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帆鋒明的方法
1.舉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了事物.
2.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3.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5.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和描寫要區分開,兩者雖一樣,不過是在不同的文體中的.)
8.引用.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9.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10.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
說明文的語言
1、說明文語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學性、准確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敬答生動性、形象性.
2、分析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對說明事物特徵、性質的作用,其次是說明的嚴密性、科學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動性.
3、說明文語言要點:
表約數、表訊息來源、表程度、表頻率、表范圍、表猜測.
[編輯本段]
分析說明文
第一,把握說明物件及特徵.閱讀說明文,首先要准確地把握說明物件,從而區分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進一步理解說明內容.接著還要重點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這是分析一篇說明文的關鍵.只有準確地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才能深入理解說明物件,以此為突破口,進而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內容.要 准確把握說明物件的特徵,必須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尤其要注意仔細揣摩關鍵詞句(中心句、過渡句、體現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
第二,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說明文的結構並不復雜.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理清結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領會內容要領.說明順序是多種多樣的.採用什麼樣的說明順序,取決於說明物件的特點和說明目的.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有時亮轎慧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除了按先古後今的時間順序外,又按先概括後具體、先整體後區域性的邏 輯順序進行說明.各種順序在語言上都有一定的標志.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志作用的語言,可以更加順利地分析說明順序.總之,說明文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分析時可同步進行.
第三,分析說明方法.為了說明清楚事物的特徵,須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閱讀說明文,了解它採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麼物件,有什麼作用,二要看所用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
來的,這樣分析才透徹、扎實.
第四,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簡潔是說明文語言的主要特點.當然,說明文的語言風格也是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以此為據,可概括為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兩種方式.一般來說,以說明事物為主的說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點,用簡明的語言平實地加以說明.
而科學小品,講究趣味性、文藝性,須要作必要的生動、形象的說明.
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准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
文章中的說明是為了方便別人看懂。說明的方法多的是:定義說明、舉例說明、分類說明、列數字說明、比喻說明、對比說明、列圖表說明、作詮釋說明、摹狀貌說明等等。採用什麼說明方法,要看文章的目的和內容而定。
列數字
我知道的語文的說明方法一共有十種,分別是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作詮釋,下定義,引資料,摹狀貌,列圖表。
最常用的是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分類別。也就是你說的四種說明方法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等,文章嘛沒年級之分
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後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絡。這種聯絡,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後,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於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於是,又舉出了一個例項: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准,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資料。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方法是用在說明文文體中的,修辭手法則不限文體,屬於通用手法。
例如,說明文文體中「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在議論文文體中稱為「比喻論證」,從修辭手法上說則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一、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1、第一人稱敘事法
2、第三人稱敘事法
3、順敘法
4、倒敘法
5、插敘法
6、補敘法
7、分敘法
8、詳敘法
9、略敘法
10、直接抒情法
11、間接抒情法
12、先敘後議法
13、先議後敘法
14、夾敘夾議法
15、以物為線索
16、以人為線索
17、以思想變化為線索
18、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19、寫生法
20、轉動法
21、剝筍法
22、擬人法
23、化動法
24、說明法
25、運用「五覺」法
26、借物抒情法
27、托物言志法
28、物品自述法
29、遠眺近看法
30、內外結合法
31、移步換形法
32、說明介紹法
33、環境襯托法
34、彩筆描繪法
35、遠近結合法
36、時序變換法
37、生長變化法
38、展開聯想法
39、突出重點法
40、對照比較法
41、贊美頌揚法
42、靜態素描法
43、總分結合法
44、特徵舉例法
45、特徵說明法
46、重點突出法
47、成長變化法
48、實驗證明法
49、群體描寫法
50、現場目擊法
二、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准,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准,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於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資料。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程序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無論採用什麼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階動物。」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議論是一種評析、論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議論,通常由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組成。議論分兩大類,即「立論」和「駁論」。立論稱「證明」式文章,駁論稱「反駁」式文章。在說理性的文章中,議論是一種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成分、論據周密。在記敘文中,議論是由敘述和描寫引發出的對事物的感想、認識和評價,是在關鍵處的畫龍點睛之筆。但不宜多用、濫用。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 論據 論證.
