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寫好行草方法

如何寫好行草方法

發布時間:2025-02-05 15:58:19

A. 書法草書好字怎麼

好字草書寫法如下:

行楷,也稱「漢字行楷手寫體字形」,是偏重於楷書書寫筆法,比楷書行筆自由,又比行草規正的行書字體。少量改變書寫筆順,且具較強易識、易學特徵的實用性手寫體字體。

我們習慣上把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的字體稱為行楷。它由於具有隨意性,筆形上可以說是楷書基礎上的簡化、連帶、速寫,字形上打破過於平穩而產生靜中求動的視覺態勢。

學習行楷字諸多因素交互影響,既有筆順錯別字問題,又有橫平豎直極端僵化寫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普及提高。行楷字體的學習難度,不亞於楷書等字體。由楷而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楷書筆畫的疾書。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

B. 如何學好行草書法

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我們祖國獨有的漢字的線條組合和建築結構,以及我們祖先獨創的毛筆、墨汁、硯台、宣紙即「文房四寶」書寫工具和材料,還有歷代文人墨客遺存至今的碑刻和法帖,讓書法在我們民族藝術的殿堂里,熠熠生輝!在新的世紀,在電腦信息時代,書法藝術依然枝繁葉茂,生生不息。從改革開放初期興起的書法熱,至今不衰,而且更加高漲。越來越多的朋友在生活舒適的今天,開始關注和染指書法藝術。那麼怎麼樣才能學習好書法呢 ?我以為: 第一、要有良好的心態。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學習書法,首先要熱愛書法藝術,要培育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濃厚的興趣,就是持久的興趣,有志者里常志,而不是心血來潮的五分鍾熱血,更不能淺嘗則止。既然學習它,就要迷上它,掌握它。就要深入地、仔細地研究,琢磨,就要臨池不輟,就要愛不釋手。所謂端正學習態度,就是克服急功近利和畏難情緒。以平常心態,來玩書法。作為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鑲嵌在生命里。有人問我都是什麼時間寫字呀?我其實不好回答,書法已經融合在我的生活里,成為我的生活方式了,這就好比那些喜歡麻將牌的朋友,家裡一定有麻將桌,麻將牌,也一定有大塊時間聚來哥們姐妹打麻將一樣。因此,熱愛、興趣、是最重要的。你只要真的熱愛,你就一定能捨得工夫去追逐,就一定能通過日積月累,摘取書法藝術寶庫中自己喜愛的璀璨明珠。 第二、要循序漸進。學習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而且開始往往也是比較容易,而越是深入,越是艱辛。所謂「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初學者尤其要克服急功近利,希望走捷徑渴求速成的心理。須知任何一門學問或者藝術都是要循著其特有的規律,逐步了解掌握的。就字體來說,一般先學楷書(也有從隸體入手的),再學行書及其它字體。楷書點畫分明,結構平穩,用筆方法齊備,便於學習。因此,先學楷書是符合學習規律的。當然,先學楷書,並不是說,等到楷書學好了,才能學行、草。一般地說,楷書基本筆法和結構方法較為熟練後,即可學習行、草書。楷書與行、草書交替學習,還可以互相借鑒,互相促進,提高學習效率。就某一字體來說,先學筆畫,再學筆順、偏旁、部首及結構。以楷書為例,筆畫是楷書的基本部分,猶如「機器」上的「零部件」,先有「零部件」才好組裝「機器」;掌握或基本掌握楷書的筆畫後,才能再按筆畫順序組合偏旁部首,以至完整的獨體或合體結構的漢字。當然,先學筆畫,並不是說,等到筆畫學好了再學寫字。一般地說,從筆畫入手,更符合學習規律;而在學習偏旁部首和結體的過程中,又可進一步掌握筆畫的寫法。就字的大小來說,先學寫大楷,後學寫小楷。先學寫大楷,好處有三:1、大楷筆畫較粗、較長,書寫時,起筆、行筆、收筆的步驟比較明顯,便於理解,宜於練習,如有病筆也顯露得較清楚,易於糾正。2、先學寫大楷,有利於鍛煉腕力和臂力。3、先學寫結構開張的大楷,待結體基本法則掌握後,再縮小就不難了。若先寫小楷,則容易養成拘謹的習氣,放大寫反而寫不好。就專與博的關系來說,先專學一體,後博學多家。先從一體入手,集中精力,把運筆和結構特點掌握好,領悟精神,融會貫通,就能舉一反三,再學同一字體的其它風格或別的字體也就不難了。初學就想「博」,必定貪多嚼不爛;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今天學「柳」,明天學「顏」,也必定欲速而不達。博學多家,要以專學一體,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為前提。