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萃取時,怎樣才能判斷誰在誰的上面,中間,下面呢是根據密度嗎 萃取,一般用哪些萃取計
是根據密度判斷,密度大的在下面,密度小的在上面
一般用有機試劑做萃取劑 比如苯,溴水,等等 但是注意不能用酒精,因為酒精溶於水之後就分不開了,我當時考試就考這個了
用溴水鑒別苯,和四氯化碳的方法:
分別向兩個待檢試管中滴加溴水,如果有色部分在上面,則為苯,如果有色部分在下面則為CCl4
Ⅱ 對於油與水分離的萃取方法具體是怎麼弄的呢
分液可以的
溶解度相差較大——蒸發結晶
溶液沸點不同——蒸餾
分離固液混合物——過濾
分離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萃取分液油水分離器分離板主要以聚丙烯波紋板為基礎材料,內含多種添加劑,使其具有親油而不粘油、抗老化的特點。波形薄膜板採用水平安裝疊加起來的,總疊加層數有100多層,其板間距約為12mm,油珠顆粒只需上升12mm即可達上一層波紋板上。當含油水流過時,油珠顆粒被波形薄膜板迅速捕獲,即會聚集在波紋板上,並與水分離開來,根據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油珠顆粒將會迅速上升並聚合成較大的油珠顆粒,合聚集在波紋板隆起部分的頂部,又形成更大的油珠顆粒,波形板頂部開著小孔,通過這些小孔把油聚集起來,送往上部集油層。因此一個油珠顆粒只需要向上移動12mm即可到達上一層波紋板,即可與水分開。波紋板頂部小孔直徑一般為12mm,允許集起來的油通過小孔,到達集油層。在波紋板隆起的部分逐漸向上變小。含油水會沿著波形板以不同的速度移動,這樣導致了大小油珠顆粒之間的碰撞(即可以集合的可能性)。油珠顆粒變得越來越大,最後通過波形薄膜板把它們分離開來。
為安裝和檢修方便,把波紋型薄膜板拼成若干個組塊,排立組裝在方形容器內,使波紋板的波頂部小孔正對著方形容器的最高集油室頂部,根據其容器的形狀由下向上逐漸變小,使其從波紋薄膜板頂部孔出來的含油水(此時含油比列很大)沿著箱體移動,再次對油水進行碰撞分離,箱體頂部開有一孔,將集中的油沿其孔集中至集油箱中然後被集油室的油位探測儀檢測到是否油滿然後發出信號給電氣控制櫃,控制櫃在PLC的自動控制下發出信號將排油電磁閥及排油泵啟動然後將油排放或回收利用。
含油水經過波紋板分離後可能還含有很小的油滴,在波紋板後還設計有聚丙烯除油濾芯每台設備分別安裝有多隻相同的除油濾芯使其最後的排放水滿足水中含油量≤1mg/L,懸浮物≤30mg/L的要求。如果含油量超過設定值時在出水口的油份濃度儀自動檢測水的含油量,若超標自動報警並停止系統運行
Ⅲ 油脂與礦物油的鑒別
一、植物油---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加氫氧化鈉,加熱發生皂化反應!
礦物油---烴,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二、政法大學採用的油脂和礦物油檢驗方法
實驗目的和要求
1、油脂和礦物油的薄層色譜分析。
2、礦物油的熒光光譜分析。
3、油脂和礦物油的氣相色譜分析。
三、 摻入礦物油的鑒別
原理:根據食用油脂能被鹼化而礦物油不被鹼化的特性,將兩者區分開來。
方法:取待測油樣1 ml置於100 ml三角瓶中。加入氫氧化鉀溶液(V氫氧化鉀:V水=3:2)1 ml及無水乙醇2 ml,接空氣冷凝管,迴流皂化約 5 min。皂化時應不時振搖,使之加熱均勻。皂化結束,加沸水25 ml搖勻,觀察瓶內溶液。如呈混濁或有油狀物析出,則表明有不能被皂化的礦物油存在;如所摻礦物油是揮發性的,則在皂化時可噴出特殊的氣味;如摻有0.5%以上的礦物油即能被檢出。
怎樣鑒別食用油的品質
--------------------------------------------------------------------------------
發表時間: 2007-06-08 識假辯假
一.食用植物油脂的品質特性
1.香油 香油以芝麻為原料榨取而成,根據加工設備的不同可分兩個品種:芝麻油和小磨香油。芝麻油,又稱麻油或大槽油,用壓榨法製成。顏色為淺黃色、黃色和棕紅色三種。小磨香油顏色深紅,是把炒熟的芝麻,經過研磨,加水攪拌、揚盪而製成,油中保留有芝麻酚等呈香物質,有一種令人爽心的特殊香氣。
2.胡麻油 胡麻油以在胡麻為原料榨取製成,按精煉程度不同, 分為毛漬和精煉油二種。毛油為褐黃色,精煉油為淺黃色,且有一種特殊氣味。
3.花生油 花生油以花生仁為原料榨取而成,由於精煉程度的不同,顏色分為三種:乳白色、淺黃色和橙黃色。花生油色澤清亮透明,具有花生的清香氣味和滋味。
4.豆油 豆油以黃豆為原料榨取製成。有二種顏色為淺黃和和棕色,有豆腥味,加熱時可出現泡沫。
5.棉籽油 棉籽油以棉花籽為原料榨取製成,可分毛棉油、衛生油和棉清油三種。毛棉油,有棉籽腥味,呈黑褐色或淺紅色兩種顏色;同於毛棉油未經精煉,油中含有游離棉酚,長期食用易導致慢性中毒。衛生油顏色呈淺黃至深黃,有鹼味,特別是新油中鹼味更深,而且不如拜油清亮透明。棉清油是精煉後的棉籽油,顏色呈淺黃色或黃色,且澄清透明,其亞油酸含量較高。