第二段第一句 做比較 與「夾絲網防盜玻璃」比較
第三段 「還有一種」也是做比較
第三段 「自動窗簾」是打比方
第四段 最後 是做比較
第五段 第一句 是打比方
第五段 「臨街的窗子如果裝上這種玻璃,街上的聲音為40分貝時,傳到房間里就剩下12分貝了。」是舉例子 「40分貝」和「12分貝」是列數字。
B. 說明文閱讀方法
(一) 、說明對象與特徵的把握
說明文是對客觀事物、事理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它要求對事物的特徵作出直接的說明。所謂特徵,就是指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對特徵的介紹或說明,一般不要求我們去作形象的描繪,或者發表什麼看法。無論是事物性的說明文還是事理性的說明文,被說明對象的特徵總是說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說明對象的特徵,才能更好地了解被說明的事物、事理。正確地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要區分說明文的類型。由於說明對象的不同,說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說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說明文。這兩者是不同的。一般說,事物性的說明文,常從事物的形狀、性質、方位、構造、類別、功能等方面進行說明;事理性的說明文則常從概念、原理、成因、規律、聯系等方面進行說明。因此,只有先區分了說明文的類型,從大類上進行了劃分,才能較為確切地去了解它是從哪個方面進行說明的,這是掌握有關方法的基礎。
2.要能准確地把握說明的對象。事物性的說明文首先要通過閱讀來了解文章倒底在說明什麼。
3.注意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中心句。作者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確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就會將有關事物特徵性的句子放在顯著的位置。一般說,放在篇首或節前。但由於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對文章的不同考慮,有時上一節的某個特徵也會出現在下一節的開頭,或放在篇末。例1就屬此類。但不管怎麼說,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確而簡潔的。所以說把握中心句、尋找關鍵句是我們迅捷把握被說明事物特徵的有效方法。
4.藉助於說明的內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徵。並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顯說明特徵的概括性的語句,甚至在顯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沒有什麼中心句、關鍵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通過研讀課文,在分析、歸納的基礎上去提煉其特徵。有時,事物的特徵還不止一個,我們在研讀時應充分注意,否則歸納的內容就不完整了。
5.藉助於一定的說明方法反觀說明特徵。這實際上是從寫作說明文的角度來反推的一種方法。因為作者要更好地說明某項事物的某個特徵,必定要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
(二)、說明方法的識別,及其作用。
說明文中,作者常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來准確、有效地說明事物的某些特徵,達到說明的目的。說明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主要應掌握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三種。
說明方法既然是學習說明文的重點,那麼牢固地掌握它就顯得很有必要。大致上,我們可從以下相關的幾個方面入手:
1.整體把握,著重體會。文中被說明的事物之所以需要說明,就是因為人們對該事物不了解、不熟悉。也正因如此,就更需要我們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深入淺出地作如實的說明。為了使說明更清晰、有效,又往往要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但說明方法不是孤立的,因為它融會在文章的說明中,與
文章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只有對文章的內容熟悉,對整體的說明加以了解、研讀和分析,我們才能從總體上去把握,才能深入淺出地去體會文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2.說明方法的具體掌握。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是說明文中最基本的說明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具體的、有代表性的例子來使被說明事物具體化、形象化的。它能給人以具體、充實、可感等效果。因為有些事物單靠文字作一般說明,仍只能給人一種粗略的印象和輪廓式的概念,這時,作者往往採用舉例子的方法,以起到精當、富於啟發性等作用,使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
在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時,有時為了醒目,引起讀者注意,常會出現「比如」、「例如」、「如」等字樣。但有時文中出現的一些帶有這些字樣的敘述性的文字,並不都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須加以鑒別。
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也是各類說明文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由於使用時出現數字的緣故,所以無論它的形式或作用,在說明文中都是明顯的、引人注意的,它有時又被稱作「舉數據」、「舉數字」等。它往往通過數字來說明事物的特點,從數量上給人以具體、准確的印象。
但要注意,並非文中出現的數字都屬於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關鍵是看它是否是在說明事物的特徵。與事物特徵無關的數字的出現,不能看作是列數字的說明方法。
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是說明文中常使用的一種重要說明方法。人們常說,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事物的特徵、事物與事物之間的一些聯系往往可以通過比較顯現出來,由難懂變為易懂,由模糊變為清晰,由抽象變為可感。
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有時在文中不易被人察覺,要特別注意。一般說,採用此方法時總有相比事物之間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與……相比」、「……是……的幾倍(幾分之一)」、「……大似……」等字樣,但也不盡然。關鍵是仔細閱讀,細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徵。
至於其他各種說明方法,還有打比方、分類別、引用(引資料)、列圖表、下定義等。
總之,運用了這些說明方法,能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理性的內容形象化。
(三)、語言准確性的分析
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往往體現在一些副詞、連詞、形容詞、數量詞以及限制性短語等詞和短語上。說明文語言強調准確、明白、簡潔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說明事物的特徵,闡述事物之間的聯系,因此,對說明文語言的具體運用和表現形式,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1、整體把握、理解詞義,特別要注意同義詞的選用。由於被說明對象的不同,在具體運用名詞和術語時就要相當准確。我們在閱讀和操練時就要聯系對象及其特徵,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注意推敲、體會其用詞的准確性。特別是一些同義詞或近義詞的選用,不可隨意確定或武斷否定,而要再三斟
