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選擇測試方法

如何選擇測試方法

發布時間:2023-08-16 22:30:25

1. 軟體測試方法有哪些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詳細)

一、等價類劃分法

所謂「等價」,就是具有相同屬性或者方法的集合,這個集合中某個個體所表現的特徵與其他個體完全一致。

由此可知,等價類劃分就是將所有可能的輸入數據,劃分成若干個等價類,然後從每個部分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數據當做測試用例進行合理的分類,分為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例如,規定的用戶名長度區間為4~8個字,那麼它的有效等價類是用戶名長度在[4,8],無效等價類為用戶名長度大於8位,或用戶名長度小於4位。

二、邊界值

測試經驗告訴我們,在測試有時會涉及到大量的數據,遍歷所有數據會使測試效率低下,如果是手工執行,更加難以覆蓋所有數據。這時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先劃分等價類,再從等價類中選擇部分參數測試,邊界值是等價類所有可選參數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所以我們一般會選擇邊界值作為測試的重點,邊界值法的應用步驟如下:

1.先根據等價類法劃分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確定上點、離點及內點。上點是邊界上的點,離點是離上點最近的點,內點則是邊界有效范圍內的任意一點。同樣以用戶名長度為4~8位為例,4和8為上點,3和9為離點,6則為內點。

2.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盡可能地覆蓋所有尚未覆蓋的有效等價類,直到所有有效等價類完全覆蓋。

3.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僅覆蓋一個無效等價類,直到所有無效等價類都被覆蓋。

三、判定表法

判定表又稱策略表、決策表,能表示輸入條件的組合,以及與每一輸入組合對應的動作組合。判定表法適合邏輯判斷比較復雜的場景,通過窮舉條件獲得結果,對結果再進行優化合並,具體又明確地表達復雜地邏輯關系和多種條件組合情況。

判定表主要由條件樁和動作樁兩部分組成。條件樁是功能要滿足地所有條件,動作樁則是所有可能的操作以及產生的結果。

判定表能夠將復雜的問題按照各種可能的情況全部列舉出來,簡明並避免遺漏。其缺點是判定表的建立過程較煩雜,當條件過多時,需要分析的邏輯組合呈2的倍數增長。測試工程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與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法結合使用。

四、正交試驗法

正交試驗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組合的一種實驗法,它是利用正交表來對實驗進行設計,通過少數的實驗替代全面實驗。正交表中所有參與試驗的、影響試驗結果的條件成為因子,影響試驗因子的取值或輸入的成為水平。

在設計測試用例時,採用正交試驗法能夠有效地、合理地減少測試的工作量與和成本。正交試驗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測試需求,獲取因子和水平

2)根據因子和水平選擇合適的正交表

3)替換正交表中的因子和水平,獲取試驗次數

4)根據經驗或者其他因素補充試驗次數

5)細化輸出獲得測試用例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希望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2. 如何選擇軟體測試方法