6.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是以向日葵籽為原料榨取製成,顏色呈淺黃色或青黃色二種,油體清亮透明,氣味芳香,滋味純正。
7.菜籽油 菜籽油是以菜籽為原料榨取製成,可分油菜籽和芥菜籽油兩種,顏色呈金黃色和棕黃色。
二、食用油脂質量的鑒別食用油脂的品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鑒別:
透明度:油脂的透明度說明油脂的精煉程度,磷脂去除程度,水分雜質的多少,有無摻假現象以及是否適合食用等。測定透明度時,先將油脂混勻,然後倒入一個玻璃筒中,靜置24小時後應透明,不混濁,無雲霧狀的懸浮物,即為透明。氣味:用手指蘸一點油,抹在手心中,搓後聞氣味,食用油不應有哈喇味或其它異味。
滋味:具有該油脂應有的滋味,無焦臭、酸敗及其它異味。
水分和雜質:水分用烘乾法。油定雜質彩用石油醚、丙酮等有機溶劑進行溶解過濾後,用烘乾法測定。水分雜質的多少直接影響著油脂的保管。水份、雜質過多時,油脂很快變壞。油脂的水份規定在0.5— 0.3%之間,雜質含量限製成0.1— 0.2%之間。
色澤:內銷食用油脂一般不規定色澤,外銷貨規定以重鉻酸鉀比色法測定,以色淺的為好。
三、變質植物油脂的鑒別
胡麻油、菜籽油、葵花油、黃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衛生油等植物油脂、鑒別其它是否已變質,可從兩個方面入手。正常植物油清亮透明,有其榨制原料的香氣;變質植物油一般顏色混濁不清,有苦、辣等異味,這種油炒的菜口澀異常,如食生柿,難以下咽。有的油即使混濁不清,甚至乳黑不能透明,或有淺色雲絮狀懸浮物,但胡麻、菜籽、葵花等料香味依然濃香可辨,一是有了顏色較深的漿膏狀"油腳",仍可食用。植物油存放不宜過久,最長不得超過半年,盛裝植物油應選 用陶瓷製品密封貯藏。
時下,正值食用植物油銷售旺季,個別不法商人乘機在油中摻假,寧夏曾發現過在油中摻小米湯、濃茶水的事件,有關媒體報道摻礦物油,工業用油冒充食用油的事情,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幫助消費者識別食用植物油的品質,特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
一、食用植物油的質量標准 在介紹感官鑒別方法前,先介紹食用植物油的質量標准,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食用植物油的質量指標有:色澤、氣味、滋味、酸價、水分及揮發物、雜質、加熱試驗、含皂量等七項。色拉油和烹調油是高級精煉油,除無加熱試驗,含皂量外,其他指標均有,同時還增加了透明度、過氧化值、不皂化物煙點、冷凍試驗等五項指標,要求更高,有一項指標超標,視為不合格產品。具體指標詳見附表。
二、感官鑒別方法 食用植物油的感官鑒別,可從透明度、氣味、滋味、色澤、沉澱物、水分等方面觀察判斷優劣和是否摻假。
1.透明度。純凈的油應完全透明,但在加工過程中由於混入了鹼脂、蠟質、水分、雜質等物質,才出現混濁,使透明度下降。鑒別方法是先將桿油管口用手指按住,插入油的底部,吸出油後在乳白色燈前觀察判斷,以透明、微濁、混濁分級,透明最好。
2.氣味。每種油都有獨特的氣味,如花生油有花生香味,熟葫麻油有葫麻香味,打開油桶蓋時,鼻子靠近就可聞到,也可以在手掌上滴上一兩滴油樣,兩手合攏摩擦發熱, 3.滋味。滋味的鑒別是用干凈玻璃棒,取兩滴油樣,塗在已漱過口的舌頭上,辨其滋味,口感好或良好者,是佳品;帶有酸、苦、辛辣味者,為變質品;焦苦味者,為酸敗油。
4.色澤。純凈的油是無色、透明、常溫下帶粘性液體。但在加工過程中,由於油料中的色素溶於油中,使其帶色。鑒別方法是用玻璃管吸取無殘渣油樣,移入試管或比色管內,在白色背景反光線下觀察,色越淺油質越好,但小磨芝麻油除外。
5.沉澱物。沉澱物俗稱油腳,主要成分是雜質,在一定條件下沉澱於油的底部,透明的玻璃瓶和塑料油桶,都可觀察到,沉澱物越少越好,優質油應無沉澱物。
6.水分。水分是影響油質酸敗的因素之一,摻假的油也反應在水分增加上,鑒別一般用燒紙方法。用干凈的桿油管從油的底部抽取少許油樣,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火燃燒並觀察現象:燃燒正常者,水分在0.20%以內,符合標准;發出「吱吱」響聲者,水分在0.20%以上,超過標准;發出「叭叭」爆炸聲者,水分在0.40%以上,嚴重超標。摻米湯和濃茶油的油水分都嚴重超標。
7.摻礦物油。摻礦物油的油品,擰開油桶蓋可聞到,也可用熒光反應鑒別,取油樣和已知礦物油各滴兩滴於濾紙上,移入熒光燈照射,有天青色熒光出現者,證明已摻礦物油。
8.摻米湯。米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可用澱粉的碘反應鑒別,先將油樣滴在白紙上,再在油樣上滴碘油,變深藍色者,證明已摻米湯。