酌,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包括對上下文的分析、揣摩,然後才能酌定。
2、正確體會關鍵性詞語在不同方面的具體作用。說明文語言的准確、簡練與精當,還表現在修飾、限制、補充成分運用得好。我們要適當地運用一些語法知識,仔細領會作者的用詞意圖。一般充當這些成分的是形容詞、數量詞、副詞和連詞,如「日本的石油運輸絕大部分是從馬六甲海峽通過的」、
「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蠶絲一股只有一英寸的二干分之一粗」、「吸收水分和養料是根的主要作用之一」、「草地成了天然的『減音器』和『吸塵器』」等,這些句中加線的黑體詞在文中能否去掉、替換及其理由一類的問題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閱讀時應注意從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析、比較。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出用詞的准確性。有助於提高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質量。
3、看似模糊的語言,實則反映了事物的客觀存在。我們不妨先看一下例句:「原來草地的溫度比一般水泥地溫度要低十幾度」,為什麼「十幾度」不寫成具體確切的度數呢
那是因為文中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再說草地、水泥地的溫度本身還受到環境、氣候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經常變化。所以不可能是一個恆定的確數。諸如這樣看似模糊的語言還很多,如「可能」、「幾乎」……文中運用這些模糊的語言,或反映事物的實際存在,或反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處於變化、發展期,有時又囿於人力、物力及科學水平,對有些客觀事物有待於進一步的認識和發現。如果說得太絕
對、太肯定,反而違背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也違背了客觀事實的真實性。
所以我們看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還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條,即客觀地、確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這一部分內容考查的常見題型是詞語的替換、增刪、移位以及與原文的詞語進行比較等。我們既要抓住這些詞語細加體會,又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去辨析。
(四)、說明順序的了解和識別
說明文的特點之一是「言之有序」。任何說明文,總是循著一定的順序來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等,或者解說事理的成因、功用、關系等。閱讀時,我們如果弄清了這些順序,有利於把握作者的思路,掌握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說明文中的說明順序是作者根據對說明對象的主次、輕重、因果、內外、先後、上下、大小等內部聯系的科學的認識順序來作出的一種安排。有序的說明是說明文的特點之一。這一般是指能反映客觀事物的邏輯順序。另一方面,從文章層次看,它也應包括有條理有順序。所以只有理清了說明順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事物的特徵,也就是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常見的說明順序一般包括以下三種:
1.空間順序。物體總有一定的空間形式,復雜的事物也一定有多個側面組合而成。要說明對象的構成,必然會涉及到所處的空間位置。空間順序就是按照被說明對象的空間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後,或從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點向四面擴散開去呈輻射式……按一定的順序對事物作介紹。 』
一般對實體性的事物,包括建築物、名勝等的結構或布局性的介紹,多以此為序。這樣,能把復雜的物體講清楚,可使讀者對該事物對象的整體面貌和空間分布有清晰、具體的了解。運用這種順序,文中常會出現「東」、「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詞。
2.時間順序。這是指以時間的先後作為說明的一種順序。在介紹事物時,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後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從早到晚、從古至今的時間為順序的,有的又會以某事物製作的步驟、演變的過程為順序、……
一般講,在介紹對象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方法等的時候,常採用這種順序。這種順序的好處是過程明晰,線索清楚,縱向排列明確有序。一般運用時文中會出現表示時間或先後的標志性詞語。
3.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是指按照事物內在的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規律來進行說明的一種順序。常用的邏輯順序包括以下六種: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或由一般到個別);從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說明文和事實性的說明文中常會出現這樣的順序。特別是運用邏輯順序可以把復雜的事物講得清楚,有利於說明、揭示事理的內在聯系。總之,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志作用的語言,可以更順利地分析說明的順序。
值得注意的是,說明順序應局部理解,整體把握。一篇說明文往往不僅使用一種說明順序,而是會根據說明的需要將幾種順序結合在一起。我們只有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礎上去尋找和歸納其順序。也就是說,我們既要把握文章的整體說明順序,又要把握各層次中局部的說明順序,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說明對象。
說明文閱讀考點分析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的特徵,或闡述事理。
一、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志。
(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需要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事例、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閱讀說明文,了解說明文採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麼對象,適應怎樣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的。
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對象的特徵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准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准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二、考查要點
