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研究方法如何銜接

研究方法如何銜接

發布時間:2024-03-29 20:03:00

『壹』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很多同學在寫論文的時候都是一頭霧水,有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接觸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寫,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我一起來看看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模板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1

論文(1)

研究方法:

通過普遍聯系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獻結合的寫作方法。較全面地分析不同情況下視聽資實的效力認定問題。普遍聯系是要將我國視聽資料效力認定的各個法律與外國相關的法律法條,以及我國法律所不祥盡的具體情況和外國相關規定統一結俁起來,對視聽資烊的效力進行一個具體全面的剖析,以對比、引用等方式對本文進行論述。案例分析法是在論證問時注重從實際出發,在事實基礎上講道理、擺證據,運用法律知識和條文進行證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文獻法是對目前學術界研究的理論成果進行分析。用這三種方把整篇文章緊密聯系起來,使整篇論文富有邏輯和深刻度。從而得出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認定視聽資料問題。

研究條件:

1、電子科技迅猛發展,視聽資實的效力認定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可通過書店、互聯網、圖書館等多種渠道收集資料。2、有論文老師的細心指導。3、大學三年的學習,法學知識有了一定積累,具備研究的能力。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視聽資料效力認定問題,解決司法實踐中視聽資料認定難等問題,找出立法上不足,從而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各諧發展。

論文(2)

研究方法:

由於犯罪的復雜性,承繼共犯的成立存在不同情況。通過對不同成立條件的對分析,找出承繼共犯成立的不同情況。案例分析法則是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具體分析,以闡釋承繼共犯承擔刑事責任的不同情況。

研究條件:

1、學校圖書館和資料室 具備論文研究所需要的較豐富的書籍,期刊等參考文獻

2、已收集了較豐富和全面的文獻資料。

3、具有上網條件和豐富的網路資源。

擬解決主要問題:

本課題旨在研究承繼共季的刑事責任問題,從理論上著手探討承繼共犯的特徵及成立條件,再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承繼共犯的刑事責任問題。對國內相關不同學說研究研進行對比分析。同時針對新出現的理論爭議和實踐難題也進行一定的關注。

陳:論文(3)

研究方法:

1、比較研究法。比較國外立與中國立法,找出雙方的優劣,並此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議。

2、描述法。用描述的方法描術欠薪行為。以例子及材料將現象和事件描棕和識別,將欠薪的各個方面展現出業。

3、實證分析法。以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就案件進行論證。

研究條件:

目前已有很多現成文獻 和資料。各國、各地的理論研究成果、網路上豐富的資源。

擬解決問題:

對惡意欠薪罪做一個深入剖析和理解,提出自己的完善建議。

論文(4):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概念的研究和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表現在:一是對不純正身份犯共同犯罪的概念進行祥細論述。剖析其包含的身份僅影響刑罰輕重和身份即影響犯罪性質,同時影響刑罰輕重兩個方面的內容。二是將國內外學者對不純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問題的各種觀點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得出本文的結論。

研究條件:

1、時間充裕。從論文選題到定稿要6個月時間。

2、參考資實齊全,利用網路、圖書館查找相關文獻 期刊。

3、論文指導師的指導和幫助。

4、大學四年的法學積累,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

擬解決主要問題:

如何對不純正身份犯共犯問題進行完善,進而有利於刑法理論的發展。

論文(5):

研究方法:本文採用眾多的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文獻 獲取相應資料,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全面、准確的了解與掌握;歷史研究法,對研究問題的一些歷史因素、形成背景調查得出原因;實證研究法,即將所研究的問題,通過相應資料佐證,得出一些結論。

研究條件:

圖書館、網路、已有知識積累,老師的指導。

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中國刑有關結果加重犯的定,找出中國對結果加重犯規定的不足,完善我國刑法對該問題的研究。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1)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2)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4)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5)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6)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7)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3.1.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3.2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3.3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3.5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3.6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3.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3.8 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貳』 畢業論文中研究方法,手段和步驟怎樣寫

(1)文獻研究法:根據所要研究內容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獲得充足的資料,從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課題的背景、歷史、現狀以及前景。

(2)研究項目分析法:在進行理論的搜集與分析之後,根據現有的研究項目整體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理論有理有據,設計更合理。

