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對聯的方法是什麼啊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平仄相對),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准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詩的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
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
② 對聯寫作技巧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對聯寫作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1、比喻法
比喻法。如:
勤是搖錢樹——儉為聚寶盆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過去曾有人寫了一聯諷刺大堂六部:
刑戶吏禮工兵,大堂六部;
馬牛羊雞犬豕,小畜一家。
2、誇張法
通過事物進行擴大或縮小形象的描述,藉以突出描寫對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質特點。如:
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鐵漢三杯軟腳——金剛一盞搖頭。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邊鍋里煮乾坤。
3、襯托法
襯托法,就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濟南大明湖聯)
今尚祀虞,東漢已無高後廟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4、對比法
心清水濁——山矮人高。
野心家禍國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膽,死而猶生。
5、反對法
反對,是上下兩聯,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襯。如河南函谷關猶龍閣聯
未許田文輕策馬,
願聞老子再騎牛
6、正對法
正對的上下兩聯,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補充的。例如:
山勢巍峨,翮鳥不能越過;
崖壁峻峭,飛猿亦苦攀登。
上下兩聯都是講摩天嶺的高峻。上聯極言其高,下聯極言其峻。兩聯的意思是互為補充的。
7、自對法
自對,又稱「句中自對」或「當句對」,指對聯中的字詞句,不僅上下聯相對仗,而且上聯自身之中和下聯自身之中(即所謂句中)也存在對仗。這就使對聯更加工穩,更增添了對襯美。
8、串對法
串對又叫流水對,意思是順連,分別獨立出來都沒有意義。如長沙嶽麓山聯: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登」是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這副對聯不過是一句話分成兩句說,上下聯意思是順連的。還有四川白馬關龐靖侯祠聯:
明知落鳳存先帝——甘讓卧龍作老臣。
這副對聯上聯寫龐統的犧牲精神,下聯交代犧牲的動機。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對。
9、借對法
借對。所謂借對,就是在用某個詞的甲義的同時,又借用乙義來與另一個詞相對。借對分借上與借下兩種。借下聯的詞語以適應上聯的,叫借下。例如:借對。所謂借對,就是在用某個詞的甲義的同時,又借用乙義來與另一個詞相對。借對分借上與借下兩種。借下聯的詞語以適應上聯的,叫借下。例如:
燈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統——君樂臣樂,求彼永樂萬年。
這副題明成祖觀燈的對聯中,下聯的「永樂」就是用「永遠快樂」的聯意的同時,借其表明成祖年號的意思來與上聯的「大明」相對。又如:
紅白相兼,醉後怎分南北——青黃不接,貧來盡賣東西。
紅白指兩種酒。這副聯中,下聯的「東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時,借其意思來對上聯的「南北」。同理,借上聯的詞語來對應下聯,叫借上。
例如: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這副對聯的「滄」本意是「寒」的意思,因與「蒼」同音,這里便藉以表示顏色的「蒼」(深綠色)同「藍」相對。由於借對有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難度比較大的巧對。大家多看、多練自然熟能生巧。
10、雙關法
利用同音字,使語帶雙關。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須梅。
「荷」、「藕」、「杏」、「梅」另有諧音,第二層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須媒。
再如: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第二層意思是:
憐子心中苦——離兒腹內酸。
11、用數法
對聯中巧妙地運用數字,心增強對聯的表現力,顯得生動活潑。如:
萬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
五六月間無署氣——二三更夜有鍾聲。
孤廟獨宿一將軍,單槍匹馬——對河兩岸二漁翁,並釣雙溝。
12、用典法
用典——借歷史典故或有出處的詞語來說明問題。例如:
觀瞻氣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開,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壯志,看此日神州奮起,新程萬里駕長車。
這是趙朴初先生為岳飛廟題的對聯,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飛墓前精忠柏,傳為岳飛忠魂所化。「
「抬望眼」、「收拾山河」、「壯志」、「駕長車」都出自岳飛的《滿江紅》。《文心雕龍——麗辭》說「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難,是因為文意兩方面都不易配合妥當。趙先生的這副對聯用的自然而貼切,即使沒有讀過《滿江紅》的,也照樣可以理解。當然,用典冷僻,晦澀難懂,是不宜提倡的。
對聯的寫作方法
對聯是一種講究格律的文學形式,要欣賞與寫作對聯,必須了解其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謂對聯格律(簡稱聯律),指對聯中有關平仄、詞性、語法修辭,以及書寫張貼等方面的格式與規律,其核心是對仗。對聯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以下幾點:
1、字數相等,內容相關。
從字數來看,原則上,只要上下聯字數相等,不論多少字數均可。如上下聯各四個字,則稱四言聯,等等。但在實踐中,多為四字以上,因漢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組成句子。從內容上看,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也就是意思要相互襯托或相互銜接,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效果。大多數對聯上下聯之間的內容
