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鳳尾魚怎麼養
孔雀魚(詳情介紹)
如果不孵化豐年蝦的話,我們也可以用冷凍的豐年蝦幼蟲、脫殼豐年蝦卵{這兩樣一般在魚市都有出售的}、水蚤或專業幼魚人工開口餌料來喂養,這些餌料比活蝦略差,差距主要體現在適口性和營養含量上。比如適口性,魚都有追逐捕捉食物的本能,因此活餌可以極大的刺激起魚的食慾,促進魚去運動捕捉,運動的同時又促使魚加強了新陳代謝。而在營養上人工餌料與天然活餌更是無法比擬的,而且人工餌料還存在難以消化的弊端。所以在飼喂人工餌料時要十分注意水質,絕對不能留殘餌,或者喂完就要換水。
在幼魚2、3周大時,除了喂蝦和水蚤幼蟲外,會逐步增加其它餌料,如細小的水蚯蚓{不要喂個大的會噎死幼魚,可以用網篩出細的喂或把它剪碎、剁碎}、人工餌料等,使幼魚攝入的營養更充分。餌料種類餵食的順序是先喂其他餌料,最後喂豐年蝦,以使豐年蝦在魚的腸道內停留時間更充分,營養更好的被吸收。
在3周大時,幼魚正常的發育程度已經可以分出公母性別了,大家可以用這個標准來做參照物,看看你的幼魚養育的是否達標。我養的幼魚基本在18天左右公母即可辨別出來了,但此時不用急於把公母魚分缸飼養,還可以再等等後一起分開的。
當幼魚4周大時,如果想使魚繼續發育好、長得大、品系特徵突出,就必須將公母分開飼養了。呵呵,因為公魚這么大就會開始追逐母魚干「體力活」了,不好好吃食又耗費寶貴的身體能量,自然是瘦小枯乾印堂發暗沒有神採的,因此分缸飼養是必須的,這也是培育出優質孔雀魚的關鍵!
四、魚缸清潔
家庭養魚,我們基本上是以魚缸為主,所以如何維護我們的魚缸這個小生態環境,是養活魚的最基本條件。平常我們愛魚的吃呀、拉呀、尿呀全在這里完成,雖然您已經配置了很多優良養魚的硬體設備,也把您看到的有機物(便便、殘餌)都吸掉了,也換了新水,但那些看不到的液體或被分解的糞便卻留在了缸里,這些會隨著環境、溫度等慢慢分解、產生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等一些對魚有害的成份,隨著不斷的投餌,有機物的増加,還會催生很多致病菌的蔓延,這就最終導致了魚兒的生病及死亡。
五、換水
日常在給子魚換水時,是每天換一次,每次換20%左右。每周換2次換50%,2周後全部換水1次,同時把缸清理干凈。在子魚的第一個月內,我這是這么換水的。
第2月到第3月,每天一次換20%,一周一次50%,2周左右一次全部換水的。
第3個月後的魚,每天換水20%,2周一次換50%,一個月左右一次全部換水的。
在換水時,抽水時一定要注意不要離魚太近,避免吸到魚造成損傷;加水時,一定不要拿著管子或大桶之類的盛水容器直接望缸中加水,極力避免加水的水流對魚沖擊過大!否則魚體極易因突然受到刺激而引發魚病的!正確的加水方法是水流控制要小,緊貼在魚缸內壁上,緩緩將水加入。冬季加水,水溫比原水高1到2度,夏季加水的水溫要低1到2度。
孔雀魚性情溫和,可以和其他熱帶魚混養,但是,飼養者在混養的時候應注意魚群的密度,太多的魚兒混養在一起並不利於孔雀魚的成長。
② 鳳尾魚下崽怎麼養
問題一:孔雀魚下崽,怎麼養?
