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歌德教育方法和技巧

歌德教育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4-11-27 11:46:27

A. 歌德妙語錄

1、如果工作是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

2、甘居下位不算美德;能往下降才是美德,承認低於我們的事物高於我們,也是一種美德。

3、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因此,認真對待別人向你述說他自己的事,這是一種教養。

4、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

5、編織桂冠要比找到它相稱腦袋容易得多

6、看出錯誤比發現真理要容易得多;因為謬誤是在明處,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則藏在深處,並且不是任何人都能發現它。

7、我們的生活就象施行,思想是導游者;沒有導游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

8、雖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卻是微乎其微。因為人生是短暫的,人的命運是有限的。

9、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舒服生活,就好像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10、只有具備真才實學,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於適當而謹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務中獲得成功。

11、智慧只能在真理中發現

12、人總歸是人,當一個人激情澎湃,而又受到人性局限的逼迫時,他即使有那麼點理性也很少能起作用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13、命運偏偏安排我捲入一些感情糾葛之中,不正為了使我這顆心惶惶終日嗎?

14、科學與藝術屬於整個世界,在它們面前,民族的障礙都消失了

15、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系,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

16、志向和熱愛是偉大行為的雙翼。

17、每個人當然都可以逞強,但限於在他所懂的方面。

18、人只為獻出一生而生存。

19、把時間用得節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貴的金剛石拿到手。

20、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21、名、權、利,人類沒有它就無法生存,可是它帶來的錯誤竟跟它帶來的真理一樣多。

22、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

23、始終不渝地忠實於自己和別人,就能具備最偉大才華的最高貴品質。

24、沒有一種禮貌會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養的不足,正確的教育在於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禮和人的高尚的教養同時表現出來。

25、感覺並不會詐欺,判斷卻會。

26、存在著一種出自內心的禮貌。它是變換了形式的愛心。由此產生出一種外部表現出來的最適宜的禮貌。

27、血是最貴重的液體

28、異端是生活的詩歌,因此有異端思想是無傷於一個詩人的。

29、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那一個月過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30、偏見纏住了人的性格,就無法克服,因為它們成了人本身的一部分,無論證據,常識還是理性都拿偏見毫無辦法

31、如果你能讀書,就應讀懂;如果你會寫,就必須有點知識;如果你相信什麼,就該理解,有了慾望,就該有行動,當你只提出要求時,你會一無所獲,當你成為有經驗的人時,你應當對別人有用。

32、人到中年還試圖實現青年時代的希望和心願,那一定是在欺騙自己。人一生中的每一個十年都有它自己的幸運,希望和渴求

33、我們固然不能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至少應該是合理的。

34、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35、你若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36、奇跡在相信它的人眼裡才是奇跡

37、愛是真正促使人復甦的動力

38、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於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於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

39、寫歷史,乃是脫卻過去的一種方法。

40、一個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決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

41、錯誤同真理的關系,就像睡夢同清醒的關系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42、一個有真正才能的人會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樂。

43、取材不在遠,只消在充實的人生之中

44、同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45、仰望浮雲的野人

46、一個有真正大才能的人卻在工作過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樂。

47、相信生活,它給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籍都好。

48、勞動可以使我們擺脫三大災禍:寂寞惡習貧困。

49、自然不斷地建設,又不斷地破壞。自然的工廠是難以達成的。

50、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願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

51、看出謬誤比發現真理要容易得多;因為謬誤是在明處,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則藏在深處,並且不是任何人都能發現它。

52、關鍵在於要有一顆愛真理的心靈,隨時隨地碰見真理,就把它吸收進來。

53、一傑出的哲學家說,建築是凍結了音樂,許多人對他的這個說法搖頭,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相信沒有比這個巧妙的思想換一種說法更好了,那就是把建築叫做無言的音樂。

54、凡是有才能的人總會受到外在世界的壓迫

55、大膽的見解就好比下棋時移動的一仃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卻是勝局的起點

56、真理屬於人類,繆誤屬於時代。

57、我要做的事,不過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種的莊稼而已。

58、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

59、世界總少不了光明面和陰暗面

60、我在笑我自己的心我聽從他的調遣

61、心眼不多,可是品格端正的人,倒經常能看穿最狡猾的騙子的詭計。

62、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63、流水在碰到抵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64、人要是不那麼死心眼,不那麼執著地去追憶往惜的不幸,會更多的考慮如何對現時處境泰然處之,那麼人的苦楚就會小的多。

