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前列腺炎怎麼治療
治療
語音
首先要進行臨床評估,確定疾病類型,針對病因選擇治療方法。對疾病的錯誤理解、不必要的焦慮以及過度節欲會使症狀加重,因此應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前列腺炎可能是一種症狀輕微或全無症狀的疾病,也可能是一種可自行緩解的自限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種症狀復雜,導致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礙、不育等的疾病,對患者的治療既要避免向患者過分渲染本病的危害性,也要避免對本病治療採取簡單、消極、盲目偏重抗生素治療的態度,應採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
1.抗菌治療
前列腺液培養發現致病病原體是選擇抗菌葯物治療的依據。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若有細菌感染徵象,經一般療法治療無效,亦可適當採用抗菌葯物治療。抗菌葯物的選擇需注意前列腺腺泡與微循環間存在由類脂膜構成的前列腺-血屏障,從屏障妨礙水溶性抗生素通過,大大降低治療效果。當有前列腺結石存在時,結石可成為細菌的庇護體。上述諸因素構成了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治療上的困難,需要較長的療程,且容易復發。
目前多主張喹諾酮類葯物如氧氟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若無效繼續用8周。復發且菌種不變,改用預防劑量以減少急性發作,使症狀減退。長期應用抗生素若誘發嚴重副反應,如假膜性腸炎、腹瀉,腸道耐葯菌株滋長等,需更換治療方案。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是否適宜使用抗菌葯物治療,臨床上仍有爭論。「無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也可使用對細菌和支原體有效的葯物,如喹諾酮類葯物,SMZ-TMP或單用TMP,與四環素、喹諾酮類葯物並用或間隔使用。如果抗生素治療無效,確認為無菌性前列腺炎者,則停用抗生素治療。此外,用雙球囊導尿管封閉前列腺部尿道,從尿道腔注入抗生素溶液反流入前列腺管,亦可達到治療目的。
I型主要是廣譜抗生素,對症治療和支持治療。Ⅱ型推薦以口服抗生素為主,選擇敏感性葯物,療程為4~6周,期間應對患者進行療效階段性評價。Ⅲ型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再評估療效。同時輔以非甾體抗炎葯,α受體拮抗劑,M受體拮抗劑等改善排尿症狀和疼痛。IV型無需治療。
2.消炎、止痛葯
非甾體類抗炎葯可改善症狀,一般使用消炎痛內服或栓劑,中葯使用消炎、清熱、解毒、軟堅葯物亦收到一定效果。別嘌醇能降低全身及前列腺液中的尿酸濃度,理論上可作為自由基清除劑,還可清除活性氧成分,減輕炎症,緩解疼痛。不失為可選用的輔助治療方法。
3.物理治療
前列腺按摩可排空前列腺管內濃縮的分泌物以及引流腺體梗阻區域的感染灶,因此對頑固病例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每3~7天做前列腺按摩。多種物理因子被用作前列腺理療,如微波、射頻、超短波、中波和熱水坐浴,對鬆弛前列腺、後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肉,加強抗菌療效和緩解疼痛症狀有一定好處。
4.M受體拮抗劑
對伴有膀胱功能過度活動症表現,如尿急,尿頻,夜尿增多但無尿路梗阻的前列腺炎患者,可以使用M受體拮抗劑治療。
5.α受體拮抗劑
前列腺痛、細菌性或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膀胱頸及尿道平滑肌張力都增加,排尿時後尿道內壓增高致尿液反流入前列腺管,是引起前列腺痛、前列腺結石及細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原因,應用α受體拮抗劑有效地改善前列腺痛及排尿症狀,有助於防止尿液的前列腺內反流,對防止感染復發有重要意義。在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α受體拮抗劑宜用較長療程,使有足夠時間調整平滑肌功能,鞏固療效,可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不同的α受體阻滯劑,主要有:多沙唑嗪、萘哌地爾、坦索羅辛和特拉唑嗪等。
6.前列腺按摩及熱療
前列腺按摩是傳統的治療方法之一,研究顯示適當的前列腺按摩可促進前列腺管排空,增加局部葯物濃度,進而緩解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症狀。熱療主要利用多種物理手段所產生的熱效應,增加前列腺組織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有利於效應和消除組織水腫,緩解盆底肌肉痙攣等。
7.手術治療
