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閱讀有哪些技巧和方法
說到閱讀,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閱讀是簡單的機械重復,只要認字、花上點時間就能做到,而對閱讀有所了解的朋友就會知道,閱讀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它要求閱讀者懂得多種閱讀技巧、並能靈活切換閱讀方式、還要在閱讀中善總結、思考、歸納等。
1.靈活的閱讀方式
高效率的閱讀,是根據閱讀目的、材料的種類以及難易程度,靈活選擇瀏覽、略讀、尋讀或研讀,綜合採用最合適自己的方法,不浪費一點時間和精力,並能從材料中准確地找出所需要的東西。
培根說:「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咀嚼消化。」 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它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於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生物課本不能用讀小說的速度來讀,同樣閱讀小說也不必糾纏於某個生詞。比如一部書,先從頭到尾瀏覽一遍,選取精華部分、未懂又需懂的部分、對自己啟發最大關系最密切的部分,細嚼;在無需慢讀、細讀、深讀的地方,要快讀、粗讀、淺讀。該淺則淺,該深則深,快、粗、淺和慢、細、深相結合。
2.全過程的思考
列夫•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可見,閱讀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一個思考過程。所以閱讀時,要知道為什麼閱讀以及將從閱讀中得到什麼,不斷地思考、評價、判斷、想像、推理和解決問題。
3.關鍵點的畫注
圈點畫線既可以對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以加強閱讀效果,也能為再讀或日後溫習提供記憶線索。因為再讀時,未必有時間、有必要重讀全文,只需畫線部分就可記起內容的概略。
劃讀一般分為兩步。
① 初讀標記:即讀第一遍把握整體脈絡時,用鉛筆劃出要點、難點、疑點。
② 重讀整理:對第一遍所作的標記,復習要點、攻讀難點、思考疑點。然後對初讀標記加以整理,該去者去,該添者添。這時,便對讀物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畫線在精不在多。如果滿頁全是線,非但沒有效果,反而遮蓋了要點。一般畫線多用與黑字相區別的顏色,如紅筆。有人喜歡用淺色、粗芯的重點筆,覆蓋在重點文字上,可以起到利用右腦的圖形思維優勢,加深記憶的目的。但應注意顏色明快柔和,不宜太深、太刺眼,以免影響視力。也可以在書頁邊緣寫邊注、眉批,目的是提問引起思考,或記下你思想的火花,字不宜多。
4.在閱讀中歸納
歸納即是指讀者在讀書過程中對書籍的掌握,由薄到厚,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因此,在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的練習中,對涉及的每一篇文章與材料都要學會在閱讀中歸納和總結。
在快速閱讀中善於靈活自如的運用各類速讀技巧,並在閱讀中多思考、多歸納總結、閱讀這件苦差事也會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貳』 如何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讀書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讀書的方法和技巧也許很多人不懂,所謂開卷有益,讀書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如何讀書的方法和技巧知道嗎,下面給大家分享讀書的方法和技巧,讓喜歡讀書的人有了捷徑,可以更好的讀書。
1、讀書不二法
一段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只讀一本書。清朝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書集,不當東翻西閱。」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扎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讀。一部《昭明文選》,毛澤東上學時讀過,上世紀五十年代讀過,上世紀六十年代讀過,到了七十年代還讀了好幾次。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採取這種方法。
3、 比較品讀法
此法是說一次讀幾本書,用比較對照的方法讀書。寫《魏書》的史學家夏侯諶聽別人稱贊陳壽寫的《三國志》,心裡不大服氣,便找來細讀,這才知道《三國志》卻比自己《魏書》好,於是當即燒掉了自己的書稿。搞研究或者做論文時,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大受裨益。
4、 垂直閱讀法
看書一目十行,從上往下讀,像下樓梯一樣。因為有些書含金量太少,只用瀏覽。更快的方法也稱之為「跳讀「,就是抓住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補敘等內容,跳過去不讀。垂直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用於讀一般的小說或快速瀏覽資料都不錯。
5、 字斟句酌法
此法講究讀書要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讀難免消化不良,必須邊讀邊思考。散文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後是」牛嚼「,像牛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用眼睛來讀書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別適合讀經典。
1、 精華提煉法