屬於互相襯托的關系。這種襯托或者是從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即所謂"正對"),或者是從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襯、互相對照(即所謂"反對"),"正對"如:
心蓮清凈
性海圓融(註:所引對聯未註明作者或出處的',均出自本書,下同。)
"反對"如:
心平積福
欲重招殃
有少數對聯上下聯之間的內容屬於互相銜接的關系(即所謂"串對",或稱"流水對"),也就是上下聯兩個分句共同構成一個復句,上下聯存在一種連貫、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目的等復合關系。當然,這種互相銜接同時也是互相襯托的。如:
若無前世心中毒
哪有今生意外災
又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澀
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上下聯內容毫不相關,會使人覺得非常生硬與滑稽,則起不到對聯應有的文學效果。
除非是一種特殊的對聯形式,即所謂"無情對"。它指的是上下聯形式上(字面上)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上)卻並不相關,從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如: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常用聯)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常用聯)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常用聯)
樹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常用聯)
2、詞性相當、概念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稱。
所謂詞性相當,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從嚴格意義上說,是每個字的詞性)應當盡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及連詞對連詞、副詞對副詞,等等。如:
大行絕俗忘榮辱
至道無情空是非
如果從每個字來看,"大"與"至"、"榮"與"是"、"辱"與"非"是形容詞,"行"與"道"、"俗"與"情"是名詞,"絕"與"無"、"忘"與"空"是動詞。但在實踐中,對虛詞的要求比較寬松,一般能夠虛詞對虛詞即可。對實詞的要求較為嚴格,詞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對。但那些詞性比較接近的、或者詞性能夠兼通的實詞,也還是允許相對的,如名詞和代詞、某些動詞和形容詞之間。當然,詞性相同屬工對,詞性相近或相通屬寬對。
更嚴格一點說,不但詞性要相當,而且詞語所代表的概念也要相當,也即要盡可能相類似或相對襯。這也涉及到對聯的寬工問題。若上下聯兩個詞語共同所屬概念的范疇越小,對仗就越工,反之則越寬。如:"中國"對"雄雞",其共同范疇是事物;"曉日"對"雄雞",就縮小為自然物;"小草"對"雄雞",就縮小為生物;"駿馬"對"雄雞",就縮小為動物;"老鴨"對"雄雞",就縮小為鳥綱以至家禽。再者,若上下聯兩個詞語之間,概念關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謂"矛盾概念"),對仗就越工,"有"對"無"、"真"對"假"、"生"對"死"、"物質"對"精神"、"自然"對"社會"等,就屬於工對。
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當相同或相似,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如:
勝行嚴佛土
正法利人間
上下聯皆為主謂賓結構。其中,」勝行」對」正法」、」佛土」對」人間」,又皆為偏正結構。再如:
軟首妙光,威名顯赫
雄獅利劍,寶相庄嚴
"軟首妙光"對"雄獅利劍",皆為並列結構;"威名顯赫"對"寶相庄嚴",皆為主謂結構;"軟首"對"雄獅"、"妙光"與"利劍"、"威名"對"寶相",又皆為偏正結構。
另外,上下聯之間還應當節奏相稱。對聯行文多以二字(有時也以一字或三字)為一節奏。節奏相稱,就是應當盡可能同步。如:
漏盡—飛身—去
心空—及第—歸
又如:
以—神通力—護持—正法
設—孟蘭盆—超度—慈親
總之,上下聯的用詞造句,在詞性、語法結構和節奏上,應盡量相當或相稱,以保持形式上的協調與工整。但這些要求在實踐中還是允許適當放寬的。個別情況下,還可以有所變通。如:
五十三參,遍訪良師求正智
百城煙水,廣行悲願踐初心
其中,」五十三參」對"百城煙水」,是以同一個典故的兩個常用語相對。單從詞性、結構等形式方面來看,嚴格說是不合聯律,但從內容來看,則屬於"義對",是允許的。
3、平仄協調。
平仄協調,狹義地說,就是指對聯在音調上的兩大要求:平仄相對與平仄交替。廣義地說,也包含句腳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問題。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區分什麼是平聲、什麼是仄聲。這又有兩種劃分標准。在對聯創作中,一般是運用」古四聲",即古漢語將音調分為平、上、去、入四聲,除平聲外,上聲、去聲、入聲皆為仄聲。現在,也有少數人運用」新四聲」,即現代漢語將音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其中,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兩種聲韻的不同,關鍵在於入聲字。入聲字的掌握和識別,大體上還是有規律可循,在此恕不贅述。對初學者來說,
最簡單易行的辦法是先在運用時藉助工具書。據作者個人的經驗,在運用中比較容易熟悉入聲字。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上述兩種用法可並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對聯中,不能同時混用。
現在再回過頭來談平仄協調的問題。所謂平仄相對,就是上下聯的音步要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反之,如果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就叫平仄失對,又叫同聲相對。音步與節奏大體上是同一概念,一般來說,一個節奏即是一個音步。由於對聯脫胎於格律詩,因此,在平仄方面,對聯與格律詩中的對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對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因為在實際上,並不一定要求整個音步平仄相對,而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所謂音步位,就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這是決定整個音步性質的重點聲。由於漢字的絕大多數音步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數。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
