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改變學校方法

如何改變學校方法

發布時間:2024-09-27 08:33:56

1.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來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習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料和教師幫助主動獲取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取代了粉筆在黑板上塗抹,變成了好看的圖片、影視資料在熒屏上展示,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設了情境,體會語言就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欣賞、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適時的播放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畫面或事理。另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採眾長,更好的發揮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教師備課時,可先輸入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與之有關的資料,在進行分類製成課件,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一點滑鼠,迅速調出,方便快捷。資料調出學生可根據需要、或興趣去學習。這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了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在積累大量素材的條件下,做到了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的風景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的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當教師合理的展現其它大興安嶺景色的設計後,學生會由衷感到大興安嶺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又例如,一位教師在上蘇教版古詩兩首《所見》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播放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動畫演示)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獃獃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為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生:還有詩的後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捉住蟬
……
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伸出了讓人激動的小手。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四、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小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設情景,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同利用起來,促進心理內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例如:遠程教育資源課件蘇教版一年級至五年級語文,每一課幾乎都有識字flsh的動畫製作,生字各種筆畫順序都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且讀音規范清楚,這樣既規范了老師的書寫和讀音,又給學生樹立了樣板,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很濃效果好,且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十分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環節,要提前熟悉教學資源或者利用現有的條件,上網查閱資料,充分准備,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用來分散教學中的難點,突破教學重點。
五、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問題就成為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一位教師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例如: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學科,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學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一位教師講解《圓周率》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圓周率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他的動畫課件,學生了解了圓周率,同時揭示了圓周率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圓周率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習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七、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電腦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可以根據學生課上信息反饋,及時給予指導,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展。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如指掌,便於個別輔導。對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起其它練習。這樣的課堂練習節省時間,體現了全方位個別化教學,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效果。知識的海洋,源遠流長。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還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掌握難記難學的知識,教會學生積累知識。教師可以把平時散見的知識點,通過計算機積累起來,教到某一知識點時就教取出此知識,進而了解知識間的聯系,增強知識的系統性。這樣有利於學生積累資料,節省了時間加大了容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九、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授課靈活多變的方法和特點,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方便等特點製作多媒體課件。滿足教學的需要,在製作課件過程中,首先,在透徹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重點和難點。其次,課件製作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素質和提高能力方面。在製作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力求使每一張幻燈片的內容精練、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瞭然,比如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製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可根據需要,將文本框的內容製作成動畫效果,同時設置對象出現的時間和順序,還可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基礎上,經常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把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音像資料應用到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圍內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媒體學習環境。
十、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習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而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十一、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雲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路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這樣利人又利己。
十二、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適應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它與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實踐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 高校教學方法如何改革

導語:高校教學方法如何改革?為了補救改軟肋大短板,知時識勢,聚心智,拉滿弓,早出發,盯落地,盡快開展一場以小見大的方法問題專項大改革,一掃長期籠罩的舊教學方法陰霾,以期收獲投入相對較少而見效大且廣的功用績效,也是必要和可能的,而且會是澤及眾生、功德無量的善舉。

高校教學方法如何改革

1 高校課程教學方法研究現狀

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方法研究引起了眾多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的廣泛興趣。姚利民對高校教學方法研究進行了綜述,他與其合作者從教學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出發,闡述國內的教學改革的現狀,認為盡管政府和高校在教學改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面臨著很多阻力,包括來自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有必要打破教學改革堅冰,創新高校教學方法;蔣家瓊等在湖南省高等教育學會2009學術年會中強調了教學方法改革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切入點。

2 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思路與手段

2.1 在教學方法的功能上,由“授人以魚”轉到“授人以漁”。

知識信息的海量增長、學習型社會的到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不確定性,今後職業變換的可能性等決定了高校教學的成敗不能以知識傳遞多寡為衡量標准,而要教授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或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分析和解決能力,因此,要轉變以教授、知識傳遞、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採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加強學習方法與研究方法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重點,發展應變能力,增強學生的適應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

2.2 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上,由注入式發展為啟發式。 我國高等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信息的容器,他們必須主動建構知識,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學習,教師必須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因而應廢止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代之以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生思考、發現、理解、生成,建立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找到知識與生活、將來工作等關聯性。教法與學法相結合,由重“教”輕“學”轉到重“學”,探索、採取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或個性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獨立程度與水平,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3 教學內容優化和教學方法改革相結合。 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的載體,也是師生授受、生成、創新的基本素材,即使用最好的教學方法去教陳舊、無用、缺乏意義或價值、模糊、混亂的教學內容,也不會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方法改革必須與教學內容優化相結合,在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建設精品課程、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等基礎上,實施教學方法的改革。

