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如何轉變農村中學生的學習方式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將學生以前「被動學」的方式轉變為「主動學」的方式;2、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用數學」,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師生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4、主動反饋,及時矯正。通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所犯錯誤,引導學生及時矯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置於突出的位置,倡導改變原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方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談到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觀研究,勤於動手。」但在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領域中,這些學習方式有的只能在公開教學上運用,有的流於形式。也有個別教師對教改中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片面理解,導致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漫無邊際的討論,一部分學生就偷著玩,一部分學生談論著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話題,還有一部分學生則在旁邊只看而不參與,真正在自主討論的學生較少。因此,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現就本人在教學中如何轉變農村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談幾點看法。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動手實踐、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要凸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和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注重學生數學思想培養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能力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取得成功的喜悅,便會化為學習的動力,從而更喜歡數學,更要主動地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考慮能否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本人很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考慮現有的教學條件,再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選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盡最大努力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來到課堂進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及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大膽放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當中來,同時也給予每個學生自由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力,激發學生求知的積極性與主動探究的興趣。在學習方式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認清每個學生的優勢,開發其潛能,培養其特長,使每個學生走上各自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長為不同層次的有用人才。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會主動找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書籍來看,完成作業也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這樣就把「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了。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同心聲。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生學會學習,體驗到了獲取知識的喜悅,那樣學生才有動力繼續學習,並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作為教師,不能只向學生灌輸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在「測量旗桿高度」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帶著全班同學到操場上一起來測量旗桿的高度,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同學都要參與到測量旗桿高度中來。有些小組的學生一到操場就開始動手測量,後來因為條件限制而無法得出結果,我就先到這些小組中去引導他們要先想好打算如何測量,而有些小組的學生則是先設計好測量方案,再按其方案進行測量得出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動手操作後,我再把他們的方案(有用相似三角形來設計的、有用解直角三角形來設計的等)和結果集中起來,讓同學們一起來討論,最後對其方案一一加以點評。在此基礎上,我再提出如何設計測量某一斜坡上的大樹高度的方案。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師生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 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讓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讓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形成「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上,我曾經告訴學生:「數學工具是你們自己的,相信你們能用好自己的三角板、直尺、圓規,課堂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要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就要靠你們自己。」在課堂上,學生都把自己當作課堂的主人,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要當好他們的助手就可以,一節課下來,學生讓自己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又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教師也就達到了這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先讓同學們回顧平行四邊形有關的性質,再提出這些有關性質的逆命題是否正確?若正確,請說明理由,若不正確,請舉出反例。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接著同學們開始展開積極的討論,我就深入到各小組中了解他們的討論情況,再加以指導,討論結束後,請各小組代表來談一下他們各自的發現,同學們的發現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不正確,也有些雖然正確但理由不充分,根據這些情況,我再把同學們的發現加以整理,引導同學們一起來概括、小結剛才的發現,在這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發言也很積極,其他同學在其影響下也積極參與到探究、討論中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主動反饋,及時矯正 作業是教學反饋的主渠道,但教師必須對不同學生進行認真的分析,學生的作業一般來說有四種類型:1、獨立完成的。2、討論後完成的。3、獨立完成一部分,抄襲一部分。4、全部是抄的。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做好作業檔案記載,以便做到有效反饋和矯正。同時指導學生自己建立錯誤收集本,專門記錄自己在作業中、練習中、測試中經常出現的典型錯題,以便及時矯正,讓學生在糾錯過程中不斷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和創新思維也得到了發展,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參考文獻: 陳旭遠、黃薇編著《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