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古人是如何訓練自己的讀書方法

古人是如何訓練自己的讀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9-11 20:37:15

❶ 古人讀書的方法

1、董遇:「三餘」讀書法

漢代的著名學者董遇提倡利用「三餘」時間讀書。他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意思是說,冬天,沒有什麼農活,這是一年之中的空餘時間;夜間,天黑不能出去活動,這是一天之中的空餘時間;雨天,不能下地勞作,這也是可利用的空餘時間。

2、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

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這里的「八面」,是指書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將研究對象分為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後各個擊破。

3、歐陽修:「計字日誦」讀書法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的。他曾經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十部書,約5萬多字,然後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

4、陳善:「入書出書」讀書法

南宋人陳善著有一部《捫虱新話》,他在書中寫道:「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所以入,終當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不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盡讀書之法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讀書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讀進書中去,讀懂吃透,掌握書中的內容實質;出,就是要從書中跳出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始讀書時要求入,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出。

5、張溥:「七焚」讀書法

明代學者張溥的「七焚」讀書法,強調讀寫並用,強調「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讀書法分為三步:第一步,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在心裡默讀。第二步,抄完後高聲朗讀一遍。

第三步,朗讀後將抄寫的文章立即投進火爐里燒掉。燒完之後,再重新抄寫,再朗讀,再燒掉。這樣反復地進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讀十幾遍,直至徹底理解、背熟為止。

❷ 古人是如何讀書的

古人讀書的幾種方法:

1.
「思·問·習」讀書法: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學習要博學慎思,學思結合,不懂就問;

2.
「假物」讀書法: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方法,也就是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來學習;

3.
「精至」讀書法:這是王充提出的讀書方法,也就是用心專一的讀書法;

4.
''不求甚解」讀書法:這是陶淵明提出來的讀書法,要求讀書時要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5.
''提要鉤玄」讀書法:這是韓愈提倡的讀書方法,旨在抓要點,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內容

❸ 古人讀書,有哪些好的方法

古今名人的讀書方法如下:

1、諸葛亮:觀大略法。

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一起讀書,但讀書的風格和方法卻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務於精熟」,而諸葛亮則「獨觀大略」。「務於精熟」,就是認真精讀,力求理解透徹,並爛熟於心。

「獨觀大略」,就是說諸葛亮的讀書方法與其他三人不同,獨樹一幟;他是從總體上高屋建瓴地把握書本的精神實質,而不被枝蔓問題所糾纏。看得出來,諸葛亮無論是打仗還是讀書,都勝人一籌。

2、陶淵明:不求甚解法。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文中雲:「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描繪自己的讀書生活,闡發自己對讀書的見解。陶淵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觀點,是有針對性的。他認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沒有價值的注釋,而應注意讀原著,領會原作的基本內容。

如果不論讀什麼書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輩子能讀幾本書呢?對有的書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過去了;有的書,可暫時「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時候,再「求甚解」。

3、韓愈:提要鉤玄法。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雄文《進學解》中曾說過一句名言:「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讀書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讀書法。對於那些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提綱摯領地將書中的主要內容抽出來;對於那些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即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讀書若能做到提要鉤玄,效果必定會好。因為「提其要」,能使自己對書中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一目瞭然,對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清清楚楚,從而可以進一步了解事件之間的相互聯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鉤其玄」,便於把握重點,吃透精神實質,對某些重要觀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開拓視野,活躍思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將書中的營養,化為自己的血肉。

4、蘇東坡:八面受敵法。

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的「八面受敵」法,是很著名的一種讀書方法。有個名叫王庠的人在應制舉時,向蘇東坡請教讀書方法。蘇東坡就給他寫了封回信,信中說:內容豐富的書籍就像大海一樣,百寶俱全,應有盡有。

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得到,只能得到自己所需求的部分。所以,凡是有志於讀書的人,每次讀書,只須集中注意一個問題。比如,你想研究歷代興亡治亂和明君賢臣的地位、作用,那你就可以只集中注意這個問題,不要再想別的問題。又如,你想考慮史實古跡和經典文物,仍用同樣的方法辦理,其他以此類推。

這種「八面受敵」法讀書,看起來似乎迂鈍了一些,但到了學成之日,是那些涉獵者們所無法攀比的。「八面受敵」受到後人推崇,因為它是一種高明的讀書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八個方面,然後各個擊破,對研究成果進行加工整理,再得出結論,既深刻又全面!

蘇東坡在談到他讀《漢書》的經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東坡運用「八面受敵」法讀書的一個具體範例。

他讀《漢書》要讀許多遍,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結果他對書中的每一方面的問題,都了解得非常透徹。

5、朱熹:循序漸進法。

「或問讀書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漸進」。這是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提出的基本讀書方法。

朱熹對此方法作了詳盡的解釋:以兩本書而言,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本書而言,則「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也。」他還要求:「未及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

為什麼要循序漸進呢?朱熹以生動的比喻說,「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處,不知自低處不理會,終無至高處之理。」

朱熹的這個主張說明,讀書要選定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從最基本的書讀起,讀通一本然後再讀另一本,讀通一節然後再讀另一節;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後,雜亂無章地亂讀一氣。只要做到循序而漸進地讀書,就會收到「意定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的效果。《弟子規》中將這種方法概括為「此未終,彼勿起」。

讀書法的具體操作

1、准備階段

1)選定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應是閱讀學習的專家,熟知一般的學習技巧,或者是對指定書籍內容非常熟悉。