根據許多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2)研究方法如何銜接擴展閱讀: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叄』 紺句細鐮旂┒鏂規硶浣撶郴鐢卞摢鍑犱釜閮ㄥ垎鏋勬垚錛熷悇閮ㄥ垎涔嬮棿鏄浠涔堝叧緋

紺句細鐮旂┒鏂規硶浣撶郴鐢變笁涓涓嶅悓鐨勫眰嬈℃垨閮ㄥ垎緇勬垚錛屽垎鍒鏄鏂規硶璁恆佺爺絀舵柟寮忋佸叿浣撴柟娉曞拰鎶鏈銆傝繖涓変釜灞傛′箣闂村瓨鍦ㄧ潃緔у瘑鐨勫唴鍦ㄨ仈緋匯傚叿浣撴潵璇達細
1. 鏂規硶璁烘槸紺句細鐮旂┒鏂規硶浣撶郴鐨勫熀紜錛屽叾涓鍝插︽柟娉曡鴻搗鐫鍐沖畾鎬х殑浣滅敤錛屾槸鏈鍩烘湰鐨勬柟娉曡恆傛柟娉曡哄喅瀹氬拰褰卞搷鐫鍦ㄧぞ浼氱爺絀朵腑濡備綍鍘昏傚療鐮旂┒紺句細鐜拌薄錛屼互鍙婇噰鐢ㄤ粈涔堝叿浣撴柟娉曞拰涓撻棬鐨勬妧鏈宸ュ叿銆
2. 鐮旂┒鏂瑰紡鏄浠嬩簬鏂規硶璁哄拰鍏蜂綋鏂規硶鍜屾妧鏈涔嬮棿鐨勪竴涓灞傛°備笉鍚岀殑鐮旂┒鏂瑰紡涓庝笉鍚岀殑鏂規硶璁轟箣闂村瓨鍦ㄦ煇縐嶅唴鍦ㄨ仈緋伙紝鑰屽悇縐嶄笉鍚岀殑鍏蜂綋鏂規硶鍜屾妧鏈涓庝笉鍚岀殑鐮旂┒鏂瑰紡涔嬮棿錛屼篃瀛樺湪鐫涓縐嶅唴鍦ㄨ仈緋匯
3. 鍏蜂綋鏂規硶鍜屾妧鏈鏄紺句細鐮旂┒鏂規硶浣撶郴鐨勬渶鍚庝竴涓灞傛°傝繖浜涘叿浣撴柟娉曞拰鎶鏈鍖呮嫭璋冩煡銆佽傚療銆佸疄楠屻佹枃鐚鍒嗘瀽絳夛紝瀹冧滑鏄紺句細鐮旂┒鐨勫叿浣撳伐鍏峰拰鎵嬫點
鍥犳わ紝紺句細鐮旂┒鏂規硶浣撶郴鏄涓涓鏈夋満鐨勬暣浣擄紝榪欎笁涓灞傛$浉浜掕仈緋匯佺浉浜掑埗綰︼紝鍏卞悓鏋勬垚浜嗙ぞ浼氱爺絀舵柟娉曚綋緋匯

『肆』 濡備綍璁よ瘑閫昏緫鎺ㄦ紨鏂規硶鍜岀粡楠岀爺絀舵柟娉曚箣闂寸殑鍏崇郴

璁よ瘑閫昏緫鎺ㄦ紨鏂規硶鍜岀粡楠岀爺絀舵柟娉曚箣闂寸殑鍏崇郴鏈変互涓嬫柟娉曪細
1銆侀昏緫鎺ㄦ紨鏂規硶閫氬父闇瑕佸厛寤虹珛涓涓鐞嗚烘嗘灦錛岀劧鍚庢牴鎹榪欎釜妗嗘灦榪涜屾帹婕斿拰楠岃瘉銆
2銆佺粡楠岀爺絀舵柟娉曢氬父闇瑕佽捐″疄楠屾柟妗堛佽繘琛屾暟鎹鏀墮泦鍜屽垎鏋愭潵楠岃瘉鍋囪俱
3銆佷粠閫昏緫鎺ㄦ紨鐨勮掑害寤虹珛鐞嗚烘嗘灦錛岀劧鍚庨氳繃瀹為獙鍜屾暟鎹榪涜岄獙璇侊紝榪欐牱鍙浠ユ洿濂藉湴媯楠屽亣璇寸殑姝g『鎬с