65、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

66、許多思想是從一定的文化修養上產生出來的,就如同幼芽是長在綠枝上一樣。

67、最不自然的東西也是自然。

68、智慧最後的結論是: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贏取,這才有資格去享有它。

69、虛榮是追求個人榮耀的一種慾望,它並不是根據人的品質業績和成就,而只是根據個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別人的欣賞尊敬和仰慕的一種願望。所以虛榮充其量不過等於一個輕浮的漂亮女人。

70、藝術家對於自然有著雙重關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他是自然的奴隸,因為他必須用人世間的材料進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時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為他使這種人世間的材料服從他的較高的意旨,並且為這較高的意旨服務。

B. 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

1.培根的讀書方法
培根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與此同時,他還告誡人們讀書時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第一,讀書不宜太慢。
培根認為「讀書太慢會弛惰」,因此,他希望人們讀書應思想敏銳,注意力集中,不要過慢,這樣容易生效。
第二,不要裝模作樣。
培根認為「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
第三,不要照搬書本。
培根認為「只按照書本辦事是獃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獃子」,他們最明顯的特點是書上怎麼說便怎麼辦,一點也不知變通或靈活使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麼樣的讀書方法?究竟如何讀書才算合理的呢?歸納起來,大約有三點。
第一,對於不同的書,可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他認為「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
第二,對不同的書可作不同的選擇。
由於古今中外的書浩如煙海,它們的類別和內容各不相同,在此情況下,培根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知識結構加以適當選擇。在他看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第三,光讀書求學問還不行,還得運用和實踐。
培根是個非常聰明智慧得人,不單純是個學者,還涉足政壇,參與政治,曾任英國女王得掌璽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並強調書本知識得運用和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得結合。他說:「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於淺泛,必須依靠經驗才能紮下根基。」
為了使人進一步理解他所說的意思,他又將幾種人的情況加以比較說:「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2.歌德的讀書方法
第一,歌德認為知識和真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而去獲得。
他認為真理是應該通過學習、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勞動而去獲得,如果上帝恩賜,唾手可得,那就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歌德主張對每一門學科都要專心去學,盡量學好它。
當時德國的一般學校里課程安排很多,有些設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對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學習主張: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去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第三,歌德認為僅有書本知識不夠,還需要實踐和運用。
歌德不僅博覽群書,諳熟音樂、繪畫、雕塑等各門藝術,而且一向注意運用,關注到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地結合。他曾說:「理論本身對它自己是沒有用處的,但它卻使我們相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性。」他又說:「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實踐和運用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也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第四,歌德主張向古代的經典學習。
歌德早年曾與席勒等人在文學上發動「狂飆運動」,為德國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但是他還是希望人們要向古代的經典作家學習,並不因自己開啟浪漫主義風氣而拋棄古代經典。在談到當時德國戲劇時,他說:「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同輩人和競爭對手,而是古代的偉大人物。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一個資稟直正高超的人就應感覺到這種和古代偉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認識這種需要正是資稟高超的標志。讓我們學習莫里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但是首先要學習古希臘人,永遠學習希臘人。」
總之,歌德是個好學不倦的人。正由於他的勤奮讀書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偉大,才使他集文學創作與科學研究於一身,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3. 列夫·托爾斯泰的讀書方法