溫度比大魚缸的高點,24小時後開食,喂蛋黃和豐年蝦都可以。每天換點水。
問題二:怎麼讓鳳尾魚快速下崽
孔雀魚肚裡面的黑斑是成熟的標志。有黑斑不能確定它一定有小仔魚。但如果黑斑一天比一天大就說明已經懷孕了,懷孕期28天。孔雀魚差不多快要生產時股部有明顯凸出,有時會急灣或靜止不動,那時候就說明可以生小仔魚了。(如果隔開一段時間母魚還沒有生小仔魚可以用催生法很筒單用增加水溫法。)孔雀魚有吞食仔魚的習性,故待雌魚產仔後一定要立即將其撈出。大多數是生產完後吃仔魚,但有時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吃仔魚。但因為孔雀魚每胎都有數十條魚仔所以也不用擔心沒有小孔雀魚仔玩。
問題三:孔雀魚幼崽怎麼養
孔雀魚幼崽可以放在普通小缸里養。現在已經3個月了,很健康,沒有用氧氣泵,過濾器啥的,因為我的是小缸,我每次換水就把自來水在太陽下曬幾個鍾頭再換,清理缸底石粒下的便便(留一部分換水前的水),平常就把魚飼料碾碎了餵食,偶爾喂點蛋黃(放米粒的大小憨行)補充點營養,很能吃的說。現在是夏天,會比冬天好養的多,冬天要保證水溫啥的(我用的加溫墊),小魚很容易就針尾。
問題四:我剛養的鳳尾魚下崽了,怎麼辦?魚崽都蜷縮著不動,是不是都死了啊?
剛養的鳳尾魚下崽後,如果魚崽蜷縮著不動,可能是由於環境變化導致的應激反應,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都死了。建議提供適宜的溫度和水質,並觀察一段時間。
問題五:孔雀魚下崽前兆 魚下崽了怎麼養
母魚在下崽前可能會躲在缸角,不吃食。小魚出生後,一周內不可餵食,待其自行尋找食物的時候,可喂小型魚專用料或蛋黃水(雞蛋煮熟,按魚的多少取一小塊兌水後喂給小魚。缺點混水)。
問題六:新手小白養孔雀魚,下崽了怎麼辦
放到隔離盒裡或者放到別的魚缸(溫差要注意),孔雀會吃幼崽。餵食可以用蛋黃,要勤換水,蛋黃吃剩土豆下很快就會長霉壞水。或者去買豐年蝦孵化套裝,這個比較好。實在沒辦法了也可以用脫殼豐年蝦卵,劣質脫殼卵的賣家很多,留心注意。另外孔雀剛出生前三天可以不用餵食。
問題七:鳳尾魚大魚下崽後能數宴汪餵食,我養的魚祥基正在下崽?
大魚可以吃呀,最好吃點細糧,小魚三天後吃。
問題八:孔雀魚怎樣看出要下崽了?生小魚時,用隔離養嗎?
快生小魚的判斷:肚子很大,處發黑就是要生了,異常反應倒是沒有,這種時候最好單獨放一個缸里。因為大的孔雀魚是會吃小魚的,既然不能時刻守在旁邊,就要想辦法減少小魚被吃的數量。一旦生了,就要趕快把大魚撈出或把小魚隔離(當然是在生完的前提下)。側面看母魚肚子成方形,後面的黑斑處仔細看可以看到小魚眼睛,還有處突出(上時間突出,時間短可能是要拉便便)就是馬上要生了。
問題九:黑色的孔雀魚下崽了怎麼養
先說一下,孔雀魚魚仔雖然是魚類里好養的一種,但也不好伺候,首先,小魚的環境必須是優等,也就是說,必須有水草,蘋果螺,黑殼蝦(小魚不能開泵,會被吸走,所以用這些具有清理作用的生物可以吃魚的糞便,防止水華!)。這一點做好了,那就完成了20%。
當然,吃的絕對要跟上,(要有耐心,沒耐心絕對養不大)。出生一星期前,喂自己孵化的豐年蝦,一周後,喂紅線蟲和自己孵化的豐年蝦(紅線蟲:上色,豐年蝦:長膘)。註:這個程序看起來簡單透徹,但是是最難的一部分,要天天喂,紅線蟲要剪的特別小,剪10條,全部鋪在手上,用牙簽再一個一個放進去,豐年蝦孵化要自己孵化,然後吸出來才能喂(不是用嘴)。天天如此,你的小孔雀魚就是優秀的種魚(市場上的不算種魚)。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地方,一天喂5次(水溫調到30度,黑殼蝦15個以上)。你會發現!小魚一條都不死。
註:這是努力的結果,聽我的,干成一件事情最耗費的就是耐心,干什麼事情就干好,天天喂好魚苗,別三天半的新鮮!!!!