『伍』 怎樣將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

摘要:著眼於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研究性學習,目前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開設,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必然要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以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為前提,可以通過穿插專題研究單元和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來實施,但由於受學科教學目標、時間、內容、方式的影響,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與接受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優越性。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學科教學;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出發點,著眼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目前研究性學習已作為一門課程來開設,學科課程也在努力探索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以便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嘗試把學科教材分解成許多小專題供學生研究,有的教師力圖擯棄接受性學習,將探究性學習貫穿學科教學的始終;也有不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帶領學生嘗試搞課題研究等等,這些都是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大膽探索。究竟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有什麼不同?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筆者就這些問題,與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

一、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

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區別。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來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顯然,它可以滲透於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1]在2000年初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主要指的是這種專題研究活動。而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主要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研究性學習開設的目的來看,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渠道袢≈丁⒉⒔У降鬧蹲酆嫌τ酶墒導幕幔鈧漳康氖橋嘌拇蔥戮窈褪導芰Γ⒄寡母魴浴S捎謔艽逞Э平萄勘輟⒛ 諶蕁⑹奔浜徒萄Х絞降木窒蓿殼霸諮Э平萄е釁氈槭凳┭芯啃匝吧杏幸歡ǖ睦選N私庵盅芯啃匝胺絞降某浞終箍又貧壬細員U希閶誑判緣南質登榫持兄鞫剿餮芯俊⒒竦們咨硤逖欏⑴嘌餼鍪導飾侍餑芰Γ陀Φ卑閹魑幻瘧匭蘅緯湯純琛?SUP>[2]而目前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仍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因此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就顯得十分重要。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將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發生變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將會得到提高,這些對推動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開展和深化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們都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過程性等特點,只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在學生的自主性、內容的綜合性和結果的開放性等方面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雖然也可以跨學科進行研究,但主要還是局限於本學科內的有關問題;雖然它也可以在課外進行,但更主要的還是立足於課堂內;雖然它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選題、自主研究,但更主要的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雖然它探究的結果也可以是開放的,但更多的還是發現存在書本或教材中預知的結論;雖然它也強調過程,但更多的時候還要強調結果。在目前學科教學任務和教學方式還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顯得更復雜、更困難,更需要我們去研究。 二、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研究性學習無論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滲透於學科教學之中,目前仍屬於初創、實驗階段,還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同時也給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實踐證明,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長期議來,由於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忽視,學習主動性被壓抑,因而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現代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平等合作,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這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因此,教師教學的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必須加以轉變,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二)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主要途徑

1.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

目前學科教學中嘗試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是在不破壞學科知識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同時,在學科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與學科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題研究活動。這是目前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這種專題研究與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的專題研究在實施操作上相似,都是要經歷三個主要階段:即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但是在選題的范圍大小上存在差異。研究性課題的確定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成功與否。其實,在普通高中新大綱中,每一門學科都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參考課題,為課題的選擇指明了方向,但在實際使用時,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或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自行選題時肯定會出現這樣的困惑,如何確定適合自己的、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從自己力所能及的渠道獲得知識並予以解決的課題,此時學生的這種選題、立題、捕捉問題的過程就需要教師創造性的指導。如有的學生設計出了這樣的課題:「呵護地球」「藍天在呼喚」等。這些課題是相當復雜的,而且所涉及的環境問題方面是相當廣的,解決這類問題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污染狀況以及每一種污染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等。而目前高中學生所能做的只是思考其中個別污染的因素,他們對如此大的課題會感到無從著手,於是所做的研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泛泛而談,甚至無法通過研究而獲取對此類課題的正確解答。此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的課題轉變為研究大氣、水、噪音、白色污染等小課題。還可以把這些小課題再分解為更小的問題,如汽車尾氣排放、塑料飯盒、施工噪音、廢電池的危害、廢紙的回收與利用、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抗性等問題,這種課題的轉變更能適合學生的研究。因此,學生自主選題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具體選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考慮。

(1)從教材中確定研究課題。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規律等知識,雖然對人類是已知的,但是這些結論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可以把這類課題設計成讓學生再創造和再發現的過程。如初中地理課中「南北方地區差異」的內容,有些教師就把此內容改為「是生活在南方好還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選一方,然後通過學生查閱書籍、訪問、調查等活動來收集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後通過雙方激烈的辯論,從而得出南北方地區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課題選擇時必須考慮哪些內容適合學生自主搞研究,而且還要考慮每個學生都能參加。 (2)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問題。