古今有成就的書法家,無一不是在專學的基礎上再集眾家之長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第三、要持之以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當然不是短時間就能學好的。書法的基本功,包括動手能力、鑒賞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長期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每個學書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過刻苦磨礪,是決不會有什麼「妙手」和「神來之筆」的。被尊為「書聖」的晉代王羲之,以至唐宋各名家,哪一個不是持之以恆苦練數十年才成功的呢?「墨池」「筆冢 (zhǒng)」等等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說明他們成功的秘訣在於苦練和有恆。在當代,像古人那樣勤學苦練而卓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我國第一個書法教授、中國書協副主席尉天池就是其中之一。他六歲受家教而開始學習書法,50年代初期在師范學校讀書時,練習書法自覺而刻苦,後來進南京師范學院學習,畢業後執教書法期間,他先後師承著名書法家沈子善先生、書法大師林散之先生,至今數十年如一日,博習精研篆、隸、草、楷、行諸體,尤其擅長行、草書,自成「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的藝術風格,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前人和今人勤學苦練、持之以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學習書法,就要以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只要方法對頭,日復一日,年復一日,苦練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另: 臨摹與創作是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從古到今,幾乎沒有一個書法家不是從「臨摹-創作-再臨摹-再創作」這樣循環反復的過程中艱難地走過來的。書法是一門綜合性的高級藝術。它具有詩歌的神韻,圖畫的燦爛,音樂的旋律,建築的造型,舞蹈的姿態,雕塑的立體感。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它呢?現就如何學好書法略談淺見。一、掌握學期書法的要領1、執筆法晉代書法家衛夫人說:「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可見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對於學習書法是十分重要的。執筆法包括要求、要領和書字執法三方面。要求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指實就是執筆的手指實實在在地將筆桿穩健地約束住,但不能執「死」,指不實,運筆勢必乏力;掌虛,就是指提筆的手心要空虛,其中空隙,形如握卵,如果掌心不虛,筆桿勢必被執死,使運筆受阻;掌豎,就是書寫是手掌豎起,盡量做到與筆桿平行而且同垂與紙面。這樣筆鋒才正,鋒正才能四面勢起,寫出豐潤有力的筆畫;腕平,指書寫時,肘腕並起,與桌面保持平行,書寫時候才能揮灑自如。要領包括筆桿垂直和運動靈活兩方面。筆桿垂直是指執筆寫字時,要使筆桿與紙面始終保持最大限度的垂直狀態,因為這樣下墨快,使書寫出來的點面線條有力度,有立體感;要做到運動靈活,關鍵是要避免將筆桿執得過緊,不致造成僵死的情況;五字指法,是指:按、壓、鉤、頂、抵,在此不做詳細的分析。2、運筆方法所謂運筆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寫字者運用臂、肘、腕、指來指揮手中的毛筆,按照合理的行筆軌道、速度、力度,提按而塑造的筆畫方法。學習書法的成功與否和掌握運筆的深淺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二、勤學苦練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要學會臨帖與讀帖相結合的方法。臨帖有對臨與背臨兩種,讀帖則是分析字帖的筆畫、結體、用筆的輕重、輕慢和方圓、曲直、枯澀、濃淡等,分析結構的松緊、縱橫、偏正、主次等。三、循序漸進1、先學楷書,後學行草2、先學大字,後學小字3、先專後博四、書外工夫書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我們在除學好書法的結體、用筆外,還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藝術修養。一個人的個性、氣質,往往最容易在他寫字的風格中表現出來。如果一個人辦事馬虎、處事不實,那麼他所寫的字也免不了輕浮、潦草等不良習慣。