2.4 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當代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研究說明,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相互作用。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氣質等,這些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活動過程,但它們是學生智力活動的精神支柱和學習過程的動力系統,因而可以調節教學活動,使之順利地進行,從而極大地影響學生智力水平的發揮。

2.5 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 的有效應用。 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知識信息量猛增的形勢下,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只有採用更加科學、更加現代化的技術設備來服務教學,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

2.6 教學模式的改進。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互動,不能一味地給學生滿堂灌,不顧及學生的聽課感受;在實驗教學中,由於實驗內容包括化探數據處理、化探制圖以及數據解釋評價,對教師和學生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教學模式改革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在野外地質實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化探采樣、岩石學肉眼觀察,樣品標記和樣品加工處理等一系列的專業實踐技能,提高學生課堂理論知識與野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高校教學方法如何改革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學生與教師是構成大學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兩類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離開任何一方,大學就不再為大學,人才培養就不可能進行。因此,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包括“以學生為本”與“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就是樹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思想,要把能否有效促進學生發展作為衡量教學改革成敗的惟一標准。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以期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的創新過程中,既要遵循教學的原則和規律,又要符合學生學習可能性和個別差異。潘憊元先生對此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高校教學方法並無絕對優劣之分”,“高校教學方法改革不是尋求剔除所謂不好的教學方法而採用好的方法,或剔除傳統方法而採用現代的方法,而是尋求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或是思想觀念,熟練地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自身的個性以及學生情況等來選擇在達到目標時最合適的方法。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學生基礎與學習態度是阻礙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創新的三大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學方法創新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該改變以“注人式”和死記硬背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方法,秉承現代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創新精神,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雙方共同參與、互相合作的過程以及學生積極學習、能動發展的過程。

(二)積極探索並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

科學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證教學改革的有序開展並順利達到既定目標。教學改革必然伴隨著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沒有制度建設,就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沒有制度創新,教學改革就難以突破性進展。在教學方法創新的過程中,回報率低及教學與科研難以協調的問題尤為突出。除此還表現在難以獲得立項支持、教師間交流與合作環境差、教學設施與條件保障不足等方面。教學方法的改革僅靠教師群體的自發自覺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政府、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學校而言,應從積極建立教學方法創新資源保障機制,在資金上給予支持;改變教師評價體制中重科研輕教學的局面,根據教師情況各異,在對待教學與科研的關繫上有所區別。在進行職稱、業績評定時,處理好教學指標與科研指標之間的關系;發揮評獎評優引導作用,營造教學方法創新的氛圍,引導教師重視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實踐,鼓勵教師從事教學方法的探索;吸收借鑒其他高校在建設教學方法方面的做法,建立多種方式的教學經驗交流渠道,讓教師能夠及時分享其他同事在教學方法探索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出台激勵性政策,要求名師、教授承擔教學工作等方面積極探索並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

(三)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榜樣作用

在新的形勢下,教學名師對教師專業的發展和對學科專業的引領,應當成為教學名師管理的重要內容。所謂高校教學名師可以理解為出名的或是有名聲的有較高學術造詣、教學藝術、教學成就的教師,是高校教師中學識淵博、道德高尚、受人景仰的人。[10]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精神,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由每三年評選改為每年評選一次,大力表彰在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學名師的重視及肯定,教學名師作為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本身所具備的優秀特徵值得其他高校教師學習。大多數教師對教學名師不管在教學上,還是科研上都是比較認可的,但多數教師也認為目前我國教師名師的示範作用發揮得不夠。我們通過對高校教師教學方法的來源進行統計分析時發現,83.7%的教師認為自身教學方法的來源主要是自我學習與摸索,65.3%的教師認為是觀摩與借鑒同事,來自專門培訓和承襲教師這兩個方面所佔的比例不大。這說明了高校教師教學方法不是可以通過簡單培訓就能得到。高校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並且要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榜樣作用。高校可以通過推動名師上講台、開設教學名師的觀摩課,或者是學校組織教學名師開一系列的講座傳授創新的經驗或心得,這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不失為培養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創新的一個良好途徑。