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解決身邊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可通過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同時還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還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並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學生會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現實生活中是那樣的重要,從而理解到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今後更好地生活。如「家鄉河流的污染與治理」這一地理學科課題的解決,常常需要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通常需要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的這種形式,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由於這種形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在現有的條件下,只能在教學中少而精地設計一些研究課題,通常一個學期安排一到兩個課題為宜。

2.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

目前,班級授課制依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組織形式,課堂依然是常規學習的主要空間。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一個現實而又具體的問題。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關鍵是教師要把研究性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而不是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具體可採取如下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使學生獨立工作、自行發現問題並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它是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藉助課本和教師等提供的材料信息,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或獨立探索、或協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進而形成正確的結論與概念。「探究是一種有多側面的活動,需要觀察;需要提出問題;需要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麼情況已經是為人所知的東西;要設計調研方案;需要根據實驗證據來檢驗已經為人所知的東西;需要運用各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讀數據;需要提出答案、解釋和預測;需要把研究結果告之於人。」[3]對傳統的學科教學,需要也能夠滲透探究因素,以便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呢?首先,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發現做好充分的准備,如教具、學生分組學習的材料等。然後向學生說明發現的過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討的問題,指出探討的價值和步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目標和途徑,通過閱讀、演示、觀察、思考等學習活動,主動去概括原理、法則,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發現知識的基礎,這時教師要巡迴視導,積極做好引導工作。其三,學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結論,並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或不甚理解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並作進一步的探究。其四,在以上幾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探索的問題,把初探和交流中獲得的知識、結論加以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最後,教師可讓學生把探究出的結論等運用到解決問題的實際中去,從而進一步驗證和鞏固所獲知識。如上海大同中學在探討學科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時,將物理《單擺》一課的內容進行了處理,突出了物理科學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現象觀察→ 提出問題→提出假設→建立模型→實驗分析→理論推導→形成規律→應用實踐,力求使學生通過《單擺》這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這種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有深層次的體驗,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2)創設多種實踐活動,融入一些經驗性學習。

現行課堂教學知識獲得和運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觸客觀實際,只直接接觸經過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圖形、表格等「書面材料」,缺少直接經驗的過程和真正的體驗。而研究性學習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學生在親自操作中體會到該「如何做」,自己走進實驗室核實一下,並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這要比在牛頓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書中搜尋答案更有意義。這種「真正的體驗活動」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宗旨。通過這種學習,學生將得到「如何去獲得知識」的體驗,學生的各項技能和能力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也會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創設多種實踐活動,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

(3)在教學內容中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啟發學生思辨的內容。

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死背硬記,缺乏深一層次的疑問,如用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眾多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則或理論存在的依據和前提是什麼?這些知識存在的價值是什麼?而人們又是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實這些都是學生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學生並不知道它們,這正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內容。比如,地理學科中的「板塊構造學說」是如何產生的?它的價值何在?還有沒有其他學說能解釋海陸分布的現狀?學生是不是能創造一個新的學說來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學態度是批判的態度,誇大科學的權威性是不對的。人們盡可以把科學的歷史觀為發現新理論,摒棄並不真實的理論並以更好的理論取而代之的歷史。在21世紀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學會這種思維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在浩瀚的知識信息海洋中,學生就會迷失方向,以假當真,是非難辨。適當增加一些科學探索史,不僅有利於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路,尋找問題創新的切人口。

3.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

在人類的教育實踐中,歷來包含著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形式:一是通過系統的傳授,讓學習者「接受」人類已經有的知識;二是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讓學習者 「體驗」到知識使用的樂趣,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我們把與前者相應的教育稱之為「傳授性教育」、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稱之為「接受性學習」的話,那麼,我們把與後者相適應的教育稱之為「體驗性教育」、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稱之為「研究性學習」。從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來看,這兩種教育、兩種學習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壯,才能走得穩、跑得快。但是我們過去過多地強調了「接受性學習」,把「接受性學習」置於中心,而忽視了「研究性學習」。而今強調「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學習」在課程中的應有位置,而非貶低「接受性學習」的價值。[4]

