的巨額損失,又引發股民要求建立證券市場民事訴訟和賠償機制的呼聲。另外,由此引發了公眾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機,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股市的大幅調整。
利潤率高達46%(2000年),而深滬兩市農業類、中草葯類和葡萄釀酒類上市公司的利潤率鮮有超過20%的。
簽下總金額達60億元合同的德國誠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與銀廣夏單線聯系,據稱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實上卻是注冊資本僅為10萬馬克的一家小型貿易公司。
1998年及之前的財務資料全部神秘「消失」。
量化交易是指藉助現代統計學和數學的方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交易的證券投資方式。在國外的期貨交易市場,程序化漸漸地成為主流,國內則剛剛起步。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它的優勢和劣勢。
這個平台猶如幣圈的一個縮影,每一個人都心驚膽戰地伏在荷官的膝下,聆聽骰子撞擊的聲音,殊不知荷官才是他們中的頭號玩家。「職業投資者都知道有莊家」,張威直言。多數的量化平台可能會推出更復雜的止損策略和更出色的套利機制,但除非平台擁有足夠雄厚的資本成為游戲的莊家,否則就只有被收割的命運。
量化作為工具,或許無可厚非,但許多數字貨幣基金以「量化」為名,公開募集資金,行走在法律的邊緣。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認為,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參與金融活動,動用的是別人的錢,發生風險,別人會有損失,因此政府需要更加嚴格地監管。
量化交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小編在這里希望廣大投資者切莫遊走在法律的邊緣,以身試法,否則等待你的將是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