(四)加強培訓與引導,全面提高教師教學素質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必須依賴於教師知識水平、教學才能和教師的素質。新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知識的傳播方式,要求教師具備利用先進技術的能力,要求教師以平等的、謙虛的態度來組織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具備引導和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穿針引線的支持能力。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的需要,高校應該改進和完善青年教師培訓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引導,教師必須努力學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斷吸收新觀念、新方法,以發展個性、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在教學中探索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心理學,提高教育理論素養,拓寬專業知識面,提高學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合格教育工作者,才可以擔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

高校教學方法如何改革

(一)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念依然存在

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在教學中處於主導地位,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在於教師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現代教學理念是否真正樹立起來。教育部教改項目“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創新研究”課題組通過對學生和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用於知識傳授的時間遠遠多於能力的培養;超過5%的學生認為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程度一般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時,在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時間分配上,更加註重知識的傳授,習慣於“一言堂”、“唱獨角戲”,教師講學生聽的習慣很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依然是高校教師的首要選擇,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方法具有本身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不利於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盡管一些教師對教學方法創新有一定的認識,對如何創新教學方法進行深人研究探討的教師卻為數不多,真正付諸實施的就更是少數。

(二)現行的教學管理不利於教學方法創新

建立和完善學校管理制度與配套措施,是促進高校教學改革、實現其最終目標的必要保障。目前,對於什麼樣的班,什麼樣的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學,教師如何駕馭不同的課程教學,學校的政策制度應當提供什麼支持,這些是我國大學常常為人們所忽視的。根據我們對普通教師的調查數據顯示(如下表1),影響教學方法創新的前5個因素,依次是回報率低(47.8%)、科研與社會工作任務重,精力不足(37.3%)、學生基礎與學習態度差(34.5%)、教學設施與條件保障不足(34.1%)、難以獲得立項支持(30.5%),除此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

高校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還不完善,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依然存在,促進教學方法創新的激勵機制還不夠,教學方法創新涉及到的物質條件和運用環境有待加強。當教學管理難以營造和諧的環境時,教學方法的創新就難以進行。學校要採取根本的鼓勵政策與措施,真正樹立起重教風氣,圍繞“教學改革”合理有效地實施教學管理以激發教師創新教學方法的積極性。

(三)教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我國現行的教學評估制度(即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視,促進了本科教學工作,但就教學方法而言,在整個評估體系中,只是作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下面“課程”里的一個指標。按此評估,很難看出教學方法在學校整個教學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就更難以談得上促進高校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通過對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創新情況的調查發現,目前高校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創新,認為“普遍的”僅佔7.2%,“較多的”也只佔36.8%,“少數的”占最高的比例達41%olal換句話說,目前高校教師進行教學方法創新研究與實踐尚未形成一種氛圍,還處於一種教師個人自行摸索的階段。

在高校中,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相比,缺乏有效競爭機制和激勵措施。政策制度的精神與教學要求不相吻合,是制約大學教學方法創新的主要障礙。對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視大多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在實踐上缺乏必要的措施和制約機制。如教師採用教學雙方共同參與的,以問題為中心,通過探素、討論、案例等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吸收知識、應用知識、發現知識,甚至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學時,由於教學評價機制的不完善,產生了難以衡量教師的工作量,難以考察學生學習情況的問題。加上近年來,有關職稱評定、考核政策的導向作用,導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重論文與成果輕工作態度、責任心、敬業精神等問題。這些都不利於高校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只有當評價不僅僅是源於行政壓力,而是源於教師內在的發展需求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對學生的評價也影響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局限於知識的掌握情況的考核,教學的重心應由知識傳授轉向能力培養,從側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轉向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需要以多樣化、適應性的質量觀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更有利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閱讀全文

與如何改變學校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直發梳使用方法 瀏覽:322
怎麼理解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瀏覽:839
口算乘法運用到的教學方法 瀏覽:843
安裝雙面玻璃的方法 瀏覽:378
魚池過濾槽安裝方法 瀏覽:489
蒲公英花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63
涼血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30
用數字畫簡單的方法 瀏覽:125
廚房門安裝方法 瀏覽:185
直角駝背的正確方法 瀏覽:151
改善鼻炎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5
懶人做生日蛋糕簡單方法 瀏覽:390
調查影響二胎生育意願的研究方法 瀏覽:307
怎樣喂中華龜是正確的方法 瀏覽:627
草牛肉質量鑒別方法和技巧 瀏覽:831
簡單木頭積木的搭建方法 瀏覽:580
做奧數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982
創造性勞動方法有哪些 瀏覽:974
居家隔離正確的方法 瀏覽:452
手指快速運球方法 瀏覽: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