應當看到,這兩種學習方式各有所長:「研究性學習」在積累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驗、傳遞系統的學科知識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因此,這兩種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關系。研究性學習只是人類經驗建構的一種途徑,我們強調它對教學的意義,但並不是以此而反對或摒棄其他學習活動方式。人的不同學習途徑需要相互配合,優勢互補。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雖然強調了用探究的方式學習科學,但也建議「教師們應該用不同的策略設法使學生們掌握內容標准所描述的知識,弄懂所描述的道理,學會所描述的技能」。[5]因此,在通過問題解決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習者可以結合閱讀、聽課和討論等其他學習形式,將以不同途徑建構起來的知識整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和其他形式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那種企圖用研究性學習來取代接受性學習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

三、研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局限性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研究性學習也不例外。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是希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從學科教學實際出發,積極地、適量地選用這種學習方式,以便充分發揮它所固有的優越性,但不能誤認為學科教學應以研究性學習方式為主。事實上,研究性學習方式雖有許多優點,但由於受學科教學目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局限,其優點難以在學科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

第一,這種方式更適合於小班授課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的班級教學規模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同一個教學內容的全部探究過程。

第二,在傳統的教學任務還沒有相應改革的情況下,課時不足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矛盾。有些內容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需要十幾分鍾就能解決問題,而用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就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第三,研究性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

第四,並不是所有的學科知識都適合研究性學習這種方式,那種體現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僅靠聽講、閱讀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種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課題的做法值得商榷。

第五,研究性學習還要求比較充足的教學設備和課外教育資源,在目前情況下,這些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第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還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

我們相信,隨著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深入開展,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創新,研究性學習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也將有力地推動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註:

[1]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位[J] .課程·教材·教法,2000,20(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

[3] [5] [美] 國家研究理事會.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金慶和等譯,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30.

[4]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 [J].教育發展研究,2001,(5).

參考資料:

1.謝樹平.研究性課程的構建[J].教育研究,2001,(6).

2.張建偉.基於問題式學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

3.田慧生等.活動教育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來源:《課程·教材·教法》 2002年第5期,P11~P15。)以上轉摘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馮新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陸』 研究方法怎麼寫

課題研究方法怎麼寫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觀察法.⑵ 工查法.⑶ 測驗法.⑷ 行動研究法.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⑺ 個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實驗法 (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畢業論文設計研究方法步驟及措施怎麼寫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

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

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蒐集到

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蒐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

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

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

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

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

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

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

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

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

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

,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

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

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

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

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

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

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

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

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

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怎麼寫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蒐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開題報告中研究方法怎麼寫啊?
研究背景:就是怎樣想到這個課題的,研究它的價值

研究目的:研究工作要達到的目標,或著說要解決哪些問題

研究內容:研究工作從什麼地方入手,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列出完成課題研究任務所涉及的全部內容形成知識基本框架和結構

研究條件分析:明確課題研究中所需要的主,客觀條件哪些已經具備,哪些還得完善

研究分工:組長和組員各做了什麼

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文獻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等

研究步驟:從蒐集信息,處理信息,撰寫報告,總結交流4個階段考慮.各階段研究所需時間,階段性成果,參加對象都要安排.

預期成果及表達形式:成果可是論文,調查報告,發明和製作品,實驗報告等等.表達形式有圖片,實物,文字,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等等.可一方面,也可多方面!
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與手段怎麼寫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於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論文寫作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准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於蒐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於「觀察是蒐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願望的東西。」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並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寫作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蒐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蒐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

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

五、論文寫作提綱

擬寫論文提綱也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說從此進入正式的寫作階段。首先,要對學術論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並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考慮論文的構成形式。對於初學論文寫作者可以參考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類型,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對掌握的資料做進一步的研究,通盤考慮眾多材料的取捨和運用,做到論點突出,論據可靠,論證有力,各部分內容銜接得體。第三,要考慮論文提綱的詳略程度。論文提綱可分為粗綱和細綱兩種,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
畢業論文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怎麼寫
研究方法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研究對象

你的研究對象是什麼,以及人口學變數。

二、研究工具 調查採用的問卷、實驗使用儀器工具等。

三、研究程序

研究的具體操作過程,如何調查、如何實驗等。

四、研究假設

你所研究的題目所要得到的結果,預期結果就是你所要的假設。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
論文的研究方法一般從較寬泛的領域看有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從取材方面來看有實證研究(實際調查案例為分析基礎)與文獻歸納法等
畢業論文中的研究方法該怎麼寫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3.1.1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蒐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1.2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1.3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3.1.4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蒐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3.1.5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