第一,善於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並加以歸納。
1891年,六十餘歲的托爾斯泰曾在給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開了一份書單,題為《對我產生了印象的書籍》。在這份書單中他把過去各個年齡階段所閱讀的書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極深」這樣三個層次,這說明他還是很善於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的,這可以視為托爾斯泰第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第二,托爾斯泰認為讀文學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他在1853年的日記中寫道:「讀書,尤其讀純文學的書——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該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性格上。」既關心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關注「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性格」,這可以視為托爾斯泰第二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第三,托爾斯泰喜歡朗讀文學作品,並在誦讀中感受或評判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
托爾斯泰在休息、閑暇或與友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會動情地朗讀起他所喜歡的一些文學作品,並經常因朗讀而感動地掉下眼淚。有時候,他在朗讀之後,還會加以評說。象托爾斯泰這樣喜歡朗讀別人的作品,然後再加以評說的情況,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並不多見,但這對於加深一篇文學作品情愫和內涵的理解,卻有極大的好處,這不妨可視為托爾斯泰第三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除了以上三點以外,托爾斯泰還有一些讀書方法也應值得注意。例如,他在閱讀書籍之外,還經常喜歡與人談論,交流思想和讀書心得等等。
4. 列寧批註閱讀法
列寧酷愛讀書,在緊張的革命斗爭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釋卷。他讀書時很喜歡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論、注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一旦讀到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還在書的扉頁上或封面上寫下書目索引,特別註明書中的好見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錯誤論斷的所在頁碼。列寧把做批註視為一種創造性勞動,非常認真地加以對待,從不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鉛筆批註,很少用鋼筆。他寫批註的過程,可以說是與書的作者探討甚至激烈爭論的過程。每當讀到精闢處,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機智靈活」、「妙不可言」等,讀到謬誤處,就批上「廢話!」、「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則乾脆寫上「哦,哦!」、「嗯,是嗎?!」、「哈哈!」、「原來如此!」等等。其讀書入神之態,躍然紙上。更有價值的是,列寧的重要著作《哲學筆記》就是在讀哲學書籍時寫的批註和筆記匯編而成的。它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之一。認真寫批註,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認真鑽研,把握書的主要內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動手筆錄,記下某些感受、某個思想火花。將來重溫此書,還可進行比較,看看當初的認識是否正確,是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
那麼,列寧又是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的呢?
列寧讀書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異常驚人。有一次,一位老布爾什維克見列寧捧著—本很厚的外文書在快速翻閱,便問他要把一首詩背下來需要讀多少遍,列寧回答說:只要讀兩遍就可以了。
列寧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5.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6. 馬克思的讀書方法
第一,讀書喜做摘要和筆記。
馬克思讀書,很有系統性,經常是帶著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
第二,堅持有規律性的讀書生活。
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在法國等許多國家流浪或暫寓,但他的讀書生活一直沒有間斷。自從1849年夏遷居倫敦後,馬克思的經濟陷入困境,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和科研工作,並在其中找到了「無窮的安慰」。他當時每天早上9時准時來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圖書,直到晚上7時回家。不管風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連博物館里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的專座。由於多年從不間斷的閱讀,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現了他雙腳踩出的印痕。
第三,緊張的閱讀和輕松的閱讀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要從事的是政治經濟、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研究,他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因而閱讀任務也相當繁重和緊張。由於馬克思早年愛好文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並曾做過當詩人的夢。因而,每當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書籍里徜徉過久而需要休息時,他便捧起一本詩集,或者是一部小說,走進另一世界,並以此來調劑和舒緩自己疲勞而又綳緊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明確和妥善認識書籍閱讀和自身創造之間的關系。
對於書籍,由於對個人的幫助不一樣,所以每個人也都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評價。如有些人把書視為自己的朋友,有的視為老師,有的視為精神食糧,有的視為智慧或快樂的來源,有的視為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有的人把他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附庸風雅。但馬克思卻不一樣。雖然他早年也得到過書的啟示,讀過難以計數的書,可他卻指著案桌上的書,對他的朋友說:「他們是我的奴隸,必須按我的意志為我服務。」
這些話在有些人看來,或者會以為馬克思有點狂傲,但在這里,至少可以說明三點:第一,馬克思讀書,既鑽得進,又拔得出;第二,馬克思把歐洲當時的所有經典著作大致上都讀通了,他沒有拜服其下,而是站在這些經典之上,又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審視的眼光加以俯瞰,所以站得高,看得遠;第三,馬克思讀書,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否則是說不出這種話,難有這樣的體會的。
當然,除了方法以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高峰,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是與他終身刻苦勤奮的攻讀以及勇於探索和創造的精神密不可分的。他曾說:「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嶇攀登的小路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7. 伍爾芙夫人的讀書法
第一步是盡量敞開胸懷,來容納作者給自己帶來的無數印象;第二步是比較與判斷。第二步比第一步復雜得多、困難得多,必須經過廣泛的閱讀,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很好的記憶力,才有可能進行生動有力的比較。更難的是對作品作出確切的評價,指出它的失敗與成功,哪一部分是它的優點,哪一部分是它的缺陷。對這兩個步驟,伍爾芙夫人形象地比喻為當「朋友」與當「法官」。當「朋友」是為了解書的內容,獲得印象。但這僅僅完成了閱讀過程的一半,就此止步是不行的。要想從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收獲,還必須作進一步思考和判斷。初步的印象有時並不可靠。當人們拿一本書與別的書比較時,意味著態度已經有了變化,從前是作者的朋友,現在則想當一名法官。我們同樣也不能太嚴厲。但有些讀物是例外。對那些偽書、劣書、壞書,對它們的審判必須嚴厲。在評價一本書時,最好把它與同類著作中的最佳作品作比較,不僅能使之優劣分明,還能使那些優秀作品相得益彰,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

