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建築的土坯牆具體怎樣施工
1. 土坯牆是一種使用未經過窯燒的土磚砌成的牆體,這種土磚是通過將粘土和適量的柴草混合後,經過日曬而成的。
2. 與磚牆的施工方法不同,土坯牆的砌築方式獨具特色:磚塊在磚牆上通常是平放,大面朝下,有時採用三順一丁或五順一丁的排列方式;而土坯牆則採用一層立放一層平放的交錯方式,且僅在平面接縫處用泥巴填充。
3. 這種砌築方法的優點在於,由於牆體的自重產生的壓力,土坯牆能夠更加穩固地承受。如果採用平放的方式,由於工藝上的粗糙,牆體容易出現斷裂。
4. 甘肅敦煌和陝西西安等地保留了一些漢代的土坯牆遺跡。由於當地乾旱少雨的氣候條件,敦煌地區的亭障遺物保存得相對完好。
B. 中國古代建築的土牆築法有哪些
土牆可分為築土牆和土坯牆。
築土牆也叫版築。做法以六尺松枋做牆版兩塊,一端用擋頭板擋住,牆版高一尺或更小一些,寬視建築物性質而定。築土以前須將開放的一端箍緊。
築土用的牆杵長約四尺多,兩端有錘狀物,邊倒土邊搗築,注意布勻,多築。
土坯牆建築時所用土坯就是未入窯燒的日曬磚。磚與土坯同是用粘土為原材料,但土坯中可以酌加柴草防裂。土坯擺砌法也和磚牆不同:磚牆的磚塊平放,大面向下,或三順一丁或五順一丁;土坯牆則不然,土坯要立放,一般是一層立坯,一層平坯,而且側面不用泥,只是平面接縫用泥。這樣,牆體由於自重產生的壓力,可以經受的住,如果平放,由於加工程度粗糙,有斷折危險。
在甘肅敦煌、陝西西安都可看到一些漢代土坯牆遺物。敦煌的亭障遺物,由於當地乾旱少雨保存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