『柒』 鐮旂┒鏂規硶鍙婃妧鏈閫斿緞鎬庝箞鍐欙紵

鐮旂┒鏂規硶鍙婃妧鏈閫斿緞鎬庝箞鍐欏備笅錛

鐮旂┒鏂規硶灝辨槸闂鍗瘋皟鏌ャ佽胯皥銆佸疄楠屻佹枃鐚鐮旂┒絳夌瓑錛屾牴鎹浣犵殑鐮旂┒鍐呭圭『瀹氥傛妧鏈璺綰誇竴鑸鏄璇存槑浣犲噯澶囧厛騫蹭粈涔堛佸啀騫蹭粈涔堛佸啀騫蹭粈涔堣繖鏍風殑姝ラよ存槑錛屽彲浠ョ敤璺綰垮浘鏉ヨ〃紺恆傚氨姣曚笟璁烘枃錛堝紑棰橈級鑰岃█錛岃繖涓瑕佹眰騫朵笉寰堥珮錛屽叿澶囧熀鏈褰㈠紡灝卞彲浠ヤ簡銆

濡傦細鏌愭柟闈㈢殑鐮旂┒鈥滆鵑樻嫙閲囩敤鐨勭爺絀舵柟娉曞拰鎵嬫碘濇槸錛氶噰鐢ㄩ珮絳夋暟瀛﹀拰寰縐鍒嗙殑鏂規硶璁$畻錛岄噰鐢ㄧ煩闃電悊璁虹殑鏂規硶璁$畻錛岄噰鐢ㄦ傜巼璁虹殑鏂規硶榪涜屾ā鎷燂紝榪涜屾瘮杈冨緱鍑烘洿鍚堢悊紜鍒囩殑緇撹恆

灝辨槸浣犲噯澶囨庝箞鏍鋒潵瀹屾垚姣曚笟璁烘枃銆傚啓鍑轟綘鎵撶畻閲囩敤鐨勬柟娉曞氨鍙浠ヤ簡銆傚傦細鏌愭柟闈㈢殑鐮旂┒鈥滆鵑樻嫙閲囩敤鐨勭爺絀舵柟娉曞拰鎵嬫碘濇槸錛氶噰鐢ㄩ珮絳夋暟瀛﹀拰寰縐鍒嗙殑鏂規硶璁$畻錛岄噰鐢ㄧ煩闃電悊璁虹殑鏂規硶璁$畻錛岄噰鐢ㄦ傜巼璁虹殑鏂規硶榪涜屾ā鎷燂紝榪涜屾瘮杈冨緱鍑烘洿鍚堢悊紜鍒囩殑緇撹

『捌』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課題研究

)加強學習習慣上銜接克服良傾向

教學實踐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舉足輕重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下良好習慣:(1)課前有主動預習課有自覺復習習慣;(2)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習慣;(3)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習慣;(4)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習慣;(5)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習慣;(6)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習慣;(7)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及加記習慣;(8)文章寫成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習慣;(9)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習慣;(10)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習慣

(二)加強教學方法上銜接交給學生鑰匙

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語文學好壞教師引出來而靠老師講出來學生升入初對新學習環境及些新教學方法陌生時語文教師要充分起好橋梁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淺出激發學習興趣僅教們學會而且讓們會學老師除教知識外還應多教方法僅授業解惑還應該交給學生鑰匙讓們去打開語文知識大門

(三)加強語文知識上銜接切實打好基礎

眾所周知道理:藍圖再好沒有磚瓦行文章再妙沒有字詞句行因此對學生嚴格要求首先應嚴字詞句上擴大識字量、掌握漢語拼音搞好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重要前提嚴格訓練、講究效益基礎上去開闊學生閱讀面拓寬學生視野通過課外閱讀、看報紙、聽廣播等活動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通過書法課等語文實踐課及文學社團活動把學語文與學生學生活、做人緊密地結合起來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學由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閱讀基礎切實打好了應寫作訓練上加大力度讀促寫寫帶讀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能力

(四)加強防差轉差上銜接關鍵時刻拉把

學生進入初經過段時間學習學生成績必會出現好、、差了大限度地使學生取得好成績防止學生成績早分化、多分化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前做好防差轉差工作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制定防差轉差措施有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運用能力差;有學生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差補小學銜接階段學生思想容易波動成績也容易滑坡關鍵時刻拉學生把能讓們掉隊使們和其同學共同進步