(1)能夠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對科技說明文中的關鍵詞能正確理解、判斷及闡釋。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確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義及作用。
(3)能夠辨別、篩選並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夠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通過閱讀對文章的觀點、說明對象等能夠正確認識和准確把握。
(5)能夠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理推斷和想像。
科技說明文閱讀能力測試,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考查的角度是語言信息和圖表信息的捕捉能力,而不是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明確考查對象和要求,便於我們復習備考。
三、命題規律
說明文一般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查,命題者在設計錯誤題肢時,往往有以下幾種思路:
(1)偷換概念。這種選項乍看與原文的說法一樣,但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實際上二者並不是一回事。
(2)有意混淆程度深淺、范圍大小。
(3)從發展規律看,有意混淆或然、必然的情況。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說成必然,把偶爾說成往往。
(4)就時態而言,有意混淆已然、未然的情況。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設想或推測說成已經。
(5)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點說成是所有同類事物所具有的特點。
(6)因果顛倒或強拉因果。即把因說成果,把果說成因,或給無因果關系的二者建立因果關系。
(7)張冠李戴。這種干擾項常常把甲的發明說成是乙的發明,或者把甲的特點說成是乙的特點。
(8)誤劃類別。即把同類的拆開或把不同類的歸在一起。
(9)無中生有。即原文中本無此意,而憑空捏造出這種說法。
C. 說明文答題技巧有哪些
1、把握說明的對象
①分類:從說明對象的不同可以把說明文分為兩類: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包括事物的狀態、功能和特徵等。
事理說明文:其對象是某一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②如何找對象?
大多數的事物說明文的題目就是說明對象,或者是在開篇點明說明對象;有的時候題目沒有反映說
明對象,那就得認真閱讀材料,逐段逐句排隊梳理,追求本源,找出說明對象,尤其要揣摩關鍵性的語句,如各段的中心句、過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等,這樣就可以找到說明對象。
2、抓住被說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徵
(1)什麼是特徵?
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志。有的事物的特徵是顯露在外的,如形態、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徵在內部,如性質、功能等。
(2)如何抓說明對象的特徵呢?
一看標題,特別是標題中的修飾、限製成分。
二抓中心句,說明對象的特徵,有時集中在一兩句話中(關鍵句或中心句),可能出現在文章的開
頭、結尾或中間。
三要了解文段說明的中心,要對全文做總體的分析和歸納。
3、理清說明順序,找出標明順序的關鍵語句。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三種:
(1)時間順序:即以事物發生發展的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從而寫出事物的發展變化情況。這種順序一般用於人物的生平介紹,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發生、發展或製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
(2)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由遠及近依次進行說明。這種說明順序,一般用於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如:從主要到次要,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等。
總而言之,判斷說明的順序,要把握一個規律,一般情況下,說明事物發展演變歷史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等實體事物多用空間順序,而事理說明文多用邏輯順序。
4、分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
(2)說明方法的作用:
A.舉例子
作用: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列舉……的例子,更好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B.分類別
這是一種把說明對象按類分項逐一說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作用:運用分類別的方法,條理清楚地說明了……
C.作比較
其作用是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徵。
作用: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較,強調突出了事物……的特徵,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
D.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
作用:運用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科學、准確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徵,使之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
題目設計:用簡潔的語言給某事物下一個定義。什麼是一種……什麼。省略號的內容需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徵。
E.列數字(據)
作用: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科學、准確、具體的說明了……的特徵。
F.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事物作形象的說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
作用: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將……比作……,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
5、體會說明語言的准確性
(1)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等到要求准確無誤。特別是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2)基本題型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
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以上這幾種題型往往要體會說明語言的准確性的特點答題。
例如:加點的詞能否刪掉,為什麼?