1、按是否查看程序內部結構分為:
(1)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只關心輸入和輸出的結果
(2)白盒測試(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裡面的源代碼和程序結構
2、按是否運行程序分為:
(1)靜態測試(static testing):是指不實際運行被測軟體,而只是靜態地檢查程序代碼、界面或文檔可能存在的錯誤的過程。
靜態測試包括:
對於代碼測試,主要是測試代碼是否符合相應的標准和規范。
對於界面測試,主要測試軟體的實際界面與需求中的說明是否相符。
對於文檔測試,主要測試用戶手冊和需求說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
(5)動態測試(dynamic testing),是指實際運行被測程序,輸入相應的測試數據,檢查輸出結果和預期結果是否相符的過程
3、按階段劃分:
(1)單元測試(unit testing),是指對軟體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進行檢查和驗證。
樁模塊(stud)是指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模塊,驅動模塊(driver)是指模擬被測模塊的上級模塊,驅動模塊用來接收測試數據,啟動被測模塊並輸出結果。
(2)集成測試(integration testing),是單元測試的下一階段,是指將通過測試的單元模塊組裝成系統或子系統,再進行測試,重點測試不同模塊的介面部門。
集成測試就是用來檢查各個單元模塊結合到一起能否協同配合,正常運行。
(3)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指的是將整個軟體系統看做一個整體進行測試,包括對功能、性能,以及軟體所運行的軟硬體環境進行測試。
系統測試的主要依據是《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文檔。
(4)驗收測試(acceptance testing),指的是在系統測試的後期,以用戶測試為主,或有測試人員等質量保障人員共同參與的測試,它也是軟體正式交給用戶使用的最後一道工序。
驗收測試又分為a測試和beta測試,其中a測試指的是由用戶、 測試人員、開發人員等共同參與的內部測試,而beta測試指的是內測後的公測,即完全交給最終用戶測試。
4、黑盒測試分為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
1)功能測試(function testing),是黑盒測試的一方面,它檢查實際軟體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
包括邏輯功能測試(logic function testing)
界面測試(UI testing)UI=User Interface
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是指從軟體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對軟體系統進行檢查,來發現軟體中不方便用戶使用的地方。
兼容性測試(compatibility testing):包括硬體兼容性測試和軟體兼容性測試
2)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
軟體的性能主要有時間性能和空間性能兩種
時間性能:主要指軟體的一個具體事務的響應時間(respond time)。
空間性能:主要指軟體運行時所消耗的系統資源。
軟體性能測試分為:
一般性能測試:指的是讓被測系統在正常的軟硬體環境下運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壓力的性能測試。
穩定性測試也叫可靠性測試(reliability testing):是指連續運行被測系統檢查系統運行時的穩定程度。
負載測試(load testing):是指讓被測系統在其能忍受的壓力的極限范圍之內連續運行,來測試系統的穩定性。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是指持續不斷的給被測系統增加壓力,直到將被測系統壓垮為止,用來測試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Validate the system or software can allowed the biggest stress.)

3. 軟體測試有哪些常用的測試方法

隨著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舉正的人開始關注軟體測試,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很多種,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的軟體測試方法。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只有選擇到合適的才能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軟體測試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電腦培訓為大傢具體介紹。


一、白盒測試

白盒測試也稱為結構測試,是根據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和代碼結構,設正滑悔計測試數據,完成測試的測試方法。白盒子測試的直接優點是,知道所設計的測試用例在代碼上的哪個地方被忽視。IT培訓認為其優點是測試人員能夠增加代碼的覆蓋率,提高代碼實行的整體質量,幫助發現代碼中的隱藏危險。

二、黑盒測試

黑盒測試也稱數據傳輸測試,作為不能夠看到測試對象的黑匣子,完全不需要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的情況,北大青鳥發現測試人員可以根據程序功能的要求規格,確定測試用例,並推斷測試結果的測試方法。

三、灰盒測試

灰盒測試主要是一種綜合的測試方法,它居於程序運行的外部表達。同時,根據內部邏輯結構設計用例,執行程序、採集路徑執行信息和外部用戶界面結果。

四、集成測試

集成測試是一種組裝測試,是在單元測試基礎上的一種有序測試。其主要的目的是驗證軟體單元間的介面關系,通過讓悶測試發現各軟體單元介面間的問題,昌平北大青鳥非常期待最終測試的單元構成符合設計要求的軟體。


4. 如何選擇合適的蛋白含量測定方法

選擇一種蛋白測定方法時,需要考慮兩個重要因素:緩沖液的化學組成和檢測的蛋白量。基於dford方法的Quick Start Bradford和Bio–Rad 蛋白測定靈敏度高,可以兼容糖、巰基乙醇、DTT等。而對於去污劑和NaOH這兩種干擾Bradford測定的物質,DC蛋白測定卻可以兼容。

