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體穴位怎麼尋找
穴道位於「經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臟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 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 365處。
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經絡以外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後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體穴道的總數遠超過1000個。
我在這里大致列出人體各部位的穴道名稱,以便讓你有所了解。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發際穴、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溝穴、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後頂穴、風府穴、啞門穴、完骨穴、風池穴、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下關穴、客主穴、耳門穴、聽宮穴、翳風穴、頰車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氣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門穴、日月穴、天樞穴、氣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陽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門穴、腰俞穴、腰陽關穴、上仙點穴、六華灸穴、風門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陰俞穴、三焦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外關穴、曲池穴、尺澤穴、治癢穴、孔最穴、列缺穴、陽池穴、神門穴、合谷穴、中渚穴、少沖穴、落枕穴、指間穴、太淵穴、口內穴、胃腸穴、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復溜穴、陰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大敦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脈穴、丘墟穴、昆侖穴、足臨穴、行間穴、里內庭穴、下痢穴、高血壓點穴、第二厲兌穴、第三厲兌穴、阿基里斯腱穴。
參考資料:http://www.shulu.net/files/article/html/9/9292/506194.html
❷ 健康:人體穴位找不準教你4個竅門,一找一個准!
人體腧(shù)穴各有各的位置,且腧穴定位的准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
然而許多初學者反映:人體上的穴位密密麻麻,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實在是很難找准。
那麼今天,我就來教給大家一些找穴的方法和竅門,幫助大家快速找到穴位。
01 三種常用定位法
1.骨度折量法
骨度折量法是將人體骨骼分成若乾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單位為寸。
比如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上巨虛在外膝眼下六寸。
2.體表標志法
體表標志法是以人體五官、毛發、指甲、乳頭、臍窩、骨關節和肌肉隆起等部位作為標志來確定腧穴部位的方法。
如兩眉之間取印堂穴,兩乳之間的中點取膻中穴等。
3.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用手指或手指的某一部位作為比量腧穴部位的方法。
其中,「一指寬」是指患者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患者食指與中指並列,中間關節的寬度。
02 找穴位的竅門
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比如:
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出現黑痔、斑(色素沉澱);
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志。
03 取穴要領
臨床取穴常以骨度法為主,其他取穴方法為輔。同時還必須注意患者的體位、姿勢,並且要上下左右互相參照。
取穴的原則要領大致可以歸納為:
按照分寸,做到心中有數;
觀察體表標志定穴;
採取適當的姿勢取穴;
某些穴位應採取坐姿取穴,而某些穴位則以卧式取穴為宜;有些穴位應伸直肢體取之,而有些穴位則應屈曲肢體取之。臨證時還須依具體情況而定。
取五穴而用一穴,取三經而用一經。
取某一個穴位時,必須要了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某一經時,必須要參照其周圍幾條經脈的循行。這樣全面參考才能正確地定位取穴。
全身的經穴,督脈和任脈位於正中線,它們的穴位較易確定,因此任督脈的穴位常可作為兩旁經穴定位的參考依據。而頭部和肩部的腧穴比較復雜,取穴時須仔細分別。取肢體外側面的穴位時,主要觀察筋骨的凹陷等骨性標志;而取肢體內側面的穴位時,除注意體表標志外,還應注意動脈的搏動等。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