答題技巧:不能刪去,先解詞,說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上加以限制,說明(強調)了……刪掉後意思變為……最後還要加上刪去後與實際情況不符,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3)依據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可以將說明文分為兩類:
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多用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同時,會用到比喻、擬人等修辭,還會用到一些修飾性的詞語。
D. 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總結
恰當地運用說明 方法 ,能提高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和准確性,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生動,讓讀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五種說明方法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好處:使 文章 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更具體、更詳細。
(2)引資料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 名人 名言 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 說明文 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3)作比較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好處: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4)列數字(列數據)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好處: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5)分類別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時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明,也屬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2小學語文常見的說明方法
1、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例如《統籌方法》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給統籌方法下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語言簡明、扼要、准確。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作用: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
2、作引用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 典故 傳說 , 諺語 俗語,詩詞句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
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巧妙絕倫。
作用:形象,典型,更有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3、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為了說明宴會廳的建築面積,作者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 足球 場還大,設計的精巧也是罕見的。」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4、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的 「每個柱頭上都 雕刻 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注意:摹狀貌與打比方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只要不是明顯的比喻,或者只是單一的比喻,一般歸入「打比方」中。
作用: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5、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作用:使人看了一目瞭然。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3小學語文說明文 教學方法
一、抓住課文主線,理清篇章層次
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線,理清層次結構,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
1、理清課文的整體層次。說明文的層次結構是有規律的,通常是根據事物的特徵,分層次、逐步進行說明。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一般說來,說明某一事物作用的文章,常常按照先主後次的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某一事物發展過程的文章,則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組織內容;說明比較復雜的事物的文章,通常要先將事物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再分別對各部分進行說明。
理清說明文的層次結構,還可以採用抓文題的方法。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富饒」是課文的主線。第一自然段先總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接下來寫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富饒。因此,抓住標題中「富饒」一詞,課文的層次結構就清楚了。
2、理清段落的說明層次。一般的說明文在結構上是按照一個自然段闡述事物的一個方面來進行說明的,而且通常在段首提出說明重點,然後再進行具體說明。因此,抓住這一特點,也有助於理清說明文的結構層次。
例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第二段寫海水,第三段寫海底,第五段寫海灘上……而且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中就揭示了這一段要說明的中心,這就鮮明地反映了說明文內容組織的一個特點。
二、學習課文語言,了解敘述方法
說明文中的語言文字一般都具有簡單明了、准確周密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先理解所學課文的語言特點,根據具體的文字來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1、學習比較的方法。用比較方法,訓練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周密性的特點,可採用加詞、換詞、去詞的方式進行。例如,在《趙州橋》一文中,「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一句,如果把「參加」和「設計」順序對調,或者去掉「參加」一詞,表達的意思就和事實不符。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比較訓練,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和周密的特點。
2、學習舉例子的方法。說明文中常常運用舉例子的方法對事物進行說明,這樣不僅清楚、具體,同時還有很強的說服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運用的具體事例說明了什麼問題,理清例子同被說明事物間的關系,學習說明的方法。
3、學習列數字的方法。運用准確、具體的數字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比如《趙州橋》第二自然段的「趙州橋長50多米,有9米寬」「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寬的河面上」兩句,就用數字具體地描述橋的長、寬和河面的寬,寫出了橋的大小。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列數字的方法對於說明文的必要性。
三、利用現代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幫助學生理解說明文中的內容。比如,可以將說明文中比較抽象的部分內容、概念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變得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並帶給學生視覺沖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化繁為簡,也避免了浪費課堂時間,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在利用輔助教學工具時,教師要注意選取那些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教學情境,還可以適時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加大課堂教學的容量。
進行說明文教學時,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很重要,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相關知識,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又可以把傳授知識、激發興趣、發展思維能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4小學語文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為的是對文章內容做到基本把握。就是要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的意圖和思路,為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打下基礎。閱讀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上感知內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豐富的意蘊,發現它的文字之美。整體把握文本材料的內容對理解整體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理解了具體的每一部分,才能理解整體的閱讀材料。要把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通過訓練,就能快速、准確地感知、捕捉、歸納文中信息,理解整個文段的意思。
說明文閱讀中感知文章內容的考查,最常見的兩種形式是:①概括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說明文的主要內容通常是說明文整篇文本或某一具體段落的主旨句,有的則是文章的標題。②概括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對象的特徵或者說明相關事物的事理。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主要是要抓好關鍵句。①抓段落的關鍵句來概括全段,重點是關注首尾句。②抓全文的關鍵句,全文的關鍵句往往統領全篇,重點要關注文章的開頭。③抓過渡的關鍵句,因為過渡的關鍵句常揭示上下文關系,要重點關注連接詞、高頻詞、序數詞。然而,有的語段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可以從材料中抓關鍵詞來概括歸納。
(2)分析結構、辨識方法。
說明文的結構層次跟說明的順序密切相關。按照由古到今的順序來寫的文章,其結構層次就是按照時間的變換而劃分的。按照從概括到具體的邏輯順序來寫的說明文,其結構就是「總-分」或「總-分-總」。說明文的寫作中,作者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說明事物,並適當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我們往往就是通過研究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來分析說明文的。
說明文常見的三種思路結構是:①以事物的發展變化先後為序的時間順序。②以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為序的空間順序。③以事物的內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為序的邏輯順序。在說明文閱讀的解題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理清說明順序,概括段意,分析段落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解決說明文的題目。
(3)運用邏輯知識理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