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癬是發生在手掌和指間的皮膚癬菌感染,嚴重者可波及手背;足癬主要發生於足跖部及趾間,嚴重者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手癬及足癬急性損害為丘疹、丘皰疹和水皰,陳舊損害有鱗屑角化,可分為水皰型、浸漬擦爛型和鱗屑角化型。
平時注意清潔衛生,及時治療,以免傳染他處。穿透氣的鞋襪,保持足部乾爽。
西醫葯治療
對於無合並症的手、足癬應分清類型,正確施治;對於繼發感染者,應先控制感染;有過敏者應先控制過敏反應,然後再對症治療真菌感染。
水皰型先用3%硼酸液或10%冰醋酸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鍾。水皰乾燥後再外用抗真菌制劑。
浸漬糜爛型先用硼酸液濕敷收斂,然後外用足粉或咪康唑、聯茉苄唑粉等,每日1~2次,乾燥後再改用抗真菌霜劑。
鱗屑角化型,以外用各種抗真菌霜劑及含角質剝脫劑的軟膏為主。角化增厚伴皸裂明顯者,可用30%~40%尿素加角質松解劑封包,待角化變薄後再使用咪唑類抗真菌霜。每日1~2次。
合並細菌感染者,應內用抗生素,最常用先鋒黴素V號每日6克靜點,局部外用1∶2000黃連素液濕敷,或用中葯馬齒莧、生地榆、黃柏明礬煎水洗泡後,局部外用雷糊、氧化鋅油加氯黴素、百多邦、諾氟沙星膏等抗生素制劑。待感染控制之後再用抗真菌制劑。
有合並濕疹及過敏反應者,應先抗過敏治療,再治療原發真菌感染,最好內用抗過敏葯同時也內用一些抗真菌制劑,如短期內應用伊曲康唑或酮康唑一周。
中醫葯治療
礬倍醋浸液: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克,大楓子、川椒、黃柏各25克。將上葯研末,入食醋1000毫升中浸泡5天即成,用葯液浸泡患處,每日2次,每次15~30分鍾。
藿黃浸劑:藿香30克,黃精、皂礬各12克。將上葯研末,入食醋500毫升中浸泡,每日振盪數次,5~7天後濾去葯渣,將葯液浸泡患處,每日2次,每次1小時。
㈡ 皮膚表面沒有包!但很癢!越抓越癢!抓多幾次就有些小包出血!結了節以後還是癢!很反復!全身都是!
皮膚病是常見病,有的還是季節性多發病,皮膚病有很多種,本文僅列舉集中常見的皮膚病進行介紹。
(1)真菌性皮膚病
手、足,甲癬、指(趾)間及掌、跖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稱為手癬和足癬,侵犯指(趾)甲者稱為甲癬。足癬在淺部真菌中發病率最高,而且是產生手癬,體癬,股癬的根源,應積極防治。
病因:手、足癬致真菌上要為紅色毛癬菌,其次為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為主要病源菌。掌跖皮膚角質層厚及足部多汗,無皮脂均有利於真菌感染。穿不透氣的鞋和潮濕環境是發病和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足癬多為間接傳染,公共浴池的拖鞋、浴巾,互穿鞋襪是主要傳播媒介。
臨床表現:
足癬:俗稱」腳氣」,多見於成年人,南方發病率高,冬輕夏重,經常穿膠鞋的人患病率較高。臨床分四型:
角化過度型。皮損由於角化過度而致皮膚增厚,粗糙。冬天常發生毆裂和疼痛。
水泡型。水皰常位於足底,皰壁厚而不容易破,內容透明,成群分布。水泡周圍皮膚正常,有瘙癢。
浸漬糜爛型。皮膚損傷處由於潮濕,浸軟變白,擦去表皮後露出紅色糜爛面,發生於第三、四趾間,常有劇烈瘙癢。
丘疹鱗屑型。皮損位於足底、足緣、足根、表現為紅斑、丘疹。
鵝掌風(手癬):俗稱「鵝掌風」,皮損與足癬大致相同,多從一側手開始,皮損上要為水皰型和角化型,而浸漬糜爛型較少見。
甲癬:俗稱「灰指甲」。一般以1~2個指(趾)甲開始發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澤,日久甲板增厚變形,呈灰白、污黃色。甲板變脆而破損脫落,有時甲板與甲床分離。
治 療:
手足癬:局部治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而選不同的抗真菌葯。
水皰型:可用配劑,復方苯甲酸酒精,復方士槿皮酊。
