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第一、引導小學生保持愉快的情緒
首先幫助小學生建立適當的需要。家長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切忌期望過高;要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優等生或爭強好勝的小學生,不要為小事而過於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
其次讓小學生懂得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家長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活潑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小學生還要培養自己廣泛而穩定的興趣,從中獲得快樂。
再者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緒的重要條件。家長要教會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悅納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他可愛和可塑造就的一面,要經常肯定他們,鼓勵他們。
最後要鼓勵小學生多與人交流。許多小學生還不善於與人交流,其實小學生多與家長、教師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長知識,受到啟迪,增進友誼,能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和快樂。
第二、引導小學生控制和調節消極的情緒
首先讓小學生懂得宣洩自己的情緒。宣洩調節就是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把它釋放出來。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洩即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感,間接宣洩是通過其他途徑使情緒得到釋放。家長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自已痛哭一場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師、家長或好朋友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在他們面前哭一哭,以減輕心理壓力。
其次讓小學生學會遺忘引起不良情緒的事件。遺忘調節就是當某種事情引起你的消極情緒時,最好能把這件事盡快地遺忘掉,不要老去想這件事。不愉快的情緒郁積於心,耿耿於懷,只能使這種消極情緒不斷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會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所以,家長要教會小學生善於遺忘消極情緒。
最後讓學生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方面以擺脫不良的情緒。轉移調節就是當人處於消極的情緒狀態時,可做一些別的事情,通過注意力轉移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家長要教會小學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老想這件事,可以看電影、打球、下棋、唱歌、畫畫等,通過其他活動來緩解消極情緒。
情緒輔導並不僅僅意味著幫助孩子宣洩排解劇烈情緒,同時還能做到幫助學生正確面對自己,正確面對自己的情緒失常狀況,使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外,學習如何將自己的心理調至最佳狀態。學會寬容,學會交往,繼而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更廣闊的空間。自己也會生活得很快樂。總之,家長在學生情緒失調時若懂得將學生快速引回正常心態,將決定著學生能否更好地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