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錯別字產生的原因和糾正方法
錯別字產生的原因和糾正方法如下:
首先,筆者認為學生出現錯別字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初學即錯。漢字中似乎有許多易錯字,容易多筆少畫或搞錯間架結構,如武、巷、冒、唇、縣等字。
二是同音字混淆,使用錯誤。如:魚—漁、式—勢、燥—躁等。這些字音同義不同,不從含義區分很容易用錯。需要從偏旁、意義入手消滅錯別字。
三是形近字(形似字)重點筆畫或偏旁區分不開,書寫出錯,如贏—羸、拔—撥、徒—徙……
四是觀察不細致,書寫不規范。如:夭—天、未—末、土—士等筆畫書寫稍不留心就會出錯;善、鍥、鼎、纂等字筆畫、結構較復雜更易出錯。
其次,怎樣使學生減少和改正錯別字?筆者曾經做過多次思考和嘗試,方法大抵如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這是使學生減少和改正錯別字的前提條件。
第氏轎仿一,學會觀察。要引導和培養學生能發現並牢記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特徵。
第二,書寫專心、規范。無論是寫簡單的或是復雜的字,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出現錯別字的幾率會少很多。
第三,多查字典。字典是無聲的老師,養成遇到不會寫的字就查字典的習慣和不亂寫字的習慣,學生就會大大減少寫錯別字的幾率。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用心思、巧用辦法引導學生正確識字、寫字。
第一,教育學生明白出現錯別字的危害。從個人交際、社會危害、國家利益等方面深入淺出地去解釋,樹立他們改正錯別字的意識。讓他們明白:只有正確殲纖、規范地使用漢字,努力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才能使漢字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第二,讓學生正確掌握字的音、形、義。漢字是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字義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學生初學時就必須正確掌握,尤其是經常出錯的字。
第三,重視教師板書的示範性作用。很多學生以老師板書為依據,所以教師板書時必須筆畫和結構正確,規范整齊。
第四,教學生字方法靈活、舉一反三。使用換偏旁、比較、分類、猜謎語等方法將易錯易混淆字明確區別。如:嘔—謳—漚的不同偏旁不同意義,眼、瞼、睡等字的意義與眼睛的關系,衣帆汪字旁、示字旁漢字含義的天壤之別。教學生字時可以有針對性地使用謎語,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第五,在語境中掌握正確的字詞,減少錯誤。如:提心吊膽、歌聲振林樾、側坐莓苔草映身、鱗次櫛比等畫線字詞,在特定的組合下,只能是特定的漢字。
第六,錯別字需要不斷強化改正。一旦出現錯別字就需要反復書寫—改錯—聽寫—改正。
Ⅱ 怎麼改正錯別字的方法
1、分清字義:字義決定漢字的正確使用,明了字義是明辨字形正誤的基礎。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義,就能有效地避免錯別字。「堅」是結實、硬、堅固的意思;「艱」是困難的意思,學生先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再用到「堅固、堅強、艱難、艱辛」等詞就能區分清楚了。
2、推想字形:漢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推想形旁,學生明了字義所屬,就能大致判斷字在詞中運用正確與否。如「謳歌」是歌頌的意思,左邊是「訁」旁;「漚肥」要用水泡,左邊是「氵「。
3、注重第一印象:第一次和某個生字見面,一定要讓學生形成清晰、准確的印象,要從音、形、義三方面結合起來理解記憶,不然錯誤印象會頑固地留在學生腦中,不易抹去。
錯別字分為兩種類型:
錯字
一種是無中生有,即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寫錯了,似字非字,這稱之為「錯字」。如有人將「染」字右上角的「九」寫成了「丸」 ,將「猴」字的右半部分寫成了「候」,將「曳」字的右上角多寫了一點,或者將「濾」下面的「心」寫成了「業」,這些都是錯字。
【經典名家案例】: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給《美文》雜志題辭時將「茂」的下部分寫成「戍」。
別字
一種是張冠李戴,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一個字,這稱之為「別字」。如「戊戌政變」寫成了「戊戍政變」、「按部就班」寫成了「按部就搬」,或者將「建議」 寫成了「建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別字。
鄭淵潔把「寒暄」誤成「寒喧」,「股掌之間」誤為「鼓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