對於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歷史學家吳晗就特別擅長做讀書卡片。他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張卡片上。他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讀完一本書,如果真能夠提煉出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2、 高山仰止法
以欣賞的眼光讀書,讀出樂趣。如宋代詩人尤袤所言:「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讀一本高尚的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士對話,態度越虔誠,收獲就越大。這種方法最適合讀哲學與軍事經典,如《易經》、《孫子兵法》。
3、 居高臨下法
此法是說要站高一層,像老師審查學生作業一樣去讀書。我認識的幾位編輯,通常都是用這種方法讀那些熱門的「暢銷書」。如果對那些「亂花迷人眼」的書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會像叔本華所說的那樣:「思想被別人用襟帶牽著走。」
4、 多維研讀法
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讀一本書。數學家華羅庚發明了「猜讀法」----從猜謎的角度去讀書,看了書名後先閉目靜思,想像書中的結構與內容,然後再讀。如果作者寫的和自己猜的一樣,就可以速讀。這不僅大大節約了時間,還可以鍛煉思維能力和想像力。
5、 舉一反三法
如何把書讀活?「我思故我在,我用故我能。」
「我思」的第一個層次是要與作者交流,與作者擦出火花;第二個層次是要講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與眾人擦出火花。「我用」的第一個層次是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讓自己受益;第二個層次是在用中發現新問題,找到新方法,創造出新理論,超越前人。
『叄』 高效讀書的10種方法和技巧
有些人熱愛讀書,卻苦於沒有高效的讀書方法,導致讀完一本書的效率非常低。下面我整理了高效讀書的10種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一、通讀法
不明思議,通讀法就是什麼什麼書都看一遍,通常剛入門的人都會這樣,不知道讀什麼好,就拿起什麼就讀什麼。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妨像秋葉大叔一樣,反復讀幾本相對結構化、體系化的關於某一領域框架和業務的入門經典書,反復讀,讀透了,某個領域的方法論就有了。
二、圖讀法
圖讀法的意思就是利用思維導圖把書本中的框架提取出來,圖讀法不僅可以開動左腦,發揮提煉抽象概念的邏輯思維能力,也開動了你的右腦,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發揮你的形象化表達和展示能力。
三、逆讀法:「傳道書」的讀法
「傳道書」是作者貌似很專業,很大咖,或者提出的觀點很有名但其實有偏頗的書。讀這些書可以反著作者的觀點來說。但讀之前最好學點批判性思維的方法。才能看的時候看出沖突,哪些邏輯是錯的。
四、目標閱讀法
有些同學總是疑惑自己閱讀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你不妨試試目標閱讀方法,比如讀《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你專看趙雲的一些章節片段,再專挑張飛的一些片段來看,這樣有目標的閱讀,讀一本書,書自然就浮凸起來。
五、由厚到薄
讀一些專業書籍,可以採用肢解和綜合的方法。書變厚:一本書,當未讀之前,你會感到,書是那麼厚,在讀的過程中,如果你對各章各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材料,那就會覺得更厚了。
書變薄:當我們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以後,就會感到書本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這是每個科學家都要經歷的過程。這樣,並不是學得的知識變少了,而是把知識消化了。青年同學讀書要學會消化。
六、切己體察
國人讀《論語》是非常有耐心的,知一句行一句,甚至有些天反復玩味一個句子,放到實際行動裡面驗證,這其實就是經書正確的讀法。但是老外讀《論語》就無法做到這一點,耐不下心來。
七、沉浸法
讀書要講究味道,而體會味道的關鍵就是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家,沉浸進去。
如蘇東坡自稱是莊子或陶淵明的轉世,袁中郎則被稱為蘇東坡的轉世。喬治·愛立奧脫(GeoryeEliot)說她第一次讀盧梭時像受了電擊。尼采對於叔本華也有同樣的感覺。
八、聯想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養成聯想的習慣,聯想可以將知識聯系起來,編制大網,形成知識體系。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指出:只有不斷使自己的思維從已存在的一點出發,或從已知事物的相似點,相近點或相反點出發,才能獲得對事物的新的看法,世界由此才會得以前進。聯想思維就是在頭腦中將一種事物的形象與另一種事物的形象聯想起來,探索它們之間的共同的或類似的規律的思維方法。
九、讀書不二法
一段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只讀一本書。清朝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書集,不當東翻西閱。」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扎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十、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可以過一段時間再讀。一部《昭明文選》,毛澤東上學時讀過,上世紀五十年代讀過,上世紀六十年代讀過,到了七十年代還讀了好幾次。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採取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