如果蛋白是在loading buffer中,准備跑1D或2D電泳,或者剛從細胞裂解液中抽提出來,需要定量,那麼RC DC蛋白測定更合適。

(4)如何選擇測試方法擴展閱讀:

常見測試方法:

Quick Start Bradford蛋白測定是一種簡單、精確的蛋白濃度定量方法。現成的1倍濃度染料和7 個預稀釋濃度(0.125、0.25、0.5、 0.75、1.0、1.5、2.0 mg/ml)的蛋白標准品,讓你擁有現成的檢測工具。無需稀釋標准品和染料,一步完成蛋白濃度定量。

Bio–Rad 蛋白測定也是一種簡單的蛋白濃度測定方法。該方法適應標准濃度測定、低濃度微量測定,或96孔微孔板的快速測定。它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和上面的Quick Start Bradford都是一樣的,不過要麻煩一點點。因為除了要稀釋蛋白標准品,配成幾個不同濃度之外,還要稀釋染料,再過濾除去不溶顆粒。

Quick Start Bradford 和Bio–Rad 蛋白測定方法的起源都是Bradford染料結合方法 (Bradford 1976),該方法檢測考馬斯亮藍G–250染料與蛋白結合時(主要結合鹼性或芳香族氨基酸殘基)的顏色變化。這種測定方法能定量多數蛋白或多肽(分子量> 3,000–5,000 Da),操作簡單、速度快,靈敏度高,與一些還原劑(如DTT、巰基乙醇)兼容。

DC (Detergent Compatible) 蛋白測定是一種適用於含有去垢劑的蛋白樣品比色測定方法。該方法類似於常規的Lowry 測定方法 (Lowry et al.1951),但經過改良,節省了操作時間。DC 蛋白測定只需要15分鍾的溫育過程,而且吸光值讀數能保持2小時的穩定。

RC DC (Recing agent Compatible & Detergent Compatible) 蛋白測定是一種適用於含還原劑和去垢劑的蛋白樣品比色測定方法。

以 Lowry 方法(Lowry et al.1951)為基礎的 RC DC 蛋白測定,具有原來DC蛋白測定的特點,並能與更多的試劑兼容,簡化了復雜蛋白樣品溶液的定量測定。吸光值至少穩定1小時。

除了與DC 蛋白測定兼容的試劑外,RC DC 蛋白測定還與以下試劑和緩沖液兼容:2% CHAPS、350 mM DTT、0.1MEDTA、Laemmli 緩沖液、10% beta-巰基乙醇、ReadyPrep 抽提試劑等。

5. 選擇測量方法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在選擇測量方法時,要綜合考慮下列主要因素:所要求的測量准確度;被測量本身的特性;現有測量設備;測量環境。

在可用的測試和測量硬體和軟體范圍內進行選擇,對初次用戶和有經驗的用戶來說,都一樣難辦,這是可以理解的。

技術的進步使測量和測試方法的發展呈指數方式加快,給用戶提供難以想像的強大系統功能。

測試和測量設備跨越很寬的范圍。對簡單應用來說,比較容易選擇合適的結構來滿足需要和預算。應用的復雜性增加時,結構的選擇以及相關的費用也變得復雜了,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會更昂貴,正確的選擇顯得更加重要。

出發點是要知道信號或感測器輸出的電平和測量所需要的靈敏度(定義為測量時所能檢測到的最小變化,並能以測量值的單位來表達)。

精度、解析度和測量速度是一些重要因素,是工程師在決定如何收集和測量數據時必須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環境。測量是在電雜訊很大的廠區中進行,還是在電雜訊微小的實驗室中進行。另外,感測器的位置是否離得很遠,難以接近。在許多應用中,環境因素對結構可能起決定作用。



6. 軟體測試的方法一共有幾種

1、從是否關心內部結構來看

(1)白盒測試:又稱為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是一種按照程序內部邏輯結構和編碼結構,設計測試數據並完成測試的一種測試方法。

