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寫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學習詩詞創作幾個步驟:
一、先辨別平仄
學詩不可不知平仄,一開始可以先從新韻學起。簡單說普通話的一聲、二聲是平,如,詩、時;三聲、四聲是仄,例如:使、是。
為什麼一定要知道平仄呢?因為最簡單的古體詩也對平仄有要求。
二、古體詩學起
最早學詩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對平仄格律深入研究,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會被搞得頭昏腦脹,然後知難而退。因此最早作詩不妨從不需要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開始學起。
1、先學押韻
古體詩其實也有要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押韻不要押錯。例如平聲韻的詩,在二、四句一定是平聲收尾,
例如: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第二句,去,第四句,處,韻腳平仄一致。第一句要求不嚴。
2、從古絕句學起
古絕句,就是四句齊言(齊言:每句字數一樣)的古體詩。因為絕句短小,所以比較簡單。可以作為入門的練習。
三、再學格律
古體詩除了雙數句的韻腳要求特別嚴以外,幾乎就是自由體的詩歌。
但是格律詩不同,格律詩又叫做近體詩,近體詩都是齊言詩,沒有雜言詩。近體詩的句式是固定的模式,不能夠隨意改變平仄的組合。
1、近體詩的基本句式
五言近體詩的絕句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言近體絕句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學習五律、七律 練習對仗
五七律變成了八句,除了平仄、黏連、押韻外,中間四句要求兩兩對仗。
例如李商隱七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上聯: 春蠶到死絲方盡,下聯:蠟炬成灰淚始干。
上聯:曉鏡但愁雲鬢改,下聯:夜吟應覺月光寒。
四、學習古韻
今古韻的區別是學習古詩詞的一大障礙,沒有其他辦法,多讀、多記、多練習。不懂古韻,可能會誤解很多古詩詞不押韻或者出律,只有懂古韻才能讀懂古詩。
例如很多人就誤以為《登幽州台歌》不押韻: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五、學習填詞
懂了格律和古韻,就可以學習填詞了,其實所有的詞都可以看作符合格律要求的古體詩。唐宋人作詞,一開始都是按照曲譜,後來曲譜遺失了,後人依照前人作品制訂了詞譜,改為依譜填詞。
以上是詩詞入門的簡單步驟, 入門以後還要學習句法變化、章法的安排、字法的修煉、還有各種修辭手段.........
⑵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