2)選定閱讀書籍。

書籍選定是讀書法的關鍵步驟。所選書籍應針對具體的培訓對象、培訓目標而定,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2、實施階段

讀書法應用職業教育中,一般分為短期閱讀法和長期閱讀法。

1)短期閱讀法。

所謂短期閱讀法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讓研習人員閱讀部分資料,並讓其馬上提交心得報告(口頭或書面)的一種教育方法。

該方法的特徵為:

短期閱讀法分為閱讀和默讀。如果資料內容相對生僻一些,可採用朗讀法;如果資料內容淺顯易懂,則應默讀,加快閱讀速度。指導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提示資料重點、難點,並對個別學員進行輔導。

2)長期閱讀法。

所謂長期閱讀法是指提前幾個月將閱讀資料發給研習人員,並明確訓練目標,要求研習人員對書籍仔細學習、研究,最後集中一起討論以檢測學習效果,也可讓研習人員上交心得報告。

❹ 古人的讀書方法簡介

一、諸葛亮:「觀其大意」讀書法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深通讀書之道,他不僅好學,而且善學,因此才能成就他的「足智多謀」。諸葛亮讀書只「觀其大略」,他讀書遠沒有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的休息。他也不會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概,擷取精華,掌握其實質。事實證明,最終讀書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諸葛亮成為一代賢相。
二、陶淵明:「會意」讀書法

顧名思義,五柳先生讀書時更著重追求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他追求讀書會意,著重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是死摳個別字句。這一點也可從《五柳先生傳》中:「每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句了解到五柳先生對「會意」的追求。

三、孔子:「思丶問丶習」讀書法

孔子主張讀書時要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另外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第三,當發現問題時要設法解決,而解決的辦法,在於請教或者讀相關的句子。最後,也要經常鞏固復習才能將知識深入掌握,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❺ 分享幾種古人的「讀書法」

    1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無人不稱贊其有大智慧,他的軍事才能更是首屈一指。毋庸置疑,諸葛亮才華滿腹、智謀無雙。

   

    諸葛亮的讀書法「觀其大略」,既不是精讀,也不是泛讀,而是一種略讀;諸葛亮的讀書法並非是對書籍的泛泛瀏覽、走馬觀花,而是分清主次輕重、求其精意、得其要義,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就掌握住了「觀其大略」讀書法。

  「觀其大略」讀書法也影響了一批名人大家。晉代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唐代李白對這種讀書方法極為贊賞,他在《送孟贊府兄還都序》中說:「孔明披書,每觀於大意」。

    2 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

  北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讀書法:稱「八面受敵法」,也就是說,多讀幾遍,每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

蘇軾:「八面受敵」讀書法,意思就是好書可以多看幾次,第一遍不需要全部看懂,可以每遍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或只就一個方面的問題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時涉及其它的目標或問題。

3 ·陶淵明:「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他在《無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方法就是,不穿鑿附會、不拘泥於文字詞句,不死鑽牛角尖。好處,它使讀者不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從而擺脫過多的微觀約束,宏觀地高瞻遠矚地往前走。「不求甚解」的讀書法,為古今不少名人所提倡,自然是有它一番道理的。

4· 歐陽修:「記字日誦」讀書法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自己的讀書經歷歸納而成。計劃每天讀記多少。

《詩經》等十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個字,每天背誦150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他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日積月累,的確。

5· 孔子:「思丶問丶習」讀書法

孔子主張讀書時要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最後,也要經常鞏固復習才能將知識深入掌握,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我很喜歡蘇軾的觀點,好書多讀幾遍,畢竟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諸葛亮讀書法,不是一般人能學的,專門了解過他的讀法,一本書只看重點,一目十行。還真是奇才不是蓋的。其他的讀書法也可以採用。

以上幾種古人的讀書法,你們比較喜歡哪種呢?

❻ 古人讀書的方法

古人讀書的方法有:「思問習」讀書法、「假物」讀書法、「精至」讀書法等。

1、「思問習」讀書法

這是孔子主張的讀書方法。即重視思考,不懂就問,提倡經常鞏固復習。重視思考。在學習過程中,要動腦筋。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不懂就問。讀書在於求知識,不懂又不問是求不到知識的。他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2、「假物」讀書法

這是孔子的學生荀子所主張的。荀子把「假物」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就是說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學習。他認為人們的天資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善於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就能縮短成才的時間。

3、「精至」讀書法

這是王充提出的讀書方法,也就是用心專一的讀書法。王充的「精至」觀點,正是一種讀書要讀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學之「精至」。

古人讀書求學的故事

1、鑿壁偷光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讀書

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此典流傳甚廣,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閱讀全文

與古人是如何訓練自己的讀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求職面試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 瀏覽:912
如何做證明題的方法七年級下冊 瀏覽:474
用什麼方法提dna好 瀏覽:651
車漏氣跑偏解決方法 瀏覽:693
如何烤羊肉串的腌制方法 瀏覽:703
清洗發動機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後來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290
肩周炎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48
三個方法教你如何用手吹口哨 瀏覽:242
女人失眠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 瀏覽:812
如何施食十個簡易方法 瀏覽:1000
郭富城練腹肌鍛煉方法 瀏覽:1002
蘭蔻小黑瓶大眼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216
老街這一課短文的命題方法是什麼 瀏覽:658
手指發黑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52
小羔羊口瘡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525
手機做飯的成功方法 瀏覽:557
如何三十秒就可以瘦腿的方法 瀏覽:692
分析政治事件的方法 瀏覽:404
威朗汽車電動座椅安裝方法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