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摩托車前面2個減震和方向干連接的裝置叫什麼啊·
叫法各地、各品牌會稍有不同,一般是叫做方向柱瞎檔祥、前叉立管、前叉連接板、轉向柱、轉向軸等。普蠢納通的車,原廠件價格要百元左右,普通配件只要50元左右,只要不是很特磨搏殊的車型就不貴。
『貳』 如何對前懸架進行拆裝與檢修
(1)前懸架的結構特點
摩托車前懸架由前輪叉和減震器兩部分組成。
①前輪叉。前輪叉有伸縮管式(套筒式)和底部杠桿式兩種。
伸縮管式前懸架裝置的結構如圖7-1所示,主要由上、下連板、轉向柱、減震器及油封等組成。伸縮管式前懸架裝置又可分為分離式和組合式兩種。分離式(有正立型和倒立型)主要指轉向柱和減震器套筒是兩體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具有集減震、車輪支撐及轉向於一體的特徵,容易得到高剛度,在國內外摩托車上被廣泛應用。組合式(簡易倒立型)結構省去了上連板,將下連板和減震器外套筒做成一體,因而製造簡單,成本低,適用於小型坐式摩托車,如明星50、木蘭50等摩托車。
圖7-1 伸縮管式前懸架裝置
底部杠桿式前懸架裝置主要由前叉組件、左杠桿組合、右杠桿組合、減震器及螺栓等組成。這種結構的前懸架採用一個短連桿把車輪與減震器連接起來。由於杠桿比的關系,前輪一個較大的升程可轉變成減震器上一個小的行程,這種結構的橫向剛度不容易滿足,但落到緩沖裝置上的側向力小,因此動作性好,結構簡單,適用於排量為125mL以下的坐式摩托車。
底部杠桿式前懸架裝置可分為前杠桿式和後杠桿式兩種。前杠桿式前懸架裝置又稱從動底部連桿式,如圖7-2所示。這種懸架結構面對來自前方的沖擊,連桿在後方動作,所以動作性能良好,成為坐式車主要採用的懸架裝置。由於這種懸架結構在動作時俯沖力大,因而也有安裝連桿式防俯沖機構的。
後杠桿式,如圖7-3所示。又稱引導底部連桿式,其車輪安裝在杠桿的前端,制動時,由於制動扭矩的作用,有車位抬起的現象。
表7-1 常見摩托車減震彈簧的自由長度(mm)(續)-1
(7)更換減震器油
更換摩托車前減震器油時,要從車上拆下前減震器總成,拔出上端彈簧擋圈,取出內管和彈簧等零件,然後用專用工具——T形扳手伸進減震器筒內頂住活塞桿,用內六角扳手鬆開叉管根部螺釘,再換油。
(8)前減震器的裝配
為確保行車安全舒適,前減震器必須按以下順序裝配。
①將待裝配的所有零件清洗干凈,並歸類放好。
② 將前叉活塞安裝在前叉管上並裝好環形擋圈,然後依次將導向套、油封及內擋圈套在前叉管上。
③ 將前叉管插入底筒中,並將導向套和油封裝入底筒內用內擋圈定位。
④在前叉管上依次套上彈簧座、下導向套、減震彈簧、上導向套和套蓋。
⑤裝上並擰緊底筒上的放油螺塞,然後在前叉管頂部螺孔內注入規定量的液壓油。注意前叉管不可倒置,且左右減震筒內的液壓油油量應相等。
⑥將減震筒穿入下連接板孔內直到推不動為止,然後稍稍擰緊下連接側面的夾緊螺栓,使減震筒不致下滑。
⑦兩減震簡裝上後,在底筒下部擱一支承物,用力壓縮減震彈簧使前叉頭部進入上連接板孔內,然後裝上並擰緊上連接板螺栓,擰緊力矩為25~35N·m。接著再擰緊下連接板側面的夾緊螺栓,擰緊力矩為25~35N·m。
⑧依次裝上前擋泥板、前輪、里程錶軟軸及前制動操縱鋼索。裝好後握住轉向把用力往下按幾次,看減震器是否上下運動自如。
(9)對前減震器的要求
前減震除可緩沖前輪的震動外,還是前輪轉向機構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前減震器保持下面各項性能:
①前減震柱必須有較高的直線度,否則會引起前輪跑偏。
② 前減震器柱與前減震筒的配合間隙,在保證滑動的情況下,要盡量小,所以一旦前減震柱上的襯套磨損後,要及時更換。
③ 兩個前減震彈簧的彈力必須一致,否則會引起跑偏。
④兩個前減震器的減震油必需充加一致,否則會引起兩個前減震器減震效果不一致。
⑤前減震器要承受地面的反力,因此要求前減震柱有足夠的剛度,在受到沖擊時不容易變形。
⑥前減震器充加的減震油容量要合適,若太多則減震器過硬,太少則會使減震器過軟,所以一定要嚴格按工廠規定的規格和容量充加減震油。若沒有合適的減震油,則可用錠子油代用(一般減震器用油是專用的液壓油)。
⑦前減震器的油封要保證前減震器不漏油,因為往復運行比旋轉運動更難密封,所以對油封要求更嚴格。
⑧前減震器的振動頻率為80次/min左右,這樣高的振動頻率要求前減震彈簧要有良好的耐疲勞性能,不易產生永久變形;為避免產生共振和適合在不同負荷下的需要,最好使用變剛度的彈簧。
⑨由於前減震器在高頻率下作往復運動,因此要求前減震柱襯套和減震筒表面要有較高的精度和耐磨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