悲欣交集
事理雙行(註:平聲用""表示,仄聲用""表示,下同。)
又如:
火移薪盡業猶在
身壞神迷行不亡
其中,一三五不一定平仄相對,二四六皆平仄相對,即屬工對。不過,並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於,對聯行文的格式除了以律詩中的對仗句式為主以外,還有詞曲文賦等格式以及領字的存在。如:
厭娑婆苦域
弘凈土法門
觀美女華瓶盛糞
嘆凡夫甘願投泥
直心乃萬行之本
貪欲為諸苦之源
講到平仄相對,必須提一下對聯的句腳。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如何,也不管倒數第二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都要求上聯仄聲收尾,即最後一個字(句腳)應當是仄聲;下聯則要求平聲收尾。一般不能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更不能同聲收尾。另外,由多個短句組成的長聯,還要注意每個短句的句腳不能全都是仄聲或全都是平聲,而應當有所錯落,
至於這種錯落具體如何安排,則尚無定論。不過,運用"馬蹄韻"撰長聯是一種比較好的句腳安排方式。
所謂平仄交替,它與平仄相對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指的是一個句子自身的音步之間,平仄應交替使用,否則就是平仄失替。只有每句的最後一個字(句腳),可以不考慮交替問題。如:
佛身遠過世間望
妙法不堪小智聽
又如:
無所從來何有相
得成於忍不生心
在平仄問題上還有一些禁忌,如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面再談。
總的來看,對聯在平仄協調方面是有講究的,寫作對聯不能不講平仄。如果說,字數相等、詞性與概念相當、語法結構與節奏相稱,賦予了對聯整齊美、嚴謹美、對襯美、結構美、節奏美等審美特徵的話,那麼,平仄協調則賦予了對聯音韻美這個重要審美特徵。當然,有時為了不以辭害意,個別地方出現平仄失對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4、幾個禁忌。
除了以上三個基本要求外,對聯在格律上還有幾個禁忌,即幾種應盡量避免的情況:
"三平尾"或"三仄尾";"孤平"或"孤仄";"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同義相對";等等。
"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個句子的最末三個字,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將"能"改為"可"就變成了三仄尾。又如"緣深因厚坐蓮台",若將"坐"改為"登",就變成了三平尾。
"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個字以上的句子中,只有一個平聲字,或只有一個仄聲字。如"無言乃入門",若改為"無言而入門",就是"孤仄";又如"大日心光遍照",若改為"大日智光遍照",就是"孤平"(全平格或全仄格例外)。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如"世事紛紛"對"紅塵滾滾"、"惟覺者能聽能會"對"嘆醉人不醒不知"。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同一個位置相對,如"法界"對"世界"、"成道"對"成魔"。不過,有些虛詞("之乎者也"之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
漏網之魚,世間時有
脫天之鳥,宇內尚無
諸佛洞觀實相而無住
眾生游戲虛空而不知
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如:
見諸法空虛,此身去直超彼岸
念眾生平等,三人行必有我師
若將上聯的"直超彼岸"改為"已無後有",就與下聯"必有我師"的"有"異位重字。又如:
......若陶匠摶泥,掌中視果
......勝樵夫觀弈,夢里入槐
若將上聯的"掌中視果"改為"掌中觀果",就與下聯"樵夫觀弈"的"觀"異位重字。當然,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如:
萬法一心,空不異色
一心萬法,色即是空
聯中的"一"與"萬"、"心"與"法"、"空"與"色",便是"異位互重"格式。
所謂"同義相對",通常又稱為"合掌",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意思完全雷同,如"赤縣"對"神州"、"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
5、其它。
對聯的寫作與欣賞,還有一些相對次要的格律和比較獨特的修辭方法,如借對、自對、嵌字、迴文、集句,以及對聯的橫批、對聯書寫和張貼的格式,等等。下面對以上提到的問題逐一做個簡單的介紹。
③ 怎樣寫對聯
寫對聯方法:
1、在寫對聯的時候,上聯的最後一個字要以仄聲為主,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上下聯的字數也要保持一致,內容相近,不可出現重復的字,中間的橫批以總結上下聯的內容為主,語法的結構對稱,讀起來才會更加通順。
2、對聯,又顫知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楹聯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對聯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猜雀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茄兆消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④ 對聯的方法與技巧
第一是上下聯字數相等。對聯起碼每聯4個字,7個字的居多,12個字以上的稱為長聯,比較少。
第二是平仄相協,即平對仄,仄對平,這樣讀起來和諧,不會拗口。但單數字位可以不拘平仄,雙數字位必須嚴格遵守,這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詞性相對。總的來說,是虛詞對虛詞(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實詞對實詞。虛詞的字數很少,實詞的字數最多。例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名詞中如果能再分細一點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對人名、地理對地理,天文對天文,顏色對顏色,動物對動物等。至於在用字方面,凡上聯用過的字,下聯不能再用。
⑤ 中國對聯怎麼寫
春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直到現在我們一到春節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如果書法好的可以自己去寫,下面就告訴大家春節敬祥怎麼寫對聯,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望採納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