8.田中角榮的「撕書」讀書法
曾任過日本總理大臣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上完高小以後就失去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煉自己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和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採用的辦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這鍛煉出他非凡的記憶力。

9. 高爾基讀書法
第一、壞書、好書都要讀,在從閱讀中區分好與壞。
高爾基由於早年生活困頓,四處流浪,總是拿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包括人們人為不宜讀的書。通過對好書、壞書和各種書籍的廣泛閱讀,他感到「正派的書固然好,壞的魔道書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過,才能找到好書。」書是通過比較才能分出好壞的。而且通過好、壞各種書籍的閱讀,才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好與壞。
第二、讀書要虛心,要抱著想他人學習的態度來讀書。
他認為讀書不能光憑自己的愛好,來追求某一流派和類別,而要對各種文學流派和思想學派都加以閱讀和觀察,本著學習的態度,吸取其中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讀書態度要認真、虛心。
第三、讀過書再回復到生活中去檢驗。
他提倡一邊重視讀書,一邊也要重視生活,並主張對讀過的書最好再回復到生活中去檢驗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確和有用的,哪些是錯誤和無用的。這樣讀書,對書本知識或生活認識,都是大有益處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愛因斯坦的讀書方法
第一,勤奮刻苦的自學精神和自學習慣。
愛因斯坦後來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的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這兩件事,對他以後得發展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其他人的著作,並對哲學發生興趣,13歲就開始讀康德的書。後來,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說:「我的那一點零散的有關知識主要是靠自學得來的。」
第二,讀書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追求而有所舍棄。
愛因斯坦對自己曾有所描畫,其中有一句說:「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輕人。」
他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發展,而是毅然地舍棄和「刷掉了」學校里的許多課程,把精力和熱忱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膽大舍棄和合理調整,以及所做的選擇,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
第三,讀書學習之外,常與同學討論。
早在愛因斯坦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與兩個青年朋友經常在晚上一起學習和討論各家哲學著作,談論哲學和科學的各種問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有這個習慣,在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時,他與馬爾塞耳·格羅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種友誼與它們共同的學習與志趣是分不開的。
後來,他的這位同學成為著名的大學數學教授和數學家,最後又幫他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因為廣義相對論中不僅有物理學的論斷和解釋,還牽涉到一些數學問題,這方面他解決不了,才請格羅斯曼來幫忙的。由此可見,學習中的討論交流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對死記硬背。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古城烏耳姆一個猶太人的家庭。當時的德國學校,教育紀律十分嚴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愛因斯坦對此十分厭惡,他喜歡「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學習中喜歡採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憶自己要考大學的那段生活時曾說自己:熱衷於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誦。以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堅持「深入理解」的學習方法,而決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記硬背。

閱讀全文

與歌德教育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魅族魅藍5返回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0
感應電筆使用方法 瀏覽:665
說明方法的准確性是什麼 瀏覽:974
常用寶石鑲嵌方法 瀏覽:564
數據連接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63
研究理性的歷史和現狀的方法 瀏覽:469
難度鳳凰的折紙方法視頻 瀏覽:294
腰間盤突出術後腰部屈曲鍛煉方法 瀏覽:133
改善痘印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03
安聯電線安裝方法 瀏覽:292
兩個數據差異計算方法 瀏覽:700
皮蛋簡單減肥方法 瀏覽:991
無痘痘美肌訓練方法 瀏覽:422
頭發少扎頭發的簡單方法視頻 瀏覽:142
三頭肌的訓練方法 瀏覽:759
快速學拼音的方法視頻 瀏覽:562
大戰僵屍貝塔版手機下載方法 瀏覽:669
三星手寫輸入法數字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0
治療癲癇較好的方法 瀏覽:854
彩色水餃皮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