(2)黑盒測試:又稱為數據驅動測試,把測試對象當做看不見的黑盒,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的情況下,測試者僅依據程序功能的需求規范考慮,確定測試用例和推斷測試結果的正確性,它是站在使用軟體或程序的角度,從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的對應關系出發進行的測試。

(3)灰盒測試:是一種綜合測試法,它將「黑盒」測試與「白盒」測試結合在一起,是基於程序運行時的外部表現又結合內部邏輯結構來設計用例,執行程序並採集路徑執行信息和外部用戶介面結果的測試技術。

2、從是否執行代碼看

(1)靜態測試:指不運行被測程序本身,僅通過分析或檢查源程序的語法、結構、過程、介面等來檢查程序的正確性。

(2)動態測試:是指通過運行被測程序,檢查運行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差異,並分析運行效率、正確性和健壯性等性能指標。

3、從開發過程級別看

(1)單元測試:又稱模塊測試,是針對軟體設計的最小單位----程序模塊或功能模塊,進行正確性檢驗的測試工作。其目的在於檢驗程序各模塊是否存在各種差錯,是否能正確地實現了其功能,滿足其性能和介面要求。

(2)集成測試:又叫組裝測試或聯合,是單元測試的多級擴展,是在單元測試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有序測試。旨在檢驗軟體單元之間的介面關系,以期望通過測試發現各軟體單元介面之間存在的問題,最終把經過測試的單元組成符合設計要求的軟體。

(3)系統測試:是為判斷系統是否符合要求而對集成的軟、硬體系統進行的測試活動、它是將已經集成好的軟體系統,作為基於整個計算機系統的一個元素,與計算機硬體、外設、某些支持軟體、人員、數據等其他系統元素結合在一起,在實際運行環境下,對計算機系統進行一系列的組裝測試和確認測試。

在系統測試中,對於具體的測試類型有:

(1)功能測試: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中的功能需求逐項進行的測試,以驗證功能是否滿足要求。

(2)性能測試: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的功能需求逐項進行的測試,以驗證功能是否滿足要求。

(3)介面測試: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中的介面需求逐項進行的測試。

(4)人機交互界面測試:對所有人機交互界面提供的操作和顯示界面進行的測試,以檢驗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

(5)強度測試:強制軟體運行在異常乃至發生故障的情況下(設計的極限狀態到超出極限),驗證軟體可以運行到何種程序的測試。

(6)餘量測試:對軟體是否達到規格說明中要求的餘量的測試。

(7)安全性測試:檢驗軟體中已存在的安全性、安全保密性措施是否有效的測試,

(8)可靠性測試:在真實的或模擬的環境中,為做出軟體可靠性估計而對軟體進行的功能(其輸入覆蓋和環境覆蓋一般大於普通的功能測試)

(9)恢復性測試:對有恢復或重置功能的軟體的每一類導致恢復或重置的情況,逐一進行的測試。

(10)邊界測試:對軟體處在邊界或端點情況下運行狀態的測試。

(11)數據處理測試:對完成專門數據處理功能所進行的測試。

(12)安裝性測試:對安裝過程是否符合安裝規程的測試,以發現安裝過程中的錯誤。

(13)容量測試:檢驗軟體的能力最高能達到什麼程度的測試。

(14)互操作性測試:為驗證不同軟體之間的互操作能力而進行的測試。

(15)敏感性測試:為發現在有效輸入類中可能引起某種不穩定性或不正常處理的某些數據的組合而進行的測試。

(16)標准符合性測試:驗證軟體與相關國家標准或規范(如軍用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及國際標准)一致性的測試。