五、初步設想

1.認真研讀《語文課程實驗標准》分析小學和初語文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和方法上相同與異同做對比性進行研究找出銜接點和研究點,使研究工作有放矢

2.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深入對方課堂進行聽課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教學異同點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強或者需要關注問題從而調整語文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利於學生初能順利地適應語文學習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3.研究學法通過課堂學習調查及課外閱讀拓展研究初和小學學習語文同心理特點學習方法布置語文作業和引領學生學習生活語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學生畢業跟蹤發展研究通過單元考試成績和月考試成績分析初老師提出些具有建設性意見供小學語文教學思考和實踐

5.做好每次研究第手資料收集和整理特別數據分析和整理確保研究實效

六、具體策略

()小學階段

1.加強百日字功落實和研究讓外小出來學生能說口漂亮普通能書手漂亮國字做堂堂正正國人書漂漂亮亮國字

2.作文教學:加強語文生活化研究我筆寫我心作文自由表達思想教學內容因此作文教學提高需要從給學生體驗舞台給學生作文靈感給學生生活積淀給學生思想放飛通過課內海量閱讀、推薦閱讀和了解國家大事看新聞、看高品質談節目等培養學生用自己眼光去看問題用自己思想去表達習慣提高作文有效性和趣味性讓每學生自由暢寫交流分享感受作文價值作文教學與綜合素質緊密結合從而提高作文效益

3.閱讀教學:加強讀訓練讓學生喜歡讀喜歡大聲讀達讀三層次:讀正確;讀流利;讀有感情;二欣賞讀結合課文讓學生欣賞部分名家朗誦提高學生讀興趣和讀技巧;三書香校園打造注重實效建立讀書平台落實讀書評價讀書納入考試評價總分佔20%,甚至單獨擬定考試卷

4.課堂教學研究:

老師要逐步放手讓學生有獨立閱讀自我感悟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培養學生語感感悟文字能力;

二適當地整合教材有意識地生活語文滲透課堂來讓學生學會有思想地表達;

三進步改進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要落實建立學科資源庫通過資源博客引領學生閱讀引領學生寫作有限校內學習拓展無限課外學習空間諸語文研究性學習

四加大學法研究多研究學情學法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嘗試課堂備課改革

五考試評價及命題研究通過命題分析及解題探尋學生學習語文規律

(二)初階段

1.七年級上半學期過渡期內應適當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增強學生自信心七年級新生面對新環境、新教材、新老師需要段時間去適應教師應該放慢教學腳步適當降低要求讓學生跳跳能摘桃子斷成功體驗增強信心從而產生持久學習動力例初語文第冊第單元教學要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分析理解而應側重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初語文教材特點及語文學習般規律、方法又例初上學期每次測驗或考試前教師與學生起回顧、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列出詳細復習提綱;測驗考試再共同分析失誤原因總結教訓;初下學期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上述工作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應盡量使用簡單易懂教學用語避免使用深奧艱澀學術語言對於學生發言無論答案正確與否都應充分肯定其學習積極性總之教師要珍視學生點滴進步保護學生要求進步熱情斷肯定與鼓勵培養學生自信心與能力從半扶半放教學方式過渡讓學生自主獨立地學習

2.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與慾望使學生活學、樂學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吸收及自學能力形成

閱讀全文

與研究方法如何銜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方法腌肉不老 瀏覽:330
自製肛塞方法圖片 瀏覽:266
蘋果懸浮球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97
木傢具有蟲子咬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625
角磨機底部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419
vivo觸屏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3
私密洗液使用方法 瀏覽:973
如何哄老婆開心五個方法 瀏覽:904
疊合板吊裝方法視頻 瀏覽:686
心理治療方法包括什麼 瀏覽:139
高中課文教學方法 瀏覽:558
宏觀經濟研究方法 瀏覽:395
常用毛胚成型方法 瀏覽:888
記物理筆記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88
民間治療混合庤的方法 瀏覽:936
電腦和飛信的使用方法 瀏覽:820
最快鍛煉腹肌方法只用動腿 瀏覽:357
北京企業研究方法分析報告 瀏覽:209
外食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05
磁鐵紅外感應報警連接方法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