③ 孔雀魚繁殖前的特徵
首先,請確定你的孔雀魚是正常的還是白子(白化基因的孔雀魚,最明顯特徵是眼睛為紅色)。
如果是正常的孔雀魚媽媽,在不知道父親的情況下,生出來的小魚95%的可能都是正常黑眼睛具有黑色素的寶寶。這樣臨產的狀態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魚媽媽的肚子後部(皮膚透明可以看見肚子內,在銀色皮膚的後面)顏色為褐色甚至黑色,由於小魚就像人類的寶寶一樣可以在肚子里輕輕移動,所以有時候可以看見黑色的眼睛,看得到眼睛便離生產非常近了,1~4天,但是假如外側的小魚剛好沒有面朝外,也有可能看不見眼睛,所以可能只有80%的幾率看得到寶寶的眼睛。
據我多年繁殖孔雀魚的經驗來看一條成熟母魚臨產除了看寶寶的眼睛之外,最重要的是觀察母魚的體形和狀態。首先母語的肚子膨脹的非常厲害(第一次生產的魚媽媽可能比較小)而且不像懷孕初期前側比較大,而是整個肚子成矩形的趨勢,甚至暗色處更為突出,其次魚媽媽喜歡在魚缸上部,活動較少,魚尾稍微向下垂,那麼很快就要或者已經開始生產了。
如果魚媽媽或者爸爸是白子,那麼寶寶里可能有一部分或者全部是白子,白子寶寶全身沒有任何黑色素,魚肉成嬌嫩的淡粉色或者淡橙色,眼睛為紅色,所以魚媽媽即使臨產,肚子里的白子寶寶也會成鮮紅色或者暗紅色並不會像普通那麼深,雖然也可以看到眼睛,但是紅色的眼睛也不會像黑色的明顯,所以一般也是看體型和狀態,並且日後比普通孔雀寶寶成活率低。
另外,最好把魚媽媽盡早撈出缸外,否則小魚會被其他魚甚至同類吃掉,魚媽媽生產完(一般一整天)後,一定要與寶寶分看,否則你也會看到她「一口一個」的畫面,魚媽媽獨自休養兩天再放回大缸。
如果你覺得魚媽媽快生了,把她換一個容器可能會達到催生的效果呢~觀察生產很有樂趣呢~
提前恭喜~
④ 下奶偏方
奶水就是血形成的,每天都喝甜酒沖蛋,然後裡面放點阿膠,這個有用。 還有一個偏方是,去葯店買王不留行和通草頓豬腳, 首先要確定你的的奶線都通了,我還有兩個偏方, 一個是催奶偏方:豬手一隻,兩寸長羊排7塊,干大棗15顆,帶殼干桂圓11個,枸杞10g,痛經草 g,用砂鍋一起燉2-4小時,有奶,漲奶者不能用...通草。 通草用量:臨產體重140斤以上18G,140斤以下12-15g。 下奶偏方:通草10g,黃芪30-50g,熟地20-40g,當歸30-50g,王不留行15-20g,穿山甲6-9g,漏蘆6g。 用法:一個豬手同上葯一起煮好後,倒掉葯渣,用湯兌阿膠20-40g,湯渣分次服用。 我也是剛生完娃,兩個多月,一直少奶,這些都是催奶師給的偏方,挺管用的,現在奶足了 希望對你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