C. 怎樣寫好行草書

1、行書在楷書的基礎上產生,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2、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3、 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4、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系。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5、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
6、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如其中「無」字中間四豎和下邊四點被一組相連的豎撇橫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簡化作用。
7、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例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如: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
8、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頫的圓轉為主的書
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書則隨筆順勢
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如:
因此注意到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
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
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9、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如《集字聖教序》中的: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如: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布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行書書寫中的妙用。
10、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今天看來,有人以為前人這個論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說法可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D. 毛筆行草書法訓練技巧

毛筆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促進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筆是中華民族對世界藝術寶庫提供的一件珍寶。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毛筆行草書法訓練技巧,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用筆的“發力點”問題

所謂“發力點”是指在運筆過程中,手臂用力最重之處和鋒變最大之處。

書法筆法的變化是極為復雜的,尤其是行草書,很難以定量分析。在“發力點”這個問題上變化就十分復雜。我們發現在傳統經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發力點”技巧的運用上是非常有機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樣的。我們分析大體有,常規式(或稱經典式)、均衡式和變異式三種“發力點”的技巧。

常規式的“發力點”主要在筆畫的兩端和直折處,其“發力點”相對比較固定。比如漢隸和唐楷比較典型。不管其風格是有多大差異,但在每一筆發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凡隸書“蠶頭”和“雁尾”的部位必是“發力點”;凡楷書“藏入”、“頓收”、“折筆”和“鉤根”的部位必是“發力點”的位置。行草書中王羲之、董其昌、趙子昂是典型之例,尤其是趙子昂更趨於經典化,其“發力點”幾乎完全恪守楷法法則。其風格是工整、平穩和嫻雅。

均衡式的“發力點”實際上是沒有清晰的發力點。小篆一系比較典型,尤其鐵線更為典型。朱耷、懷素的草字也具有明顯的均衡“發力點”的特徵。

變異式的“發力點‘可能是落在點畫的任何部位。相當多的魏碑楷書具有清晰的這點特徵。與常規經典式的”發力點“比較,我們發現,它有的按常規”發力點“發力,更多的是不按常規的”發力點“發力。如以撇為例,常規的”發力點“是在起筆處,極為少見將’發力點”下移到別處,而北碑撇的“發力點‘可以設在這一筆的任何部位。這種”發力點“的變異會直接造成線形的變異和風格上的差異。故而形成了北碑的一石一格、一石一貌的現象。在行書體系中,在“發力點”上變異較大較明顯的當屬米芾、鄭燮、王鐸和張瑞圖。米芾、鄭燮和王鐸是從常規經典式“發力點”技巧和鋒變中蛻變而來,而張瑞圖的“發力點”與鋒異變則走向了另類。

當運筆均衡發力時,鋒變小,點畫多顯長短之別而少重輕之異,其節奏也就不清晰明快;當運筆不均衡發力時,鋒變跌宕,點畫線形變化必然豐富,節奏自然清晰強烈。

在評價筆法的好壞高下時,審其“發力點”是否准確而精到,“發力點”的變異是否精妙而奇巧,應該是一條不應忽視的標准。因為它可以直接反映出書者的功力和造詣。

二、主筆的概念

在筆法技巧中,主筆的概念是非常需要強調的,尤其是篆、隸、楷,主筆至關重要。

之所以稱為“主筆”,是因為它在一字之中充當最主要的角色。主筆有三個主要功能特點:

1、佔有重要位置,起一字的主體支撐作用。

2、筆畫最長,書寫難度最大的一筆。

3、表現力最強的一筆。

篆、隸、楷的主筆一般是比較穩定的,變異幅度比較小。行、草的主筆極不穩定,其變異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在篆、隸、楷的創作中,主筆是不能出現敗筆現象的。如果苛刻一點,一幅作品之中、甚至連一筆的敗筆也不能出現。主筆若寫敗,整字則必敗,一字已敗,通篇失色。當我們在審視一件楷書作品時,如果有一個字的主筆出現敗筆,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字是整幅字中最顯最跳的一個字,敗筆的暴露尤其明顯。所以,篆、隸、楷的創作對主筆的要求是極為嚴格和挑剔的。