浸漬糜爛型:滲出液不多時用足粉,足爽粉;滲出液多用1:5000PP粉。
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
甲癬:必須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術撥甲;病甲清除後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長出。(2)皮炎濕疹類皮膚病
接觸性皮炎
病因:
a、刺激物對皮膚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如強酸、強鹼。
b、變態反應,刺激物無強烈的刺激性,大多數人在接觸後並不發生反應,僅少數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後發生。
誘因刺激:
植物性、漆樹、蕁麻、銀杏、皮革、化妝品、農葯、外用葯等等。
臨床表現:
本病的損害一般無特異性,症狀取決於接觸物物理化學性質、濃度,接觸方式,接觸時間長短。輕者僅局部出現水腫性紅斑和豆疹,重者發展到形成水皰,大瘡,糜爛、潰瘍、壞死。自覺搔癢、灼熱、腫痛,嚴重者頭痛、惡心、發熱、畏寒。
診斷:
1.有明顯的刺激物接觸史。
2.有皮損。
3.葯疹實驗陽性。
4.再接觸再發。
治療:
1.尋找致病敏源。
2.口服抗組胺葯,止靜止痛。
3.局部用葯:
單純朴粉,爐甘石澆皮疹處。
有滲液時,1:5000 pp溶液。
乾燥脫屑時用皮質激素乳劑外塗。
(3)濕 疹
定義:
是由多種內、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臨床上具有明顯的滲出傾向和多種形態的皮疹,在劇烈的搔癢,易向慢性轉化,反復發作。
病因:
比較復雜,往往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遲發型變態反應,發病與機體的過敏素質,神經精神因素,變態反應過敏等有關。
臨床表現:
1.急性濕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於頭、面、耳後、乳房、四肢遠端及陰部等處,常對稱分布。先出現彌漫性潮紅或密集的粟粒、大豆疹、豆疹瘡、很快變成小水泡,泡破後形成糜爛面。自覺症狀為劇烈瘙癢,有灼痛,常因搔抓或熱水洗燙,造成糜爛面進一步向周圍擴散,使皮損境界不清。若處理得當,炎症減輕,出現脫屑,皮疹可在2—3周內消退,如處理不當,病程延長,易發展成為亞急性和慢性濕疹。
2.亞急性濕疹。介於急性和慢性濕疹之間的過渡狀態,當急性濕疹的紅滲出減輕後,皮疹表現為小豆疹,丘疹病,癢感比較明顯,處理得當,數周內可痊癒,否則易發展成慢性濕疹或再次急性發作。
3.慢性濕疹。多由急性和亞急性濕疹轉化而來。皮疹表現為暗紅色,有浸潤色素沉著,表面粗糙有脫屑、結痂,出現苔蘚化和皮皸裂,瘙癢更加劇烈,病理可遷延數月或數年。
診 斷:
1.多形性皮疹,對稱性分布,皮疹邊緣不清,易滲出。
2.有劇烈疫癢,反復發作,呈慢性經過。
防 治:
1.一般防治
發生濕疹後,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避免再刺激,切勿搔抓,熱水燙,肥皂洗及塗刺激性強的外用葯。
2.全身治療
可使用抗組胺和鎮靜劑。
3.局部治療
急性期且無滲出:爐白石洗劑或皮質激素乳劑外滌, 3/日。
滲出明顯,有糜爛:3%硼酸溶液,3一5%明礬溶液濕敷。
慢性期:首選軟膏,如地塞米松軟膏。
皮膚病防治與紫外線治療常識
1、 認真學習衛生常識,做好皮膚保健,增強皮膚健康。2、 加強體育鍛煉 能提高抵抗力,鍛煉皮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 加強體育鍛煉:能改善皮膚營養狀況,對提高皮膚的抵抗力,有直接好處。
(2) 適當進行日光浴:日光浴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皮膚代謝過程,增加皮膚營養,並能對由日光引起的某些皮膚病防治,同時還可治療銀屑病。
紫外線治療常識