外科治療可用於反復發作的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摘除能夠達到治癒的目的,但是要慎用。由於前列腺炎通常累及腺體的外周帶,因此,前列腺電切術(TURP)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TURP能夠去除前列腺的結石和前列腺導管附近的細菌感染病灶,有助於降低外周帶病灶的再感染。
8.其他治療
包括了生物反饋治療,經會陰體外沖擊波治療,心理治療,中醫中葯治療等。
日常保健
語音
1.堅持治療,治療期間不要隨便換葯或更換治療方法,因為症狀的緩解常須一段時間,早期治療要維持2周以上,某些感染要8~12周。如果隨便換葯,易致菌群失調或產生耐葯,導致治療的不徹底。
2.規律性生活,不能忍精不射,不要頻繁手淫,避免不潔性交。
3.正確認識前列腺炎,保持良好的心態,減輕心理壓力,以免誇大症狀,產生頭暈、記憶力下降、焦慮、多疑、失眠等症狀。
4.多喝水,勤排尿,保持大便通暢,堅持熱水坐浴或熱水袋熱敷會陰。
5.忌煙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6.忌久坐,避免長時間騎車,堅持運動鍛煉,最好是慢跑加更多下體鍛煉,避免劇烈運動。
㈡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頸椎病的保守治療
中葯離子導入療法
本法用於頸椎病急性症狀明顯時效果較好。可以消除神經根炎性水腫,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和代謝狀態,從而解除頸椎間盤退變、椎體骨質增生及頸部軟組織勞損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臨床觀察,本法對各型頸椎病均有一定療效,尤其對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更好。
小針刀療法
具有針和刀的兩種作用,尤其是對於合並有項韌帶鈣化、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慢性損傷粘連以及伴有頸椎旁伴有條索狀物的頸椎病,使用小針刀可以松解粘連組織,達到通而不痛的即刻療效,這種療效是其他療法無法相比的。此外,利用小針刀松解棘間韌帶和橫突間韌帶,有協助推拿手法糾正頸椎滑脫的的作用
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是治療頸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治療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和椎動脈型頸椎病方面,皆有肯定的療效。針灸療法,有「簡(簡單)、便(方便)、廉(廉價)」的特點,適宜大多數患者的臨床治療。既可作用於局部,又可作用於全身,有較好的調整陰陽、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推拿療法
一方面其理筋手法可以改善頸椎周圍軟組織,包括神經、血管等的血液循環,達到活血通絡止痛的目的;另一方面,頸椎扳法可能部分,或完全改變骨損筋傷對神經、血管和脊髓的壓迫。推拿治療為保守療法首選,對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最好,椎動脈型次之。在採用推拿治療的同時,可配合牽引、針灸、理療等以加強療效。
硬膜外腔灌注療法
頸部硬膜外腔注葯治療頸椎病,其最初是受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啟發而應用於治療頸椎病的。針對頸椎病的病理特點,在治療時不僅要考慮手法復位、小針刀等療法對其生物力學上的調整,更要注重對其病變周圍無菌性炎症的治療,消除椎管內外的充血、水腫、粘連,解除椎旁肌肉的痙攣、改善局部的微循環,恢復病變組織的生理狀態。該療法可以把治療葯物注射到頸部硬膜外腔中直接發揮作用或通過散布途徑彌散到病變組織後發揮作用。
牽引
可使肌肉逐漸放鬆,在牽引力的作用下,可有患節椎間隙逐漸被牽開,其范圍約0.5~3mm。這有利於突出物的還納,尤其是早期及輕型病例,突出物尚未與周圍組織形成粘連,就有可能向原位還納。
隨著椎間關節的牽開,兩側狹窄的椎間孔亦可以同時被牽開,從而緩解了其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作用,對腦脊膜返回神經支及根管內的血管支亦起到減壓作用,從而使局部疼痛減輕。同時使頸椎外平衡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並糾正頸椎的列線,有可能使頸椎不正的列線完全恢復正常(但病程過久者不易恢復),從而達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通過牽引,還可緩解、糾正椎動脈的折曲、痙攣,緩解和解除椎-基底動脈缺血,同時小關節的嵌頓和錯位也可因牽引而得到糾正。在患頸椎病急性期的情況下,或是伴有患節局部外傷,多伴有創傷性反應,表現為水腫、充血、滲出增加等。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和制動作用,局部疼痛得以緩解,同時創傷部位的血液循環也得以改善,使局部滲出、水腫和充血得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