(17)兼容性測試:驗證軟體在規定條件下與若干個實體共同使用或實現數據格式轉換時能滿足有關要求能力的測試。

(18)中文本地化測試:驗證軟體在不降低原有能力的條件下,處理中文能力的測試。

4、從執行過程是否需要人工干預來看

(1)手工測試:就是測試人員按照事先為覆蓋被測軟體需求而編寫的測試用例,根據測試大綱中所描述的測試步驟和方法,手工地一個一個地輸 入執行,包括與被測軟體進行交互(如輸入測試數據、記錄測試結果等),然後觀察測試結果,看被測程序是否存在問題,或在執行過程中是否會有一場發生,屬於比較原始但是必須執行的一個步驟。

(2)自動化測試:實際上是將大量的重復性的測試工作交給計算機去完成,通常是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來模擬手動測試步驟,執行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的過程(全自動測試就是指在自動測試過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預,由程序自動完成測試的全過程;半自動測試就是指在自動測試過程中,需要手動輸入測試用例或選擇測試路徑,再由自動測試程序按照人工指定的要求完成自動測試)

5、從測試實施組織看

(1)開發測試:開發人員進行的測試

(2)用戶測試:用戶方進行的測試

(3)第三方測試:有別於開發人員或用戶進行的測試,由專業的第三方承擔的測試,目的是為了保證測試工作的客觀性

6、從測試所處的環境看

(1)阿爾法測試:是由一個用戶在開發環境下進行的測試,也可以是公司內部的用戶在模擬實際操作環境下進行的測試

(2)貝塔測試:是用戶公司組織各方面的典型終端用戶在日常工作中實際使用貝塔版本,並要求用戶報告

(6)如何選擇測試方法擴展閱讀

軟體測試的內容:

1 得到需求、功能設計、內部設計說書和其他必要的文檔

2 得到預算和進度要求

3 確定與項目有關的人員和他們的責任、對報告的要求、所需的標准和過程 ( 例如發行過程、變更過程、等等 )

4 確定應用軟體的高風險范圍,建立優先順序、確定測試所涉及的范圍和限制

5 確定測試的步驟和方法 ── 部件、集成、功能、系統、負載、可用性等各種測試

6 確定對測試環境的要求 ( 硬體、軟體、通信等 )

7 確定所需的測試用具 (testware) ,包括記錄 / 回放工具、覆蓋分析、測試跟蹤、問題 / 錯誤跟蹤、等等

8 確定對測試的輸入數據的要求

9 分配任務和任務負責人,以及所需的勞動力

10 設立大致的時間表、期限、和里程碑

11 確定輸入環境的類別、邊界值分析、錯誤類別

12 准備測試計劃文件和對計劃進行必要的回顧

13 准備白盒測試案例

14 對測試案例進行必要的回顧 / 調查 / 計劃

15 准備測試環境和測試用具,得到必需的用戶手冊 / 參考文件 / 結構指南 / 安裝指南,建立測試跟蹤過程,建立日誌和檔案、建立或得到測試輸入數據

16 得到並安裝軟體版本

17 進行測試

18 評估和報告結果

19 跟蹤問題 / 錯誤,並解決它

20 如果有必要,重新進行測試

21 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維護和修改測試計劃、測試案例、測試環境、和測試用具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選擇測試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前抗氧化方法 瀏覽:874
果酸誘小葯的使用方法 瀏覽:599
高強螺栓檢測方法 瀏覽:278
單臂畫圓肩頸解決方法 瀏覽:973
靛藍染毛線的方法及步驟 瀏覽:661
正確綳腳背的方法 瀏覽:613
膝彎靜脈曲張解決方法 瀏覽:255
辣木籽的食用方法泡水 瀏覽:754
三星手機話筒聲音小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292
科顏氏瓶蓋使用方法 瀏覽:982
羊腹腔積液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737
基酒浸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30
手的康復治療訓練方法 瀏覽:13
快速給你洗澡的方法 瀏覽:131
8383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115
汽車絞盤使用方法 瀏覽:429
定額換算根據其計算方法 瀏覽:97
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962
大電飯鍋溫控器接線方法圖片 瀏覽:348
企業轉型解決方法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