古人對主筆的研究也多有論述,劉熙載在《藝概》中有:“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一筆”。

行、草書的創作,在主筆的把握上要比篆、隸、楷復雜得多,其難度也大得多。復雜的原因是講求變異,主筆可以變異成副筆,主筆自身也可以有各種造型的變異。難度大的原因是,不但要精而且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行、草書不僅僅主筆變異,副筆的變異更大,副筆有時可變為主筆,更多的是自身的變異。當副筆和主筆的功能特點發生變化時,對變異的副筆須作主筆對待。由於行、草書的創作有即興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同字不同貌,同筆不同形”是行、草書創作的重要技巧法則。它更須作者要具有較強的控鋒能力、變化能力、應變能力、表現力以及對字型的組塑能力等等。

三、筆速問題

在筆法技巧中,運筆的速度是絕對不可忽視的技巧之一。筆速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快與慢的問題,它與所要書寫的墨色、字體,所要表現的風格、節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筆速本身既能完美地表現這幾個方面,又要受到這幾個方面的制約。

1、筆速與墨色的關系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紙墨相發”,用墨的關鍵技巧是施墨。由於水墨落到紙上有滲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時必須要把握准分寸,否則失控就會敗墨,失去墨韻。

其規律是:“飽筆滲化快,渴筆滲化慢”(其中墨的水分大小和紙質的吸水性大小不能忽略)。為使墨的控制准確而合度,如何把握筆速就是關鍵環節了。

其要領是:“飽筆須快,渴筆宜慢”。

例如在行草書的創作中,當毛筆蘸一次墨之後,要連續書寫若干字,筆含之墨就有一個由多而漸少的過程,而行筆的速度也要有一個由快而漸慢的過程。這是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如果不按這個規律運筆,飽筆反慢運,渴筆卻快行,那紙上之墨一定一塌糊塗。前段漫漶不清,後段蒼白乏色,也就無所謂墨韻而言了。行、草書的墨色注重濃淡、枯澀、燥潤、虛實的變化,因此,對筆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有高速與低速的馭筆能力技巧,才能表現行草書的墨色墨韻。

在篆、隸、楷的創作中,筆速要求勻和,一般情況下反差較小,大多採用中低檔的速度。原因是,這類字體的墨色反差較小,書寫時筆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飽,不宜太渴。筆速與墨色是互為表現的關系,又是互為制約的關系。

2、筆速與字體的關系

不同的字體對筆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隸、楷的筆法是筆筆獨立的,又要強筆畫的刻畫。這樣,在點畫的書寫中,運筆的速度就很難加快。另外,這幾種字體的章法基本是成行成列,一格一字,字字獨立,字與字之間沒有綿互縈帶關系,故而,很難以快檔筆速運筆。

行、草書的筆法有很大的自由度,筆畫的長短、粗細隨機可變,直線、弧線可任意組合,筆勢可斷可連,單字中可連筆,數個字可纏綿。這些都為筆速的加快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或可以說,提供了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放慢的條件。

3、筆速與風格的關系

技巧表現風格,風格制約技巧。筆速是筆法中的技巧,故而,筆速與風格是互為表現,互為制約的關系。風格恬靜一路,筆速須穩和;狂狷一路,筆速要急掣;古樸一路,筆速應遲澀,等等。在行、草書中,這種風格的多樣性與筆速的多變性是共存共生的。行草屬動態字體,風格差異極大,其筆速的變化差異尤其明顯。它要求書寫者,必須能對各檔的筆速,都要有很強很嫻熟的駕馭能力,才能很好地把握風格。同樣是王羲之的作品,其筆速不同,風格不同。《蘭亭》筆速相對慢,《月儀》筆速快。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篆、隸、楷雖屬靜態字體,但在風格上是非常多樣化的。以唐楷為例,禇遂良筆速快,歐陽詢筆速中,顏真卿筆速慢。筆速的快慢對風格的表現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由此可知,風格對筆速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筆速對風格的表現是需要分寸的。