一旦真的患上皮膚病,我們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皮膚病防治與治療。人人都知道「是葯三分毒」,我們誰也不能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所以,找到一種安全`方便的皮膚病治療的方法是大家所期盼的。
紫外線皮膚病治療儀是採用高科技手段人工製造冷光源電子波(醫學稱作抗炎射線)的醫療器具,具有較強的消炎、殺菌、鎮痛作用。對於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皮膚病,各類感染性炎症及創傷感染,術後消炎都可以達到少吃葯或者不吃葯便能解除病痛的效果,而且最可貴的是沒有任何副作用。
(本文以上為本站編輯根據中國皮膚病研究網有關內容整理)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為反復發作的光感性慢性皮膚炎症。其致病光譜主要是中波紫外線。發病與季節有明顯關系,春夏症狀加重,秋冬自行減輕或消退,來年又可復發。有持續多年不愈者。青年女性易發,與遺傳因素有關。
上述3種光線性皮膚病,均較嚴重影響人的皮膚美。高低不平的丘疹、結節破壞了皮膚的光滑;紅斑、紫癜、色素沉著、鱗屑影響了皮膚的色澤;糜爛、滲液破壞了皮膚的潔凈;水腫則可導致面部輪廓的變形。對以上疾病,重點在預防。光線性皮膚病的防治
日光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其中紫外線對人體表的傷害較大。紫外線分為短波紫外線(波長180-290nm)、中波紫外線(波長290-320nm)、長波紫外線(波長320-400nm)。不同波長的紫錢線,可被皮膚各層不同組織所吸收。波長愈長其穿透能力愈強。中波紫外線主要由表皮吸收,損傷表皮;長波紫外線可達真皮上部,能作用於血管和其他組織。在自然界中,大氣層中的空氣、雲層、塵粒、水氣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能過濾掉短波紫外線,使人體免受傷害,而長波紫外線僅對具有光感的個體發生作用,所以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中波紫外線。
日曬傷
日曬傷臨床表現為:局部皮膚於日曬後數分鍾到2-6小時開始出現彌漫性紅斑,1--1.5天達到高峰,3-5天後逐漸消退。紅斑開始為鮮紅色(較重時可伴水腫),以後漸變為暗紅色或紅褐色,落屑,消退後遺留褐色斑。自覺有燒灼感或有刺痛,觸之痛甚。嚴重者除紅斑、腫脹外,可發生水皰,破裂後形成糜爛,不久乾燥、結痂、落屑,遺留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一般在日曬後的第二天病勢達到頂點,經一周後方能恢復。自覺燒灼感、刺癢、刺痛。若遭日曬的皮膚面積廣時,還可引起全身皮膚病症狀,如發熱、惡心、嘔吐、頭痛、乏力等,甚至心悸。
光感性皮炎
光感性皮炎是由光感性物質引起的皮炎。本病由內服或皮膚接觸光感性物質,然後經日曬而發生。病變機理復雜,與光毒性和光變態性反應均有關。
光感性皮炎的臨床表現是:在皮膚的暴露部位可出現程度不等的紅斑、丘疹、水皰、風團、色素沉著,甚或紫癜、剝脫,嚴重者有全身皮膚病症狀如發熱、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甚或譫語、昏迷等。
光感性皮炎輕者,以皮膚症狀為主者,可參照前日曬處理;重者,尤其是有嚴重全身症狀者,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1) 避免皮膚損傷:一些皮膚小損傷也應及時處理,預防發生繼發感染。
(2) 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使皮膚清潔的簡單方法是用水與肥皂清洗。用水最好使用自來水、雨水、雪水,如用井水、河水最好煮沸或加一些小蘇打後使用。直接用井水、河水,容易使皮膚乾燥發生皸裂。用肥皂也應考慮,如皮膚皮脂排泄較多,可用礆性肥皂(洗衣用肥皂)。普通多用中性肥皂(多屬香皂),老年人和兒童以及皮膚較乾燥者,應使用多脂性肥皂(如小孩用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