4、筆速與節奏的關系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任何字體在創作上,都必須要有節奏韻律的展示。單從點畫線條的角度上看,粗與細、重與輕、長與短以及遲澀與流暢、穩重與奔放等等,都是構成節奏的基本要素。這種對比愈是強烈,節奏就愈加跳盪。遲澀和穩重之筆必然是慢行的,流暢與奔放之筆肯定是快捷的。

行、草書的書寫,快慢徐急、重輕粗細、大小收放的變化很大,所以就不是等勻的運筆速度。這是行草書創作非常重要的筆法技巧。

篆、隸、楷書的書寫,雖然不比行草的節奏反差大,其中也有節奏把握的問題。或某字凝重,或某字飄逸,須依行氣節奏的需要而有所變化,筆速的把握亦當隨之而變化。

快速的運筆與細微的刻畫是一對矛盾,筆速越快,發力與鋒變失控的幾率越大。所謂練筆,練的就是要解決這對矛盾,練的就是快且精,練的就是能駕馭各檔的筆速來寫出精美的點畫線條和精彩的漢字造型。

四、連續書寫的控鋒問題

不同的字體在書寫時有不同的控鋒技巧。篆、隸、楷在書寫時的調鋒過程可以比較自由,也就是說,當鋒變失控或不理想時,可以並允許隨時停頓,可以在硯蓋上將鋒理順。因為,這類靜態字體的筆畫是獨立的,一筆寫完,毛筆要離開紙面,然後寫下一筆,每筆之間有一小的停頓間歇,所以,在書寫的途中有能夠停筆理毫的機會。這種調理鋒毫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紙外調鋒”。

行、草書寫時的調鋒與篆、隸、楷有很大區別,因為,它有筆意的銜接,氣韻的通貫問題。由於這種筆意氣韻要求上制約,使得在書寫過程中不能隨意停頓,否則,行氣會氣斷意阻。寫行、草時必須是要連續書寫的,這樣,就要求書寫之際邊寫邊調鋒,其調鋒的過程須在書寫的一瞬間完成。這種調鋒方法,我們稱之為“紙上調鋒”。

行、草書連續書寫的技巧往往與其它的技巧糾纏在一起。首先,與筆速有關。沒有筆速也就無從談連續書寫的問題。其次,與把握線性的技巧相關。行、草書線形的變化非常復雜,連續書寫,瞬間紙上調鋒,要寫出高質量的點線。第三,與字法、章法相關聯。要注重字形的組塑、行氣的通貫和章法的和諧等等。第四,與墨法技巧關系緊密。行書講究墨的層次,講究行氣間的蘸墨點,只有筆在蘸墨時才是間歇與理毫之處。頻頻停筆蘸墨必然擾亂連續書寫的節奏。第五,與風格樣式等關系密切。

此外,連續書寫的技巧與其它非技巧因素也往往糾纏在一起。如文字內容和字的大小因素,書寫時幾案的寬窄與紙的移動因素,等等。可知連續書寫的技巧其難度是不容忽視的。

五、如何落款?

落款是正文組成部分,不可輕視。

要點:

1、署名是正文字一半以下大小。兩行落款要右高左低,不要換筆。

2、落款不能留空過多,要注意輕重比例。

3、蓋章作品下墊玻璃加書本。

4、印章最好不要超過三個。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好行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城市宣傳欄的測量方法 瀏覽:762
玻璃推拉門地滑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981
去狗皮的正確方法 瀏覽:519
狀態粉使用方法 瀏覽:18
皮卡車如何找30公分邊線最笨方法 瀏覽:97
交通安全方法有哪些 瀏覽:662
新飛電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111
快速查詢個人徵信的方法 瀏覽:804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729
農業產品研究方法 瀏覽:15
馴服蜥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2
淘寶鑽展怎麼操作干貨方法推薦 瀏覽:73
臨床上最廣泛的研究方法 瀏覽:467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麼上環 瀏覽:868
電熱板安裝方法 瀏覽:172
中醫治療絲狀疣的方法 瀏覽:711
正確梳頭的方法免費學 瀏覽:90
斜齒輪的計算方法 瀏覽:331
如何寫好行草方法 瀏覽:497
食用方法可以分為什麼和什麼 瀏覽: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